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听信王振,被害得身陷敌营,失去皇位,复辟之后仍然念念不忘他的“王先生”,在智化寺里建祠立像,可谓记吃不记打。明英宗临死取消女子殉葬制度一直为人称道,可是《春秋》曹刿论战怎么说来着?“小惠未遍,不足以为信”。几个女子是不用死了,可是土木堡的50万冤魂何处诉冤?50多名阵亡的部级官员何处诉冤?于谦又何处诉冤?明朝因此险些迁都南京,于谦认为如果迁都,就会像南宋那样,北方国土尽丧敌手,断言“有欲迁都者斩”,于谦功莫大焉,所以现在北京无人敢拆他的老宅。景泰帝虽然自私,但是危难之际重用于谦,守住京城,仅此一功,可垂后世。至于景泰帝贪恋皇位,那么又有哪个皇帝不是贪恋皇位呢?看看后来明英宗重用的那些人吧,石亨,曹太监,徐有贞,个个混蛋,造反,政变。重用混蛋的皇帝,自己不是大混蛋吗?附带说,外交部街,旧称石大人胡同,就是石亨住过的胡同。
0 w. Q5 h4 e* [% [ ; c+ m5 Y2 B( t `1 j9 m2 k
太监专权误国 英宗立碑建祠
6 F% ?0 t3 c4 t+ J乾隆毁碑废祠 方丈盗卖藻井
2 i; N6 {0 m. H* [* ^智化寺里故事多 8 U% o- U* ~# o
撰文:陆元 供图:fang916网友
# g! [/ F! u- g" ?: a; G) U0 B+ q1 X& |2005年12月,明代古刹智化寺的后殿大悲殿整修完工,布置为京音乐展厅,首次向公众开放。智化寺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与天安门、故宫同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的文保单位,位于北京东城区禄米仓胡同,以保存有明代古建筑群和明代京音乐而著称。所谓京音乐,就是明代的宫廷音乐。智化寺何来宫廷音乐呢?因为它的创建人就是明代权倾一朝的太监头目王振。
9 D$ K. t1 N1 p' m一、太监建家庙,皇帝赐匾额
, f% X7 W. V1 n! T+ Z% T王振是河北省蔚州人,原为儒生,曾任过地方教官,后因官场失意,进京当了太监。王振因有文化,被派去辅导太子朱祁镇读书。1435年,虚岁才9岁的朱祁镇继承皇位,即明英宗,他提升老师王振为执掌大权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 F% T6 u. ^! ~# j( ~$ V/ b( [
明代的太监普遍信佛,有钱有势的太监还自建家庙,作为休假享乐的场所和退休养老的住处。王振将自己在禄米仓胡同的住宅改建为拥有东西三路、前后四进的大寺院,佛殿屋顶都使用明代皇家神殿规格的黑色琉璃瓦,并将宫廷乐谱、乐器和乐师也弄进了庙中。《明史》说王振自正统七年颇有威望的太皇太后死后,“遂跋扈不可制,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
7 t9 d: ^; B2 M0 P明英宗为王振家庙命名为“智化寺”,并赐匾额“敕赐智化寺”。智化寺庭院至今还有王振立于正统九年(1444年)九月九日的建寺碑,他选这个日子立碑,意在让自己好运长久。
5 J- {, J4 [8 h# u1 J, s+ m% c智化寺成了王振招权纳贿的巢穴,有个江南巡抚周忱,闻听寺院建成,就奉送了一尊纯金观音像。 , H- z; Q( l. i. `8 J
二、出征瞎指挥,害惨明英宗
) S5 @1 B2 ]# g* d) l! {5 C% A王振唯恐百官看不起自己,就故意折辱摧残。许多尚书、侍郎这样的部长、副部长级大官触犯了王振,都被押至天安门前的长安门外戴枷罚跪。他任人唯亲,广收贿赂,还将王家的侄子封为高官。 " m, [& r+ E k" I
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进犯大同。王振为了立威扬名,怂恿23岁的明英宗御驾亲征,他自己则充当实际上的总司令。王振领着50万大军仓促上路,一路上瞎指挥,懂得军事的官员多次进言,他一概不听,到了大同,眼见得战事惨烈,死尸遍地,才知道打仗非同儿戏。王振心中害怕,被迫班师,但又想带着皇帝回趟蔚州老家,以炫耀威势。兵发半途,王振又想起大军会践踏掉他老家的庄稼,忽又改令掉头仍走口外。反复折腾,终于在河北省怀来县的土木堡被瓦剌军追上,50万人全军覆没,王振被早怀愤怒的护卫将军樊忠打死,明英宗遭敌生擒。
) V4 E6 a" M# [1 @5 J三、明英宗立碑建祠,乾隆帝毁碑废祠
: e- C% k D0 D( L恶耗传至京城,明英宗的弟弟做了皇帝,即景泰帝,他遥尊兄长为太上皇。景泰帝下令将王振灭族抄家,王振家人全被处死,查抄的财物有金银60余库,玉盘上百件,六、七尺高的珊瑚树20余株,其它珍宝不计其数。
, S- c0 r x# X. z. W+ o/ v' |: w7 x# J) Y一年后明英宗获释回京,被景泰帝软禁在南宫,即今南池子普度寺一带。七年后景泰帝病危,明英宗乘机复辟,再度当上了皇帝,但他仍不明白自己兵败被俘、失去皇位的惨遇皆系王振造成,反而倍加思念王振。明英宗复辟当年,就为尸骨无存的王振招魂赐葬,并将智化寺后院的西配殿辟为“旌忠祠”,为王振雕像供奉,还树立了“皇明恩典碑”,表彰王振的“功劳”,美化他在土木堡军败之际“引刀自刎”。明英宗还在“皇帝圣旨碑”上写道,禁止闲杂人等在智化寺捣乱,“违者必究”。 , j/ H1 i& v" @' }* F
清代《日下旧闻考》记述,乾隆八年,御史沈廷芳偶然发现智化寺内竟然还有王振的雕像,他马上向乾隆皇帝报告。乾隆下令将王振雕像毁弃,旌忠祠取缔。寺中所有石碑虽然难以尽数捣毁,但将碑文中涉及王振姓名头衔的文字全部凿掉。至今这些被凿掉王振文字的石碑仍有6块,还在智化寺中矗立。 3 _9 @; }- z* A3 a/ t: V3 g$ D
四、大殿仍完好,藻井被盗卖 0 u; A, e$ Y1 ]1 X: Q5 H! h
如今的智化寺庭院低于禄米仓胡同的路面约有1米。因为数百年来居民向路心倾倒炉灰和渣土,又几经修路垫地,路基被逐渐抬高,而智化寺庭院还维持着原样,这也反映出古寺悠久的历史。
( E1 ?9 w0 o& n& q# T+ S2 p. p g" o智化寺内共有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大悲堂四进佛殿,不仅均为明代原构建筑,而且殿中还保留着大量的明代石雕、木雕和彩绘。在万佛阁底层的如来殿中,还有两座当年明英宗赐给王振的木质藏经橱。
6 u" Y" S( l u2 O但是,有两座佛殿中的木雕藻井却已不见踪影。其中万佛阁藻井位置现由木板代替,而智化殿里的藻井位置上则用一幅喷绘图片来展示藻井原貌。原来,这两堂藻井已于75年前被寺院方丈盗卖给美国文物商人。
% x! v! y$ `6 G+ I1930年,智化寺方丈因香火冷清,生活困顿,在盗卖了寺中许多古柏后,又将佛殿藻井拆卸,意欲出售。为博物馆收购文物的美国人发现后,认为藻井年代久远,做工精致,艺术价值颇高,恐直接出面会导致抬价或节外生枝,遂委托中国文物贩子以看中藻井上的楠木欲买去做棺材为名,转手将藻井买走运往美国。这两堂藻井被分为两次盗卖,现分存于美国的两家博物馆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