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43|回复: 15

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说说“相公”[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7 2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晚看了电影《梅兰芳》,电影里边说,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经常行走胡同的朋友当然知道北堂子胡同了。就在潘家胡同(潘家河沿)北口。

6 q2 {5 ^' S* L# [4 A$ d9 M* p

    老北京有很多叫作“堂子”的胡同。除了清代的堂子是传统祭天场所之外,很多叫作“堂子”的胡同都是开办过“相公堂子”的遗迹。“相公堂子”都叫某某堂,俗称“堂子”,是清代培养戏剧演员的相当于私家学校的场所。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喜欢玩弄男旦,男旦长得像姑娘,因此原来叫“像姑”,俗称“相公”。旧时姑娘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妓女,所以现在“小姐”这个词也被污染了,老北京规矩人家的女孩不叫“姑娘”,叫大妞、二妞、柴火妞、俊妞、傻妞。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叫“妞子”。以前韩家潭一带是堂子的聚集地,因此韩家胡同西口也有“堂子街”。

* y& O8 Q) w8 l- e1 e

    陈凯歌新出的书《梅飞色舞》说,旧时挺大的一个男旦小伙子,扭捏作态,坐在主顾的大腿上卖笑,梅兰芳自幼学艺,也在如此环境里生活,但是梅兰芳当年从来不肯干这个,新浪网读书频道有《梅飞色舞》新书摘发。

/ s, B9 N0 A$ q

    打麻将,错了牌,也叫“相公”,因为不男不女,只能跟着抓牌出牌,不能和牌,陪着玩。

, X3 Q1 r- u& T0 g, n+ U

 

' a6 p; [6 g# G' ]

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说说“相公”

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说说“相公”

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说说“相公”

孟小冬家住北堂子胡同7号,说说“相公”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7 2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品花宝鉴》就是写得相公的故事!那小说写和尚很有意思!

发表于 2009-1-7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拆了.
发表于 2009-1-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里说的不靠谱,孟小冬刚入京城时租住东四三条赫舍里家族祖宅的一个院子住,后来她把她妈接到北平就住在那里。嫁给梅兰芳后他们就租住三条西边骄子胡同的一所宅院居住。而后,孟小冬一直住到解放前才离开骄子胡同,后去了香港,找杜月笙去了。
发表于 2009-1-7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吉片吧?拍过不少,北堂子路北这连着几跨几进的小楼和院子非常的不错。
发表于 2009-1-8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7 22:13:00的发言:
( T6 b4 e# Z+ @8 I

小说《品花宝鉴》就是写得相公的故事!那小说写和尚很有意思!

& L! b: N/ b. X

我现在正在看这本书,根据书中描述,当时追捧男旦似乎是文人特有的现象

& `6 i" b8 i! [6 C c0 J& U8 }

 

发表于 2009-1-8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09-1-7 22:22:00的发言:
   电影里说的不靠谱,孟小冬刚入京城时租住东四三条赫舍里家族祖宅的一个院子住,后来她把她妈接到北平就住在那里。嫁给梅兰芳后他们就租住三条西边骄子胡同的一所宅院居住。而后,孟小冬一直住到解放前才离开骄子胡同,后去了香港,找杜月笙去了。
- X6 q) q9 j/ Q3 l$ m

电影里说的根本就没影的事,

- T0 ]; l7 k2 g

东四三条和轿子胡同是她住过都地方……

, i6 y4 M5 C9 u2 J# T3 {

贡院那边还有个她住过都地方,现在估计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2: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9 12:49:00的发言:
: \- A% P( Y& H

春明梦录这书我看的时候别的都不大在意,光看吃喝了,对那个饽饽桌子上的羊腿,去皮蒸的全猪印象最深,心向往之

$ R* k; g4 n6 |" M8 M* R

吃皇上的赐宴,真是活受罪,好在可以打包带回,让亲朋好友得沾雨露,这也不错。现在的御宴,怕是不行了。

发表于 2009-1-9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9 12:55:00的发言:
) K7 e. q4 S- Z C

吃皇上的赐宴,真是活受罪,好在可以打包带回,让亲朋好友得沾雨露,这也不错。现在的御宴,怕是不行了。

l1 Y; m) V, m7 G

如今远胜大清,过去旗人不过官些陈米,如今连大葱都官了,国朝体恤无微不至啊!

发表于 2009-1-9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盖取蜀黍初吐颖时,其小如珠,摘而烹之,鲜脆极可口。余在苏赣宴客,因署后有蔬圃,每仿制之。然一盂所需,已踏破半畦蜀黍矣!

. F1 a7 S& j1 r8 w

 

) [$ F' ]4 o& O5 S

     这点今人大胜古人,玉米笋现在是寻常之物,做海鲜杂烩羹之类的菜经常用其充数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梅兰芳祖父梅巧玲家里吃珍珠笋

  8 R: x* L1 v5 x& }

清末京官何刚德所著《春明梦录》记述:京官挟优挟妓(斋主注:古称艺人男为优,女为倡),例所不许。然挟优尚可通融,而挟妓则人不齿之。妓寮在前门外八大胡同,麇集一隅,地极湫秽(狭窄肮脏),稍自爱者绝不敢往。而优则不然,优以唱戏为生,唱青衣花旦者,貌美如好女,人以像姑名之,谐音遂呼为相公。其出色时,多在二十岁以下。其应召也,便衣穿小靴,唱曲侑酒,其家名为下处。下处者,京中指下朝憩息之所为下处,故借以名之也(可见去相公堂子之风以官员为盛)。

C) A/ m5 U5 O2 _: |

若就饮其家,则备十二碟以下酒,酒后啜粥而散,名曰排酒。酒钱给京票四十千,又下走十千(斋主注:赏下人小费,十千为一万),按银价不及四金也(四金,四两银子)。或在其家请客,名曰吃饭。吃饭则视排酒郑重,一席之费,多者廿四金,少者亦必在十金以外。下走(下人)之犒,则随席之丰啬而定,其馔较寻常酒馆为特别。

0 p3 v* G1 x& B! H- L

余(我,何刚德)曾为龚蔼人方伯(方伯是一省巡抚)所约,在梅兰芳之祖梅巧玲家,食真珠笋一味,为最美。盖取蜀黍初吐颖时(斋主注:玉米才吐须时,今之小玉米。真珠,就是珍珠),其小如珠,摘而烹之,鲜脆极可口。余在苏赣(何刚德当过苏州和江西的知府)宴客,因署后有蔬圃(衙门后院有菜园),每仿制之。然一盂所需,已踏破半畦蜀黍矣。

! s7 z3 d }- [' N; Q

京官清苦,大概只能以排酒为消遣。因下处甚清雅,夏则清簟(簟是席子)疏帘,可以观奕(观奕是下棋),冰碗冰盏,尤可供雪藕浮瓜之便(斋主注,韩家潭一带的堂子里边使用的冰,大约是从珠市口东北角冰窖斜街那里弄来的)。冬则围炉赏雪,一室烘烘,绕座塘花,清香扑鼻,如其中,皆有乐而忘返之意。像姑或工画,或知书,或谈时事,或熟掌故,各有一长(现在的洗头妹、洗脚妹,行吗?),故学士文人皆乐与之游,不仅以顾曲为赏音也(不只是听歌)。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9 12:12:00的发言:
$ d- q% R1 K/ o4 D

盖取蜀黍初吐颖时,其小如珠,摘而烹之,鲜脆极可口。余在苏赣宴客,因署后有蔬圃,每仿制之。然一盂所需,已踏破半畦蜀黍矣!

- U4 l* Y6 W E& r3 v G4 P

 

$ X# s5 u% i; K/ ^

     这点今人大胜古人,玉米笋现在是寻常之物,做海鲜杂烩羹之类的菜经常用其充数

9 M; G( m3 p% w

但是现在的洗头妹、洗脚妹,可干不过当年的像姑。

发表于 2009-1-9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9 12:18:00的发言:
^% q: \3 J% v8 t, O

但是现在的洗头妹、洗脚妹,可干不过当年的像姑。

7 H& `1 v. m' {: H

这个我就没什么见识了。不敢妄言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盘子先生,过谦啦

何刚德还有话:盖优之风雅,远胜于妓之妖冶,故禁令虽同(禁止官员和优、妓来往),而从违不必一致也。后来下处渐消灭,而妓寮则车马盈门,毫无顾忌,此亦世变之相因而至者也。
发表于 2009-1-9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明梦录这书我看的时候别的都不大在意,光看吃喝了,对那个饽饽桌子上的羊腿,去皮蒸的全猪印象最深,心向往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兰芳少年从艺韩家潭的云和堂

  % i) J4 o% u2 r# k2 }

陈凯歌在拍摄电影《梅兰芳》之后推出的新书《梅飞色舞》里写道:南城是当时所谓九省通衢的地方,全都是大的商号。所有的外地人员都从南面丰台进京,所以那里就成了吃喝玩乐的娱乐中心。(斋主注:南面丰台进京,恐未必。当年进京路线多是过卢沟桥,进广安门,抵宣南菜市口、前门外珠市口一带)但南城一带的戏园子是不许晚上开业的,一是照明条件不好,另外怕聚众闹事,都是下午就把戏唱完了,晚上陪酒。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好些个梨园行里的人都自家办这么一个私寓,这就是招待贵客的,安徽的盐商,山西的票号掌柜、煤商等等。

$ A, w; `3 {6 ]+ ]0 h r5 j

云和堂,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位大人先生的堂号,要不就是哪个饭庄的名字。再细看,才看出其中的暧昧来。云和堂是朱姓艺人做主人的私寓,日本人波多野乾一在关于梨园行状的书中写道,家道益贫,裙姊遂入朱姓之门,朱氏彼时在韩家潭经营云和堂私寓,自此始名兰芳。裙姊,即梅兰芳。梅兰芳,曾是地处韩家潭的云和堂的一名美少年。根据更正式的遂典兰芳为云和堂私寓为弟子。典,卖也。日后由京僚文博彦同艺术赞助人冯耿光一同出资,才使梅重得自由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5 08:03 , Processed in 1.1527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