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05|回复: 79

[原创]宣南史迹觅踪之二——“新市区”建筑遗存[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23 1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c# a, o- s5 d& H# O* Z, g

宣南史迹觅踪之二——“新市区”建筑遗存

, j5 }. V# X: L$ L v5 ?' ^

 

( X: D2 o0 h) `* h$ l. Z3 r

  在今天的宣武区万明路以东、珠市口西大街以南、永安路以北、留学路以西的一大片区域内,仍保存着腊竹胡同、阡儿胡同、大川胡同、万明路、香厂路、仁民路、华仁路、华严路、保吉巷、仁寿路、板章路等诸多的街巷。多次拍到这里,不时见到一幢幢中西合璧,装饰精美的建筑隐藏在现代装修、大小摊贩之间,虽然经过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它们仍然以其庄重、安详的独特气质区别于其他近代建筑,仿佛要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回到那个曾经“新生”的年代——

7 q9 c- W$ u7 u9 u& J U" {2 |* m

  清末民初,“改良”、“维新”等名词,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而迅速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名词。民国三年(191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审时度势,成立“京都市政公所”,公所成立后,立即着手实施“模范市区”即“新市区”的规划,据民国八年的《京都市政汇览》记载:“公所因之益觉模范市区难置缓图。当查看香厂地区虽偏处西南,而自前朝之季,已为新政游观之区,较之厂甸或因过之,且可验位置之适宜,人心之趋向,遂于民国三年悉之计划着手进行。” 规划全面采纳西方国家城市建设先进理念,运用最新市场经济手段操作,先由政府出资,以香厂为中心,在规划区内修筑了14条道路,并配备电线、电话线、自来水管、下水管等基础设施。随后,市政公所将道路两旁所有地块公开招标,由于地价优惠,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人踊跃竞标,短期内就建起了成片的西式风格建筑。如今这里的许多建筑遗存,均是这一时期规划的成果。

% i& z/ m q1 e% h Z

 

6 y6 K+ Z: A4 U8 T

  民国北平新市区位置图

[原创]宣南史迹觅踪之二——“新市区”建筑遗存

[原创]宣南史迹觅踪之二——“新市区”建筑遗存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09-2-27 6:35:00的发言:
真棒!真棒!可作“拍记”范本。建议永久保留,不要临时置顶。
! ^+ k7 S- [6 H4 k5 q

谢谢了老先生鼓励,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2-27 23:16:00的发言:
好文章,其实胡同中也有很多我想看的
]! B- i* x+ v' R9 c

河豚,胡同里不少精彩的彩绘,随褪色、破损,但我看不少精品,就是没你这个行家我看不懂啊。

发表于 2009-2-2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其实胡同中也有很多我想看的
发表于 2009-2-24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 / F9 [7 i+ V: Y& H

 佩服啊!惭愧啊!学习了!

发表于 2009-2-24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俱佳的上乘之作!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2-24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拍记精神!真正的拍记佳作!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09-2-24 11:09:00的发言:
 飞哥! , y& [" L" _( \% e

 佩服啊!惭愧啊!学习了!

5 R* u7 T$ ?1 I) [

摄影这玩意我得多向你学习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帝京子民在2009-2-24 11:24:00的发言:
   图文俱佳的上乘之作!学习学习!
2 L- _, B& V# _9 |

谢谢白先生,期待胡同生态二十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南城居民在2009-2-24 12:01:00的发言:
真正的拍记精神!真正的拍记佳作!学习了!
( ?8 G4 k* t" r

老说和您聚,老是各忙各的。谢谢您鼓励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城根儿在2009-2-23 20:58:00的发言:
好文字,好照片,让我更了解这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 l. H! Z; W; R4 C4 r! Z

老爷子,有几个地始终拍不好,下次一去看看。

发表于 2009-2-23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哥真是个有心人,照片拍得好,资料收集详尽,说明也非常细致,看过之后收获很多,远比简单地走一遍拍完了事有意义。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好作品。

发表于 2009-2-23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是下了真工夫了,典型的系列作品,图文并茂,顶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09-2-23 13:29:00的发言:
6 \ N& O t/ V* `2 J+ P3 C

 “ 这些文字资料,多数来源于各种文献、互联网和飞哥的实地考察,加以整理、归纳,并融入本人的思考,实是为了告诉人们,在新世纪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懂得了解历史,认真总结,科学规划,才能走向和谐。”

4 h7 j0 F0 O* I8 Y, D3 W

 

5 O; }4 u0 B! T& G( _, i

     非常欣赏并学习飞哥的这种严肃认真、用科学态度论证城市古迹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的严谨作风。详尽的文字说明再配以简洁的图片,使得胡同拍记极具文史价值,也给我们呈现了图文并茂的精彩作品。

* k [. u% P" r4 z& D3 I) J. c

    另外,我想各种不同形式的拍记作品的呈现,可以展现老北京网这个百花园里,千姿百态的灿烂景象。前几天,朋友们多种手法拍摄的北京雪景的图片,精彩纷呈,让人欣喜。多角度,多视角,多层面,多风格的高水平的作品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北京网上。

, T( t3 \. W- I1 k9 s! W6 D

感谢您对我本人及网站拍记的中肯建议,相信我们的工作会越做越好。

发表于 2009-2-23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些文字资料,多数来源于各种文献、互联网和飞哥的实地考察,加以整理、归纳,并融入本人的思考,实是为了告诉人们,在新世纪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懂得了解历史,认真总结,科学规划,才能走向和谐。”

1 r* e- o. f+ _$ ~

 

: c2 t9 R; X( d% ^( f* E) N) Q

     非常欣赏并学习飞哥的这种严肃认真、用科学态度论证城市古迹建筑的历史与发展的严谨作风。详尽的文字说明再配以简洁的图片,使得胡同拍记极具文史价值,也给我们呈现了图文并茂的精彩作品。

' F) C5 i8 H. S- ^1 c& d. q- d

    另外,我想各种不同形式的拍记作品的呈现,可以展现老北京网这个百花园里,千姿百态的灿烂景象。前几天,朋友们多种手法拍摄的北京雪景的图片,精彩纷呈,让人欣喜。多角度,多视角,多层面,多风格的高水平的作品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北京网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vanish在2009-2-23 13:07:00的发言:
1 W, r, f) U, s" a5 J+ h

好东西啊!!!!辛苦飞哥了:)

+ `* ?1 H- t* a. X3 q+ T$ z/ U7 b9 k

认真学习中

4 K7 ]( h5 `7 e6 Y. V, G

V老师帮飞哥翻译成中文吧。

发表于 2009-2-23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粗看一遍,有收获,这段历史知道得少,受教。

发表于 2009-2-23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堪为拍记典范!!!,总固顶一周,供大家学习
发表于 2009-2-23 1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方上次拍記的时候把心雨吓坏了

3 u3 ?: U1 F" ?/ n) h. X1 o/ t" l* `

 

+ o4 B" u n3 |. ]! i1 G& Y

先加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 [$ {. D5 b7 @7 N

万明路商住楼

: b8 A Z2 @* y" S

 

$ h" C+ n, O3 n) V9 r' y( H9 O

  位于万明路北段西侧,平面自东向西呈躺倒的“凹”字形,北临珠市口西大街,东面长71米,南北各长40米,万明路门牌为1—9号。

4 f9 _5 L$ ?$ }- r3 Q3 a6 w

" N) `$ W" l, C+ m6 p- d

 

3 ?& k$ y1 `4 e* a4 w u- ]

  该建筑是市政公所推行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示范区,同时也是新市区建设成就中的重要建筑遗存,是经过建筑师正式设计的商住楼。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平券门窗加壁柱,上为木桁架仰合瓦顶,前加檐口女儿墙。底层为出租商店,“凹”字形每面为一组;楼梯在店内,楼上为住宅或店铺辅助用房。立面墙身为红砖清水墙,加抹洋灰式门窗套及洋式檐口,线脚非常细致。临万明路二层有八间挑出阳台,下为水泥抹灰卷涡形牛腿,上用洋式铁花栏杆,做工相当考究。

7 Z) x ]: d* k8 o' V


1 B6 c7 X% E7 z, o, C

 

3 Q0 E! |/ R3 h6 S* \/ U( M; b9 k

  遗憾的是,原有“凹”字形建筑的北侧东西向一组建筑已经拆除,

% \' f( _" m2 c2 R% m


* o) x7 w9 x0 H6 s' C

 

6 j9 d1 l+ j) ^0 a9 }9 A6 B: k" o

  照片左侧的空间就是被拆除的部分,临珠市口大街

2 O! a* {. ]* @3 V, |7 A, |. [% |* ?$ C+ p

  而根据资料显示,拆除的这组建筑曾是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饭庄。新丰楼饭庄以经营“油爆肚丝”、“饽饽烤鸭”、“杏仁元宵”和“素面汤”驰名京师,是清末民初有名的新式山东菜馆。它的“干蒸点”、“面糟呈鸭肝”、“乌鱼蛋”、“油淋鸡”、“糟蒸鸭子”等素负盛名。特别是它的“白菜烧紫鲍”堪称京城里的一绝,在北洋政府所有新市区建筑的规划中,万明路的这组亦商亦住的建筑应当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至于拆除的原因,虽然没有深究,但想想该是当年扩建两广大街时所为吧!

) Z6 k& P& L.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V6 i1 @" k {- R; H# y. U

后     记

; s, V/ C2 s9 P% }- C i

 

3 L! c0 X1 ^$ i( _, H2 K$ H

  走过了这几组“新市区”的建筑,它们的一些共同之处引发了我的思考:

8 S" p, F# y) r6 \" ]1 B) X

  一、政府支持,先期投资,政策扶持,市场化管理。

& W+ R y0 T: j" S( u6 [5 x# U

  新市区规划在当时的动荡时局中仍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政府发挥适当的职能加以引导,并推行市场化管理是分不开的,在新市区的周边,东北有京城商业中心“大栅栏”商业街,有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河沿等钱庄票号最集中的金融区;西北有北京最大的文化商品市场“琉璃厂”书画古玩街,西面有以湖广会馆为代表的30多所各省府县会馆,有大量早期的剧社、戏班;南面是北京最有文化品位的陶然亭;东南则是京城民俗娱乐中心的天桥;正北一街之隔就是灯红酒绿的八大胡同。全城80%的剧场、影院、著名饭庄星罗棋布于其间。政府能根据这些有利的外部条件加以合理规划,是新市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 T' t5 @+ t/ ^. g2 z5 x1 y& A7 F& f; `

  二、、设计理念大胆创新,且不失传统,功能丰富,注重实用。

& m ^+ s2 ]3 }7 Y6 _/ O/ h* I+ | r

  这一组新市区的建筑,当时的中外设计师们,将经营与居住功能结合起来,巧妙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彼此独立,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同时又有效联通,亦商亦住,说句现代白话儿,出单位门儿就进家门儿,相对于当代很多商住两用建筑给经营和居住带来的双向不便,这些建筑的功能和布局设计真可谓“前卫”。同时,在设计中采用中国传统砖木材料建设主体结构的同时,设计师们大胆引入西方古典、现代建筑风格的装饰,丰富了建筑的造型,树立了鲜明的建筑特色。三是建筑以简朴、实用为先,省去了传统建筑中诸多华丽的砖雕、石雕、木雕,既节省了建设成本,也更突出了其实用价值,相对于当代很多建筑设计对西方的生搬硬套,不重实用、高能耗高投资,“新市区”的建筑真算的上是近代中国建筑“中西结合”的典范之作。

8 e1 J R0 {! G# m5 \: h

  三、设计严谨、施工严格、设施齐全、保证质量。

$ p5 I& N- a, I

  新市区的规划,多数建筑的建设时间都在三年以上,按说几十间二层建筑的房屋,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成为“形象工程”、“献礼工程”,但当时的规划部门仍然以长远利益为基本,首先为新市区一次性配齐了各种基础市政设施,避免了重复建设。在设计上,力求严谨、全面,充分考虑了安全、宜居、管理、经营等方方面面。在施工上,严格按照工期施工,保证建筑的质量,不赶进度,不压缩工期。这些建筑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战火、自然灾害、风雨的侵蚀,多次的改造,虽然表面多有破损,但整体结构依然保存完好,直至今天,依然发挥着其建筑、历史、文化的功能!

( m0 D+ {2 Q, _1 ^5 R( v4 Z I: U

  都说宣南文化是北京文化的发源地,在这里,集中了北京城大部分的会馆、数不胜数的名人故居、坛庙,可谓历史悠久,而这一组“新市区”的建筑遗存,也将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而成为宣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上世纪初,我国政府、设计师和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决心、信心,是当时我国城市建设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新市区”规划中的很多措施,在我们今天的城市改造、建设中,依然有许多科学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当代的规划、设计者们深思。

5 V Z m7 v s0 F! i2 a- ^0 y

  这些文字资料,多数来源于各种文献、互联网和飞哥的实地考察,加以整理、归纳,并融入本人的思考,实是为了告诉人们,在新世纪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懂得了解历史,认真总结,科学规划,才能走向和谐。

' z4 o2 s2 y! r# N( R2 ^

 

( |8 ^ ~" J1 B0 g: F7 a3 A

 

% v! d+ j1 U) T* p9 g

 

9 s- O2 Z8 |. p+ k- i: H# q

 

& d% Z+ f1 i' _$ B9 C! j% p

                                飞哥

7 J: G8 D; x& w5 e" }8 `

                                拍记于二OO九年二月十四日、二十一日

+ s5 r6 H6 B+ e W

                                成稿于二月二十三日   农历元月二十八

发表于 2009-2-23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飞哥拍的好,写的好,带我重温了那块地区的历史,版主应该给加精.
发表于 2009-2-23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啊!!!!辛苦飞哥了:)

0 u$ O" x+ j1 P5 Q

认真学习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掌柜听雨盘子津志落花关注,不一一回帖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掌柜在2009-2-23 12:44:00的发言:
堪为拍记典范!!!,总固顶一周,供大家学习
U# E' i) V- }7 c4 u

不给点实惠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X' s9 b1 _. ?; |$ n

板章路商住楼

9 t) o4 N t* l/ l, D

 

' w l! i* E$ Y; k

  该建筑位于板章路、大保吉巷交汇处,面临板章路,现门牌号为11-23号,亦是当年京都市政公所推行新市区规划的建筑遗存,建于1917年至1920年间,由建筑师统一设计,公所审定招标施工。临街店铺坐西朝东,二层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木桁架合瓦屋顶:

9 f8 w' `6 m. O

 

8 X% D0 |. a0 O

板章路商住楼卫星图:

& `) G" [/ g: o, Q$ X- l6 I! ^



8 O; Y% c9 ]) Q& d/ h9 t& |

 

! r7 S$ n/ M' a, y

  砖券西式门窗,立面装饰简洁,仅用壁柱和腰檐作横竖划分,顶为壁柱与横向线脚组成的女儿墙:

; `( Y; S/ t- @5 E0 h


# ~. g$ x4 _! T0 R9 Q

 

' j! e+ a9 ^$ J1 y# z

店铺后身为带外廊的三面围合二层住宅楼,与店铺相连,自北向南依次排列有三座院落,北侧院落稍小,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铁皮坡顶,坡顶现已改造。房间布局改变传统住宅形式,北房与两厢连体,外廊连通。外廊楣子和栏杆均用西式手法:

, y" L* H3 h1 Y

 

P; d4 F3 l9 t# B' _


. ^' T! k8 @( t4 i% l1 i) \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e% c' N7 t' O9 o

华严路华康里住宅

+ X8 `" K6 \# k/ M

 

" Q) J7 X4 P g* d7 p6 ]+ U

  位于华严路中部路北,面临板章路,占地南北62米,东西40米,建于1915年—1918年,是当时“新市区”的一组住宅。

6 ^7 T! o5 {7 h1 E' p) B" \

 

7 t. |) W5 n3 S8 o

 

3 u2 I4 S- D2 u* b9 _

  临街有楼,朝南,两层五间,砖木结构。

z3 q# v( e: H. C6 r

7 _; n) R( L# h

 

) T! q5 u5 ]8 p. d/ m

  两端有楼梯至二楼。楼的一层中间为过道,两尽间也临街开门,其余各间均开窗。立面比较简单,壁柱把立面划分为三间,突出中间的门道,门上有里名匾。

; f8 A+ a2 r3 ~6 @! p9 R

, V7 m9 Q8 N. O. H5 \

 

( R) ?; g$ b$ T- u

  正面有腰檐和女儿墙,一层门窗用圆拱,二层窗拱略平。

1 @8 Z! H P6 {& D

4 \9 O8 G4 p4 y5 q

 

" w- ~' z8 W! ?

  通过楼的门道至华康里内部街巷,街长62米。街两侧各有十排平房,每排六间,隔为两个三间房,两两相对,形成狭长的内院。

" Y u- W, u' X3 l" k5 y

7 u" W! B* P4 T- @


4 ~- u% E, N! X& f8 t% U' ?

 

$ g$ G& k6 D$ I2 q1 h7 G, `

  房顶为两坡顶,背靠背的房子合成勾连搭形式。建筑比较简陋,木装修,仰瓦灰梗,局部有少量装饰。

8 q, H8 C3 Q2 | ?& Y


$ E8 Q |. R. _3 p! N6 z4 E5 f

 

0 H6 Z" G, u T {, n4 M/ ]! q: ?

 

- \( N* N. ^! S9 X( h! t* r

  华康里原名平康里,原规划是集中式的妓院,设计中特别注意了封闭性,减少开阔空间,比如狭长的院落,连排的房屋,由内部街巷相连。但由于时局的动荡,和南城本身的消费水平,建成不久便成为廉价的平民住宅。“平康”来源于唐代长安城中妓院集中的里坊平康坊,因此,华康里住宅的命名也体现了设计者的一番心思,但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出租为民房似乎更符合当时南城的消费特点,成为住宅区后,住户嫌其名不雅,遂改为今名。这也算是“市场经济”在当时的一种体现吧!

发表于 2009-2-23 1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拍有记!这认真态度必须大力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安里里弄住宅

# l5 J# g+ p8 F" ]7 c6 W

 

) [5 t' i7 T# n

  该建筑位于天桥仁寿路和仁民路交汇路口东北角,建于1915年至1918年间,是当时“新市区”规划中一组仿上海的里弄式住宅。

3 W' P: F* {3 d' O. v6 e

6 N4 H& [5 q7 J8 n

 

5 P0 c x l9 _& N3 \7 c8 |

 

! f# N% d, ?9 J9 I

  建筑占地42米X41米,共由六幢平面格局和立面造型基本相同的楼房组成。六幢建筑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自东向西呈躺倒的“凹”字形,巷口朝向仁寿路,楼门均朝向小巷。

+ D/ \8 ?, M7 _ q. r


 

, n7 h( ^, O" Q' m. \


9 u3 a- u. G7 I# }. h) N

 

( d& {- R% ~6 p$ L) \: @

  每幢楼均为砖木结构,二层,有独立的内天井,天井上方有罩棚。进入楼门通过门道可至天井小院,二楼挑出的跑马廊在一层形成走廊

v' h" r) v0 X! Y: x7 e8 s

. v9 R) _9 A/ }8 }

 

7 C4 I1 ?! `8 a* E

  靠天井一边有楼梯通二楼。小巷西段入口之上架空做二楼,东段完全封死,便于管理。

* ?$ u! x' H0 X8 W' L

* \& ^9 S1 u( `5 s

 

+ u# x, z% b2 p8 Z7 u

  立面以青砖清水墙为主,有仿塔斯干式壁柱和檐口,均为砖砌外抹灰而成。

. J3 P8 @* R' o; m

 

0 l7 S7 z9 P. ]

  转角处壁柱为五进五出式,窗外有抹灰窗套,一层简单,二层做线饰。

# l( {+ N/ Y6 `

 

( ?0 k" _* S$ d& A% o9 b' |* `5 t+ j

 

6 r( n8 o0 p) ]. |& z/ p# f+ H, P

  从使用考虑,楼梯间里面略做变化,中间无横向檐线,三品窗子随楼梯而逐步提高,上部另加一圆窗。

) A9 n' L) s1 E1 L, \7 @


$ K$ F# o2 |1 `: j

 

9 t7 {+ {, V% O% x) z; v

  正在泰安里拍着,一位推三轮买瓷器的师傅从最东面北侧的巷口走了出来,见我非常感兴趣,他也聊了起来,“这里拍过电影、电视剧,根本不用搭场景,什么都是现成的,和90多年前建成时一样,以前可比现在漂亮,你看那巷口的雕花,76年地震毁了一批,后来更没人管了,没几个完整的了,过去六个小天井里的罩棚,也就剩下两个了,可惜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q0 M8 S. [6 t4 t

新市区香厂路商住楼

7 N% r% E! s3 ~3 b) R7 M

 

) ~7 ^) y6 O8 ?2 h$ |% r/ \

  该建筑位于香厂路。《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香厂,有永安桥。万明寺,元水浙庵也,其后门亦在虎坊桥大街。”由此推算,香厂的范围很广,远远超过今天的香厂路,《京都市政汇览》中记载“南抵先农坛,北至虎坊桥大街(今天的珠市口西大街),西达虎坊路,东尽留学路区,区为十四路,经纬纵横,各建马路络绎兴修,以利交通……”这是一百年前香厂地区的范围。清末,厂甸庙会连续三年在此举办,当时已经繁华如市场。

/ q# [& ~. i5 k1 b/ M

  香厂路现存商住楼门牌号为45—51号,该处商住楼即是当年京都市政公所推行新市区规划的建筑遗存,建于1917—1920年间,平面呈“一”字形,西侧抹圆角过渡,青砖清水墙,二层砖木结构,顶为三角桁架,建筑坐北朝南,临香厂路大街:

8 x" z4 r) j8 g+ v9 t% ]3 k

 

+ F3 l8 R' P* q/ h) q' m# C- M9 k

  建筑原有形式为传统合瓦屋顶,现已改造。临街立面用壁柱划分房间,一层拱券门窗,灰塑造型夸大的券脸和拱心石装饰门楣窗楣:

8 N" o6 S" o/ }7 V3 K! ~# u

 

: a& D( @! D$ ?

建筑二层隔间挑出的半圆形阳台是这一建筑的另一独特之处,阳台有欧式铁花栏杆,门窗为砖砌平券。顶上为砖砌线脚的女儿墙:

: X9 T3 ^2 i7 [( b4 B7 L

" |3 h' I0 d2 G0 H# m) p

 

" E6 U: _% Z3 D9 ?

香厂路新市区商住楼卫星图:

0 M: Q( a5 [6 V8 ~! b9 T& B) I5 ~

 

/ z) ~) m! D9 T7 Y

  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你要是去年来拍就好了,由于用来装饰墙体、门窗的灰层经常剥落,有关部门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整修。现在,只有西侧转角处仍能看出青砖砌筑的墙体,其余部分已经是水泥修补刷白灰了。面对“粉饰一新”的原本古朴的建筑,我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香厂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9 23:35 , Processed in 1.224785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