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掌柜

有60年代北京育新小学的老师同学吗?(原楼主: qqqppp)(育新楼恢复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3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丑小鸭在2010-1-23 11:14:00的发言:
很欣赏你能够如此灵活机智地运用口语写作。读你的东西,总让人忍俊不禁。希望多来育新聊天。
- C$ j: T: V# `

谢谢姐姐您抬举!这地界儿朋友不少,咱接长不短儿的就来这儿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鸭学妹,前几天到海南,遇到一位八十年代末闯海南的朋友,也算是位成功人士,官至省委副秘书长。他是伊春人,从祖国的最北边到了最南边,交谈中,提到了林业三师,和你小说中提到的那段历史相吻合。百度上查了查,还真有段资料,现在的网络真是了不得。
发表于 2010-1-23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d1 a: `* J# _) P' e/ x1 b7 M0 w5 q+ |+ z. w% `2 ?+ G6 P3 A' o5 I4 ]' T9 P. m; [, k. G N- ^2 n% k+ a3 [7 o" S9 J- j. m& w4 p: V$ ^7 g/ c2 ^$ @$ @, i3 c* m5 k7 [- q% E
林业三师的来历
发布时间:2009-03-20 来源: (转载)
# v9 N! i, |6 E5 ~8 H7 t2 A + d/ m2 L& B& u! Y1 Z) V2 B5 }( i6 a Q5 e7 h( l9 r; G! w5 D# O( D4 ]9 T3 E' x- U
. t9 I1 e0 G u1 n; C, N. R5 \5 A5 X8 o# x3 T

                                蒋明阶

% ]# R) P8 \, K3 A2 S: \' ~; l2 M2 h0 X

( W; R0 h% d5 y1 q" P) ~

 

5 z3 x$ ~; `; Y) F

    林业三师在东北林区很有名气。一提起林业三师,很多人就说,东北林区发展这么

/ \3 a& C5 {% ?

快,与林业三师分不开。林业三师为开发东北林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对于林业三师

& ]$ q1 s1 c" u( j) `

的来历,多数却不知道详情。

5 R7 ]" b6 F3 D$ p

    林垦部成立以后,东北列入重点林区,因东北森林资源多,木材产量大,解放较早,

* z! @- {! j) C( P

业机械比较齐全。但是人烟稀少,都搞季节性生产。每年冬季是林区木材生产的黄金季

& f6 T8 R6 C$ X6 k+ q( n

节,往日冷冷清清、野兽出没的林区忽然变得热闹起来。各县“猫冬”的农民都赶着牛爬

8 z: N' i' v5 x0 W& L

犁,赶着马套子,一队队一伙伙进山去伐木,运输,整个林区热气腾腾,人欢马叫,汽笛

% B0 h1 l% g* O# r+ G+ P

声声。但是一过了冬季,进入春暖花开,雪化冰消的季节,农村的老百姓开始陆续返回农

8 ], t7 m2 g3 m- F5 P2 V+ r6 [: L

村种田,林区又变得冷冷清清,只留下一小部分留守作业的人。

4 ]6 ^* e# {; L0 {- }$ i

    老百姓不愿去林区,不愿在林区安家落户。因为林区条件太艰苦,冬天几乎都住地窨

7 i6 ] N3 d5 L0 [4 u' F

子,天气严寒,滴水成冰,常常冻坏手脚。在林区作业,一呆就是四、五个月,衣服几个

6 I2 U/ d$ z! K% V$ E! y1 z

月都不洗,头发更是一次也理不上。农民又不懂伐木技术操作规程,伤亡事故不断发生。

, u2 i% U: I+ g

所以有些人宁可饿肚子在农村“猫冬",也不愿去林区。

+ g# \ F% c% y' t _

    另外,农村去的这些老百姓,组织纪律性也差。一到冬季,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要

$ h; v' q$ _2 j& p# L7 ~

很大的劲去农村招工,动员老百姓进山。

' j/ w4 f' A; l) H: [0 w5 g

    为了实现林区常年流水作业,解决一部分愿意在林区工作的青年农民就业问题,当时

* Z4 R0 Q4 j* O* D7 ?0 O( @; @8 b1 {

采取不少办法,实行公费医疗,增加医疗网点,将过去的地窨子改为木刻楞的房屋,改

) u L$ U& L1 h" g5 M, o5 B3 V/ U

善食堂伙食。即使这样,也还是有人不愿意在林区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林区工人找不

, D0 I' w: [/ Y4 n

到媳妇,农村姑娘不愿嫁到山里来。为了使林区的青年工人成家立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 _7 g' w" f4 N* @8 H2 a

如伊春林区实行过这样的办法:谁能给林业工人介绍姑娘进山,就给介绍人奖励一条毛毯

0 g- v$ z9 j2 @1 j- ]

或挂钟、衣服之类东西。

' I9 Q/ ]3 d( {

    当时的海南橡胶园也有同样的困难,当地人不愿干,招工又招不进去,那里连住的房

& \5 C" c1 S; s. I+ z

都没有,搭了许多帐篷,帐篷经常被大风刮走。为了解决林区和海南岛开垦橡胶园缺乏

7 W4 p- i% Q% ^) L' s- ~

劳力的问题。林垦部的李范五和梁希部长商量,认为唯一的办法是让部队开进去。一是部

, a1 e; p6 D$ f+ q5 c1 B6 d

队的组织纪律性强;二是部队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三是部队没有家属牵连。李范五第一

" N% a: e# E7 W; n( U Q, V7 f5 l+ `

副部长找到了主管农林口的副总理邓子恢同志,邓老了听了汇报,赞同部里意见。李范五

( v9 z3 q5 M7 u& `$ w

又找总理请示毛主席。当时,朝鲜战争已进入后期,帝国主义节节败退。周总理听完情况

- l' V4 ?$ b/ ~, W0 Q' P* E8 u0 a6 }

汇报后说:“我们还有三个师待命准备去朝鲜。现在看,用不了多久就要停战了。我请示

! w( H$ F9 d2 V$ }+ M

一下毛主席,征求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认为军队参加地方经济建设是应该的,马上作了批

" L4 c) d: C; G# J! m$ O

示,同意让军队开赴林业第一线,参加开发林区的工作。邓子恢将这支部队三个师分成两

* n* |* z3 F$ f0 A$ g9 \' O

部分,一师和二师去海南岛种橡胶,三师去东北,成为东北有名的林业三师。

% _3 c# N- z& X& c0 {$ o4 x

    林业一师、二师到了海南岛以后,确实发扬了八路军的南泥湾精神,克服了摆在面前

; r) k y$ E, @+ h+ W& t/ R

一切困难,修了道路,盖了房子,学会了种植橡胶的技术。终于把祖国第一批橡胶园建

0 D! R. V0 K* w2 _& ?$ f

成了,一片片胶林若干年后橡胶树出胶了,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

: T( P, c: U6 Z

    1952年6月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张子良到北京,李范五告诉他,林业三师原是

" y. q: i8 E; U2 M8 ^9 r" g

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目前正在彰武待命。等他们到林区之后,首先盖房子,修森林铁

# T8 t0 u2 }* |, \1 ?% _

路,然后学开拖拉机,管理森铁。张子良同志奉命随即去彰武接部队。

+ ^" y9 u' }, W( O% C

    1952年阴历8月16日,林业三师七、八两个团的指战员七千多人从辽西彰武县乘专列

6 _% {0 ^2 F& \: C; V

来到伊春林区,九团去了牡丹江,师部住在佳木斯。名称是林业部定的。部队开进了伊春,

* v( D5 z0 ^3 h8 e! [

浩浩荡荡的队伍,震动了伊春,社会秩序也立即安定下来。

) S, A0 u/ p1 [8 a

    七、八团根据伊春林区建设的需要,对部队的安排是,有6个连学习集运材的拖拉

5 O: M5 `; K; A* w2 G

驾驶,9个连修森林铁路,4个连学森铁管理,5个连搞基建做泥瓦木工,两个连学装车

- P( K& d+ p# X( f

机,计26个连。不久,李范五、张子良等领导人来看望了三师的指战员。

1 q) C8 Z2 W, i, g4 P0 D0 Q% ?3 X

    当时正是冬季,气候特别寒冷,指战员们冒着刺骨的寒风在修森林铁路。条件很艰

0 b2 ?8 |( w. G5 n0 O

苦,没有房子住,就搭起了棉帐篷,帐篷的特点是,生起火来屋子热,火一停,冻得战士

) Z) I) X+ M% @7 |2 K* }

睡不着,有很多战士冻坏了手脚。但是这支部队不愧是人民子弟兵,能吃苦,精神状态

z# k0 }6 d7 \ ^

很好。文化水平虽然低,但不管分配学什么,都刻苦钻研,他们对林业生产一无经验,二

. L; q0 Y( _* t8 C6 A

无技术,但在短短两年中,很快掌握了木材生产中的技术,由外行变成了内行。成为开发

+ A E( D# P8 v8 R' n$ R

伊春林业的一支骨干力量。

7 r4 f& J i7 J6 ?

    朝鲜战争结束后,林业部请示中央将这支部队转业到地方,毛主席和党中央批准了

" q) W8 N. `, S4 h& J

意见。1954年3月,取消了三师建制,改为工薪制,从6月1日开始正式集体转业。

( J s- V: j( g V

    这些指战员虽然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生活上还是光棍一条。李范五对

3 t7 ^/ ?- v2 } @2 l e" v% X

良同志说,还是采取你们实行的那套办法,到山外农村找一些年轻姑娘来,给这些

/ o) `. X% Q" R, o9 f

转业兵媳妇,帮助他们成立家庭,给他们盖房子,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于是动员

7 h! }1 v* S! Y8 z8 h$ B( u

了很多农姑娘同林业三师的干部、战士结了婚,使林区有了比较稳定的林业工人队伍。

, M9 S% l3 p" J- _* P# N: H

成为新中国林区安家立业的第一代林业工人。现在伊春十几个林业局的各级领导干部中,

. c5 S# {3 h+ ]+ `3 i& ~! [

都有林业三的干部战士。

- h# I! R- o* P7 p

发表于 2010-1-23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到伊春时了解到,由于实行“天保”工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砍伐林木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准同全国相比,提高的不算快,年轻人多到外地打工,能闯的去韩国、俄罗斯,还有的就是到哈尔滨等大城市,留在当地的,多是些老年人。

发表于 2010-1-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过客,又了解了一段关于黑龙江林区建设的历史。伊春我是2008年夏天去的,旅游点周围的地名很有意思。我记得居然还有“上甘岭”之类,看来是当年赴朝参战部队来此建设的文化孑遗。

7 C$ Z% P, t8 v2 y8 J, n

      林区环境果然很好,到处是红松之类的参天巨木,凉风阵阵。但是可悲的是,原始森林的面积已经大大的缩小了。[em105]

发表于 2010-1-23 1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 n( P. k l: C, x

      另,攀姐要打倒的流氓是谁呀?可是因为有人来此说黄色笑话,惹得培哥闹着要搬迁啊?

! v u% s3 x) A

 

. q: D w) r1 e! Q$ N& z/ i j

 

$ w$ |( p; N, }, [

    小鸭学妹:

& K8 L, t- B( Y

         没想到这边的响动都惊动你啦!——那是因为有人在咱们的网页上居然发招嫖的帖子,还有照片!愤怒之极促使我使用了文革的常用句式“打倒----!”

. t) I3 S c% k1 ?

         那个流氓帖子被管理人员及时撤掉了。

- {: n1 t3 p& e

         老培好象还没那么脆弱,搬迁的事与此无关,可能他想问问有多少拆迁费吧(玩笑)![em240]

发表于 2010-1-23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3时,北京市政协开幕。育新66年5.3班同学、北京日报编委李乔同学,作为市政协委员参加了会议。李乔同学还将参加由我单位组织的赴台采访团,于今年5月到台湾活动。当然,我也会同去。[em225]
发表于 2010-1-23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培同学,恕我直言,对于你这次未经全体校友同意,贸然决定“搬迁”的之事,我个人很不理解。首先,育新是一个集体。每一位同学都是这个集体的成员,都有参与、言论、表达和监督等权力,我们大家在这里都是平等的,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允许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我非常赞同攀同学所说:至关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理念和集体讨论的程序。其次,我早已是chinaren(同学录)中XX大学的成员了。对于它的功能和理念,我知道的并不比你少。我不认为那里就适合“育新”群体的成长,仅凭封闭式管理这一条规则,就可能阻断那些暂时脱网的、观望的、因工作关系不便登录以及主动找上门的同学之间的联系。一般主动找上门的同学,都是先看、再听,认定了熟悉的人和事,再发言。从这个角度讲,老北京网站论坛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更具有优势。另外,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气,没有必要轻易放弃,在去年初,关于“转学”大讨论中,我就坚持这一立场。我们最困难的时期都过去了,还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王培同学,你有“创业”的权力,但没必要在这里喋喋不休地大肆宣传某网站的好处,这本身就犯了网络运作中的大忌。同学们都有分辩的能力,也有来去自由的权力,希望你这是最后一次再提那个chinaren!同时也希望准备跟王培同学走的同学用E-mail方式进行联系,不要再破坏这里的和谐与平静,谢谢!
发表于 2010-1-23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鸭散点

 

% h2 L) ]! n3 j I

1。瞧雨哥哥义正词严的,培哥该不会脸红脖子粗了吧?

) p3 m. \( g6 B2 B# X. M9 [ L

 

% k2 m- n$ |- D, X

2。另,攀姐要打倒的流氓是谁呀?可是因为有人来此说黄色笑话,惹得培哥闹着要搬迁啊?

& d/ b4 Z l" Y0 l2 Y% U

 

5 s' ?& u" n" s* I3 S- Q% [0 Y

3。秋江姐的照片都很美丽。还是退休了好。

/ Z6 q9 g7 V3 z; r( I! V1 H

 

% Y( m6 a/ {2 u" S5 O

4。多日不见小沈了,估计是忙着照顾公子呢。

1 K M- d3 i4 @( ?: U. `$ w

 

) O0 n U- o) }# p8 t" u% i. [

 

* u# a# i' G: T1 v6 K

 

; S; Y) L0 ?( g

 

/ ^7 v/ c9 H: M

 

# w9 {+ J( b* Y- s1 h

 

发表于 2010-1-23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秋江发的众多精美的照片,赞叹不已!

. N) T0 |+ O: W. ]$ T: W8 d

可以发到那边去,一是不用压缩。

# R! b, L1 ]6 Y$ H9 `

更重要的是:

: @" b" ^ m& O& ~0 X

不管过了多长时间,即刻可以看到。

发表于 2010-1-23 0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抒己见:

6 Q5 `" i$ J+ D i

 

! j4 T/ w; {& `, g% W

    自培力学长推荐了ChinaRen。半个多月后我才发帖。其间我在网上考察了所有可以搜索到的类似网站,并仔细琢磨了“校友录”的各种功能。

; G2 P5 F4 c2 } P! I

 

" L* I% M! N U2 {

  1999年7月,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的陈一舟和同学杨宁、周云帆一起,在美国硅谷创办了Chinaren.Com——沙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 v9 H' W8 D( ]9 x# N9 w9 _

   回国后创办了ChinaRen网站,在清华大学南门的一座名叫“三才堂”的写字楼里,周云帆推出了ChinaRen的拳头产品“校友录”。

( a Q* P/ ]3 d+ \' I/ w8 a& C

  由于让很多毕业已久的同窗校友得以团聚,

5 Q- K# D8 P9 t1 E

    ChinaRen迅速蹿红,注册用户突破10万,

+ d- ^3 b+ b# T- ^" }4 w5 Q6 v

  “校友录”也成为国内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数据最全、用户最多的网站。

8 F6 [; O$ ^# O: A8 \

  在中国互联网的最活跃的时候。一年时间ChinaRen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网站。

4 Q4 K9 C8 `5 l" S

  1999年8月28日Chinaren在Cernet上发布BATA版,在中国开始试运营。

$ o; q& q, X) ]% e. m

  2000年年初,ChinaRen在中国十大网站中排名第八,号称“第四大门户”。

# W. g6 h4 T! g. {4 f0 P( `6 `/ _

  2000年9月14日,Chinaren被搜狐公司收购。

: A h$ k6 u- n

  2002年6月,ChinaRen推出手机校友录服务。

/ I" i* M2 S6 ]1 i$ U

  2003年6月,ChinaRen校友录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版,新版校友录以“我的校友录”为指导思想,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的功能。

! u8 _4 S4 _! C+ n4 p4 u/ B; C- T8 g

  2004年9月,ChinaRen社区BATA版”校友录热线”上线。

$ i6 h5 ]0 l- D& v$ G1 B


 

发表于 2010-1-23 0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鸭问好!

 大家好! 几日没来,发现各位兄姐正在讨论转移阵地哪!

我的想法与过客兄相似。那边的阵地,可能更适合于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因为你们人多,自己形成一个班,就可以很热闹地聊起来了。但其他班的人,多为散兵游勇,零零星星凑到这里,至少还能从众人口中寻找到一些“育新”,“京华旧日”的感觉,颇为温暖。如果发配到那边,我们班恐怕就剩下我和小沈两人练对口词了。另外,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尤其是男生,大多数太“嫩”,没意思,远不如跟人生阅历较深的哥哥姐姐们聊天来得有趣。更何况在这里还能偶然结识到像“善若水”这样令人感到温馨,还有像“冬雪”这样幽默风趣的外校朋友呢!

当然,关起门来打狗,自有其令人向往之处。估计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直言不讳地评头品足,帮助培哥解决他的个人问题了吧?哈哈,我爱开玩笑。培哥可别跟小鸭一般见识啊!

所以,哥哥姐姐们不妨另辟蹊径。小鸭是准备与其他兄弟姐妹们留守此地了。如果公投后大家一致决定散摊儿,小鸭虽无奈,也会尊重大家的意见。

说点儿题外话:快过春节了,你们是否都在置办年货,约定亲友互访的日期呢吧?小鸭最近正在加紧训练一个班的学生,带领他们参加本地华人的春节联欢晚会。
发表于 2010-1-23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丑小鸭在2010-1-23 6:06:00的发言:
 大家好! 几日没来,发现各位兄姐正在讨论转移阵地哪!

我的想法与过客兄相似。那边的阵地,可能更适合于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因为你们人多,自己形成一个班,就可以很热闹地聊起来了。但其他班的人,多为散兵游勇,零零星星凑到这里,至少还能从众人口中寻找到一些“育新”,“京华旧日”的感觉,颇为温暖。如果发配到那边,我们班恐怕就剩下我和小沈两人练对口词了。另外,我发觉,我们班的同学,尤其是男生,大多数太“嫩”,没意思,远不如跟人生阅历较深的哥哥姐姐们聊天来得有趣。更何况在这里还能偶然结识到像“善若水”这样令人感到温馨,还有像“冬雪”这样幽默风趣的外校朋友呢!

当然,关起门来打狗,自有其令人向往之处。估计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直言不讳地评头品足,帮助培哥解决他的个人问题了吧?哈哈,我爱开玩笑。培哥可别跟小鸭一般见识啊!

所以,哥哥姐姐们不妨另辟蹊径。小鸭是准备与其他兄弟姐妹们留守此地了。如果公投后大家一致决定散摊儿,小鸭虽无奈,也会尊重大家的意见。

说点儿题外话:快过春节了,你们是否都在置办年货,约定亲友互访的日期呢吧?小鸭最近正在加紧训练一个班的学生,带领他们参加本地华人的春节联欢晚会。
6 n. t5 |- U5 S8 z, T1 E2 W# V ^# U

 

/ Q# ^ F1 S. _, j4 b. S

感谢小鸭百忙之中发如此长帖。

% ]& @& j S1 U& g# a

“校友录”里分班不分班,可以根据情况灵活管理。

1 F& p5 N/ c; l& |0 \

目前,学校下的班级为“全校”。

发表于 2010-1-23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玲姐给部分同学邮箱发了“幻灯片”《海地大地震》。

/ M& k( u( m7 G1 g/ s; r

看过后,令人触目惊心!

. f4 Q6 Q- ^/ ^9 t4 S0 t

我已上传到“校友录”,去那边点击“共享”所有去的同学都能看见。

发表于 2010-1-23 0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刚才发的以下这帖,发完找不着了。又重发一遍,在这又出来了。删除。
发表于 2010-1-23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张培力在2010-1-22 11:23:00的发言:
注意:在那边申请是要注册邮箱。你平常用的可能不行,要用那里的chinaren邮箱。还按你平时的习惯写好前部,@以后就是chinaren.com(一般他就给你弄好了)。错误大部由此产生!进入还得批准,老培一般都在,有时我也可以批!
) `. d Q8 v$ B( ?0 N9 v2 a' {2 V5 L' [

 

' m# H$ L4 O& ?3 O K8 P

注册时有选择,可以用自己的邮箱。

+ s% b) x$ M( E/ l

不知啥原因,有的可以通过,有的不能通过。

发表于 2010-1-22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秋江此行收获不少!
发表于 2010-1-22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世间过客在2010-1-22 13:13:00的发言:
; f0 H0 S- i# G# \ x& `, z

...... chinaren网站设计的有它的规则和理念,在我看来,比较适合于某类同学的联系和交流,比如关系比较紧密,或毕业时间不长等,由此也就造成了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对我们这种,以育新的名义联系到一起的同学,老北京网站论坛的方式,还是具有不少优势。

/ W+ }! H. n6 h8 I2 t

   其实也不必过于较真,愿意到那里交流的,尽可以去参与,对于已经获得的,也没有必要轻言放弃。何况在我的心目中,育新的确属于老北京的时代呢......   

* @ p! |$ p# X* G

过客兄分析到位,说话很有水准!另外,护腰不能久用,久用则腰肌僵硬而力衰,仅适合急性发作或干重活时用,切记!

发表于 2010-1-22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不知道呢。

4 Q4 p; p7 P" w) x1 e* W

    只是联想到油浸武昌鱼。^_^。

发表于 2010-1-27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音乐天才用这儿啦。
发表于 2010-1-28 06: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幽默有趣的故事啊!育新的女生都很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嘛!男生要加油啦!

回复刘尖: 10岁时,你长着一张容长脸,面颊红扑扑的,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透着精光,下唇比上唇略为突出,动作迅速,反应敏捷,体育项目拔尖儿,在班里男生中算得上是个小头目。估计你现在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嫩劲儿,变成一个行动诡秘的半大老头儿了吧?

回复小沈:剩下的那包巧克力,真该给攀姐和青草留下了。大家都喜欢,我下次回国多带些好了。











发表于 2010-1-28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我要先去机场迎接,以免小青草捷足先登![em81]
发表于 2010-1-28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捷足先登”。

x, w) s- H3 n2 m0 ~

    我特别害怕处在陌生的场合。人家尴尬,我也特窘。

发表于 2010-1-28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云:

! j% I- _* ^# O- j- F' n

屁是身上的小淘气,常常出来做游戏。你要是吃了我的屁,包你健康有力气。看来女生说来略有不同。

* g6 P0 D+ [( I7 m7 d

这个笑话很好玩,这个男的也是极笨,难道屋里有那么多的人就是蒙着眼睛用鼻子闻也闻出来了!

发表于 2010-1-28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em238]
发表于 2010-1-2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三年级luqiuyan小同学在那边的帖子:

9 ^$ W" L$ N: e

 

+ {# M, g" {% {- P" E* C7 m

   转眼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大地复苏,处处充满生机;年复一年的春天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记忆中最美好的春天是在我小学前三年的春天。

5 o* }. V- t' t% k4 A

    那时候,我在一所寄宿制小学读书。学校由三栋三层的红砖楼组成,一栋是教学楼,两栋是学生宿舍楼。校园里种有桃树、柳树、槐树、杨树等各种树木,品字型的三座楼中间还有一个小花园。春天到来的时候,校园被绿树红花妆扮的美丽极了。

: b6 s6 ]) Y* u/ z& E& h& @

    春天。小雨过后,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沁人肺腑。教室的窗外,桃花刺梅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花儿争相开放,一股股清新的花香不时地飘进教室里。每每此时,我都会深深地吸上几口,从心里感到美滋滋的。下午的自习课,同学们都在做作业,教室里特别地安静。我的座位靠近窗边,耳边能清晰地听到蜜蜂采蜜时翅膀的嗡嗡声。写一会儿作业,我就会把注意力转向窗外,目不转睛地观看蜜蜂采蜜的情景——一只小蜜蜂轻轻的飞来,落在一颗花瓣上,象蜻蜓点水一样,不停地扇动着翅膀,身子在花心一点一点的。哦,原来蜜蜂是这样采蜜。些许停留,它又飞到另一颗花瓣上重复前边的动作。蜜蜂采蜜时的样子特别可爱,我看着看着,有时很想把它拿过来捧在手里。那时的我常常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窗外的小蜜蜂,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长出翅膀和小蜜蜂一起去采蜜该有多么好。

8 [. N+ Y2 @7 e( e, M( Q f7 j

    下午第二节课后是集体活动时间。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建立有歌唱小组、舞蹈小组、体操小组、美术小组等很多活动组,同学们自由报名参加。记得有一段时间下午课后,全校师生都来到操场拉成大圈,几名音乐老师在大圈中央拉手风琴,师生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跳起欢快的集体舞,一曲跳完又接跳下一支曲子,那时的舞曲我现在还会哼唱呢。

2 _9 V. T5 n" n; a- z! h( V

学校的宿舍楼前有一棵大槐树,春天时开满槐花。“槐花可以吃,甜着呢。”是吗?同学们将信将疑,纷纷品尝。我也将一颗槐花试着放在嘴里嚼起来——清香,微甜。晚自习,老师来了,一脸的怒气:“今天都有谁吃槐树花了,站到前面来。”班上大半同学都站到了教室的前面,当然,我也不例外。同学们不知道惹了什么祸,怯生生地看着老师。老师说,槐树花有毒,吃了对人体有害,是不能吃的。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因为它是我上学后第一次犯下的错误,第一次受到老师严厉地批评。现在想起来,可能是老师怕我们吃坏了无法向家长交代吧。

% N+ `. [9 E; w

每年春天,学校都组织我们去香山春游。春游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学校给我们每人发面包、水果和鸡蛋,我们坐上租来的大轿车往返。走出校门的我们兴奋地像一群放飞的小鸟儿一路上唧唧喳喳唱啊说个不停。“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

8 p0 N2 j0 j% X0 Q2 o2 k

    春天又来了;很想再找到儿时的感觉。

发表于 2010-1-28 1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丑小鸭在2010-1-28 6:57:00的发言:
 我下次回国多带些好了。


) n/ s6 H' [- J8 \3 K6 u/ l

    此议极妥!

发表于 2010-1-28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圈阅,可照办!

7 X" F7 Z- S# c

                       

T1 O1 Q5 Q* n: X

                              

发表于 2010-1-25 1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力老弟:你好!

4 [. c& i- x- e

你说的对,网上怀念育新小学可以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机院附小论坛在老北京网;我的北京80中学同学就在校友录里;作为插队知青我又注册在北京知青网和中国知青网。

/ r b/ |5 k/ m' t

喜欢你写的文章,游记更是真实可信。希望你继续发表,我是在阅读的同时也在学习啊。

发表于 2010-1-25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谢谢善若水老兄:我是一个急脾气的人办事、说话总是直来直去。我和你一样,在老北京、在校友录、在知青网都注册了,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W- |( K4 e' D

 

2 g# Y' x m6 a9 j$ q4 }' k

王培也是的,把我的游记给拆的七零八落,弄得前后颠倒,第一篇和最后一篇都没发上来,让大家不知道我第一次出国看什么都新鲜、不知道我和王文澜的这个我自己组的小组后来又干什么去了?都怪我自己不会网上发文章!

9 J- K$ w. N. v) @, c9 _

比起那些老高中的同学们,咱们还是好的。他们连拼音都没学,(少数会的都是自己后来学的)。不能上网,上了也不能发言。哀哉!

/ T. D. q G9 k5 L+ A& C* x

 

) B- h$ V4 X2 ]$ q8 R

再说一遍,我写的东西实在不算好,也就是一个病人在家里呆着没事,用左手一个手指瞎玩。直来直去,没有一点文学色彩!你就当成一个老头在这和你瞎唠嗑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0 22:38 , Processed in 1.19005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