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 s/ Y9 ~) p; a a6 a南面牌坊的东次间门有木料支撑,不知始于何时?又不知为何没有修复?! ! t- {) e |$ |0 _
导游们的解释有点离谱,无可信度。 / T- u3 n$ g7 I# g
三座牌坊的各个部位,雕刻着不同类型的形体纹饰。 5 R% M- s3 M8 h% f1 {" O9 q F% u-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 r( Q. }8 ]4 V& B& d( E4 s6 T6 C每块夹杆石顶上,雕有立体卧兽一个,状似“避邪”,四肢扑地,仰首翘尾,造型极为生动。
0 e) |4 s' a2 x. u# D夹杆石下面是高浮雕的龙、凤、狮、麒麟。 4 G4 ~4 m2 T3 ^3 {( q# l
- Q: c' p! s' z& N中间石柱基部的石雕:
( g# K r: Y6 s T! _4 S7 L8 L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稍外石柱基部的石雕: & q# b$ y+ y1 a& l
1 o; a9 R+ ~1 o+ B- v) e% S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D6 b% k$ e$ [- W6 s9 F
2 _8 n# c1 A/ E7 U: y: w4 t外边石柱基部的石雕:
- c1 l! m8 w' C1 o3 T) u 7 C' K# ~7 B+ }' k5 J0 _! u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1 n) `# l& \. @. L
% @( s5 I* `9 I7 Z7 I. s4 z
三座牌坊的三十六幅夹杆石正面,但见玉龙舞动五爪翻转于浪海,金凤舒展双翅翱翔于云空,雄狮戏逐绣球翩翩起舞,麒麟候守梧桐引颈长嘶,使这三坊一门形成的广场显得生机勃勃。
3 z) T# v% M% L2 z2 t梁柱顶端,雕有浅浮的花草和龙凤,把整个陵区各建筑物的彩画与雕刻的图案汇总起来,有代表性地刻在牌楼上,即有和玺、苏氏和旋子花纹三大类。
, c" t' }7 w7 H; O% |( |8 G' Z7 [2 x5 f各个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技细腻,玲珑剔透。
0 v# y% q; q7 R) g! c在三架石牌坊与大红门构成的四合院内,两个威武的石獬豸矗立于大红门前两侧,两通下马石碑位于东西两架牌坊之外稍北,宽大的风水围墙由大红门向左右延伸,和石牌坊彼此照应,错落有致,使这个宽敞的四合院既不空旷,又决不压抑,呈现出和谐的美。
6 r0 H! v7 [, U( `5 ]巍峨典雅的石碑坊矗立在青山绿水,苍松翠柏志之间,恬静而有力量,使每一位来到它面前的人,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又似乎在昭示着大清雍正盛世的繁华和泰陵制度的恢宏。 % d/ Z* Z2 k% s ]/ ~# w# p
/ u4 Z" n5 M9 I1 V( c 泰陵为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墓,是清西陵的主陵,
" M1 z0 |$ \: Y-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 _7 i3 X5 j1 f3 p; W / n% }/ W9 s" s- l6 d8 R4 ~% K3 h
大红门屹立在通向西陵的五孔石拱桥和三架石牌坊的北面,是整个清西陵的总门户,也是泰陵的门户。 : d, H" L) F% K! s" o8 [# j( d( e, Y
大红门两侧还各有角门一座,四十二华里的风水墙由两座角门向左右伸展,将整个陵寝区包围起来,高大坚固的红墙向东西笔直而去,愈发显示出大红门这座总门户的庄严气派。 5 k; w" y$ g. O* b2 {
下马碑,位于三座石牌坊北。 0 j/ N8 u1 ^8 j2 Z3 T8 _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 `1 X; Q4 N6 [0 y. ^& f
2 {1 W) v m Q2 b8 L西陵的总门户大红门前的神道上,巍然蹲坐着两个巨大的石兽,大小相等,形态一致。 ( Z# Y) y9 u* V0 a
石兽通高3.15米,基座长2.2米,宽1.57米,高1.57米,可谓威风凛凛之庞然大物。 - F0 r- a3 u/ N6 X+ u3 ?2 C
石兽前腿挺立,后退蹲坐, 遍身鳞甲,其状似狮似麒麟,实则为獬豸(音谢志)。 1 M- q$ |$ y O0 F5 S& J
《异物志》中曰:“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咬住之意)不正者。
" r/ c3 F# M# t' y' ?“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叫獬豸帽,以表示象獬豸那样是非分明。
' D5 w' W9 B+ g$ y0 Z西陵大红门前设此兽,意在避邪,并以其忠直勇猛而保卫帝后安寝。
, `# {5 F" u: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7 G6 H$ c6 K! I7 R" b
3 ^. d. v) j* c" H5 S
大红门为单檐庑殿顶式,面阔34.8米,进深11.35米,全高13.3米,规模巨大,气势宏伟。
4 H2 F& r% ~+ D# v) G! f, u" E整座门系砖石垒砌而成,油灰灌浆,异常坚固。顶覆黄色琉璃瓦,周身红色。 ! @5 i8 B& q" n2 l
大红门共有三个拱券式门洞,中门拱高6.15米,洞宽5.53米,侧门拱高5.7米,洞宽5.1米。 , ^" W) v# ?7 y/ |+ k3 D i0 @' P
三对合扇门板重约1.5吨,用松木做成。 H* E, W3 j9 |! K( n% }; Q
各扇门钉为封泡铜圆帽钉,横竖各九行,九九八十一个,在我国古代,多用九数附会帝王,"九路钉"显示"真龙天子"至高至尊,不同凡响。
9 l% @( |2 n; v1 R7 c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 g( m9 I% T1 }4 [" s' E: R # y8 p& Q6 I- ]6 n# e. l2 n7 h
$ F4 d. W, P, B8 p! p+ J大红门中间门洞南北两面各有垂带石一块,上雕寿山福海和龙凤戏珠等图案,表示此乃"神门",专供已故皇帝梓宫通过之用。
5 |' F" k- S# r- k' T9 x 中间券门内向北望过去:远处建筑是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楼(大碑楼)。 " A8 W4 w$ s5 a+ K% s7 e
东门洞谓之"君门",供后代帝后祭祀时进出。 1 F. a3 L( v4 ^# o: z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二)
6 f8 W2 L; A7 ?
( @5 P& E& J m$ {& W
/ G0 z4 d- Z5 l6 F- R西门洞谓之"臣门",供侍卫大臣们随同祭祀时进出。
: z* h/ p( G0 x0 [ 这左君右臣中间为神的三个门洞的规制是绝不容许出差错的。
- j t& m5 C4 C: x! P( K5 p 在下是臣子,恭敬地由西侧的券门洞进入泰陵,去拜谒仰慕已久的四爷——雍正帝。
7 k& u% I- I7 `
7 ]% K. N0 {9 K/ z8 I6 S& \3 S
, h( I) z f0 R0 p9 z
: l2 D6 \ H8 j+ I
# l4 p4 R$ `, Z# J4 Y! ~* a
# Q9 [4 u) g, V0 o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