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58|回复: 14

[转帖]北京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6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6日01:08 千龙网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权威人士指出,这是北京市首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的名义就金融业发布权威的指导性意见,此前只是由北京市发改委提出过相关建议。

  该文件对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从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优化金融功能区规划建设等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本报记者了解到,中信证券等国内重要金融机构正考虑将公司的注册地迁至北京。

  此前,由于外界对北京建设经济中心乃至金融中心存在认识误区,原本注册地选在北京的不少国内、国际金融机构一度外迁。而上海、深圳与天津都已经提出建设全国或者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对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日趋激烈。

  重新定位

  “对于正在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北京来说,此次明确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来得及时、恰到好处。”5月5日,区域经济专家、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上海、深圳以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天津相比,作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的首都北京,一直没有明确对外提出当地金融业的发展定位。

  过去几年来,定位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北京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首要问题。由于上海早在19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时就提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并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相当于有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尚方宝剑”。因此,分析人士认为,多年来北京一直回避“金融中心”这个话题就是担心外界认为北京在搞重复建设。

  事实上,与北京在金融业定位上始终含糊其词相比,除上海之外,过去几年来深圳、天津乃至西安等城市纷纷提出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北方重要金融中心”等等类似的口号。

  “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政治上的考虑是北京不愿意过早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原因。”5月5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心,北京走向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

  牛凤瑞认为,众多客观条件证明,北京发展金融中心,拥有其它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不管有没有人为的推动,北京的金融中心地位已经客观存在。”

  牛凤瑞指出,一个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区域经济客观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政府的导向有关系,政府导向对了,加快金融中心的形成,减少其形成的成本。如果导向错了,增加其形成的成本,减缓其形成的过程。

  他认为,尽管目前上海、深圳、天津等地已纷纷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口号,并各有各的优势,但北京此时提建设金融中心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很大。中国很可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提携。”牛凤瑞告诉本报记者,国内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多个金融中心的局面。

  牛凤瑞认为,深圳将和香港一起成为辐射我国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上海将成为辐射我国华东地区的金融中心。北京除了将成为全国的金融调控中心外,北京将为华北地区提供金融支持,并成为国际金融机构入驻中国的首选之地。

  “很明显,各个金融中心的服务方向将是不一样的,这将为各个金融中心带来切实的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机遇。”牛凤瑞表示,北京此次明确提出金融中心口号的确标志北京将正式加入到日渐升级的金融中心角逐,但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没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

  为确保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北京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意见》指出,深化“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总体布局,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强化金融市场建设,维护首都金融稳定和安全是首都金融业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主”是指金融街作为金融主中心区,要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提高金融街的金融聚集度和辐射力;

  “一副”是北京商务中心区(CBD)作为金融副中心区,是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聚集区。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核心区建设,提供适合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办公环境,提高国际金融资源聚集度。发挥朝阳区使馆、跨国公司、国际学校聚集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国际金融机构法人和代表处、交易所代表机构、中介机构聚集,集中承载国际金融元素,形成国际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区。研究针对国际金融从业人员聚集区的特色金融服务;

  “三新”是新增海淀中关村西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北京市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通过对新兴金融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优化首都金融中介服务环境、加快金融功能区的建设、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后台”是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完成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征地拆迁和土地开发工作,推进西城德胜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在优化金融政策环境方面,《意见》提出,要建立首都金融发展顾问委员会和首都金融系统研发联席会。

  《意见》还提出,要整合资源,建立促进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各类企业利用国内主板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加大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力度,积极研究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的新途径、新方式。继续推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企业集合发债工作,创新中小企业共同利用资本市场新途径。

  值得外界关注的是,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是《金融意见》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在今年两会期间,天津方面称OTC产权交易市场落户天津。

  《金融意见》还指出,将北京产权交易所建成全国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与国家版权局合作,促进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北京还将着力推动全国棉花电子交易市场、北京石油交易所等重要商品市场的发展,构建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有机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市场体系,并为探索培育期货等衍生性金融市场创造条件。

  该文件还特别就奥运金融服务、奥运金融保障做出具体部署:研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的可行性,完善奥运会保险快速赔付绿色通道,制定奥运金融应急预案等。

  筑巢引凤

  业内人士指出,《意见》自始自终贯彻着一条主线,即通过加大沟通和服务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北京,积极促进全国性金融平台在京发展。

  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仅2007年就有48家法人金融机构在京新注册,其中包括多家外资机构。

  统计显示,2007年北京实现税收1360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金融业达到142亿元,同比增收超七成三,为该市税收增幅最高行业。而据该市地税局最新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再度创下北京各行业税收增幅冠军,同比增长达到88.7%。

  另据去年三季末的数据,北京一举创下法人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业增加值比重、金融资产总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税贡献率、金融企业所得税等多项全国第一。

  对此,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对外表示,此种局面的改善得益于市政府对金融产业的高度重视。

  例如,过去两年北京为44家金融企业兑现了总额3.73亿元的新注册或新迁入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为163名金融高管兑现1540万元高管人员奖励;为40家金融企业的高端人才办理北京户口或工作居住证。

  公开资料显示,为强化政府金融服务,北京市专门于去年8月成立了金融服务领导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职能就是不断加强与市金融监管部门、有关委办局、在京金融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并通过各种形式展开推介,召开座谈会,甚至去国外路演,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北京发展。

  “筑巢引凤”,谈起北京市相关部门近几年对于金融业发展的措施,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面对近年来日渐升级的金融中心角逐赛,北京市目前并没有多少领先优势。

  赵弘指出,有足够的数据和事实证明,2001年前后,原本在北京注册的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分别改迁到上海和深圳;而许多新成立的金融机构也都因为税收等优惠将总部设在沪、深两地。

  赵弘认为,由于长时间缺乏全国性政策为北京吸引金融机构增添了不少难度。有分析指出,券业龙头中信证券之所以把注册地放在深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在深圳可以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

  不过,中信证券目前正在着手将注册地改迁至北京。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中明确指出,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公司将注册地由深圳迁回北京。

  “除了《金融意见》,北京这两年来还出台了几个部门文件,对我们的吸引力很大。”5月5日,接近中信证券高层的一位权威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与深圳相比,现在的北京对于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加强。

  本报记者了解到,除中信证券外,国内另外几家券商以及一些新设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考虑将注册地改迁或设在北京。(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华观发)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策环境不够宽裕  要做金融中心这点上必须下决心 继续开放搞活
发表于 2008-5-9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日报:北京将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王建新)北京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这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确定的首都金融业发展目标。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月6日对外公布的《意见》,将北京定位为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北京计划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样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立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首都金融业的创新力、集聚力、贡献力和辐射力。


  据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北京市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霍学文介绍,北京将持续深化“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以金融街为金融主中心区,进一步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增强总部金融功能;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为副中心区,提供适合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的良好环境,增强国际金融功能;确定海淀中关村西区为新兴科技金融功能区,东二环交通商务区为新兴产业金融功能区,丰台丽泽商务区为新兴金融功能区;同时建设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通州新城、西城德胜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园区。

  据了解,近年来,首都金融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金融环境不断优化,金融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了与首都地位相称、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业发展格局。2007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26.3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5%,已成为首都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2007年,金融业对北京经济贡献率达到10.1%。

发表于 2008-5-9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重  《经济导刊》
  北京的金融中心之梦已讨论一段时间了,但始终不能如愿。而有人则认为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客观上已经存在了,不管外人如何称呼,申请建设金融中心称号,无非是名分问题,或希望在政策上得到更多的优惠。这些看法过于天真了。
  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中心是要公认而不是自封的。它是有内涵,而不是空洞的。金融中心不但能对本地区连同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而且往往是世界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只有一个国家扶植的金融中心,那就是上海。
  很多有关北京金融中心的讨论都列举了北京得天独厚的种种优势,看似铿锵有力,但是,这些都不构成北京成为金融中心的必然理由。就事论事的眼界和思维方式跳出北京本地的小圈圈,解开这个结必须要有一种新思维,要把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战略风险联系起来,要从全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大背景来分析考虑。北京是否应该成为金融中心,并不完全取决于北京本身,而是外部与内部合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建设北京金融中心符合国家的战略利益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条沉睡多年的东方巨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的。
  首先,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年均增长9%以上,经济总量20年翻了两番,已经实现了小康目标的第一步。照此速度,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强国,这势必造成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交易越来越强烈的需求。
  其次,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世界市场、原材料、资本、技术的依赖会不断增大,中国的经济利益会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而反过来世界也将会越来越需要中国。可以预见,日益增多的货币、股票、债券、商品交易将会在中国的交易市场进行,而中国的交易市场也势必会逐步成为全球金融交易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保持其正常运作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中国的金融中心建设必须要有这样的全球战略观点。
  从国际上看,美国有纽约和芝加哥两个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日本也有东京和大阪两个中心,欧盟经济体内的金融中心就更多了。这些金融中心通过辐射效应,对推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又与世界金融交易体系紧密相连。反观中国,不但十三亿人口的数字已经超过了目前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而且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使中国在不远的未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然而,按照目前的规划,全国却只有上海一个金融中心,显然很不协调。
/ h1 ], c8 \/ O( |8 p$ O
发表于 2008-5-9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方面,当金融中心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活动中变得日益重要时,它的抗御战争以及自然或人为的重大意外事件影响的能力就会与国家的安全和战略利益紧密相关。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是任何有远见的政府领导和市场设计者都不能不考虑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利益和战略风险出发考虑,还是从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体系相互影响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在南北方各规划建设一个侧重面不同的国家级金融中心,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两个金融市场中心平时可以互补利用,战时或重大意外事件发生时可以避免国家金融交易体系中断,甚至崩溃。
  北京有着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比拟的金融资源,尤其是金融人才资源。在北京建设金融中心,不仅是顺理成章,也将会事半功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重复建设固然会造成浪费,不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则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费。
  把北京“提升”为金融中心,其中的关键就是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金融交易市场。问题是交易市场做什么,以及交易什么金融产品。
  这两年国内在检讨风雨飘摇的股票市场时,很多人都埋怨缺乏做空机制,要求诸如股指衍生品等金融产品尽快上市的呼声与日俱增。然而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中国是新事物,理论上可行,实际操作起来就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衍生品交易一方面具有避险功能,从而实现在市场下跌时也可以获利,吸引更多的资金入市,改善市场投资环境;但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具有更大的投机性,在市场管理不善,投资者不成熟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对市场发展不利的影响,加剧市场的动荡。
  还有,国内对做空机制的引进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各种准备工作显然不够。从证券市场的现状来看,整体投资理念很不成熟,投资者的市场知识普遍肤浅,缺乏风险意识及承担能力。对于金融衍生品尤其是涉及期权的交易,即使从业人员也大多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水平上,一般投资者就更可想而知了。此外,有效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对国内各交易机构来说都是一个带挑战性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矛盾,可以按照分所易地交易的原则,成立专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来处理,而北京金融中心的建设恰好可以此作为切入点。

发表于 2008-5-9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衍生品归口由衍生品交易所来处理,不仅因为其风险控制和交易规则与期货行业要求相适应,而且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有利于加强对投资者进行有关衍生品交易的知识、法律、风险的普及教育,有利于交易所集中精力逐步研究持续推出金融新产品,有利于对衍生品交易风险的管理与监控,也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而把原生品与衍生品分所易地交易,则会有利于减少同地区同文化导致的对市场事件的相互作用和连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由此而形成的波动对一个不成熟市场的影响。
  面对人心浮动的国内股票市场,把北京金融中心的建设与设立新的衍生品交易所结合起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可以进一步显示政府重视金融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和深化市场改革的决心和循序渐进的实际行动,对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家有关方面需要做什么
  
  世界上的主要金融中心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主要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例如全球证券与能源交易中心纽约、衍生品交易中心芝加哥、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等等。尽管中国二十多年来在推动市场化改革和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进步,但以笔者之见,中国目前还不能算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这是完全依赖市场力量去建设金融中心尚无法实现。以中国的现有体制,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得到国家的认同和批准,毫无疑问地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鼎力帮助。
  首先应该认识到,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的金融资源,其实都是全国金融资源的重要构成,其中包括过去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行政手段从全国集中而来的部分。因此,在建设牵涉到国家利益的金融中心的问题上,应该在全国一盘棋的框架下通过某些机制的安排,对各方的定位进行论证,并确定下来。否则,争资源、争项目,对各方都不会有什么好处。
  建立北京金融中心,不可能不涉及到中国金融交易市场的现有格局。目前三个期交所和两个证交所的布局,是上世纪市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及后来期货市场整顿的产物,一直稳坐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然而今非昔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一种新的全球战略发展角度来重新审视交易所的设置实有必要,证监会义不容辞地应出面牵头组织有关的论证和规划。

上面已经提到,在金融衍生品方面应尽可能采取分所易地交易的原则,即把原生品与衍生品的交易分开,也就是上海和深圳以股票、债券、外币等金融原生品为主,北京则从事其衍生品的交易。具体来说,新增加的两个交易所的分工是:一家为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开展货币和债券衍生品的交易,加上市场指数的衍生品;另一家则为期权交易所,集中在市场指数的期权和股票期权产品的开发。而在期货方面,现有的三家交易所应继续发展商品期货,增加品种,早日实现期权交易,其中上期所可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开发战略性资源商品上。

发表于 2008-5-9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天北京市政府正式对外公布建设具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说实话,很是振奋!

但是,今天,央行出面说话了:金融中心不是哪个政府官员说建就建的,并重复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把上海建设成经济中心的政策。

同样是今天,首届“陆家嘴论坛”与会代表开始前往上海报到,明天开始为期两天的会议,主要议题是: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很明显,北京的善良初衷是被某些人给全盘误解,甚至妄图否定了。

一个城市需要发展的动力。奥运结束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有着客观金融优势环境的北京自然把金融发展作为奥运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点了。于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宣布努力建“设具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北京市发改委主任特地出面澄清,称北京发展金融业与其他城市不矛盾,北京并没有压制、甚至取代别的城市发展金融业的意思。我们看到,北京提出的只是建设“具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不是“国际金融中心”。

但是,今天,包括央行在内的部分金融监管行政机构明确表示“力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更在北京宣布发展金融业后不久召开论坛,探讨如何加快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

看出端倪了吧?北京自我发展的步伐是多么地艰难! 别说北京没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议题,就是建设“具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这样的目标也会遭人非议。网络上以上海人为主力的网友一边倒地攻击北京,甚至将北京的沙尘、水质、环境甚至是人的素质拿出来说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外国人在攻击北京——就跟这次奥运圣火传递一样!

有些莫名其妙!不过,也许可以看出些个中原由吧。也许是北京是首都的关系,很多人误以为北京的一切建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饮水等等的建设开支都是拿中央的钱来做事,所以北京以外的人认为是他们在养活着1600万的北京市民,所以总是与北京敌视与对抗。疏不知,这完全是无知地误解。北京和ZY不是一码事,北京是用地方财政来造福北京市民,像公交、地铁低价政策得以实施的财政补贴是北京地方财政,不是中央拨款,外面的人没必要不平衡,你们的城市没这么做是你们的市委市政府的问题。

说说上海。我们承认,上海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迅猛,个中缘由大家都知道,在于已成过去时的某帮的倾向性政策而已,没有上面的支持,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上海应该感谢上面,而你们的恩人在执政期间,别忘了,是长期居住在北京的,为什么?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再说到“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没这么提,你上海这么早提出这个,是意味着上海就具备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所有条件?远的不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你上海的条件能和香港比吗?

北京是首都,代表中国,这无庸质疑、更无法改变!作为中国人,不应该敌视自己的首都的发展。首都的发展,应该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北京,坚强地走下去,我们1600万市民坚决支持你的建设与发展。而且,我们也相信,在13亿中国人中,绝大多数应该是支持自己的首都的吧!

别再争了,没完没了的京户之争有何意义?不过就是内讧而已。无聊得很!

说明:没有任何挑衅、敌视上海的意思,只不过是针对少数网络群体不文明不理智留言的感受。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
发表于 2008-5-9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支持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这样可以降低中国的金融风险

  另外北方也需要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辐射东北亚

发表于 2008-5-9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金融中心建设本来就是中国经济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北京聚集的2500万人口,聚集了中国巨大的财富潜力,他的市场化和金融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的一环。不在北京搞改革,总是跑到遥远的特区,浦东,或者隔壁的盐碱滩上,始终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改革到了攻坚的阶段,必须深入,必须到北京,必须到心脏。中国金融中心建设说白了就是改造社会,改造人,建立真正市场经济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人。[em01][em01]
发表于 2008-5-9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家站在各自立场上吵架,真的没有必要。北京发展金融中心是因为北京的金融基础和资源。咱中国现在不就是要发展经济吗?放着北京巨大的金融潜力不开发,而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中国人怎么变得跟钱有仇了?上海,广东都为中国赚了大钱,现在也应该让北京为中国做更多贡献了。只要北京能为中国经济赚大钱,就是中国的大好事。

标准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别扯没用的了。怕这个怕那里,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了。其实让北京尽力发挥不是挺好的,有多大能耐,在市场经济中一练就知道了。不知道一帮人吵个什么劲!

愿上帝让大家都安息,不要这么闹,头疼。
发表于 2008-5-9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有利益冲突,如果协调不好,政治博弈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有时候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举个例子,新华网主频道都是正面的报道,而天津视窗的分网页却大张旗鼓的做出如下标题新闻:“奉劝北京打消建国际金融中心念头”

http://022net.com/2008/5-7/473619172640822.html,这是链接地址。

所以说,保持良好的心态发展自己的城市与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敌对”是不冲突的。

发表于 2008-5-9 1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我本人也和大多数北京人一样,不太爱在论坛上和别人打嘴仗。但多年来,实在气不过,他们就是疯狂的诋毁你,企盼你倒霉,各种歪理邪说层出不穷。忽略自己的环保灾害,诋毁你的自然灾害;忽略自己的周边发展,诋毁你的不平衡,等等。包括这次,非常幼稚的认为,只要集体诋毁,便成了民声。我就是要和他们辩论,我就要告诉大家他们有多无耻。不管是专家还是网痞,尽管来,不是我水平高,而是事实终究是事实。至少在新华网上,诋毁北京的谎言就别想当道,只要我还活着。
发表于 2008-5-9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可以观察一下,在论坛上讨论金融是最多的,因为大家明白,金融是经济活动中的至高点

就像打仗一样,双方为争夺至高点,不惜任何代价,因为它决定最终的胜负

这是生存的底线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再低调,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权利
发表于 2008-5-9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北京政府在两会前,在新华网上征集意见,我们说了很多关于金融的意见,这是因为金融的重要性

北京的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基础了,城市面貌、养老、教育、医疗、环境等等等等,大小问题将会迎刃

而解。这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我们所做的微乎其微,但哪怕只是一滴水珠,最终也会变成大海

发表于 2008-5-9 1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有些人说起北京城市的发展来,表面似乎非常关心,其实是完全置北京居民的生活于不顾,选择性失明还算好的,甚至暗里希望看北京居民的笑话,"恨其有,笑其无"的某些心态很有市场.

要让他们考虑北京城市真正的发展,考虑北京居民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反正就是希望你"最好什么都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又轮到他们笑你"没能力,没影响力,什么都没有"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本人就碰到过某外地网友大批北京"有什么工业"?"北京人能搞什么工业\大项目"?能搞,为什么"北京没有大工业"?经济上比得过谁谁谁有么?"....----可同样的情况,早两年也遇到过这样的网友,质问"北京为什么要搞这么多工业?怎么什么都是你们占全了?".....类似的事不止一次遇到过,总之,北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强,不行,不强,也不行.======什么都占全了,不行,不强,也不行,"还首都呢?就这样?"..........听着别扭.

北京居民的生活,某些人也更是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极端点:北京居民似乎都不必工作,喝风就能长肉.)他们只考虑,你,不能拥有什么.理论逻辑也陷于:北京如果搞这个,就会如何如何?比如北京以前如何如何,现在如果搞了,如何如何,你看某城市,因为虽然过去给过政策什么什么(选择性失明),但人家现在起来了...北京如果拥有政策什么什么,不一定会搞好.....

我个人认为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难说.任何人任何城任何派别如果失去对经济金融的某种控制权,那么重要的控制力/话语权和主动权会变相或慢慢失去.重要城市的影响力必然会自然而然降低.经济影响力降低,(这个原因根本不必说.有点文化都会懂.)接之而来的是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民族凝聚力/的降低等等.....这对国家稳定和安全并不是好事!

重要的金融资源是很重要的,安全角度来讲很重要!从利益方面来讲,一城独大少竞争,某些固定的利益团体总得利,不太合适.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首都地区应该是金融重地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2 04:05 , Processed in 1.187249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