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研究,1954年1月开始拆除景德街牌楼(2座,现在残件拼凑为1座,在首都博物馆大厅里边)。
7 e* J5 v" l" s6 m/ L8 Q1 J! ?7 y" z 1954年3月,拆除东交民巷、西交民巷牌楼(斋主注:敷文、振武)。
D/ Y# H: C& E4 ~5 H7 e4 D 1954年8月,拆除东、西长安街牌楼(斋主注:梁思成建议,周恩来批准,移至陶然亭公园,文革时期,蓝苹命令拆除)。之后,拆除3个胡同口的小牌楼:织染局西口、船板胡同西口、辛寺胡同南口。之后,又去拆除广安门外大井村以西的跨于“京保路”(保定?)的砖牌楼(时间是1954年8月至12月之间)。 0 C8 h: o$ c2 n
1954年12月下旬,从大井村返回城里,5天拆除8座牌楼,即东四、西四牌楼。 * C1 c0 j3 C2 a y
1955年元旦前后,拆除北海公园前方的2个三座门。 ( T( ~. Z7 |& {
1955年1月中旬,拆除大高玄殿门口2座牌楼(斋主注:2座牌楼残件移至中央党校,拼凑了1座牌楼,至今还在)。
" U7 h" K8 C( z% d5 Y7 Z$ y% a0 { 1955年6月,拆除正阳桥牌楼。
! {" [5 i( Q1 C1 ]. ]: S 1955年11月,改建北海大桥,拆除金鳌、玉蝀牌楼(斋主注:相传为明代嘉靖皇帝题字的2面石匾,现在首都博物馆展出)。
9 u3 d6 X8 j: z% y0 S f, H 1956年,改建景山前街,拆除大高玄殿对面的牌楼,还有2座习礼亭(斋主注:2003年,这座牌楼在原地再靠近筒子河一些的位置重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石匾正面“乾元资始”,背面“大德曰生”,一直沦落在月坛公园,当了石桌。斋主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寻回,安放于新的牌楼上。2座习礼亭,故宫单士元说,形状酷似故宫角楼,木构有元代墨迹,应该是元代的,可惜呀,元代木构现在极少了)。 5 `% ~) |1 B. ~+ y& `5 a& Z0 u( g. i
开始拆除之前,跨街牌楼23座,至此,拆除19座。幸免的4座,都是国子监街的,但是这4座都是民国时期改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是原装货。
; A9 A4 [3 O' A- J6 r+ X 结束语: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拆。摘发完毕,为这些牌楼默哀三分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