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是圣诞了,不知道大家平安夜过的怎么样!我和BF吵架了,不过一会就好了,还算不错吧,25日作为罪人要陪他。不过我还是要继续自己的事情,地点还是选在了南锣鼓巷。没有参加大家晚上的聚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惦记我,呵呵,希望大家都开心,来年有好运。
: E7 |) G \, U3 d, f" q25日是圣诞节,鼓楼大街两侧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圣诞祝歌四处响起,自己的心也跟着轻飘飘的。我还是选择了南锣鼓巷,总要有个完结吧,胡同太多,我想可能还要去一次才能转遍。
% A' Q; ? \; D8 A& K南锣鼓巷地区
: `* t# r5 _) L9 C( k旧城的标本vs小众的去处
- Y3 M! e; f- W ]! {A.“蜈蚣街”:元大都街道的标本 ; Z$ Q I# K( x
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因为这里是北京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所以被列在北京旧城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中。这条南北走向,大约有2里地的小街,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巷子中,从高处看这条街,很像是一条蜈蚣,又叫“蜈蚣街”。 % U* E* x# p% @1 ~ g& D2 g
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 0 e- c! I! q' ~
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这都是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
, v5 E$ I, B- J6 M( [+ x: _B.大宅门和名人故居扎堆 # ?' z b' o H$ w
锣鼓巷里的大宅门比比皆是。 . W/ o; h; ?/ B/ K* J7 `/ m
■洪承畴的宅子 6 x2 ^5 r! J$ L: T4 Q
南锣鼓巷59号是明清两代的“贰臣”洪承畴的宅子。洪承畴是明末大将,1642年他率20万大军与清军大战松山。全军覆没后,他被俘投降,被清朝政府任为兵部尚书。
* L% }2 W6 }0 Z' X7 h- P■婉容故居
* ~. ]+ ]8 u4 ^) Q" M帽儿胡同37号的婉容故居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院子里有假山、走廊。婉容进宫前曾在这度过少女时代。
) B1 G) F+ Q0 C, q+ g■蒋介石的行辕
4 _( U9 E g9 ?0 Q( w后圆恩寺胡同7号,这个院落是北京地区少见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当年曾是蒋介石的行辕。现在是友好宾馆。 ! n+ G3 A. p: {
■僧格林沁亲王府邸
( X1 w) D% y0 V1 X& H炒豆胡同77号是僧格林沁亲王府邸。现在这里是个大杂院,但是院里的建筑保存良好。这是北京仅有的两处蒙古亲王府邸之一。
( r9 j' W& g) d, o% |■可园
5 ^. q7 k s: C* s6 }) u f帽儿胡同9号。里面曾住着清朝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 - R1 f; n& ^( k6 [1 J
■齐白石故居 9 C. }8 B+ Y: {. M) F4 m
雨儿胡同13号院。此宅原是清朝内务府一个总管大臣的私宅,因他建宅子用了建皇宫的料,而且宅子的建筑形制又超越了等级,因此受到了参劾。此后,这个宅子就被分成几个部分出售了。13号院只是原宅的一部分。
5 w7 C" T+ Q1 ?& A1 ~■茅盾故居
0 Q# P' Y. M$ \) C后圆恩寺胡同13号。小四合院里的一切布置都是茅盾先生生前的样子。
% O% c) V2 u* ]' Z* G0 x■获世界人居奖的菊儿胡同四合楼
1 P$ @: {8 x5 G6 q' ]# ]1990年北京市进行危房改造,为了保护历史古居四合院,请了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设计菊儿胡同一期工程。改造后的菊儿胡同荣获世界人居奖。成了中外游客旅游参观的胜地。
+ ^) X; I$ o/ n0 d- h下面是我的线路流程,和大家分享:
! r9 w( d2 K3 Z% O( s( D方砖厂胡同-沙井胡同-景阳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 9 o) d; C. S/ F" f* b& j
虽说这里是油油上小学和初中的地方,但那个时候岁数小不懂事,很多东西也记不起来。只能按照印象来搜寻,还好一路走了很通畅,我没有迷路。 $ \- {& k: i& V+ o. h' N6 G
这边的变化并不大,还维持着原来的样子,只是外地人多了,私搭滥建的民房多了。坛子里的老北京纯爷们就住在这边,我的很多同学都住在这边,可惜的是,我一个也没有遇到。
8 C$ ~) V9 c, Q# ~ 方砖厂胡同比较完整的院落$ @- v% A+ F5 @' ?# ^% w
方砖厂胡同,看样子应该是民国时期的建筑,油油发现这一代,民国初期的建筑很多,保存的很完整,两个门挨的很近,因为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就拍了下来。
8 J& v5 O8 x" ]: d. a; d h
, h$ S4 z4 f7 |6 a% k一面走一面拍,看着市井风情也是一种享受吧。走到沙井胡同的时候发现了四合院,但一看就是被官员过军官占用,大门紧锁我进不去,只得拍了张照片作罢。近年来,南锣鼓巷一带对四合院保护力度加大,腾退住户,整顿和修缮做的很好,我看到了正在修整的院落,不管它的目的是否单纯,但保护的作用是起到了,真希望其他城区可以学习一下,我们的胡同我们的四合院就会留下来了。
7 G! X" r) P! ~9 v 沙井胡同中立牌保护的四合院
9 ^0 e g$ }. i/ A* q 沙井胡同中正在修缮的院落, k3 i' l. N- i7 y: _/ X# K
/ }8 _0 }6 u; C4 s! P忘记说了,周六的时候去了颐和园,可惜长廊、万寿山都在修复中,不过看到了修缮完毕的牌楼,金碧辉煌的很漂亮。确实啊,庭院上廊子的彩绘是很精美的,景阳胡同1号就是例子。景阳胡同一号有完整的八字影壁,但不知道是谁那么缺德把这里的围墙都涂上一种很奇怪的绿色。景阳胡同1号院内有垂花门上面的彩绘很漂亮,希望斑马等专家看一下是不是后来有人翻新过。
0 ]; ]* t0 ^8 w# Z$ l- ~/ O: Y% A: X 景阳胡同1号 3 d2 Q7 e) V& V7 \
彩绘
( A( n" C) X& ?7 C3 T 彩绘 * v8 f4 T9 P, B/ H
彩绘 ; S& P3 Y% I( w, f8 {
 9 P, j' }4 K2 c* w) F3 u6 n3 e' J
在景阳胡同拐角处油油发现了一组建筑,不知道是帽儿胡同里什么有来头的庭院,从外面看,就能想象到院子中的景象了,相信那是一个非常漂亮的院子,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可园。 # z. o: v, D/ D2 X% z
不知道是不是可园的后墙) [! o& _8 ~2 G
% S5 ]$ w7 k' ?& f
不知道是不是可园的后墙 + H$ }/ ?( u1 |* q5 o
从景阳胡同出来,朝帽儿胡同走去。这都是我原来非常熟悉的,不光我熟悉,爸爸妈妈也熟悉,因为他们原来都在这边的胡同里上班,妈妈在东棉花胡同幼儿园,爸爸在南锣鼓巷副食店,现在幼儿园还在,而副食店已经变成宾馆了。 ) t6 I, P/ a7 ^
帽儿胡同3号砖雕很漂亮 $ t {0 c; O* Q* e
帽儿胡同的四合院非常多,可是大都是进不去的,油油一路战战兢兢生怕被人抓住,感觉自己一点也不光明正大,可是,我做的事情是很光明正大的啊。如果有大家在就好了,现在我是不敢说也不敢笑,一路都自言自语,偶尔会偷偷傻笑。 7 f' H! q7 B0 x! j/ r4 Z/ c
还是说说可园吧,我实在是进不去啊,只好在网上找了几张照片,望梅止渴。 ; Z8 g9 x e; w% [0 c
可园位于帽儿胡同9号。建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私人花园。可园是清光绪年间大学士文煜宅第花园。始建时仿苏州拙政园和狮子林。文煜,字星岩,满州正蓝旗人。这座宅园是他出任外官回京后修建的,煜命其侄兵部尚书志和撰文勒碑以记其事。建成后文后人却于文煜卒后将此园分割出售,花园与住宅已不相通,故又从南边单开一门,自成一宅。 0 o. U6 R+ Q0 X9 p# w1 h* R# V
该花园前后两进,原东西两边都有游廊与左右相通。现西游廊已有部分拆除,东游廊保存完整,但亦不能通往东院了,这样就辟出一独立建筑-可园。房东边与游廊相接,游廊依山势由高渐低直抵后园。全园长不过100米,宽约30米,前园疏朗,后园幽曲,主要建筑小巧多变,在不足3000平方米的园内,亭、台、榭、阁、桥各有特色,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故园主将其命名为"可园"。 ! D$ g w- z8 `
入可园南门为前院,过其东侧通道便是一座翠竹掩映的假山,山南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径,尽头向北折有一山洞,上横一石,刻"通幽"二字。过山洞,豁然开朗,满园花草、簇拥着两条卵石甬路。分别通向北房及东廓敞轩。过小石拱桥右行可至另一假山。山顶有绘苏式彩画的六角攒尖小凉亭。东边假山上有敞轩。园中玲珑透石、日晷,剑石等小品,点缀于松槐浓荫之间。刻有"可园"园名及志和园记的碑文,镶砌在剑石座下。园北是大式硬山合瓦顶的正房5间,左右各带耳房3间,正房东廊北后园,有假山水榭。北面是面阔5间、前廊后厦的正房。前园疏朗,后园幽曲,建筑物小巧多姿,有凉亭、水榭、暖阁、假山、走廊、拱桥、清池、怪石、花木、翠竹,布置精巧,错落有致。
8 a! l/ D: G/ U; w1949年后曾为朝鲜驻华使馆,后为招待所。花园西南部分走廊被拆除,东院内假山上之敞轩已改建成房屋,在山北又建一座二层楼房。但中院庭园主要建筑无大变化。 $ x: U# E/ A/ H
 ' u$ X. q$ _6 ~& f9 i6 i; O
8 w4 P0 I+ g+ [- U* a
" p2 A9 e# D! o, j6 w: e油油只拍到了两张可园的大石牌子。 - s) f& Y' Z( u( g
帽儿胡同35号、37号。溥仪妻婉容婚前的住所。是婉容之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原只是较普通的住宅。前有垂花门,院内前为走廊,后有抱厦,流水环绕着假山,室内仍保存有墙大小的水银玻璃砖镜。婉容被册封为"皇后"后,其父封为三等承恩公,该宅升格为承恩公府。作为"后邸",加以扩建。西路四进院落。东路为三进院落。后院有假山、水池,东有家祠。西路正房即为婉容所居。正房五间内的隔扇、落地花罩雕缕精细。东院花厅装修基本保存原状,明间迎面墙满嵌巨镜一方,传为婉容婚前演礼之处。
" D" e; ]# o8 g. e& Y7 h; v1 x我走在路上,想着,婉容故居会不会也大门紧锁啊。走到那才发现,变成了一个什么糖尿病研究所,真是无奈,在门口徘徊了好几分钟,油油终于鼓起勇气走了进去。可是太可惜了,里面的院子锁着大门,油油只看到一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垂花门,油油的镜头都装不下它,我想只有它能显示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了。
) O$ l; ?' l9 o6 I6 [" z( p6 O2 K 垂花门
1 l% d% _* ~9 m: k
: Y: r# n* ^/ Q) i, S {
' R- ?$ S" z" A 9 z& a7 N- {5 G! M
出了婉容故居我继续前行,发现了一个让我比较高兴的地方,就是南锣鼓巷四合院保护办公室,门外的橱窗里展示了很多照片,有整改前后的对比,还是不错的。
7 z/ Q- ^. u' @ 保护办公室
2 Q. t+ q' B' @之后到了雨儿胡同,齐白石故居变成了美术家协会,我也没有进去,也有首长在这一带住,我发现南锣鼓巷是军区首长和政府高官偏爱的地方,杨尚昆和乔石都在后圆恩寺胡同住过。
1 Q n) a! t' Y" o* d1 h' Q走在南锣鼓巷里,好象回到了10几年前,好像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放学上学都要在这里穿行,蜈蚣的16条腿,我腿腿精通,全都走遍过,还遍布着我的同学,其中一位就住在炒豆胡同里的僧格林沁王府里,小时候就知道她住在王府里真的好羡慕啊,可惜她现在也搬走了。原来的宽街小学就是僧格林沁的祠堂,现在改成了房管所。僧王府现在分成了三段,炒豆胡同里是一段,带一个跨院,板厂胡同里还有两段,一段为民宅,一段现为老干部活动中心。相对炒豆胡同的正门要保护的好的多的多。 9 G1 L. u' M) g9 y, x& ~2 u
僧王府正门
7 Y! ]; f4 `& W! q6 x, T 僧王府后门
8 y- M/ z& }+ m6 A9 R 这个是门墩吗,不知道啊,谁能告诉我,怎么这么大个,我在方砖厂胡同一个菜场门口看见了一个和这个差不多的,是什么,请教大家,什么地位的可以有如此大的门墩。
8 S5 P8 a, T7 o% V5 U( W
4 r9 n, W# i U& l最后一站就是东棉花胡同了,这里和我的感情可太深了,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这里出没了。我就在妈妈的单位东棉花胡同幼儿园开始的启蒙教育,学前班也是在这条胡同里上的,现在上学前班的地方变成了劳动保障学校,这里最知名的恐怕就是中央戏剧学院,和15号的重点保护单位石拱门及四合院了。其实我妈妈的单位也是四合院,早先是皇帝亲姨的宅子,妈妈说,她刚到那里上班的时候,下雨都淋不着,廊子很漂亮的,可惜都拆了。妈妈单位对面就是15号了,原来只是从外面看,这回我也进去瞧瞧,出来的时候还碰上和我一样的一对老夫妻,本来想和他们交流,可是他们根本不正眼看我,那就算了,大家一起看照片吧。
3 W5 M) n, {- m+ K! I 我的幼儿园
' l2 V8 p& O/ F: X9 M4 W 15号
0 R: L3 O; \. l1 c1 ?5 `
' P% G+ t8 `1 W( O0 c& W0 g7 k . ^+ Q2 K& Q9 |( M; ^2 _
' Z5 `/ ]; [8 ]! @( U( ^1 c U, @( I) L. e" H, e
: e" }0 J$ x# K
( y2 }' n- z6 Y, L! D/ H4 K
- D p- T; A7 ^+ T5 B7 e
' _/ _/ v: }8 y# x, C2 E" ~) D
! G) ^. h! q, }! F7 b好了,就这样了,我想我走的并不全,下次我的目标还是那里16条胡同我走了连一半都没有,我会加油的,让没有来过的伙伴感受这里的美。 0 f5 r2 K# I" v* G; ^* V m5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8:03:1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