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11:30 .
1 ]$ x7 Z6 c' }. \) G. A: E. j 从碑亭开始,慢慢地看景,拍片......
9 q7 m6 X$ b/ M$ a6 c3 f. Q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L8 }5 r& q( K
4 @) v- X5 f! A. S普陀宗乘之庙碑亭前的香炉只是摆设。
8 h1 m3 e9 n* E/ t, x3 @# ]! |外八庙中只有普宁寺(大佛寺)香客们是可以进香的。
) [2 Q" @& v; q# ^4 b# G% H 碑亭开拱门,下有石基栏杆,四出踏道。
7 k8 ?& ]0 ~1 N1 ^; I6 ^3 A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a4 s6 Y: U- m0 U
4 Y9 b1 l/ X& F& N# k, R碑亭内立有石碑三座: % {% E* d4 T; D# w" w1 y( ?
中为《普陀宗乘之庙碑记》碑,记述建庙背景及经过; 4 v/ X, g/ a2 b- T
当时,边疆各少数民族大都尊崇藏传佛教。 0 C" P1 C) n: V6 z
拉萨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中心。 : n' ]$ G8 e, H+ s! O2 F4 k0 p
而藏传佛教宣称布达拉宫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0 ?! z- ]5 J3 F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据说有三处: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 _) A S( p6 {! Q3 E5 d/ }
《普陀宗乘之庙碑记》说到:乾隆帝认为,观音发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为本土,所以在承建观音道场便“仿西藏,非仿南海”。
) F% K9 R4 h# S- B东为《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4 M" P/ m, V+ h西为《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
, O0 k4 m* p: Z6 g9 v4 g A东西两座碑记述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过程及清政府抚恤该部的情况。 2 i* j s i6 D+ X3 g# m
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汉文为乾隆亲笔。 ! O% c. Z9 e" f' \) j( _2 @
没见到驮石碑的赑屃。 9 J1 M; ~) m/ W' r
碑亭内向南望过去是山门: 5 g# H% G0 D: p5 W, h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9 p4 G5 K/ u' a8 r$ H0 x 碑亭内向北望过去是五塔门: % @( F9 a5 y6 j6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N3 u; y) \" F7 M* e3 s+ F4 R7 a
4 N; U0 X ?* Y- T* \8 E( T3 f碑亭以北为五塔门。三拱门白台形制,实壁盲窗。上砌女儿墙。
w# }, d, ]; k0 b$ ^& V! n白台上立五塔,从东往西分别为黑、白、黄、绿、红五色,每色代表一个佛教教派。清代尊黄教为国教,故黄色居中。
# j2 f8 H$ i- a/ M% J5 D5 o) I) c五塔门前置石象一对,为大乘象徵:
" ^- g0 ~7 {& r: Q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P8 d* z H j7 P% p2 i
~ {0 O7 Y$ t k$ U1 N$ b碑亭之北为五塔门。 " ~0 [6 w/ E! r6 r/ X$ q, r1 d
五塔门门前有石象一对,取其坚忍负重行为代表大乘佛教之六度万行精神。 2 |- W; y& y) O+ g7 c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 |6 B, I& ]+ j. b4 {1 O
; G3 z' N5 t* B) P1 w0 s7 o五塔门处于普陀宗乘之庙前、中、后三大布局中的前部分,为一座高十点五公尺的白台,形式十分别致。 % y& X( \2 h+ A2 c* l: r8 U( k. k
五塔门中有拱门三座,壁上设有三层十七个梯形盲窗,顶上建有五座形色各异喇嘛塔,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五尊佛:红色塔塔身饰以莲花,代表无量寿佛;黄色塔饰有宝贝,代表宝源佛;白色塔饰以法轮,代表大日如来;黑色塔饰有金刚杵,不动金刚佛;绿色塔饰宝剑,不空成就佛。
# j/ ~& a" z8 Z7 W4 f. d佛教礼节中有五体投地大礼,亦有以头面顶礼佛足代之。
+ o! i6 [% `- o" p- o1 q& j6 @( Z5 G/ ^一说如能由五塔门下经过,恰似头面礼尊者之足。 9 r$ t _0 T% w: A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l6 ^. N3 u/ Y6 f- P. `7 F% _ $ ~. M9 }2 o5 ^' o/ ` `6 E# d$ d
此门塔形成之建筑,始于元代,盛于清朝。有些喇嘛殿宇,建有单塔或三塔,与五塔者有相似意义。 8 P4 N8 T' C: P1 M# q) @
五塔门内南望是碑亭:
% w* K+ r6 T* [' D5 C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v3 v; ?; Q2 [: ?
5 m5 x% D3 c- ~) L3 G
五塔门内北望是琉璃牌坊:
4 f+ L8 p$ q# L9 q2 Z& D5 H g x1 n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4 c2 |! b% k$ h/ h% c7 `6 t
* |0 i1 f1 v: q4 h# M五塔门北为琉璃牌坊,三间四柱七楼形制。
4 i* Q. g1 Q9 f6 y- T* A五塔门门后有一片开阔地,两边是玛尼堆和许多的经筒。 E' f! m0 j' ^$ v6 |5 o) o! N! c
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祈祷常用的法器,外刻经文,内装经书一卷,转动时必须顺时针转动,边转边念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这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是所有佛教经典的根源,转一圈经筒,念一遍箴言就相当于颂读了一遍经书。 3 _2 K! P4 z) i3 ^+ f" j
开阔地东西两侧围墙上辟有东山门和西山门: * m# L/ s+ s M1 Z! m% n2 B' M, C5 f& i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e8 s) a- B q7 U2 b8 o) S
穿过五塔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五彩缤纷的琉璃牌坊: 8 `1 ]3 y3 l6 h- Q9 P+ G* C" J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5 G: I6 m* N e# r/ a& b0 h3 K 牌楼十分艳丽,又显得威严。 / t0 f/ Y+ \' b2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Z7 @# K$ R7 s/ F! x, K; \
( J4 r0 \- t2 X' G0 [& Z1 }" G- a琉璃牌坊中楼前额“普门应现”,意为观音显现普渡众生之门。 $ v* Y4 ]7 Y% P
两边楼的坊额是琉璃制作的“二龙戏珠”:
$ j3 u: f6 P" _, g. O) R% X$ B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9 t( g2 _: s) F$ p) H I# U坐在长椅上吃自带的午饭,补充水份,在近处观赏琉璃牌坊。
9 ^, [; c. ~- t2 _9 j% e皇帝设立碑制铭文规定:到普陀宗乘之庙参拜的官员等,只许王公、台吉和喇嘛可以通过琉璃牌楼登上大红台,其余官员不论品级大小,一律“在琉璃牌坊瞻仰”,就是一二品大员也只能到此留步,仰视大红台,不得逾越。
9 I& K) d* u# N& h$ F6 F这样的制度已成为过去,今天,游人可乘兴直抵大红台。 ) R1 e" ^6 p( t: T
吃饱喝足,继续前行。
$ ?0 R% K2 x8 f) u现在的时间是: 12:30 . : q. g: b" G6 i; }% I/ j8 \' l
我从琉璃牌坊中间的券门走过去,进入寺庙的第二部份——白台区。
5 ?* b5 {7 f/ {8 U5 }! I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n3 X: [) q: f) n+ A 琉璃牌坊中楼後匾额“莲界庄严”,意为观音道场。 * h% Y* ?6 i4 _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3 k( W/ n y+ ^2 l0 [;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6 D* a; J5 j% E( I; L6 u/ o
第二部分——白台区。
% S2 t* i6 `2 z; R自琉璃牌楼往北至大红台之间,是一片地形起伏的开阔地,时有巨石突起,苍松翠柏散植其间,石板路在山坡上曲折前伸,前后左右罗列僧房和白台。
) {4 i9 m" h* b大小三十余座白台,成“×”形不规则布置。
) Y e% m6 Z, l3 @3 ]- z( m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
2 s; ?" o c" s/ D白台层高分一至四层,二、三层者居多。 + j: I9 G0 l, k7 [: X! O5 q0 X: E
白台大都白灰抹面,青砖镶边红色盲窗,琉璃砌顶,上檐挑出淌水长瓦。 # k8 h* D! |8 q) T3 h/ Z. w
白台为藏式平顶碉楼形制,建筑用汉族砖混结构法式。
/ ^' G2 J% Q9 E |有的两座白台组合成一处院落作僧房; # U0 E- \. r/ J1 w; A3 a1 Q) U2 T
有的台上建汉式殿堂,作佛堂、钟楼使用;
) z! o( X2 ] h* _9 |有的台顶置舍利搭;
& Q B7 f% q6 f有的白台砌成实心,只起障景增景及点缀作用。 : F. K% `& q* G" O1 C2 n# H
白台群总体效果表现了西藏布达拉宫前山脚下梵宇的特徵。 0 I) i; r) R& w8 O
南部宫墙两头分置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堞。宫墙两侧白台中间辟门,上起庑殿,对称配置,供僧人进出使用。 8 Y, w! j. d7 @8 O" b, v" `
琉璃牌坊北为罡子殿,四面砌藏式雕房高墙,墙面设三层盲窗,东、南为一层僧房,西砌蹬道,北面僧房顶起庑殿,单檐绿琉璃瓦顶,面宽五楹,进深两间,内供吉祥天母、四面护法神、大梵天。
( B$ |7 P' B/ E) F9 O罡子殿东为东殿,亦称东罡子殿,平面成“乙”形,两层。此殿原为僧房,现供五尊密宗无上瑜伽密乐空双运双身修法像欢喜佛。东侧从北至南依次是金刚佛母、大威德金刚、密聚金刚、胜乐王金刚、恶度金刚。密宗欢喜佛造像一般都是多头,表多智,最顶部为本像,余为变像;多臂多足,表大力多能;脚踩妖怪,表能降妖镇魔。 * ~6 Y& ~7 r# ^% Y# E) M: z
罡子殿西北一套院为西殿,亦称西罡子殿,是经堂,平面成“厂”形,正南辟门,北房两层,硬山灰瓦顶。
. ]# N; ]8 N- v! ]西罡子殿北面就是西五塔白台。
1 ^# ? I- `. A' |: N+ z楼内有蹬道可登上白台楼顶。
& P, P/ [ U$ N1 o, j俗话说:“绕塔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 G& D w) |# ^2 Z$ T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6 }6 `, H/ q% ?: F9 Y$ u 远远地拍到了大红台:
5 n- H1 k5 h3 Z% N% q8 q'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r0 X$ T0 n5 J$ c* Z
6 Y2 b6 B |# K3 k. G
这些建筑,因借地形,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形状各异。整个院落庄严肃穆,苍茫怪古,极富西藏高原的野趣。
/ D8 s( \9 c% ?1 T不过说实话,这一片白台区,那些建筑我实在是看不懂,只好匆匆而过了。
# p! }) x) J k西五塔白台的东北方向有一座形制相同的东五塔白台:
7 X8 e6 [$ J; P8 k' p4 v: D2 W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P, R% }- q* Y# e, Y. e) [ ! {8 N6 | U u& J
东五塔白台离大红台很近。
, ]9 |. i2 a: g9 [- ~7 l/ z2 l, J请您细看图片右边的下方: * `* n6 @$ I, Y8 m( [/ [
有一道红色的上覆着黄琉璃瓦顶低矮的墙垣将东五塔白台留在了寺庙的第二部分——白台区。
9 h5 O. d5 S" r$ [, l2 Y 从墙垣位于中部的的入口处远观白台上的大红台。 2 p/ P, U- ]0 @$ U6 C5 Z3 J# x, R3 a
距离太近,没有广角镜头,只好分两张拍:
% S% U' `& f* w6 O& P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p/ z0 F/ s0 W; f& y
再拍一张大红台:
; e6 z8 h, O9 _2 y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 a) M1 l3 G7 }6 u- W w/ M
. b, M7 X9 h v% i% d
进入墙垣位于中部的的入口处,就是寺庙的第三部分——大红台。
3 |4 g0 p2 M( r2 R) K& E$ P 大红台位於普陀宗乘之庙最後,位置最高,面积l.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威严庞大。
$ @( X. p& }9 X& M# I0 M+ a X在广漠空旷的院落北部,便是拔地而起耸入云端的大红台,它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主体建筑,巍峨高大,气势雄伟,使人感到佛法如天,高深莫测。 4 W7 a0 ^$ S. O$ P3 E/ `
大红台通高43米,分上下两部分。 1 Q( F) I/ x8 L& Z2 S8 {* X
大红台下部为基座,称大白台,全用花岗岩大条石砌筑,白灰抹面,占地面积约万余平方米,高18米,容积达18万余立方米。
W- s6 U/ p U7 a8 [/ y大白台正立面以红灰抹成三层藏式梯形窗(又称“盲窗“),是全封闭的。
% w8 N# b9 U# I% a% R红台上分布有真假藏式梯形窗,为了让里面的喇嘛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即使是真的窗口,内部的角度也是45度向上的,只能看见蓝天、白云,以此隔绝了俗世的尘埃。 1 r7 Y; q6 N! V! d$ }6 o
红台的上部,墙面抹灰后涂以红色,称大红台,墙面巨大,严整而又不呆板。 . F# `/ z& U8 v6 o8 x: S
红台墙面底阔近60米,上阔近60米,高25米,略呈正梯形,容积约9万余立方米。
k% s, W9 |, u& l墙面从下到上列窗七层,上六层为真假藏式梯形窗,最下一层为汉式横长方形窗。 7 k7 i5 {1 m* |
红墙正中自下而上有琉璃佛龛六个,均饰以黄紫相间的琉璃慢帐,内置琉璃佛像。
! R, g. ~9 q( K+ i1 i1 E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十三)
4 W/ c. {6 V, J* f3 m* T; G
$ H9 E( L/ z. x# Y- B红台上周砌女儿墙,墙上嵌黄琉璃佛龛,龛内置琉璃佛像。
( V- p+ M! N' T5 B, N4 E7 U: {墙顶中央又置琉璃八宝、喇嘛塔。台顶女儿墙转角部分安置宝瓶,上插铁旗。 3 D$ U( ]* @, W4 [, n. c) j" S
坐下休息,吸上两支香烟,准备登上大红台。(大红台内绝对禁烟的!!!)
2 [6 ^. U# Q8 y# _2 E1 W四处观看,美景看不完!
% z% e4 v! H# {. q$ o& M) M% a ......
! I) `7 j4 n# X& O3 x. T $ U( M1 s% _; c" \2 V* T) \
2 x. z/ e" o& c& D; Z
0 I8 t8 @7 K0 k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