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文秀武兵

我的此番搜“壶”非彼搜“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找到此老盘子的原来的主人,

 
" V' D4 S$ e: A5 O- |# u

  

5 z! ^& H$ @- e$ q( q% K! Y6 m
- K5 j* N. t- S: M) ^9 ^, J& Z

原文:To edna and helmut                                        8 G0 c, K% {4 x
          wishing you all the
          happiness in the world
          susan greg and daniel
) b/ \. k; U: ^" c
 
7 ?# { e; R* p [( R" l/ |
  译文:
1 a, Z1 F! C2 h. o6 H. j
                                          为了埃德娜赫尔穆
                                            祝愿你所有的
                                           幸福的世界
                                          
苏珊丹尼尔格雷格
. P% z0 n6 g* T
(注明:为了找到此老盘子的原来的主人,我将不惜一切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必要的人肉大搜索。希望有知道以上4个人下落的,对能提供给我线索的知情者,本人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你和你的家人,表示由衷的的感谢!)
* Q' x0 y4 p1 k# C* x1 v

  近年来,“姐弟恋”之风开始蔓延到寻常人家。有婚介网站调查显示,75.4%的女性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72.5%的男性愿意与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约会

8 S; j; r8 o, }& ^

“姐弟恋”在欧美娱乐圈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45岁的著名影星黛米·摩尔下嫁35岁的男星阿什顿·库切,61岁的苏珊·萨兰登牵手49岁的蒂姆·罗宾斯等。最出名的莫过于英国老牌影星琼·柯林斯,她嫁了一系列“小丈夫”,一个比一个年轻。她的最新一任丈夫是小她32岁的珀西·吉布森。

# b: u, n+ G9 x8 t# |

  近年来,“姐弟恋”之风开始蔓延到寻常人家。有婚介网站调查显示,75.4%的女性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72.5%的男性愿意与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约会。

" u1 E+ n* t1 {( I

  专家认为,“姐弟恋”是男性内心深处“恋母情结”的反应,也是几十年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它既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影,也透射着现代人的心理隐患。

7 f- T* X5 [) Q

  成熟女性最性感——男人说

3 _0 @, L$ Q4 j

  丹尼尔·登奇现年28岁,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帅哥儿,与新版007演员丹尼尔·格雷格颇有几分相似。与那位著名的特工一样,登奇擅长与女人打交道,知道如何向犹豫不决的女人索要电话号码,如何从索然无味的约会中金蝉脱壳而不伤害对方。

" z1 x* B, A& D8 a1 E

  登奇不仅在约会技巧上有着超乎年龄的智慧,对约会对象也有“超乎年龄”的要求。

- w" N9 w: x3 H/ ^5 X

  “恋母情结”是内因——专家说

; j4 y& k/ a3 M5 R

  德国《施特恩》杂志称麦克米伦是“打造欧洲潮流的人”。尽管有人质疑,她所引领的潮流,也许只能代表一个小众群体,这一池皱水最终难掀狂澜。

6 h" \& p- t2 J) |; ?5 E

  受传统文化影响,“姐弟恋”一直是一个禁忌,总让人感到有些不安。可专家说,其实,“成熟女人的诱惑”对男人是一种持久的性幻想。在波利尼西亚一些部落里,年轻的武士必须通过与年长女性睡觉来完成自己的成人礼。此类扮演“师长”角色的女性,在法国著名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谢里》中,是49岁的利娅,而流行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则是美国电影《毕业生》中的罗宾逊夫人。

; ^1 }: j/ d/ }. U3 k1 o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姐弟恋”揭示了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年长的女性代表“慰藉”和“养育”,它反映了男人对于母亲那种深刻而纯洁的情感。《性和心灵》一书作者布雷特·谢尔说:“‘俄狄浦斯情结’不是一种简单的性欲,而是一种对爱和安全的渴望,它是童年的反射,代表美好的时光。”

$ E; y6 W# K; @% ]$ r8 y! F

  但是,男人对成熟女性心存幻想,却往往与年轻女子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人类学家认为,我们的婚配习惯,历经千百年后,已经根深蒂固,即男人寻找生育伴侣,女人寻找好爸爸和供养人。有人把婚姻描绘成一个男人和女人进行交易的市场,男人提供钱财、地位和权力,女人出售青春、美丽和生育能力。正是对这些“商品”的共享,使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

+ Q) Y( F, q2 q

  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姐弟恋”的态度正在悄悄变化。婚介网站Cybersuitors.com曾就配偶年龄问题对1万名用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5.4%的女性表示,她们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当男性被问到是否愿意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约会时,72.5%的人给予了肯定回答。

|! G+ v2 O* l0 O+ t8 W! ], B

  在美国,人们赋予年龄差距大的恋爱关系一个别致的名称——“五月—十二月之恋”,意思是,其中一方正值生命的春天,而另一方已经进入迟暮的冬季。以前,人们称这种关系中的“老女人”为“美洲狮”,认为这样的女人具有“掠夺性”。如今,“五月—十二月之恋”听起来,显然更具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埃德娜和赫尔穆

原文:To edna and helmut                                       

# V F0 ? G( Z# |4 z3 B8 Z
          wishing you all the
          happiness in the world
          susan greg and daniel
9 k9 N. @$ T0 P) _
 
/ [1 O0 ]7 j+ Z% Y
  译文:
' V- k4 D4 |# ?, n
                                      为了埃德娜赫尔穆
                                            祝愿你所有的
                                           幸福的世界
                                          
苏珊丹尼尔格雷格
' o, W" c- A$ h8 Q9 Y- h
(注明:为了找到此老盘子的原来的主人,我将不惜一切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必要的人肉大搜索。希望有知道以上4个人下落的,对能提供给我线索的知情者,本人将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对你和你的家人,表示由衷的的感谢!)
5 a8 a% r: u; x6 y2 k! M

      据说新版电影007里,出演007的男演员,他的名字就叫做:丹尼尔·格雷格,那么他和这块老盘子,会有什么瓜葛吗?……

2 [2 z+ K2 m- f4 y! c0 H

“新詹姆斯-邦德

' a/ C6 m" K) v. Q

  近年来,“姐弟恋”之风开始蔓延到寻常人家。有婚介网站调查显示,75.4%的女性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72.5%的男性愿意与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约会

/ S8 A' _: z. p4 S' }

“姐弟恋”在欧美娱乐圈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45岁的著名影星黛米·摩尔下嫁35岁的男星阿什顿·库切,61岁的苏珊·萨兰登牵手49岁的蒂姆·罗宾斯等。最出名的莫过于英国老牌影星琼·柯林斯,她嫁了一系列“小丈夫”,一个比一个年轻。她的最新一任丈夫是小她32岁的珀西·吉布森。

$ G" i# x" R# ]% u

  近年来,“姐弟恋”之风开始蔓延到寻常人家。有婚介网站调查显示,75.4%的女性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72.5%的男性愿意与比自己年长的女性约会。

1 Y2 c( p1 J# M* X! d+ ]# c& ]

  专家认为,“姐弟恋”是男性内心深处“恋母情结”的反应,也是几十年妇女解放运动的结果。它既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影,也透射着现代人的心理隐患。

0 Z' `, G* U$ I. q3 x- L

  成熟女性最性感——男人说

& U$ E2 p% V4 t+ R8 I0 I3 d; D2 ^" O P: V

  丹尼尔·登奇现年28岁,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帅哥儿,与新版007演员丹尼尔·格雷格颇有几分相似。与那位著名的特工一样,登奇擅长与女人打交道,知道如何向犹豫不决的女人索要电话号码,如何从索然无味的约会中金蝉脱壳而不伤害对方。

, T; P, `* w1 g3 Z$ S

  登奇不仅在约会技巧上有着超乎年龄的智慧,对约会对象也有“超乎年龄”的要求。

3 p% F0 N% i& V- P4 `

  “恋母情结”是内因——专家说

# l$ n5 ~$ g7 |- P# m6 _3 l( K! k

  德国《施特恩》杂志称麦克米伦是“打造欧洲潮流的人”。尽管有人质疑,她所引领的潮流,也许只能代表一个小众群体,这一池皱水最终难掀狂澜。

+ b, ~& c2 `* ?* U

  受传统文化影响,“姐弟恋”一直是一个禁忌,总让人感到有些不安。可专家说,其实,“成熟女人的诱惑”对男人是一种持久的性幻想。在波利尼西亚一些部落里,年轻的武士必须通过与年长女性睡觉来完成自己的成人礼。此类扮演“师长”角色的女性,在法国著名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谢里》中,是49岁的利娅,而流行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则是美国电影《毕业生》中的罗宾逊夫人。

! b& c" l% ]7 T/ c9 F: H2 V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姐弟恋”揭示了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年长的女性代表“慰藉”和“养育”,它反映了男人对于母亲那种深刻而纯洁的情感。《性和心灵》一书作者布雷特·谢尔说:“‘俄狄浦斯情结’不是一种简单的性欲,而是一种对爱和安全的渴望,它是童年的反射,代表美好的时光。”

) I1 F9 q2 N9 Y/ h. L2 N2 }! p4 f

  但是,男人对成熟女性心存幻想,却往往与年轻女子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人类学家认为,我们的婚配习惯,历经千百年后,已经根深蒂固,即男人寻找生育伴侣,女人寻找好爸爸和供养人。有人把婚姻描绘成一个男人和女人进行交易的市场,男人提供钱财、地位和权力,女人出售青春、美丽和生育能力。正是对这些“商品”的共享,使男人和女人走到一起。

" O _4 R3 t- k3 e; o

  不过近年来,人们对于“姐弟恋”的态度正在悄悄变化。婚介网站Cybersuitors.com曾就配偶年龄问题对1万名用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75.4%的女性表示,她们会考虑接受比自己年纪小的配偶。当男性被问到是否愿意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约会时,72.5%的人给予了肯定回答。

2 W# X/ u+ A0 Z S( A) [" V6 y

  在美国,人们赋予年龄差距大的恋爱关系一个别致的名称——“五月—十二月之恋”,意思是,其中一方正值生命的春天,而另一方已经进入迟暮的冬季。以前,人们称这种关系中的“老女人”为“美洲狮”,认为这样的女人具有“掠夺性”。如今,“五月—十二月之恋”听起来,显然更具诗意。

4 e" Z) p5 Q1 g& O. b

       上述文章写得不错,但是 结论是否定的,此个叫丹尼尔格雷格的人,并不是本人要找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

       金文的起源,传统的说法是: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1987年公布的新说法则是:一向被认为出现于甲骨文之后的金文,实际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钟多是乐器,鼎多为礼器。例如九鼎则为传国重器,王都所亿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铸刻上面的文字,多为记事或表彰功德的内容。这种铭文,有的是凹下的阴文,有的是凸出的阳文。前者称为“款”,是“刻”的意思;后者称为“识”,是“记”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统称为“钟鼎款识”。以后书法“款识”或“款式”的名称即由此演化而来。
        周继殷,统治天下达800年之久,所以金文的形体是随着时代而有所发展的。
        殷代的金文和甲骨文相似,因是金属铸成的字,所以笔画较甲骨文祖圆,形体也略较方正,行款一般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周初主文,从笔画到结字,都与殷商甲骨文,金文接近。

9 d' ]; x- w, r

在物欲横流的现如今,您说得可恶之人,误人子弟不说,还充大铆钉,……真应了那句话了:“树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管TMD的呢,“浊者自浊,清者自清”罢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在不是前清哪会了,欺君罔上,妖言惑众,

 

# F5 [9 h+ _- Q2 X3 M# w9 n0 r

 

* Q% L5 } ]5 Z/ S7 D

对不住啊!确实俺有点犯“上”啊!好在不是前清哪会儿子了,欺君罔上,妖言惑众,……甭说二话儿,来人呀!立马将俺扠出去,到菜市口鹤年堂前,……斩立决了。呵呵,当然说得是玩笑啦!

% \5 ~7 T) [ p+ T) a- d

得嘞~您,咱们还是向中午时分的评书节目中,单莲芳老师说得那样儿:“花开两朵,单表一只,……”。

+ S6 R% A& Y' g. H& a9 Z- D; y

先浅谈一下这老m毛子的姓氏由来:也可以姑且称之《外国英文名字解析》,其中重要的线索是有关-教名

. d* P1 G3 N' Y" K

 

) F6 W) }2 A; k# t: V

英语姓名的一般结构为:教名+自取名+姓。如 William Jafferson Clinton。但在很多场合中间名往往略去不写,如 George Bush,而且许多人更喜欢用昵称取代正式教名,如 Bill Clinton

5 M4 D, R9 F: u* y# A2 R B

I. 个人名

+ Y) ^( L. l8 T0 D

  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以后本人可以在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

) [+ f% t# I% |" l7 C% B& }

  英语个人名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 s% _& `2 f* |

  1. 采用圣经、希腊罗马神话、古代名人或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
  2. 采用祖先的籍贯,山川河流,鸟兽鱼虫,花卉树木等的名称作为教名。
  3. 教名的不同异体。
  4. 采用(小名)昵称。
  5. 用构词技术制造新的教名,如倒序,合并。
  6. 将母亲的娘家姓氏作为中间名。

/ h4 }3 m$ i$ b0 W! _

  英语民族常用的男子名有:James, John, David, Daniel, Michael, 常见的
  女子名为:Jane, Mary, Elizabeth, Ann, Sarah, Catherine.

% M6 Z. _5 B, w# F8 X( _# Z5 l. B7 }

  II. 昵称

8 o$ U. l4 i2 G- k/ g5 b

  昵称包括爱称、略称和小名,是英语民族亲朋好友间常来表示亲切的称呼,是在教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通常有如下情况:

6 k$ n |3 \6 A1 Y

  1. 保留首音节。如 Donald => Don, Timothy => Tim. 如果本名以元音开头,
  则可派生出以'N'打头的昵称,如:Edward => Ned.
  2. +ie 或 -y 如:Don => Donnie, Tim => Timmy.
  3. 采用尾音节,如:Anthony => Tony, Beuben => Ben.
  4. 由一个教名派生出两个昵称,如:Andrew => Andy & Drew.
  5. 不规则派生法,如:William 的一个昵称是 Bill.

8 Z& D& X8 x6 z5 S6 a

  III. 姓氏

7 U; C5 F: K: D7 J0 V# g

  英国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名而没有姓。直到16世纪姓氏的使用才广泛流行开来。英语姓氏的词源主要有:

6 J( O$ f6 S1 ]( i. }

  1. 直接借用教名,如 Clinton.
  2. 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如后缀-s, -son, -ing;前缀 M'-, Mc-,
  Mac-, Fitz- 等均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
  3. 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如 St.-, De-, Du=, La-, Le-.
  4. 放映地名,地貌或环境特征的,如 Brook, Hill等。
  5. 放映身份或职业的,如:Carter, Smith.
  6. 放映个人特征的,如:Black, Longfellow.
  7. 借用动植物名的,如 Bird, Rice.
  8. 由双姓合并而来,如 Burne-Jones.
  英语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常用的有:Smith, Miller,
  Johnson, Brown, Jones, Williams.

5 r) ]2 `' O/ L

  IV. 几点说明

- I9 I9 X) Q" f& B& L+ {

  1. 较早产生的源于圣经,希腊罗马神话的教名通常不借用为姓氏。
  2. 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 M. H. 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
  于只缩写中间名,如 Ronald W. Reagan。
  3. 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 Prof., Pres. 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 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发表于 2009-1-6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啊,连我都给考证了~~~不好意思,您的考证完全。。。。。沾边,呵呵!(还好没说是投机活动)

5 y; C9 r9 m! n! c; c

 

5 R; i* L3 @. P' g+ p8 ]1 z

还说这盘子吧,我怎么觉得那上面的几个人名不是姓而是名呢?而且感觉是教名。这个盘子像是一家兄弟姐妹三人送给他们的一对朋友夫妇的。呵呵,乱猜。

7 k+ z" b: F, @" u1 W$ e; K

另外您可以从花纹和盘子的样式入手考证啊。比如看看这花纹是什么。

- ^* V8 J. w8 W1 c6 U! r

我个人感觉像是鸢尾花,即法兰西的国花,也是法国王室的象征。虽然铭文是英文的,但说不定和法国教廷有什么关联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甭顾得那么多了,先打几个“盗洞”再说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1-5 21:39:00的发言:
! {! ^4 k% k3 K

susan,greg and daniel

$ D/ x% A7 P4 c/ W8 } S

 

$ L, j9 p8 R# s+ |/ S

这句翻译为“苏珊丹尼尔格雷格”合适吗?我怎么感觉是仨人?

! e4 P* f7 m& K6 r1 _

这盘子应该是三个人送给两个人的祝福,也许是私人物品。

; m8 E% b3 k* g1 v3 Y" T

你的感觉和我的第一次看到时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

% ?& w( _2 _5 a9 o3 b

为了慎重起见,我查了一下有关方面的资料,详见如下:

" K! i) K d* A+ r3 w7 i: K

外国人的名字,一般有如下的拼法:

' ? q3 G5 g1 S8 d# V3 o# e

细分为全名/只用姓氏/常用名:

" N7 C7 r9 s" D- W) a6 F

1、全名的例子

+ ]) {4 x+ c$ Q: l. s! L
    4 N, V6 s7 o6 B% C# Z+ N( O6 F
  •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 ( Q) [6 S( C0 D
  • 理查德·马修·斯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 x: o+ z7 ]4 o5 w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2 ]1 I% k& u1 k4 k, i/ @1 z9 @

2、只用姓氏

7 z; U3 ~7 x* R& c
    : w" k2 y5 b& c( @/ R. m
  • 盖茨(Gates) : R- \( Z& a! G. v8 M+ x, {9 S3 n
  • 斯托曼(Stallman) 0 j5 q! M9 u: ~. X
  • 爱因斯坦(Einstein)
" ^: Q/ D3 R9 w9 H% L. a( ?7 T) P- c

3、常用名(common names)

* i0 r; ]5 k' j0 B7 y% o- s' x8 F9 M. _
    1 Q* a2 d* L6 s8 r% |7 m) n
  • 比尔·盖茨(Bill Gates) ( r- k4 I; W! M5 ?8 R
  •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 . g/ }: K! U' y: {0 b7 M& N
  • 亚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与全名相同)
0 b% h6 \! S! U0 A8 O+ P

      从以上有关外国人姓名的拼写和组成分析,我手上的老盘子明显属于第二种情况。即使用的是姓氏。

- M/ c; A) _/ Z8 y5 t' W/ R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反正不是“三心(个人)”,就是“二意(个人)”。不出意外,是三个人的面较大。

, }$ j7 z# M( t: e

      

6 e7 \/ a( O& i* a! x; t7 u- w

      俺现在就好像是一个“文”(物)盲;或者是个盗墓贼,手里攥着个“洛阳铲”,“见天见”的往深山老林里乱爬,心里琢磨着那里有“封土”;……毫无章法得……“鹞式”乱转,也甭顾得那么多了,先打几个“盗洞”再说,不行,再参考一下CCTV-10《探索》节目中N大墓发掘的路数。慢慢来吧,估计能赶上今年的60年国庆的献礼!

' o" d3 B% i' r

 

: Q L$ L* o% w

8 ~) C! o6 y( f' v+ @. N _

/ C" G- b. N# e8 X L& ^4 n) H; r4 Y0 T8 H1 c. Z+ m- @" f$ W: u% J3 F( W1 U$ |; f, y8 E" e5 ~
: ^' L4 @3 x$ `, g" J% Z- `

从字典看: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0 h; K( j, {5 P/ V9 R5 x; B: y
adventure
/ X3 d) l, ] X( @

6 @0 @% `2 ~8 L; a# M1 W0 d9 U- K& s. ~( @9 Y6 Y2 n" \* a+ [- r2 j5 u" L7 t4 q4 v. z m6 H8 F( `! U1 C* U- S( |$ o( S% d. _1 _( @: j1 m" j' h& c0 b( v2 b( \5 `" R. M1 L9 o& N# u5 |
名词 + m" s8 g5 X# }; c8 Z* l/ T$ u
    0 o( t$ y' c$ Q5 X6 k
  1. 冒险,冒险精神
  2. 1 n5 m- F9 ]) @0 e5 c
  3. 冒险活动(或经历)
  4. / j) F. e$ P* O) `
  5. 激动人心的活动(或经历)
  6. ! s. w" t* M5 b9 P, ?* f
  7. 投机活动
动词 8 z6 X1 |- |2 ^" I/ z
    $ k4 ?" d; D4 o( k9 ?
  1. 冒险去做;使冒险
  2. " w# t/ [! S/ q; S6 f" z8 b
  3. 大胆说出
  4. & K( ^3 @) G7 u2 X# u' \1 i
  5. 冒险
: n, o, k% L3 \. a/ p

我倾向于名词adventure其中的第3种。

- Q+ w1 l+ w5 w6 U9 q! N

adventure即激动人心的活动(或经历),这里还应该包括:发现的快乐!

发表于 2009-1-7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文秀武兵在2008-12-14 9:43:00的发言:
8 k1 t L( [! @8 ]

上下对照一下什么叫鈡鼎款吧,

3 `; N$ G, ~, ?& V% m" v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84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 P' |, ?. G& N

 

( q5 B9 J, t7 ]% ^0 Y# U

 

& n$ S) @5 v; I9 W

真是服了,这又是哪一年的文盲编辑编的书?

' C3 a5 I3 T4 I; g

 

7 |) H- Q- Q: H1 d

把篆书的“钟(鐘)鼎款识(識)”解释成“钟鼎款试”

1 e' `$ Z) b- k! d6 o

 

0 |! m+ J0 Z2 w0 I- h- A2 G

可见其文盲的程度

0 a; ]2 `* q4 {4 v( |+ B/ l3 }

 

& M; J+ e6 u6 m4 i

 

% ]$ J! W$ e' `9 ] ?- w, d m' p

第一,这个“识”字不念“石”,读“志”,通“誌”

, u! l' K3 F2 _! D+ ?7 ]2 ?

 

+ J( B0 D& M) L+ w2 E, o

其实我们今天说的“标识(念成石)”念的就是错字,应该就是“标志”(念成志)的读音

& y9 X% s( T6 K, h4 L

 

8 }6 ~: n5 ^7 ` \

古时“識(识)”“誌”(志)相通,读音也相同

p4 ~# q7 R7 ] R8 [7 l

 

) p# q3 f$ n' I7 x

这位文盲不知道,且不认识篆字,把“识(識)”念成石的音,连字都翻译成“试”,音读错繁体字都不认识

8 \0 u1 o0 O1 p6 _

 

R8 D: Z8 Y) o7 _/ N/ X; u+ `) H

实在是可恶

b! ^' p, Z3 `5 ~

 

+ w. S9 q4 M5 j* ?0 u2 ]0 w9 A


 

+ D4 {5 H& |4 E* Z( Z4 Z. U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祖上姓:瓜尔佳氏)将他姥爷的鼻烟壶送给了我。


2002年的冬天,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关老师乔迁新居,(祖上姓:瓜尔佳氏)他将他姥爷的鼻烟壶送给我。我俩认识至今已经30多年了。

# X* D6 S% l8 E

       既然提起这瓜尔佳氏,它乃是满州八大姓之一。始兴于东北女真部落,全兴于清朝。世居辽东。
  瓜尔佳氏家族起源于苏子河畔及长白山麓,分苏完、苏克苏浒河等部。一六四四年五月初,皇叔多尔衮攻克北京,八月二十二日随顺治帝入关,时称“从龙入关”,为大清强盛屡建奇功。历史上有扶助努尔哈赤起兵的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以及后来的郎坦(主持签定<中俄尼布楚条约>)和鳌拜等重臣。(另有抗战时期的金州瓜尔佳氏关向应)。清朝基业稳固后,康熙二十六年,响应康熙帝令:“平时为民,战时为军”。我等一支从北京臭皮胡同(今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地区南头条,寿比胡同),迁居到今辽宁所属凤凰城、岫岩、金州、新宾、沈阳等地屯垦戍边,旗封正红旗。我祖上八世(瓜尔佳.翁窝图),定居于乐善屯(现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红旗村)。另有大部瓜尔佳氏留居北京,末代皇帝溥仪之母乃清末大臣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后因吸食鸦片而故),有清史为证。本部太高祖贝勒松阿力,系属苏克苏浒河部,我乃翁窝图之后,十九世,汉字姓关名庆忠。我部族谱清晰,族人旺盛,渴望本族豪杰多展才华,为续写本族之荣耀家史多做贡献。

, G0 a ?: L- Q' q1 w) j5 u

  本家族有史可鉴之先辈:太高祖贝勒松阿力/二世嘎哈/三世福力丹瓜拉/四世堪展/五世兀蒙厄完朱胡/六世礼邦阿/七世达郎阿/八世翁窝图/九世和山/十世兀达纳/十一世福明阿/十二世得令/十三世常庆/十四世富新/十五世恩佩/十六世荣桂/十七世继顺/十八世应甲

. ]7 o4 I1 P- J# U

      苏克苏浒部瓜尔佳氏谱书
   《瓜尔佳氏谱书》记载的瓜尔佳氏,出自建州卫的苏克苏浒部,从凤城北红族一带迁居桓仁农村,其祖先原属苏克苏浒部。谱书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福得力由北京抄录,又于光绪九年(1883年)重新修订了谱书,成为满汉对译本。修订后的谱书有序言、祭祀、婚丧规矩、世系等。并规定从十四代起,各辈起名应按:“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保元名呈详”20个字依次排辈冠名。谱书还记载,始祖松阿力贝勒,原住苏克苏浒河(今苏子河),本为瓜尔佳,属陈满洲正红旗青厄牛录。曾辅佐努尔哈赤开创基业。顺创元年(1644年),从龙入关,住北京臭皮胡同。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八世祖翁富图由北京派回奉天府,定居凤凰城镶红旗界。至今300多年。此谱书对研究满族丧葬、婚嫁习俗、人口繁衍等有一定价值。

+ f2 M# i) T3 ?' k. ^: t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关姓与革命家关向应同为一族,同属一个祖先。

  族谱记载关氏始祖居“牙尔虎”处,据有关专家考证,昔日的“牙尔虎 ”即今日之“萨尔浒”,16世纪末关氏始祖松阿力之子噶哈是萨尔浒城的 酋长,后归附努尔哈赤,并与爱新觉罗家族连亲,成为努尔哈赤创建基业的一支重 要力量。1621年,努尔哈赤抚降辽东70余城,关氏也随之进入辽沈地区。1644年, 清军定鼎中原,关氏随即“从主入关”,住进了北京的寿比胡同,1687年,康熙帝为了确保发祥地的安全,派关氏八世祖翁窝图和其弟弟琰布迁凤凰城卡巴岭下驻防既今宝山一带(凤城市北红旗村---古名为:乐善屯),于是就世居于此,其后裔散居于凤城的草河,白旗,大堡,红旗,岫岩的汤沟等乡镇,至今已传自第二十一世。岫岩偏岭乡的关姓,原居长白山,1651年(顺治八年)由京拔驻岫岩。到了清朝末年,关氏家族人丁过千,当时政府对旗人的管理大大的放松,而且 政府还鼓励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去开荒,所以一大批关氏家族的人开始向北迁移, 迁居的地方主要有: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省的通化县、海龙县、辉南县等等。另外关氏家族其实已经散居东北各地,如本溪县、西丰县、铁岭县以及凤城市内的刘家河乡、边门镇、大堡镇、凤城镇等地 。按辈定字命名,从十四世到五十三世定字为:“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文明振盛世,保元允呈祥。宗贤启鸿运,懋仁崇义芳。宪德沛卓智,哲胤绍泽长。” + O# O. L) ~6 B9 v4 l5 r7 p" Y- R/ X

另一部《瓜尔佳谱书》之主,即关氏一族,主要居住在今桓仁镇、六道河子乡一带。其家谱记载,原籍长白山三道沟。始祖从龙入关,系京城镶红旗,在扎兰卧善佐领之下当差。康熙二十六年,拨至金县,镶白旗。住金州城东孤山前大关家屯,为本城巴尔虎旗卧海佐领属下。人口繁多,分支后迁往外地。始祖关廷悦于道光末年迁入桓仁。此关姓与革命家关向应同为一族,同属一个祖先。其谱保存在今大连金州区关向应纪念馆。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非常明智之举,不妨在此一试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1-6 11:53:00的发言:
7 f7 `. H# ? W9 C( a" r, W F

晕啊,连我都给考证了~~~不好意思,您的考证完全。。。。。沾边,呵呵!(还好没说是投机活动)

2 B- d; Y( N, y" @' w7 H; G) m

 

/ X9 Z! X S1 y4 W3 U" M

还说这盘子吧,我怎么觉得那上面的几个人名不是姓而是名呢?而且感觉是教名。这个盘子像是一家兄弟姐妹三人送给他们的一对朋友夫妇的。呵呵,乱猜。

* F+ J A$ E$ _

另外您可以从花纹和盘子的样式入手考证啊。比如看看这花纹是什么。

/ [4 ?. j, N+ H/ J, b2 c* H

我个人感觉像是鸢尾花,即法兰西的国花,也是法国王室的象征。虽然铭文是英文的,但说不定和法国教廷有什么关联呢。

d" T5 T( ~ W8 r. j

你让我从花纹和盘子的样式入手,来考证一下这老盘子上的这花纹是什么。真是非常明智之举,不妨在此一试,或有四两拨千斤之妙呢。

. u& J+ H4 ^' |! Z) R

若果你感觉它的图案像是鸢尾花,即法兰西的国花,我通过查找,资料显示,鸢尾花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

- B6 }- {8 D* [/ l, U' C( T

鸢尾花为蓝紫色,花形似翩翩起舞的蝴蝶。五月,鸢尾花开的季节,你就可以看见一只只蓝色蝴蝶飞舞于绿叶之间,仿佛要将春的消息传到远方去。
法国人视鸢尾花为国花。因为相传法兰西王国第一个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在受洗礼时,上帝送给他一件礼物,就是鸢尾。

鸢尾属植物是对一族草本开花植物的统称。这种花由6个花瓣状的叶片构成的包膜,3个或6个雄蕊和由花蒂包着的子房组成。
这种植物的名字是由上帝的信使和联接地球和其他世界的彩虹而来的。
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彩虹曾经拯救了6世纪法兰克国王的性命,当他看到彩虹从莱茵河上升起的时候就知道这时的河水已足够的浅,于是过了河逃脱了敌人的追击。
鸢尾属植物成长在日本、中国、西伯利亚和几乎整个温带世界。

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其属名iris为希腊语“彩虹”之意,喻指花色丰富。一般花卉业者及插花人士,即以其属名的音译,俗称为“爱丽丝”。爱丽丝在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她是众神与凡间的使者,主要任务在于将善良人死后的灵魂,经由天地间的彩虹桥携回天国。

至今,希腊人常在墓地种植此花,就是希望人死后的灵魂能托付爱丽丝带回天国,这也是花语一“爱的使者”的由来。鸢尾在古埃及代表了“力量”与“雄辩”。
以色列人则普遍认为黄色鸢尾是“黄金”的象征,故有在墓地种植鸢尾的风俗,即盼望能为来世带来财富。
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主题,在画布上留下充满自然生机律动的鸢尾花景象。
缤纷多彩的鸢尾各代表不同的含意。白色鸢尾代表纯真,黄色表示友谊永固、热情开朗,蓝色是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紫色则寓意爱意与吉祥。

鸢尾花的花语
粉色玫瑰:对你念念不忘
鸢尾:想念你、爱的信息 蓝鸢尾:暗中思念 .

 楼主| 发表于 2009-1-8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鸢尾花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

( J$ g7 y7 g7 W e

1 Y% _* s" Q* O& U! m/ Z# I9 o0 {5 L$ I' [/ k7 l3 l0 L% O8 F% D" N( A2 T5 W4 \. A# K# X! W- n$ g# o! m+ U5 h9 [: J% P+ W1 i' b
 
 

, B: V" i- t( ]% C* r. M3 [


鸢尾花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

发表于 2009-1-8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猜到您会把鸢尾花的介绍发上来的,这下全了。

2 g/ x/ z4 h$ Z* c# n/ y) k

 

6 c2 j, L9 X" A! e. r0 P

我原先就有点怀疑这个盘子不是作为礼品送人而是寄托哀思的。现在可以参考您引文中的这句:“至今,希腊人常在墓地种植此花,就是希望人死后的灵魂能托付爱丽丝带回天国,这也是花语一“爱的使者”的由来。”。

: }: ~1 v9 |9 M

实际上,鸢尾花无论是做为“使者花”也好,作为“彩虹花”也好,它表示的是沟通两个世界:人间和天堂。(因为彩虹就像一座桥)。

% F( _0 U3 u) Y4 e' e

 

- {% X8 `; |8 e5 u. Y

另外,译文是不是应该这样:

9 d$ |. s( G6 X+ {

埃德娜赫尔穆:

- o$ [: _+ t) k& Q7 o

世界上所有幸福都属于你们
--苏珊、格雷格和丹尼尔

& U k. E1 A2 Z+ p; k# b3 ^

(翻错了别骂俺~~~)

, G5 i1 o% D2 Z+ s+ s& c

看看,把话都说这么满了,估计被祝福者已经升天。。。

5 v& l. Y% ~+ v7 k2 j

 

5 p. g! l4 `7 `& y, k

 

发表于 2009-1-8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您把盘子的其他细节,包括背面再发图上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将背图呈上研读。图像不太清晰,凑合着看吧。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1-8 23:19:00的发言:
( u9 A; `" {" E. i

请您把盘子的其他细节,包括背面再发图上来吧

6 h0 J8 y- O$ S3 `8 @7 w

谢谢您的关注!依您的建议,将背图呈上研读。图像不太清晰,凑合着看吧。

# O2 ~% Y `: Z: r

 

8 ~- X% T6 D1 ~6 m4 ~

% ]& k0 ^& I4 M% |

 

! u) m: D) n& | ^ c2 p


, a) K2 E4 Q# j0 m9 s: D

另同意您的译文:苏珊、格雷格和丹尼尔

发表于 2009-1-10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您提供一个参考建议:

$ i/ \) z9 b3 _

看看那几个名字一般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常用名,特别是看看edna和helmut这俩名字。

6 R4 A3 h" I/ f. z3 X

因手头没字典无法代您查找,helmut会不会是德国或东欧国家常用名?

& l; B3 g8 h" J. y( t8 l

确定了人物的国别对确定这盘子所在地应该有帮助吧。

$ Q" \3 y5 R$ K) G8 D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难为您我考虑的如此周全,

真是难为您我考虑的如此周全,我还真是动过此念想,曾经在书店查找过《当代美国英语词典》,其中P1363页,注明edna为(女子教名),P1252页) helmut为(徳~英),……试图捋清线索,但是还是不太理想,唉,慢慢来吧,谢谢您,让您费心了,您的明示让我感到了欣慰!心里甜……

. M% J3 r$ @/ a& z% W- A2 F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业~学习~生活诸方面“三星高照,”“碎碎”平安呀!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1-18 17:02:00的发言:
& }+ W. w3 u% [% z1 U! [! Q% R( U

估计因为这,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呢。

0 ]8 o7 M" I! X/ @/ _! c

 

U7 T1 g+ t4 Z' T

~~~先问您一声小年好!

( d8 a! ~( o: L6 G* }

也问候帅哥,在线噢!

7 _' k# f8 `% h* h1 }5 K1 v" f( e
adventure,祝您和您的家人在新的一年中,事业~学习~生活诸方面“三星高照,”“碎碎”平安呀!
?7 A# [1 Z, M6 @
 
$ z2 Z5 ^6 ~+ ]9 _) c$ }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典型的后朝仿前朝


“碎碎”平安呀!                                     上图的背面 ——“康熙”——典型的后朝仿前朝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平时不常用的”嘉道“的老盖碗翻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多年来的午睡,被窗户外面一声声的爆竹声

 

" S' m/ \2 z/ B' V( W5 A# i: V

今天是鼠年的腊月二十三,我多年来的午睡,被窗户外面一声声的爆竹声惊醒,遂起身沏上一壶茶,把平时不常用的”嘉道“的老盖碗翻出来,品茗……真”香“呀!

2 W0 ~" C% O0 ?- C1 R0 k) f6 ~

这“年”说来,它就来了,我此时不禁又想起少年时,老人们常给我们讲得那——《灶王爷的传说》:

; U# r) c3 W) M, G, T

 

% {4 Z% _( F% l) \+ R+ j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人们都去祭拜灶王爷,那么灶王爷到底姓啥名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呢?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

- m. m6 `) K% e9 p( U

  灶王爷姓张名大郎,他出生于豪门家庭,一向为人刁野蛮横。有一年,他的家乡大旱,田地颗粒无收。邻里乡亲们上门苦口求救,想借些钱粮糊口,以度饥荒,张大郎非但分文不给,还把乡亲们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门。就是对他自己家里的亲人,也是非礼对待,特别是对他的妻子,在平日里,张口就骂,动手就打,将妻子折磨得遍体鳞伤。后来,竟用一纸休书,将妻子赶出门家。

( Y) n2 H' [% _ Z( i& m6 P) x

  张大郎在家挥霍无度,没用几年的时间把家产挥霍一空,于是就出门依靠乞讨度日。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张大郎讨饭来到了一座尼姑庵,听说这里施舍粥饭。张大郎赶快排队打粥,可是刚刚挨到他时,锅里的粥打完了,张大郎饥饿难耐,顿时眼前直冒金星,晕倒在地。小尼姑发现后急忙通报师太,师太叫人七手八脚将张大郎抬回尼姑庵。师太一看此人竟是张大郎,赶紧亲手给张大郎做了一碗热面条,端给他吃。原来,师太正是张大郎的前妻郭丁香。

0 g6 ?* L1 W! h3 b. c

  按古训,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丢尽了脸面,自从丁香离开张大郎后,只好削发为尼。一碗热面条下肚后,饿晕了的张大郎睁开了眼睛,一眼就认出前来端饭的人正是自己结发妻子。此时,他感到无地自容,一溜子钻进了熬粥的灶房。从此后,张大郎就帮尼姑庵烧火熬粥,施舍天下劳苦百姓。

`, S9 k& A7 d

  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于是钦封张大郎为灶君,掌管各家灶房事务,人们从此称他为“灶王爷”。玉皇大帝念张大郎有功,叫人们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这天,百姓就给他献上糖果,并在他的两侧贴上对联“上天话言好,下界保平安”,横联“与人为善”。

发表于 2009-1-18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因为这,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呢。

2 m: {+ W* ]' w8 ?9 }! r! l' H# G

 

* E9 y$ w. p9 \9 ^: ^' E' q2 P

~~~先问您一声小年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忙完了这一年,再忙新一年


《大团圆》              谭晶
忙完了这一年,再忙新一年,长长的岁月路,谁又忙得完:
平日大家都在忙,难得见个面,今儿个阖家欢聚,问长又问短:
辛苦了这一年,就为这一天,生活中一些酸,通通放一边:
大红灯笼挂起来,一片艳阳天。你的我的快乐,连成一串串 哎~~~
万水千山多么遥远,谁能阻挡回家的心愿。
兄弟和姐妹相互抱成团,浓浓的亲情热火朝天。
生命最贵是平平安安,大雪飘飘天冻地寒。
谁能切断回家的路线,新朋和好友相互拜个年!
千年的祝福温暖心田,人间最美是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9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农历己丑年在中国大剧院


2009农历己丑年在中国大剧院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三清”珐琅彩瓷各不同

4 o7 w9 K& V- ?( c# E6 p6 }

■康熙时期——绚丽多姿

' D2 P# f5 [3 e% }1 f. M

目前学术界认为康熙朝珐琅彩无大器,而且是有花无鸟,更无人物。根据我们的研究认为,中国的五彩瓷发展至康熙朝时更加绚丽,不仅器型多样,而且纹饰较多。金属画珐琅更是不仅器型有大小、园琢、使用和陈设众多之分,而且所画纹饰既有中国各种传统的吉祥图案、花鸟山水、人物,也有西洋人物生活场景图画等等。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不仅在器型和纹饰上秉承了五彩瓷和金属珐琅,而且追求五彩和铜胎画珐琅的效果。其时的珐琅彩瓷可以概述为:器型多样、规整;胎体总体显得厚重;纹饰多样,所绘山水花鸟凸显清四王风格;胎底修足为刀削修足。

% r+ e C( ?8 ~) _

■雍正时期——画珐琅四绝

+ e- v( X9 q3 i# j

雍正王朝进一步发展了康熙朝瓷胎画珐琅技术并形成了雍正朝画珐琅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而欲飞。映日或灯光照之,背面能辨正面之笔画彩色。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蝶有茸毛,切茎茎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清陈浏《匋雅》)。可以用20字概括为“胎白如雪”、“薄如卵幕”、“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细若蝇头”。同时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风格。雍正朝小器精绝,大器雄强、精美,纹饰色彩典雅、雍容。主要的大器有四方瓶、六棱瓶、葫芦瓶、天球瓶、赏瓶、灯笼瓶、琮式瓶、炉、鼎、尊、花觚等等,纹饰画工皆规整精湛,彰显霸主之雄强之气,可谓美轮美奂。

/ y5 s) F0 {) @. h$ f8 b/ D+ ~

■乾隆时期——最后的辉煌

5 _3 h9 n8 C/ R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制作在继承了前两朝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不仅珐琅彩瓷器器型上有所创新、发展,纹饰图案也丰富多彩,除一些继承前朝、山水、人物、花鸟等,纹饰更加讲究繁缛、华丽,工艺更加复杂。珐琅彩瓷到了乾隆时期,可谓是最后的辉煌。乾隆朝中期后,社会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宫廷奢华之风大为收敛,珐琅彩瓷由于造价昂贵,且花工费时,使得国库无力支付。各种原因促使乾隆中期后,珐琅彩瓷便少有烧造,至嘉庆后期基本不再烧造。

* B( j& ^9 S! \* z( P

鉴定要看色料、看画风

1 Q1 y8 y U, T; {: U$ R' b' u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中期主要使用进口珐琅彩料,用多尔门油为调和剂。经烧结后具有玻璃质感,料彩呈透明状,具有宝石镶嵌特征。绘画或堆色干燥后再行烧制。珐琅釉彩属低温釉,而不同颜色的色料烧成的温度系数都不同,因而烧比画和填彩的难度还要大。所以看色料是非常重要的。

: l5 B4 z& S; k; C

此外,看画风也非常重要。前三清时有很多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供职于宫廷,因此在珐琅彩瓷和其他艺术品上都可见到这些书画家风格的花鸟山水和人物,有些书画家不仅提供画稿和题字,甚至是亲自在珐琅彩瓷上作画写字,如西洋宫廷画师郎世宁、利玛窦等。在山水花鸟画上最有影响的就是清四王,不仅在当时极具影响,而且对后世的画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前三清时期的珐琅彩瓷多可见到四王的风格,布局讲究平高远景的立体效果,皴擦点染设色都十分细腻雅致,且有工笔的味道。花鸟和人物讲究工笔,人物绘画尤其讲究透视的立体效果,注重人物脸部的晕染。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年在潘家园收藏的老年间的灯笼

     

5 n1 c. G5 W( g. L' |. h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e) h- g: w& F5 o1 e

    

! X5 L/ J# ]% K, J# s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y! @+ I) }1 d9 O$ V( F2 d8 J

    节俗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J I% B( i6 V3 ^4 O @


在潘家园收藏的老年间的灯笼

 楼主| 发表于 2009-2-7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嘉庆~道光年间的油灯,乘着元宵灯节拿出来见见光,


还有嘉庆~道光年间的青花灯台,乘着元宵灯节拿出来见见光,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 14:14 , Processed in 1.22620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