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97|回复: 12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2-24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B P6 w: e# l- N8 f) v+ E

洪承畴与洪宅、洪庄

( C3 k' p$ S3 ]2 N

撰文:陆元   摄影:网友fang916和陆元


$ w+ J5 U3 Z. R" \+ S$ r9 ~1 p

洪承畴,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24岁时考中进士,十余年后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是从三品的道级官员,约相当于现在的地区级。

K$ \. I/ P6 ~: M- L

天启七年八月(1627年),天启皇帝病死,他的弟弟即位为崇祯皇帝。就在这年三月,陕西灾民王二率众冲入澄城县衙,杀死催逼赋税的县官,从此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崇祯皇帝赏识洪承畴的军事才干,派他去镇压起义军,并逐步提升他出任巡抚、总督等要职。《清史稿》记述,洪承畴指挥部下俘获了闯王高迎祥,押至北京处死,又将继任闯王李自成打得“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从此,洪承畴被誉为文武全才的重臣。

* j& W H D) {* Z) x6 w( v

崇祯十一年冬季,清军从密云附近的墙子岭等处突破长城,横扫河北、山东61个州县,掠走居民46万余人,京城告急。洪承畴奉命北上驰援,并于次年出任蓟辽总督,负责防御清军。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再次围攻锦州,洪承畴率领吴三桂等八个总兵官、十三万兵马救援。面对实力强大的清军,洪承畴本想结营固守,避免决战,以消耗清军。不料生性急躁多疑的崇祯皇帝却派人前来严厉督战,洪承畴被迫进军,但是出师不利,损兵折将达五万余人,只好退守距锦州十八里外的松山城。

2 ^ Y E6 ?. F$ E; ]: {: E

清军围困松山城达半年之久。崇祯十五年二月,守城副将夏成德开关投降,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被押至清朝国都盛京(沈阳)。清太宗皇太极派汉族大臣范文程出面劝降,谈话间洪承畴抬手拂去了由房梁落至衣服的尘土。范文程回奏皇太极说,“承畴必不死,惜其衣,况其身乎”。皇太极遂亲自出马,还解下貂皮袍送给洪承畴说“先生得无寒乎”,洪承畴于是跪地叩头请降。皇太极对收降洪承畴甚为得意,他请洪承畴赴宴观戏,还厚加赏赐,引起清军众将的不解和不满。皇太极解释说,我们征伐明朝多年,尚未得手,现在收降了洪承畴,就如同盲人走路有了向导,我怎能不开心呢。

# }6 M+ r8 i1 K9 U5 x! i j

由于在松山城兵败被俘的将领大都拒降被杀,崇祯皇帝误认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畴也已为国殉难,他在都门之外设立祭坛,还亲写祭文说“又闻卿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犹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气化为长虹”。北京正阳门下,原有两座小庙,西为关帝庙,东为观音庙。相传崇祯皇帝为洪承畴设立的祭坛,就在东边的小庙里,意在让他与关公一样成为战神,守卫京城大门。洪承畴降清的消息传来后,才将东边的小庙改为观音庙。

. B9 e0 ] L; @: W. {

1643年,皇太极病死,他的6岁儿子福临即位为顺治皇帝,他的弟弟多尔衮任摄政王代理朝政。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5月14日,多尔衮亲率清军出师征明,洪承畴随行。5月18日,多尔衮行军至辽河,才得知明朝已经灭亡,他向洪承畴征询进军方略。洪承畴献计说,不如将进军的名义由征明改为征讨李自成,布告沿途各州县官员,凡开城投降者升官加级。他分析说,李自成“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

) i. ]. R! l/ w( x, G$ e

事实证明,洪承畴的判断不错。1644年5月27日,多尔衮联合降清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6月4日,李自成果然焚烧宫殿,撤离北京。6月6日,清军占领京城。7月4日,多尔衮下令恢复洪承畴原在明朝拥有的兵部尚书等官衔,让他佐理军机政务。

6 X! K* U1 k0 D! L2 F5 P$ ?+ N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又授予洪承畴“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官职,派他去坐镇江宁(南京),镇压和招降抗清武装。顺治十年,洪承畴又出任云南、贵州等五省经略,率军征战西南。顺治十六年,清军占领云南后,洪承畴保荐吴三桂镇守云南。当年,洪承畴因眼病发作,解职返回北京休养治疗。

/ ~* n5 c/ ?6 o- P& G+ y

清初,摄政王多尔衮曾下令驱逐北京内城的全部原住明朝官民,将街巷房屋划为八片,分配给八旗官兵居住。洪承畴降清后,被编入镶黄旗汉军旗籍,他在归属镶黄旗领地的安定门内南锣鼓巷居住。至今,在南锣鼓巷59号院内,尚存有三间北房,相传是昔日洪宅中的祠堂遗址。据说洪宅的大门在方砖厂胡同东口,门口原来有一对铁狮子,查阅乾隆十五年北京地图,那里确实有个铁狮子胡同。

4 ~& Z, ^6 l( |+ c+ D1 G

顺治十八年,69岁的洪承畴退休,被授予可以世袭四代的正三品三等轻车都尉世职,而他原本是一品大员。民国时期的史学家孟森说,洪承畴在拿下云南后,因畏惧汉奸骂名,不愿乘胜追击已经逃出境外的残明桂王,于是借眼病为由要求回京休养。从此他失去了清廷的信任,因此退休时所得封赏甚薄。洪承畴最怕别人骂他是汉奸,相传他曾出重金请一位秀才为他写作了一副对联以表白心迹,上联是“弑我君者即我仇”,指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下联是“诛我仇者即我君”,指消灭李自成的清朝。

' t4 c4 K- E, V; X# f

洪承畴于康熙四年(1665年)病死在北京南锣鼓巷洪宅,埋葬在西直门外车道沟。洪氏子孙在洪宅一直居住到民国时期。《天咫偶闻》记述说,洪家后代曾中过进士,在洪宅大门上曾悬挂过进士匾。查《北京市志稿》,这位进士系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他是顺治十二年乙未科进士。民国时期《燕京访古录》记述说,洪宅“后门在南锣鼓巷,尚居洪氏之子孙”。

" \4 x I; L1 r9 y

如今在北京崇文区东晓市街,有一座金台小学,其前身是顺治皇帝赐给洪承畴的别墅,旧称洪庄。康熙三十九年,顺天府开办城区两县义学,宛平县义学借用了长椿寺,大兴县义学租用了洪庄部分房屋。康熙四十一年,顺天府计划合并两县义学为京城首善义学,要将洪庄全部买下。洪承畴的孙子洪奕沔不愿出让洪庄,又不便明言,于是假意向皇帝提出要献庄办学。他本想皇帝不致收回先帝赐给洪家的洪庄,不料康熙皇帝欣然应允,还为筹建中的首善义学题写了“广育群才”匾额,结果弄假成真。

1 Q* E. O9 r' b$ Y

乾隆十五年,义学扩建后改成金台书院,民国时期改办过顺直中学、高等小学,解放后改称东晓市小学。近年,这座有300年历史的学校又恢复了“金台”旧称,改名为金台小学。现在的学校格局,仍基本保持着《光绪顺天府志》插图上描绘的规制。


" d: {+ l# c. e0 z+ O

转贴《天咫偶闻》简介:《天咫偶闻》共10卷,记述了北京的历史掌故,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地方历史文献。

) }& G' N9 k3 Q% f" _+ k

作者:唐晏(1857~1920),清代学者。满族,瓜尔佳氏,原名震钧,字在廷(亭)。出身满族官宦世家,其祖随多尔衮入关即世居北京,至震钧时,居京师已12世。庚子以后,任江苏江都知县,宣统二年(1910)执教于京师大学堂。不久入江宁将军铁良幕府,并任江宁八旗学堂总办。辛亥革命后长住南方。博学多闻,善画墨梅及兰竹。由于世居京师,习闻琐事,著有记述北京历史掌故的《天咫偶闻》10卷,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地方历史文献。又著有《渤海国志》、《庚子西行纪事》、《西汉三国学案》、《八旗诗媛小传》、《国朝书人辑略》等。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洪承畴在北京的宅院和别墅遗址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话是我写错了

这是配合周日南锣鼓巷以西一带拍记,发个稿件助个兴。拍记南锣鼓巷的照片挺多,注意59号洪承畴宅院旧址的较少。凑个热闹,大家玩玩也不错。那里是正白旗的领地,所以正白旗满洲的婉容和正白旗汉军的洪承畴都在那里居住。

+ d1 s7 S: D8 s3 G8 q

 

: I% v9 @" \% a

以上这段话是我写错了。很抱歉。

) B& \7 n7 U* d# f$ \6 q) C

1,南锣鼓巷两侧应该是镶黄旗领地。

0 F& @( `' |- _* [4 H$ y5 z! [. ?5 D

2,洪承畴是镶黄旗汉军。主帖《洪承畴与洪宅、洪庄》里面写对了。

发表于 2009-2-25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回复老盘子
荣禄据说跟慈禧早就认识,这档子事是不是真的?
9 V7 L) `3 B* j Z. n2 @

那时我没有在场啊,没有办法知道啊?怎么办啊?我是不信的。

1 e" s' }! c+ F6 m/ B( k4 Z! c1 R

对了,何刚德说,荣禄自幼跟着父亲驻防福建,所以会说福建话,您说荣禄有机会很早认识慈禧吗?

A) G, ~: [7 i; y' U

看看《宫女回忆录》,慈禧生活也是不自由的,她可以公事蛮干,不可以私事胡来。

发表于 2009-2-25 0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2-25 0:58:00的发言:
# E: l9 s8 n" J/ u/ p# ^9 Z

南锣鼓巷两侧,确实属于镶黄旗领地,为何有正白旗的人居住?是个问题。

$ x/ N2 [0 k* ?3 U& G5 v

不是说“天下事,以不了而了之,天下难,以不解而解之”吗?我来歪批胡解一回,不必当真啊。

; o. A/ A$ G' t" u `

看看乾隆十五年地图,八旗领地分界线,大体比较平直,唯独德胜门内的正黄旗和安定门内的镶黄旗分界线都是大的锯齿形。我猜想,原来的分界线是西直门往东到什刹海岸,东直门往西到鼓楼。这样分界线就平直了,但是两黄旗领地就小了。后来分界线往南划成锯齿形,两黄旗领地扩大,但是原来住的正红旗和正白旗的人没有搬家,所以南锣鼓巷才会有许多正白旗的人。正黄旗领地有没有正红旗的人?没有研究。

. t# ~5 d) i: T, T: v) S

这是为什么呢?继续胡编啊。

- q5 z, _' r8 H* w0 O7 P4 G9 R4 z

清军进北京时,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他最恨两黄旗的人,而且他大权在握,胆大妄为。比如他自己的王府不在八旗领地,而在皇城里边。

! ]; i6 G: v; x: i: X$ B% A

还有旁证的。

2 J# }- ]( X! z8 s

皇太极规定,八旗分为左右两翼,各有翼长。右翼顺序是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左翼顺序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无论行军、打仗、打猎、驻扎,都是如此。北京八旗领地就是这样划分的。

. c& L/ D: o" [7 t; T

可是,北京周边跑马占地时候,多尔衮就打破顺序,本来左翼四旗在北京东边占地,应该是镶黄旗在最北边的永平县(现在卢龙县)一带,然后往南才是正白旗,但是多尔衮把永平县一带最北边、最靠近关外老家、利于控制山海关的地盘划给自己的正白旗,导致多尔衮死后,镶黄旗的鳌拜提出换地,闹出人命也要换。

~9 U0 b8 i0 d

多尔衮还要在自己地盘永平县建立一个城池,实际是另立中央,脚跨关外关内,借口“京城建都日久,地污水咸,夏季暑热”,永平县利于避暑。你想顺治皇帝可能离开京城去永平县避暑吗?就算去了,也是在多尔衮的地盘里边。由于不久多尔衮死了,才罢休。

9 o# u! ]: S3 c ^: B' r2 e, b8 d

但是顺治皇帝恨死多尔衮,凡是多尔衮的规矩,都要翻案,再加上鳌拜等人推波助澜。

! w8 D2 i9 S4 S+ b

所以,以上胡编了一套理由,都是我的哥德巴赫猜想,只有旁证,没有直接证据。不过,要是反驳我的这一套胡编,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 u+ Q2 i# k6 \# l5 f& m3 G8 l

既然一再声明是我的胡编,也就不负责任啦。不信,去新中街问问多尔衮的灵魂吧。呜呜。

- L4 H0 L" N* s' J0 @8 k3 B3 b

看来“编”也是有层次的!呵呵!编的好!

发表于 2009-2-24 2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2-24 21:51:00的发言:
拍记南锣鼓巷的照片挺多,那里是正白旗的领地,所以正白旗满洲的婉容和正白旗汉军的洪承畴都在那里居住。
7 T9 u+ p1 L8 f$ U6 [) X$ R, t

菊儿胡同那的荣禄(正白旗)宅子,也算是正白旗的范围里吧...

V) h) E u2 v, t

 

( K, \3 {0 Y. s. K

内城八旗范围划分的话,这该归着镶黄旗管,怎么那么多正白旗住这儿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毕齐)镶黄旗,你说对了,我说错了,又胡编了一套理由

南锣鼓巷两侧,确实属于镶黄旗领地,为何有正白旗的人居住?是个问题。

8 q( R4 _4 E g

不是说“天下事,以不了而了之,天下难,以不解而解之”吗?我来歪批胡解一回,不必当真啊。

; K# K- o# U4 @: k! f! m

看看乾隆十五年地图,八旗领地分界线,大体比较平直,唯独德胜门内的正黄旗和安定门内的镶黄旗分界线都是大的锯齿形。我猜想,原来的分界线是西直门往东到什刹海岸,东直门往西到鼓楼。这样分界线就平直了,但是两黄旗领地就小了。后来分界线往南划成锯齿形,两黄旗领地扩大,但是原来住的正红旗和正白旗的人没有搬家,所以南锣鼓巷才会有许多正白旗的人。正黄旗领地有没有正红旗的人?没有研究。

0 U. U1 I" ?9 C9 O

这是为什么呢?继续胡编啊。

7 n7 K; ^9 F1 k k

清军进北京时,多尔衮是正白旗的旗主,他最恨两黄旗的人,而且他大权在握,胆大妄为。比如他自己的王府不在八旗领地,而在皇城里边。

( w V. Z; X0 p+ d; ~

还有旁证的。

" {/ e: a# t. }; Y

皇太极规定,八旗分为左右两翼,各有翼长。右翼顺序是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左翼顺序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无论行军、打仗、打猎、驻扎,都是如此。北京八旗领地就是这样划分的。

" i. @! N4 v( y% R6 B7 {% |; C

可是,北京周边跑马占地时候,多尔衮就打破顺序,本来左翼四旗在北京东边占地,应该是镶黄旗在最北边的永平县(现在卢龙县)一带,然后往南才是正白旗,但是多尔衮把永平县一带最北边、最靠近关外老家、利于控制山海关的地盘划给自己的正白旗,导致多尔衮死后,镶黄旗的鳌拜提出换地,闹出人命也要换。

! y# B4 Z) b- \8 }$ P% M

多尔衮还要在自己地盘永平县建立一个城池,实际是另立中央,脚跨关外关内,借口“京城建都日久,地污水咸,夏季暑热”,永平县利于避暑。你想顺治皇帝可能离开京城去永平县避暑吗?就算去了,也是在多尔衮的地盘里边。由于不久多尔衮死了,才罢休。

" `. A8 c# v" K* u3 `2 A. [

但是顺治皇帝恨死多尔衮,凡是多尔衮的规矩,都要翻案,再加上鳌拜等人推波助澜。

" w1 w; H/ D% l% K0 R2 `( P" @

所以,以上胡编了一套理由,都是我的哥德巴赫猜想,只有旁证,没有直接证据。不过,要是反驳我的这一套胡编,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 f4 K+ B+ g( C6 j

既然一再声明是我的胡编,也就不负责任啦。不信,去新中街问问多尔衮的灵魂吧。呜呜。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毕齐)荣禄是正白旗满洲人

查阅乾隆十五年京师地图,菊儿胡同当时叫桔儿胡同,是镶黄旗领地。

* `3 @* A) u# o' p$ ^$ p$ F

查阅《清史稿,荣禄列传》,荣禄是正白旗满洲人,姓瓜尔佳氏,是烈士后代,祖父任喀什噶尔帮办大臣、父亲任总兵,都入《忠烈传》,没有细读,既然忠烈,应该是烈士。

: T; r! f# L$ ~* k) u$ B) q# J

荣禄是荫生(借前辈功劳的荫凉,不用考试就成为秀才),赏工部主事(处长),光绪元年任步军统领,步军统领衙门就在帽儿胡同。因反对慈禧太后自己挑选太监,说她违背祖制,被慈禧降职。后来又复职。

& K% A" X4 T4 b

是荣禄推荐袁世凯编练新军,后来又推荐袁世凯接替自己的直隶总督。如果光绪皇帝真的想让袁世凯杀荣禄,那就是瞎了眼。他们根本就是一伙的。

# U# M& d$ ~7 }: N' o/ U( ^

荣禄反对慈禧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遭到慈禧厉色斥责,看来荣禄倒是一个好同志。

- {; F* S; h3 K) @

荣禄在庚子之后大大升官,赏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赏用紫缰(紫禁城骑马),加太子太保衔,转文华殿大学士。文职一品、武职一品的大官全都做过。

1 R8 D, C' Y, n3 h' H1 J

光绪二十九年荣禄死后,追赠太傅、一等子爵。

/ c( r/ w. y) G

首都博物馆有荣禄坟墓出土的翡翠扳指、碧玺首饰。

发表于 2009-2-25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荣禄据说跟慈禧早就认识,这档子事是不是真的?
发表于 2009-2-24 2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啊!学习了!
发表于 2009-2-24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陆老师学习是长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小小的我)客气啦,不敢当

这是配合周日南锣鼓巷以西一带拍记,发个稿件助个兴。拍记南锣鼓巷的照片挺多,注意59号洪承畴宅院旧址的较少。凑个热闹,大家玩玩也不错。那里是正白旗的领地,所以正白旗满洲的婉容和正白旗汉军的洪承畴都在那里居住。
发表于 2009-3-8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汉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8 23:03 , Processed in 1.15906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