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查看: 8972|回复: 4

北京百年门楼1小时被拆 文物专家吁保护风貌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9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h) c0 X3 t/ m [ r ( Q6 `1 l( A2 p6 w, L* \3 r, e- e

( W n/ O% C$ z9 {4 V, X) P9 G2 ~ G

$ U* E# w* L& ~9 f! F

7 p0 e y0 G* e* S5 J' [

: c( M* q' x! O6 ?. X9 b* [  10月15日下午,鼓楼西大街31号四合院的门楼被拆了。在中轴线工程中,这座四合院是拆迁对象。0 T4 n9 Z- ~1 H& z' } 6 ~/ G3 m' i# E4 r

9 k& k! ^/ f" \. C) p3 A

" g/ I! _1 B7 V3 }" ]$ e   文物鉴定员刘卫东曾经试图保住这座门楼,并希望能将它整体迁移用于展示。他认为,这是一座具有很强艺术价值,能代表北京四合院文化的门楼。 T2 N" _3 J/ i. X: |% C

; `8 V6 F. ]% i  但是,刘卫东的努力刚刚开始,门楼已成废墟,其中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对门墩儿也失踪了。 3 P* |+ k. Z: `3 x, L8 ?& m

+ M) H$ e4 g& u& x+ J  门楼被拆门墩儿失踪+ U# _" u. P+ q2 h3 F1 h ( X+ V3 o1 `. S

' U6 K/ s! }4 b6 H! t$ u( u4 Q

7 P# \3 q ?) |1 }  鼓楼西大街31号四合院的拆迁从6月份开始,到8月底时,这里只剩了北屋和门楼。) f4 y" D/ m* r; X2 H/ J

& A3 n2 B1 e' S+ h   北屋屋主马先生说,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左右,他和妻子正休息时,屋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出门看时,外面尘土飞扬,七八个工人和一辆铲车正在拆除门楼。马先生和妻子上前阻拦,但无人理睬。不到一个小时,门楼成了一片废墟。 3 K3 p6 ?$ S( u# ?/ ]

( H \5 ]4 T P2 y2 |) V$ o  “我在这里生活了整整59年,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门楼倒下……”马先生说,这座四合院是他父亲从别人手中买下的,当年他只有4岁。 / l% v9 b# V' v# G, D0 L

+ p6 T7 V$ U7 J' n& L( S  马先生还说,门楼被拆后,原本置于门口的一对门墩儿也先后失踪了。他说,19日晚,几名工人搬走了一只,并声称要将它搬到拆迁办暂时保存。第二天早起时,他发现另一只门墩儿也不知去向。 , [; w% A$ g/ G8 A9 r: O

2 M/ v) @1 g- h8 s   20日中午,鼓楼大街拆迁办公室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并没有看见过门墩儿。记者随后致电鼓楼西大街拆除工作负责人孙广伟。孙很肯定地说,他们的工人并没有搬走门墩儿。 8 E) z' Z/ y% `4 _4 ^+ B+ K+ Q - }8 c6 d7 V! z- I" ?

* G5 q) T. @3 c: w

- E3 P$ k! f) t" e% E: v3 y% G% e. l8 v  专家遗憾保护未果 1 K9 S" s; x: L3 ?" g  就在门楼被拆前一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文物鉴定员刘卫东曾赶到这里进行考查,并希望对门楼实施整体迁移,用于展示北京四合院文化。 $ H# a% r" n0 _) j( w/ B$ Q

2 z. p+ U8 }" J% u3 b   刘卫东说,他是在接到一名文物爱好者的反映后赶到现场进行考查的。他认为,这座门楼应是清朝时期的建筑,有一百多年历史,保存非常完好,能代表北京四合院文化,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因此,临走时,他叮嘱屋主马先生一家要照看好门楼,他回去安排搬迁门楼的事。但是,第二天下午,他接到马先生电话后赶到现场时,门楼已成废墟。 0 l* H2 M! \$ x7 D# z, L: G: [/ L m( i2 @& Q7 w

2 q2 [& J; r* C& s5 Y9 R$ P

k Y6 |5 D0 ~$ v) u& ]   对于两只门墩儿的失踪,刘卫东颇为痛心:“这对抱鼓形的门墩儿花纹繁琐、雕功复杂。保存得那么好的门墩儿已经不多了,如果就这样流失了真可惜!”7 q# x$ @* |) Z Q# l; D

r5 l/ S! l9 `! o" ~3 _" u  风貌建筑保护成难题 3 H' J: u! @, f4 a$ {5 P  昨天(10月20日),北京石刻博物馆保管部王主任对记者说,鼓楼西大街31号门楼是一种民俗艺术,对于这样有代表性的建筑,博物馆希望能够收藏,因为它们记录了民间历史的痕迹,并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E) e0 X" @8 S+ z; H9 K

; S4 n6 W9 {6 i7 N$ y1 ^3 e   拆迁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说,他们事前并不知道门楼具有保护价值,也并未与文物部门有过联系。 V5 o q+ }6 _5 t# q' I" t i e & e: s. }- d/ z9 I2 h; i

2 p3 g. v% h8 ~( b

+ v! h8 m+ j% V# @6 ~  记者昨天还联系到西城区文物所马所长。马所长说,该门楼虽然不能算是定上级别的文物,但它属于可以展示北京文化的风貌建筑。他说:“北京的传统建筑是拆一座少一座了!这样的建筑就这样被拆了是很可惜的。只要能保护的,我们都应该尽力保护。” 3 m4 N$ J0 R9 N/ l* Q # M. q# G5 F/ Q) V& [2 p$ X( m4 H9 A

4 a e, n5 N! R" z5 D

0 ~1 j/ m/ X5 V1 ^" z1 r: x9 ?  马所长认为,保存这种风貌建筑除了依靠政府力量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加入。他说,如何既保护好传统的建筑,又保证城市的建设,眼下还是个难题。& b2 k5 a& O z |1 m# J9 D! H& ~

' W) ~- ]' [& W% ?! S5 U* g+ W) x  图:10月5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学生郑博为鼓楼西大街31号四合院门楼拍下了这张照片。郑博说,他当时想为这座保存完好的门楼做个模型。但是,当他15日下午去度量门楼高度时,却只看到了一片废墟。 / P6 w P( x1 Y; P; d7 ]# x; Q4 X O% U$ t# r! j7 [9 T

9 M$ g. J) v3 ~3 f

# a" e: O0 {, ^. f   郑博说,此前,他为门楼模型取的名字是———为了失去的纪念。 $ \5 Y. a8 j& L* ]# z0 s

: h4 W2 a c' L" I7 ^ 8 j9 h$ s* o/ e! K( g1 p# ]

2 t" s# t: v5 |& r# W: `/ K- U+ i

转自《人民网》( ?! G" b# T4 F3 w, f( J% c Y3 q; e ! O! y0 y; g" G/ [7 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9 19:47: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1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吁有什么用??专家都是饭桶!!
发表于 2005-10-5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一直在呼吁,拆迁一直在进行,

一个给糖,一个打人,简直都叫人要疯狂了.

发表于 2011-6-29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红脸一白脸
发表于 2011-7-5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28 06:04 , Processed in 0.130024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