昨天听了一耳朵交通台,在新闻采访里面,说了,多少多少院子(几百个,少的可怜)将接受采暖饮水改造,多少条胡同将被粉刷,多少老百姓受益,为了奥运会。
而且,最近书店,写胡同的书,作品,明显多了起来。旅游类的书籍中间,关于胡同的 书籍也不少。
胡同里面的会馆,有牌子的已经没有了,可是,新建的很多旅馆,茶馆,协会,已经有意无意的挂起了会馆的牌子,上地附近我就看到两个。这个词儿,好听啊。
走在胡同里面,遇到的拍胡同的人也多了起来,每次都能看到新面孔,独自拍,拍呀拍..。。。居民们总是说,净是来拍的.....胡同里面的各色人等真是多得不能再多了.....
举报
媒体就甭说了 没什么责任感 什么热闹说什么
民众就怕又是一阵风
拭目以待 时间检验
历史的陈芝麻烂谷子我们还能嚼咕多长时间?能品出何种新意?
现实的胡同生活,能给我们留下什么?
看了肖复兴的《蓝调城南》,无语复无语..........
顶!!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9 06:38 , Processed in 0.138403 second(s), 19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