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兰台秘笈

庆祝一下吧!找到同学们(育新66年5.1班)一年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8-27 11: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都照相发烧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8-26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园里的荷花和水帘洞


发表于 2009-8-26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落蝶不归在2009-8-26 14:3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a* ~, d! I, W% l+ n
兰台秘笈请注意,这周六有国庆彩排,很多地方戒严,要看仔细路线,听说周五夜就开始了,故宫哪地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L+ c# s; p8 b$ b7 R/ h( i

 

. i! ?' N1 L* {

 

; e0 F# C2 ~4 n( o6 _6 I0 F8 ]. E

 

2 O+ T- f6 z9 L# Q

 

# e( B, k: ]4 _- f

谢蝶姐提醒!

' R5 h2 c) h' {& _, v( T4 ^- o

大家赶紧侦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自然是遮阳啦!三大殿都是光秃秃的,没有树阴呀!当然也是早年间的印象啦!也许现在不同了?
发表于 2009-8-28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兰台,当年就是正一品大员,也不过如此,况且还得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不许到处走动,咱们要比他们强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2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8-28 10:32:00的发言:
" H' h* S1 F6 m, [: k7 C, M

刚发现,革命后代的头像图标小辫与兰台秘书长小时的照片近似啊!

, E0 a1 u# D1 }2 R7 u. J' s

哈哈!观察得很细致。不过她两边都有小辫那,只是让男孩儿挡住了。

发表于 2009-8-28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9-8-28 22:04:00的发言:
可以带相机吗?伞呢?不方便就都不带啦!
$ s$ i8 j1 F+ D7 P3 [1 R* N: }

带相机应该没有问题,带伞是作什么用的?明天有雨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8-28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带相机吗?伞呢?不方便就都不带啦!
发表于 2009-8-2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两天还真走不动。如果去了,恐怕也得让老培推着。老培还得推沙子,干脆弄一串“小火车”推着吧!再不让带水,那我一定得玩儿完![em42]
发表于 2009-8-23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贴两张照片。

) \- u; ~6 [" u3 y& o0 m F

, n3 i, } C6 n0 a

看看,蜀道难吧?

b* e: m( O6 f# t' h g


 

发表于 2009-8-23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灞河岸上柳。

+ o n f; p0 `6 B( e! y, q6 ?9 S

怎么也看不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意境了。

发表于 2009-8-23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滩鸥鹭。
发表于 2009-8-23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看着非常舒服。
发表于 2009-8-23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9-8-23 10:29:00的发言:
1 m: Y: c; q. _& Z: S8 G/ K! R* y" m

那个大马蜂巢真好看!我都觉得不像蜂自己建的,像个工艺品,那些螺纹状怎么形成的?太神奇啦!

蜂类是建筑巢穴的高手,蜜蜂筑巢的原料是蜂蜡,胡蜂所使用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通过咀嚼混合其口液按所承包建造“穴”的空间,顺其坐标方位的外圆逐步粘连成巢。但是蜂群属于社会性昆虫,筑巢是由许多工蜂同时工作,分片包干,实行的是岗位责任制,因而就形成这种奇特的造型了。有趣的是,胡蜂是从一个生殖雌虫,即光杆蜂王开始进行建巢,产卵和育幼的工作,待第一批幼虫化成虫后,它们便接替母王承担起生活全部工作,这时蜂王才能专司繁育后代之职,胡蜂的单母建群方式与蜜蜂是截然不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8-22 23:18:00的发言:
, X7 V+ H/ u- B3 B1 b/ y# r- K

感情兰台秘书长是郊游去了!这么漂亮的蜂巢少见,看花纹象许多贝壳粘在一起。

4 f5 P9 f6 t* f7 g" A0 q

蓝天、白云加上满眼绿色的植被与树木,空气一定清新!心情一定欢畅!

# b% a8 @) J4 ]

是啊,因为先定好了去那的,所以就误了这周的参观了,十分的抱歉!下周六您若有空我们争取成行,谢谢啦!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1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雨夜泛舟在2009-8-22 23:40:00的发言:
小兰台,你去的地方好象是平谷的老象峰景区吧。哦!对了下周一我还要出差,争取星期三、四回来参加故宫一日游,我有三十多年没有去了。
; W# {) o+ k0 j) a: X' b' t1 Z# A

猜得对极了!还没敢上老象峰就猜出来啦?真棒!看来雨学长玩儿过的地方太多了,佩服!那个大马蜂巢真好看!我都觉得不像蜂自己建的,像个工艺品,那些螺纹状怎么形成的?太神奇啦!可能我很少出门,见什么都大惊小怪的,哈哈!见谅见谅!

5 P- }+ N5 N* P+ x7 B6 j4 Z* G4 g

欢迎学长参加故宫一日游!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大大的长了知识!十分的详细,并且很通俗。“分片包干”和“岗位责任制”很形象;“原材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和矿物质纤维……,顺其坐标方位的外圆逐步粘连成巢”很专业;“胡蜂是从一个生殖雌虫……”很详实。所有疑问迎刃而解,真的棒极啦!谢谢学长的好回帖(知道又精心的加工了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发现上面的那个回帖学长也加工了一下。哈哈!这回连彩色螺旋也整明白啦!多谢多谢!雨学长是不是去的时候也看见这个大蜂巢了?所以知道是老象峰?

i3 |1 Q h/ K$ m6 ]

另外,我问的“旁边的是掉了,还是没做好”是指大球附近的那几处带蜂窝眼儿的,按学长的指导,我想应该是“在建工程”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青草的“蜀道难”照得真好!当年是怎么建的那?

' {4 s$ p2 P" i) O0 C: {- g/ {8 t5 h

下一张一带上文人的感怀片子就不一样了。

3 X9 g1 Z3 t. F, x

最后一张滩涂很温馨,也应配上一首诗才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象峰山下

, `- ^6 l) U+ @9 f' N


/ [- z& G& O8 {5 G/ x2 M6 V

 

. O [: Z( V8 T- H

 

( w' _$ [3 {- _% N M& [

 

; Q( U- i4 q: t+ }! `2 ?4 e y+ t6 a

景区入口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蜂巢下面就是“太师椅”,想坐太师椅,要够胆不怕大马蜂蜇才行。

- s5 J/ l4 k2 y- a; ?6 P% Q8 Y: P( M% J


2 e0 G" E s0 E. M* i t# r

 

) A3 [8 @- j4 M! _

 

3 p# B t9 d6 i& k1 g- O8 Z

 

0 f7 G. V0 r" u9 E" V/ u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象峰的最佳观赏点

c/ s* ~3 ~3 b. d( U


/ F0 I4 a, z# {& z3 d) M

 

) z* v8 Y. y2 T& P$ {/ t

 

) U9 j; U- L- N) X$ N# N9 d

 

$ |, G& v2 L! d% t* C

 

& r; v1 p7 Q9 m9 {

“众象壁”,说明牌上有人写“像象”,有人写“看不出来”。

: L5 Y+ A9 ]% H9 O+ X


^7 B2 M9 Z9 n; t

 

# {, d3 l* O; }

 

; t |/ @; g/ F2 w+ q9 z( o; {; r

 

8 W5 h$ H2 \9 _ p. g

 

; N6 Y( R% C- r0 J

看一看,像不像象?


发表于 2009-8-23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太象了。(邻居串门)
发表于 2009-8-23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兰台秘笈同学的表扬。

+ W! W7 R" M6 ^8 L$ @8 q

    你拍的这个景点是在平谷啊。平谷我可是有好多好多年没去过了。看来植被还好起来了。

$ V% v+ z8 Y: l; f9 n

    是能看出像一只象来。主要还是那个鼻子部分。与桂林的象鼻山是一个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09-8-23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程就是采摘平谷大桃啦!

9 l. V$ s7 _) r


9 e" |8 B! n- C7 i, i4 n4 E& U2 D

 

% |* i$ C+ V4 d6 E0 `

 

" V* D C: w$ G3 ]

 

1 |1 V# L' G1 @- [' {" h# J

满地都是,好替他们心疼呀!

8 t5 g! C. v: Y+ u o O


( U$ m) V# }' m! }. |6 k

 

! R' I% s& f" T# s2 N& x' B

有趣的是,我和同伴本打算买现成的,省得桃毛扎人。等货期间就去桃园子里看看热闹,前一批人已经摘完了往外走,个个兴高采烈的,勾得我们也手痒痒了,果园老太太说:进去摘吧!就带着摘完的出去过秤了。我们俩就一头钻进去找大个的,发现大的不多,旁边几排好像不错,于是钻过去上揪下拽。

6 M( @6 w# M1 C S3 d: k6 w5 a

兴致正高时,老太太回来看不见我们了,就喊:哪去了?人那?

: e7 F. ?) ?! ]+ e7 f4 A- p

我们说:在这那!

; h* h, H2 m# Q. d; V$ Y

老太太一听就压低嗓门连声喊:快回来!快回来!

8 A1 D# `" d' Y5 g5 y

我们俩赶紧慌慌张张钻回来:怎么啦?

- O N( H4 a, R5 z" G e1 c t2 t, { q

老太太:那是人家的树!发现了一个桃子罚100!

/ D- b& ^4 U' r( d J. O( Y

原来如此。

: z# V7 f9 Y+ `6 z1 p

老太太:摘了人家多少?

8 R, P, T3 S: a( X

她诚恳地说:摘了几个没记住。

# k& J5 o8 Z% H9 N) o" k+ n

我老实地说:大部分都是那边摘的。

& P! Z9 V# ?- R3 S, G# S

老太太:幸亏那边来没人,还摘吗?

! x0 N6 v2 Z0 K! t

我们:不摘了,够了。

9 D4 d, g, E0 Y- y$ P3 R# b

出园过秤,摘了别人家的桃子我们也没跟老太太讨价,老太太于是又主动送我们两个大桃。哈,挺好玩儿的!

发表于 2009-8-22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兰台秘笈在2009-8-22 22:36:00的发言:
! |% l2 I9 t: Y9 n; D. {

请问雨学长:这是蜂自己做的巢吗?怎么这么漂亮?太惊讶了!旁边的是掉了,还是没做好那?

, m0 x y! k O" E) I9 s9 s

谢谢小兰台对我的信任!你看到的蜂巢是学名叫大胡蜂的巢,俗称大马蜂,属昆虫纲,膜翅目。它们主要生活在山区,在灌木丛、岩石洞以及树洞中筑巢,蜂巢体积比较大,多为球形、筒状等。由于每只参加筑巢的大胡蜂获取的建筑材料都不一样,有的是获取木质纤维,有的则是获取矿物质纤维,因此筑出的巢穴呈彩色状,纹理清晰,非常好看。这种蜂群的巢穴比普通蜂窝更为坚固,一般是不容易损坏的,旁边象土一样的是蜂巢清理物,显然上面就是进出通道。大胡蜂毒性较强,但主要是以害虫(如刺蛾幼虫,俗称洋拉子)为食,只要人不去主动招惹,它们一般不会攻击人类。大胡蜂在平原比较少见,其巢穴又都建造在比较隐蔽的地方,因此人们很难看到这美丽的蜂巢。
 

发表于 2009-8-22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兰台,你去的地方好象是平谷的老象峰景区吧。哦!对了下周一我还要出差,争取星期三、四回来参加故宫一日游,我有三十多年没有去了。
发表于 2009-8-22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先生学识渊博,讲解详细,我说这蜂巢怎么这么漂亮而且少见呢。
发表于 2009-8-22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善若水在2009-8-22 23:41:00的发言:
雨先生学识渊博,讲解详细,我说这蜂巢怎么这么漂亮而且少见呢。
$ g( s$ W* X0 M& W2 x

这位仁兄过奖了!我也是略知皮毛而已。哦!还应谢谢你为我们一日游所做的准备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8-22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花落蝶不归在2009-8-21 11:28:00的发言:
兰台MM爱好广泛啊,故宫已多年未去了,以后重温一下。郑州博物馆的藏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liia 001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 s* g2 p+ X. w* c6 A# C$ X
QUOTE:
, ~ G# n* `9 ^- m( p; I' `8 A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色入帘青在2009-8-21 12:46:00的发言:
: ?3 b9 d! Y1 P" a& D

    蝶学长又到处旅游了?

$ v' F3 @. |' V- p% w$ D% \

    据介绍,河南博物馆是馆藏青铜器最多的地方。可以想象,到底是商代兴盛的地方啊。


0 a$ B& J8 i/ X

当年去故宫时记得青铜器馆和明清馆都很好看,可具体的展品大部分都忘记啦!河南的可是没去过。看来故宫还是有必要重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20 14:18 , Processed in 1.198362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