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311|回复: 8

老北京四合院的砖雕[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13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自<图说北京民俗文化>  4 Z6 |" l4 @4 e) [+ k) v

 

! D' M# M- A3 v9 Z( O7 v8 p7 E

北京的四合院不仅建造工艺考究,并且十分注重装饰,分布镶嵌于建筑各处的砖雕,便是重要的装饰手法之一。追溯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以明清时代最为兴盛,不论府第、民宅,装饰砖雕的应用都十分普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这些砖雕主要集中应用在门楼、墙面和屋脊之上。

9 J; `/ F% r2 ?

这些精美雕刻的图案内容丰富,包括几何图形和动物、花草、树木诸多题材。动物有龙、麒麟、狮子、牛、羊、马、猴、鹿、松鼠、鸡等多种;花木有常见的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有象征吉祥、长寿、多子多福的松、柏、寿桃、莲花、石榴、葡萄、牡丹、葫芦等内容;还有牡丹与凤凰组成的“富贵吉祥”、桃和蝙蝠组成的“多福多寿”、松树和仙鹤组成的“松鹤延年”等组合图案。精美的砖雕不仅塑造出多样的风格,更透出了北京四合院特有的文化内涵。

3 ?* C* n+ Y, f1 K: R

四合院的大门不仅是供出入的通道,也是宅院主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的显著标志,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广亮、金柱、蛮子大门受形制所限,门头是梁枋或走马板,并无砖饰,所以将雕饰表现在墀头上。墀头俗称“腿子”,是山墙两端檐柱以外的部分,其上部由冰盘檐、戗檐等部件组成。在这些部位,常饰以精美的雕刻,也是各种门楼的重点装饰部位之一。戗檐雕刻题材尤其广泛,有鹤鹿同春、子孙万代、麒麟卧松、太师少师、博古炉瓶、鸳鸯荷花、玉棠富贵等。戗檐侧面的砖博风头上还常雕万事如意,太极图等图案。讲究的墀头砖雕,在冰盘檐下面还加垫花,这种垫花,图案形式大多为一个精美的花篮,里面插满各种花卉,构图秀美,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8 A, O' |2 E7 W) p& U8 j8 T

而如意门则多为富人商贾宅院的大门,他们不居朝廷,不受官阶等级限制,门头装饰比较灵活,通常都不惜金钱,使门楣成为砖雕重点装饰部位之一。这种砖雕门头由挂落板、冰盘檐、栏板、望柱等部分组成,根据房主人的志趣爱好,涉及雕刻题材内容极为广泛、丰富,或刻福禄寿喜,或刻梅兰竹菊,或刻文房四宝,或刻玩器博古,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成为北京四合院宅门砖雕的精华。

4 {, \; W" F; n v W, B6 w1 I5 ?

影壁是正对宅院大门的墙面,无论在大门内外,其地位与宅门同等重要,出入宅院首先就是看到影壁,因此也是着意装点的重要部位。影壁的砖雕刻内容也非常丰富,主要装点部位即为壁心部分。壁心通常由斜置的方砖贴砌而成,讲究的影壁便会在中心和四角雕花,中心的立体雕刻称为“影壁盒子”,四角称为“岔角”,雕刻内容亦根据房主志趣而定,多以四季花草、岁寒三友、福禄寿喜为题材,在盒子部位有的还会附有砖匾,上刻祥语吉辞。

9 J) Q( ` t9 T* \2 l' n

讲究的四合院,房子都是前廊后厦,廊子两端或砌墙,或做廊门筒子,与抄手游廊相通。廊子两边的壁面就称为廊心墙,位于山墙里侧檐柱与金柱之间,也是要着意装饰的部位之一。廊心墙下部称“下碱”,雕刻多位于上方的墙心,中心花和岔角做法与影壁的壁心相似,有的在中心做砖额。雕刻多以花草兰竹为主,题额内容秀逸闲雅,如“撷秀”、“傲雪”等。与廊心雕刻相配的,还有前檐窗下的槛墙。大凡廊心附有雕刻,槛墙上也做相类题材的雕饰,将居室前檐装点得格外华丽。

% K9 V% Z' s7 F2 v

四合院房舍的屋顶一般多做成阴阳合瓦屋面和清水脊,屋脊两端高高翘起两个鸱尾,称“朝天笏”,俗称“蝎子尾”,在蝎子尾下方,点缀着以四季花、富贵花、松竹梅为雕饰题材的“花草砖”,取吉祥之寓意。

9 f5 [* p+ L* b5 P+ |8 s

另外,虽然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及其附属槛框,多为木质。但有些高级宅院都会在诸如什锦窗,门廊筒子、窗套等部位饰以精美的砖雕,以显示富贵高雅。

; r9 v/ \2 q. _8 {

! t6 {: K, q) Q" g! b# @8 |& _9 x

老北京四合院的砖雕

老北京四合院的砖雕

( w/ b! p; S8 K, c( a$ \* P( g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请各位老师赐教

6 x# U( Q+ F, g- t) h/ G

 

# |/ H. M6 P3 A7 V3 w* ~

后学再拜

发表于 2009-3-13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名词还有别的叫法,基本正确,还贴,注解很详细。
 楼主| 发表于 2009-3-13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博风板:

N( B2 ?# e" `& a9 m q" P) B$ }

 

; G& t- c4 |) v2 u' V6 j9 _

整个部分都是叫做 “博风板 ” 或叫 “博风”、“博缝”   最前面一块  又叫“博缝头”

. N6 N9 K4 R$ U! r3 @$ _

 

) p2 N: C1 |- F( _/ I

还是以“博缝”的写法更准确规范

B% a; s b& j2 Y

 

( U9 s5 o! @$ h; O

自己惯用自己的名称写法 和文字  都不算错   

8 G, X9 r& p+ E3 d

 

2 z3 V: O' {" W B4 U% \

开始以为“博缝板 ”或“博缝头” 那只不过是更精细的划分  这里注重的是全部构件   所以不注具体名称

- D9 i/ i: O S; k* U, @4 Y+ F8 t' F) o

 

' O4 C. ^" b1 _) N

后来思考楼上的建议  我仔细想了一下     还是使用“博缝”两个字   更恰当一些  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 [( _# ?5 q* \( u# P& N

 

* a3 Y$ q6 Q% Q! N6 W2 S) ^/ E

并且立面图时  注“博缝”比较科学  这里指全部构件

5 O& p( y1 z1 H( J6 W' P; X

 

9 ]) s% {( M1 D6 [

但在如上的 “博缝头” 砖雕图里面   还是应该注“博缝头” 更加准确

' E0 j+ ]; t; `0 y7 s

 

6 m( J% M8 }; G7 J

感谢飞哥的话  使我仔细思考  将注文更加精益求精 

) ]; b$ d: w1 S, M

 

. D' {$ U1 O/ x

所有涉及博缝的  图和文字 都统一调整修改了

, t* B5 }' W( }* E# W! {2 C* j

 

! W5 `! S$ Z* T i6 I% ~

这就是在这里发帖请教的收获

0 `4 [7 f; u3 [+ w

 

. N/ g+ k4 d( m- [1 B) b

感谢大家继续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9-3-14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
发表于 2009-3-14 0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有用
发表于 2009-3-14 0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图!收藏了。
发表于 2009-3-19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0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image在2009-3-21 23:50:00的发言:
7 w3 ^2 [+ M2 y( l5 `

图明了啊。

* L: l! _7 m1 C# L3 S

但是有些字儿不认识啊。。。

6 r0 p6 a+ X, M+ R* j# `7 W

下?jian?三声?这里是不是只是与“上身”相比墙厚不一样?

( v) ?+ ?" q, h) }

“排山沟滴”好像感觉不是普遍。

! C" B( E7 _( D9 s( k

你说:“排山沟滴”好像感觉不是普遍。   这句话 没太看懂你要表达的意思?

- `, h& \) j4 a) v7 L

 

/ Y5 _, ~' J' @0 E

那我就我顺便普及一下,古建筑瓦作词汇。

7 b! q- Q! {7 w' h1 c* {

 

+ w% P. O0 d e( d+ r

解释一下“排山勾滴”:因为那条垂脊被称作“排山脊”,所以边上的“勾、滴”就叫做“排山勾滴”。

, Q# n u. F- y: B! X" X2 m) U

 

* D- F( b, ]4 d% y) J# O

注意 是“勾”  不是“沟”。

7 ] r A4 c( p% Z" L

 

% r: s1 T" F& g% _

“勾”就是“勾子”,过去叫“瓦当”;“滴”就是滴子,也叫“滴水”。

7 q) F E& ]# i% E- d/ {5 @0 p

 

& T ?1 p7 y0 G

“排山勾滴”又叫做“铃铛瓦”。

; q3 E0 B- `, e! x1 {: [' K

 

0 Q9 h& Y" p, F, j! X2 K

注意这个“当”念“党”,就是“瓦挡”,挡住瓦不滑落,今人念平声是错误的。

* C7 L4 U } p, ~ K9 N

 

+ H; U; r6 s! X; P' j, A

这种例子很多,因为我们的文化断层,从小被语文老师进行读音陷害教学,造成诸多恶果。

' J: P9 J# e: i2 u. O4 r4 X

 

- |, O/ I9 c& f/ `3 P8 M/ o/ `6 Q

比如“校对”应念“教对”,今天很多人念“笑对”;

0 y& f# t7 c1 J

 

" I8 |2 j4 X9 K. S J$ O# @

碑帖拓片的“拓片”应念“榻片”,今天很多人念“唾片”;

; F# _5 ^5 ^+ |( }- c4 s5 d1 [- y' ~

 

! h& h! q: Q+ I

画家“吴昌硕” 应念“吴昌石”,今天很多人念“吴昌朔”;

+ j6 t! V$ f F' Z( d

 

1 c3 t" w) M5 [

有些问题不要相信字典,你查字典也没用,因为编字典的也是文盲,他们自己都不懂。

0 L$ M* @# G; Y9 a

 

p# N' s; o5 y% n+ j8 [# {

比如“陈寅恪” 应念“陈寅却”,但字典好像根本没有注那个音,这个和“吴昌硕”的正确读音一个道理。

% I3 k: r3 M, A: i! t6 D* I

 

+ ]" @) W4 h, U+ [7 H- D

具体不想多说了,又时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需要以后专文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6 12:24 , Processed in 1.1526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