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59|回复: 34

《帝京食馔——乾隆御膳的故事》[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3-31 1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语]  & P- X# q) |) n7 j
+ x4 N& L1 c# e; \% d) s
京城餐饮行业的酒楼名店以御膳为品牌特色的虽不具有稀缺性,
: D R) g) z# l" O6 k; J3 Q
但要想真正做出特色,独树一帜,应也并非难事。
* {. x" A6 l( K8 {" P i w
以目前行业内从事御膳品种经营的企业来看,具有的同一性特点是——大多只抓住了“御用菜品”这一核心,
8 J, h; I9 B2 h0 d% u- E& a
但在产品包装和宣传上往往投入不够深入。至多是配以几个穿着满族宫女服饰的服务员、
3 J. Q0 l- ~8 q N, i z# J& f* |
用形象中的清宫陈设布置一下厅堂做为包装和宣传手段,但在御膳核心理念研究认识和引导消费方面尚属十分欠缺。
: A& {4 A: a4 O' T9 L. ~# I
由此,至今国人对皇家御膳除了品质高贵、倍感神秘之外,便一无所知,国内市场尚没有清晰的认知,
: r+ l& h7 L& s3 {9 ~/ E# P/ P
何况对外的旅游市场宣传和影响。
: [% t5 S7 [. N; w4 p% J
没有了解,便无法产生亲近和认同,自然难以营造出巨大的消费市场。
" \' [6 P% X) y9 `( O2 u
ffice:powerpoint" />  2 \8 V6 }1 k7 t/ N0 ~
, Y3 ^( x0 o M1 e' X# t+ }
其实,一个好的经营行为,一个成功的创意,就是在向人们讲述一个完美的故事。故事讲得好,产品就会大卖,
$ Q9 b+ Q5 z9 ?- u) L. R
经营就会成功。
/ X; W2 N. O6 V, W
只有做到深入了解你要做的产品本身,自然就会产生出她的热爱,
+ U( y y0 I4 ^. P" L
并知道如何去使该产品对市场产生出应有的巨大吸引力。
( w6 Z W! ~: D2 j, l
因此,首先挖掘史料,寻求可供利用的资源,创造消费理念,找到一个准确的落点,
' q5 `8 U! Y* z6 J0 G3 ^
营造出一个个完美的故事氛围和情节,
3 l6 J$ o9 K( t) a9 W% T8 t5 M: C- t
创造出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巅峰——御膳的引导消费理念,是企业成功的经营诉求,
1 |$ L! [2 D' O: o% p- ^) X" ]
并可在旅游市场内树立起一个新的品牌,
) Y4 c- \2 E! k6 {+ ?
使久已沉寂的皇家御膳产品再放光芒,为中国旅游市场再创佳绩。
5 O S. B- [. P, o9 {
  & S$ y$ j8 L: v! q. O% N
3 J7 Q" @; U/ D: ]0 t( c+ W" F3 P) Y
御膳的发展
1 |! C, x9 E% k. [' F, |4 b
  - Z/ H/ `+ V6 |1 o
. E: J; R6 A1 `# L
宫廷御膳实际上是代表着各个时代的中国烹饪技艺的最高水平。
# u6 g _* P4 p6 o8 l4 P
早在周代,宫廷御膳风味即已形成初步规模。  
0 [3 Q/ ?% K- p3 |
# A |2 n; ?: y, U7 `
7 C! n6 ]( U' ?
后经历朝历代的发展,到了清代,宫廷御膳在中国历史上已达到了顶峰,不仅用料名贵,
: j {1 V$ ?; m$ R
而且注重馔品的造型。清宫御膳在烹调方法上还特别强调“祖制”,许多菜肴在原料用量、
! ~1 M% F. P& u' r) f* i% ]
配伍及烹制方法上都已有严格的程式化。 
8 p* \5 G0 Q" v e7 D
清宫御膳宴礼名目繁多,唯以千叟宴规模最盛,排场最大,耗资亦最巨。
: |! p4 S( J+ c
任何一种筵宴的内容、任何一款菜品都会受到食者的瞩目。
; w! f! r' B4 `$ v
 
2 j5 e* Z# F7 S
, u0 W4 K/ J: X8 O) ] a
5 C0 t0 j6 c$ `& H
乾隆年间,是大清王朝的全盛时期。清宫御膳也是自乾隆朝才设置膳事档案
4 T9 K2 R1 R" J& _
——“御茶膳房”档案房。
0 T- `; b {8 S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膳事档案,以乾隆朝为最多、最为全面。
0 w8 J; ~' v9 E* [
这为清宫御膳的系统研究、学习、
$ f) l. P) A, {: [8 Q" D6 B
借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c" ~. ~6 N" C& Q: k
乾隆皇帝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膳食一直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 y2 q( d T' W
更由于乾隆时期的膳食实践给我国的烹饪技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因此,
) Q D2 j9 G3 @* F1 J# [/ x
乾隆膳食作为一种饮食文化,
/ p& G# t' ]' F( J1 V
具有不可忽视的实用研究价值。
9 x4 Z5 P$ t# l e
 
7 N- T; d9 z- U5 b
乾隆御膳
- ^$ Q. u, x3 ?
  ' T8 ^7 [4 e3 \- N/ |
# H0 s6 z6 G, H" e$ I7 A
乾隆年间清宫御膳具有以下三大种类特色
9 A6 ]& f: C. w- \5 N4 z- }
 
0 _4 A% x1 {* E$ d0 R" _5 U
第一种是满族菜。满族早期为游牧生活,牛、羊、马等肉类便成为一般常用的食品原料。
+ @" q1 C9 S, d' a% q, Z& k
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以后,清宫内府的厨师利用这些原料加以改良,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
- U, ?" ]: r* S
 
7 o% {4 M3 C8 Q% g) R3 j
第二种是山东菜。本来北京的饮食没有什么特色,明朝都城移到北京时,
& K" U* Y2 Z( o' o/ _2 J. Y) h) H
宫廷中的厨师大多来自山东,因此山东风味便在宫中普及开来。
x, i5 c+ P( }4 h
此后,宫廷饮食便以山东风味为主沿袭下来。
- \' s% b" a P9 T# D$ D
 
) h; I6 j5 f+ |- Y
第三种是苏杭菜。乾隆皇帝数次巡行江南,每次都到苏杭等地。
! \8 ^% _" Y1 G O, v: E' c) ~# X
乾隆皇帝对苏杭菜点都十分欣赏,下令编订菜谱,从此苏杭菜便在宫中流行起来。
9 a4 _" t3 S2 x, h# U* A
  ! C. g0 U. O9 p2 V
! Z( U( W( ~, t
品御膳是要有顺序,御膳更不是孤立存在的,以个人浅见,御膳文化应涵盖以下三大体系: : r4 O+ c& r: A6 k
 
0 K7 \; D* v/ b4 L9 ~
御茶、御酒、御膳
先说说乾隆爷的御茶:
. \% B' t5 K9 C R
 
& U5 R( }) C: `! R2 @

《帝京食馔——乾隆御膳的故事》

《帝京食馔——乾隆御膳的故事》
 
- R S1 \: w' [3 [/ t7 e4 c
 
" {6 h3 D4 O7 c* G! X) y' e
客人入座奉茶毕,可以先给大家讲讲乾隆饮茶的诸多趣事:  
9 r' o* ?- T4 ]) {+ {
- j' r- V7 R6 l( z' _
# F% O% @6 @' _; w- i6 Z* \

为什么今天宴饮,先要奉茶。乾隆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

& H2 Q) X, }! t `6 e

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尤为重大的。

8 H( g9 y( i0 k
+ w5 z2 b& C2 M @5 l8 }4 c* d
乾隆之好茶,是众所周知的。而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
9 f2 p% N- s @; f8 d3 `
乾隆六下江南,除却巡视督导,游山玩水,也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
0 a0 @' _. h( B( M: s, ^
 
. X& s; y/ N) M9 D* v
乾隆到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
/ u$ _! G* i0 Y" ^$ ]5 f2 C
又挥毫题诗,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他四到龙井,四次题诗。
c% [ ~4 u: q. g
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
+ X. [2 a7 d% O W, v5 O( K ?: V
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茶香飘逸。
0 m+ o" E$ z* }
乾隆在太湖边还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
! E" |% \$ y% F: c& m
“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也大加赞赏。但稍嫌其名粗俗而不中听。
+ b3 ?0 }4 i0 ?. }' U& a
遂据茶叶外形似螺,赐名为“碧螺春”。
2 I! v; P6 N% c0 n
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
* m7 o x& |3 T! n6 C1 H! p: Q
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2 i$ V- L b7 G: e
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
; o. j5 C2 w0 H O
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
6 `* `' C+ h' N0 _2 Z& N
岁以为常。”这就是重华宫的茶宴。
& _$ C% G7 R1 h. f/ P4 _+ {

  ( C3 {3 E4 V4 N- R+ b. K* x# o
* z, x8 A4 q& q5 L \6 Z
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好茶,甚至对烹茶之水都大有讲究。
* h* y9 c( }- U$ [/ Q' t3 @. J
宫廷的用水历来是运自西山玉泉山的泉水。为什么乾隆将北京玉泉定为“天下第一泉”、
1 V1 Y4 V1 N$ R
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呢?
" N4 D5 X$ G4 O" M* u. W+ q/ e
不但如此,乾隆还曾特别要用荷叶上的露水来烹茶,他为什么要用露水来煮茶呢?
0 H' N& F3 [. W# @0 H6 l% Z2 w3 Y
 
- m! N+ q- l4 R9 H; ^* t) Q
他在《荷露烹茶》的诗序中写道:“水以轻为贵,常制银斗较之。玉泉水斗重一两,
3 d" l6 s/ A% e& y, N
惟塞上伊逊水尚可相埒。济南珍珠、扬子中冷皆较重二三厘惠山、虎跑、平山则更重,
1 `' S2 b: \1 G8 Y
轻于玉泉者为雪水及荷露云。”
% X+ \! H8 W- ?! b
由此,他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
3 K& x0 }/ {- |: n0 r7 d( r
轻而易举地为三泉排定了座次。他对烹茶之水的讲究,由此可见一斑。
# ~6 `2 K1 ^7 O0 X1 I
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
8 a+ N$ U' a9 _+ g* Y7 p( \5 N
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
. k) r4 G3 Y N' p
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位老皇帝一边捋着银须,一边不无幽默的说道:
) q9 _6 S5 O7 C
“君不可一日无茶啊!”
/ b7 O8 ]% b# T+ g) C5 W) R
乾隆晚年退位后,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
; a/ c1 O; A# `/ @$ N
下面录两首乾隆爷的(老干体)御茶诗:
$ G8 G4 ~2 H5 O! R/ P7 w
 
% |2 s. d) y# r+ a
: h2 x `% n7 R

2 A3 T$ H3 ?+ V5 i

( ]1 g/ Y6 V) ]: F

坐龙井上烹茶偶成  清·乾隆

7 M! q1 S B. ?) n; F2 A% Y4 b


 

$ t# Q9 l3 ^5 p6 f7 d* \

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5 m/ U7 k: z4 C; `6 X: T8 z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0 @4 T$ f) P: x, X" G- `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 s, Z' n& u) K2 B! X

呼之欲出辨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 ?( {0 v7 v. F8 j


 

7 `7 E+ J* W$ u

再游龙井作  清·乾隆

0 J! Y* B) x. Q: @* {/ r5 \# U' }


 

5 Z1 e, d4 h3 P1 }) X# ~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5 X: X4 [; s; T5 \+ t8 H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 H, N2 N3 M- j; h7 O: L7 e' L4 ?' N, d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 c+ D6 S) b# p. D+ {) y* u3 }4 a

斯诚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

- u5 Y# v0 F/ F


 

8 W; a# H0 i" i! K, o$ S8 Y. x& u

荷露烹茶  清·乾隆

- M, R% o' g4 m$ H4 e( O


 

0 Q3 x! ?6 X. Y( W! B; g

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

* h4 T9 |! |3 ~' O

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

4 L9 P+ [. |. E. t

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

$ D* C/ h# N8 ~4 T

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

- u' o; o6 n. P% i) J

 

% f1 j7 I3 p3 d

 

% E9 I) Y: D0 I. X
未完待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3-31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堂行者在2009-3-31 10:45:00的发言:
我就那个晕,斑马我打死也不给你当校对
$ G$ c6 R0 [ \' @$ H6 G, V5 Y' B

好样的

发表于 2009-3-31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31 10:43:00的发言:
6 Z# g) d6 x) q. N; z5 ]: d( h

这个熟,记得赵老师好象是这个词:

9 M5 y' l3 h/ l: O; l$ s4 c; N4 ^

 

6 l8 |/ u. Q: C( B% w' z3 c+ T

“清宫御业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 z: W$ n! e( i9 Y1 d# S- k2 ^% `+ Z

 

& H6 W w$ o: N" i" \/ k

 

) U8 ?1 H, U5 K

液.....

发表于 2009-3-31 1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31 11:27:00的发言:
" E5 e# R9 |* p4 \8 K1 X, i3 D

 

; [" B1 s! k, B0 `0 ~/ S

那多有挑战性啊!而且还有很多网络上根本搜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因为是纯原创而且先手写后录入,自然错字很多,哈哈!

! X, q9 F1 U$ H* U3 q

我真的挺想找塑料带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9-3-31 12:09:00的发言:
* Z. A, O1 \7 x0 p) _8 q% m/ L7 f

我真的挺想找塑料带的...

6 Y' W7 A7 i3 D

哈哈  那你就快吐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油油在2009-3-31 12:08:00的发言:
9 ]0 U4 T/ \% J" ^9 f7 r
QUOTE:
7 }# |$ Z1 ~/ n. s

液.....

0 Y; w$ v! w$ n' o- o) G8 D) v4 l
QUOTE:
! ~% X, v! G+ v4 N

这个熟,记得赵老师好象是这个词:

+ ?' Y, l. Z, z8 q

 

9 E" f, c/ M" c0 G# Y

“清宫御业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十分不解,万望示下,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寿自然有长寿的道理

2 L( |# ~/ v1 _' B

他喝的酒很补 都是补酒、药酒   丝毫不酗酒

8 b2 |- p& b4 @& W& r7 r, U, ]

其实他吃得很健康的 少不了粗粮和蔬果、豆类

* _" w- w. F1 N- U) W1 S

品茶又能怡情

+ @8 R q( Z' c% Y3 R

 

5 D/ J; j Y- G

所以他的御茶、御酒、御膳,造就了他的健康

发表于 2009-3-31 16: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类占到小九成,真腻,不吃菜不运动真不利于减肥阿...

1 ^. f' ~0 M" n) o/ k

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训曰:朕每岁巡行临幸处,居人各进本地所产菜蔬,尝喜食之。高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

9 }+ c* p7 r% _8 Y: s4 k8 I- i. z8 N

看来乾隆爷认真贯彻执行康熙爷的宗旨,怪不得喜欢老出去玩呢... 在看看嘉庆那胖样...真是鲜明对比阿

发表于 2009-3-31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宁可当录入
发表于 2009-3-31 1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堂行者在2009-3-31 11:00:00的发言:
5 F" d+ t( B: ?8 B! S

给你当校对得少活好多年,比校别的书工作量至少大三倍

6 { N/ ]1 e/ x5 ^

 

A3 l i! G; r- f- w7 ]* A

那多有挑战性啊!而且还有很多网络上根本搜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因为是纯原创而且先手写后录入,自然错字很多,哈哈!

发表于 2009-3-31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3-31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那千叟宴,号称当时为了参加,有一年前就从家里出来走的,我记得在哪儿看见过一块银牌子,是当时千叟宴上赏给这帮老头一人一个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刚才的话题:


ffice:powerpoint" />  $ r1 Y4 e3 E) h, U5 ]
  & E5 Q: I! B" ] ^

凡能来品尝御膳的,想吃到的就不仅仅是膳食,我们统称为“吃文化”。

?* F v" C4 u

如果吃了以后,除了菜品的味道就一无所获,那就不会有什么后续的效应,

. k3 A* Z8 e1 H* r: J) H' h+ _3 C* u

感觉不过如此,更不会造成太大的口碑传播

! T/ E+ f, N3 b% E

因此,吃御膳一定要吃出故事来 

# {' e! m: L% G7 V) C: r4 o

于是,我们根据乾隆御膳底档挖掘出具有特色的乾隆御膳菜品,

9 U* f( Y3 }; `

结合故事传说,营造出独具匠心的皇家御膳、珍馐美馔的独有用餐氛围

+ p! s! ^0 G/ P/ t# _

 

; \8 \( F$ ?* _, |* E

+ m( h! g" R0 Q1 v: G3 V

制作和品味乾隆御宴,首先就要对乾隆御膳制作的特色有所了解:

1 x! H$ n) s" A: n( o1 T D

第一,乾隆御膳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乾隆口味检验过的,乾隆的御用厨师在菜品的制作中,

1 l3 P" t9 Z) e* @' \2 e1 b! W

都有极为严谨的制作态度。经常出现的菜品,即是乾隆喜欢吃的,便被保留;

7 ~& `0 p! |1 f9 `5 z5 v

吃得少的,即是不喜欢的,便会被撤换。保留的菜品,在制作中严格控制制作规程,不得走样。

: w$ C4 W v9 g

 

3 \: n$ A' N, i$ _( ?9 Y% D3 G

第二,菜品的原料搭配,极为严格,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

% N- Z8 p2 h8 T4 Q# H( l0 ^. u+ J

比如“八吉祥热锅”一菜,必须用特定的八种配料,不能像民间一样,凑成八种即可。

7 q R Y$ K# `3 O) E" }( `- [' Z

 

9 u3 S# j1 Q; z

第三,讲究采品的原汁原味,不能串味。做鸭类菜,必须用鸭油、鸭汁、鸭汤来烹制,

- s+ k7 {; u& U

不能用鸡汤或其他油类。做鸡、猪、羊类菜,皆是如此,以保持和增加菜品的原味的鲜味。

. f" E1 d2 b+ |* L" c+ }6 T

 

6 w4 Q) V L) l# R/ _( Y

第四,调味品和佐料也有严格规定,做鸭只用鸭,做鸡只用鸡,不能用几种原料混和煮成的汤。

) N, q' R7 A3 ? t# Z" k

制汤和煮茶必须用玉泉山的水。且当时市场上的舶来调料,如胡椒、番茄酱、奶油等一律不用。

/ Y3 H* {) D+ o7 N

 

$ i; N2 s1 P+ j

第五,主料、配料、调料具有固定数量,菜码大小、成品大小,长短高矮,皆有定制,不得任意增减。

2 X4 W8 W- R6 q' U) A0 w

这也是清宫历代御膳的一贯特点。

6 X, Y u7 D& w

 

. ]$ p- z7 Z2 ~0 g# @6 V) i- w

, ~6 |! \+ O, U3 c& y# i, w7 R+ h

制作乾隆御宴菜品的品种分类及名称:

& v3 ]. X" ?, D' u7 ~$ B2 `$ }" C9 a

 

& m8 h) T1 {+ n

当今很多仿制御膳酒楼的菜品命名,多以龙凤之名冠之,或者菜名华美俏丽,玄妙难懂,

% `8 B# N0 r/ X& N, V) B# }( a/ v o

这固然不失为一种经用手段,但却极大有悖于清廷御膳菜品命名之常理。

- w3 K j$ C' W% W1 j

 

4 _6 ^* q/ Q& u: x

在宫廷中,龙凤是借喻皇帝、皇后的专用名词,动辄以龙凤为菜名,是犯大忌的事情,是要杀头的大罪。

7 j/ O* |; P8 r2 {: e/ W, x

取名浮化玄妙,中看不中吃,变着法和皇上捉迷藏,在清廷也是决不允许的。更不是清宫御膳的本来风格。

$ r p: x: S" Q, b( N& `

根据乾隆年间所立《节次照常膳底档》、《苏造底档》等膳食档案来看,乾隆御膳菜品命名皆朴实无华,

' \! d8 w9 T! Y6 g" u

每种肴馔,从原料到烹制方法、盛装器皿都能领皇帝一目了然。

1 ?. J. l: f. ^9 l" r4 I# ]

从分类来看,有燕窝类、鸭菜类、鸡菜类、野味类、肉菜类、鱼菜类、素菜类、其他菜类等。

* K9 b& t. r" p8 r. q) c( P

烹制方法有:锅子、炖、黄闷、烩、熏、清蒸、溜、爆炒、汆、煸等。

9 d7 i$ ] n6 M6 {! Q: g/ a4 j% W( ~+ e

并且,从乾隆任何年代食谱的原料品种看,明显带有南方特色,河鲜水产品极少。由此可知乾隆爷的口味喜好。

' Q/ Z9 q+ H7 D

 

% M! q3 ]; l9 p' i1 q

% }) V, ^+ t* v

从清宫《膳档》来看,乾隆每次用膳,所吃的菜一般是20道左右,基本上是在15—25道之间,

% A d7 _$ D4 f8 H9 p

荤菜不过十来种。乾隆平时最喜欢的是燕窝。

$ `0 I8 F6 j9 Q4 t( }

乾隆吃的肉,主要是鸡、鸭、鱼、鹅以及羊肉、鹿肉、猪肉。他不吃牛肉,也很少有鱼翅、海参之类的东西。

9 }- g4 F) ^( W( X* g: q( _

像豆腐、白菜这样的家常菜,倒是乾隆的膳桌上必不可少的。

8 e) g+ ?+ s- x

档案记载,乾隆下江南随行带了大批厨师,其中专门做豆腐菜的厨师就有3个。

* o# D. y/ E% A6 g( }" Z' T

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三月十八日在淮安的早膳,总共十几道菜,就有豆瓣炖豆腐、炒豆腐两种豆腐菜。

8 S( [- u% }4 A6 w

在乾隆晚年的膳单中,几乎每天的菜肴中都有“炒豆芽菜一品”,

$ C. G' N& y$ r9 g W5 C# d

豆芽菜清淡爽口,对脾胃特别有好处,老年的乾隆是很爱吃的。

+ l0 \& c6 I! t- f7 ]

+ Q6 i; b6 S) X/ \/ f

 

6 D6 ?: R8 w& y4 ~, @

% \9 u( x: v% z; U. \

 

- A' i1 J0 A, e1 ~

乾隆还很喜欢吃素食。南巡期间,曾到常州天宁寺,主僧以素馔呈进。乾隆吃后很是高兴,

. r7 i, L9 {# i+ J6 a3 k2 ]: Z

说:“疏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

; {' c1 b5 h* h G5 p7 Z

又据《清稗类抄》记载:“高宗喜微行。在位六十一年,尝微行出京……一日,帝携二监微行,

- S0 v8 s `) M. y# y

张公和公廷玉从之至苏州。时巡抚为陈大受。大受故识文和,警其突至。

" Z& T4 t' v& M$ I

文和耳语大受曰:衣湖色袷袍者,圣上也。大受不知所出,遽上前跪迎。

, v2 u- ^1 O6 w

帝笑也,扶起之,谓勿惊。第假此间佛寺宿一旬,足矣,勿使左右及寺僧知也……

! g# {2 C1 y3 B

既而帝及文和和二监赴寒山寺,僧以为中丞之戚也,供膳。帝谓,吾等夙喜素餐,第供素馔足矣。”

; c9 v; Q a ?: y l

 

2 L! S, h# ]* \/ J- l

 

- h0 E# q3 H5 G \

未完待续……

; }' `) w3 X2 S p

 


发表于 2009-3-31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熟,记得赵老师好象是这个词:

0 X0 Z" h) x% V5 B2 ^

 

8 g7 b4 I4 o, t# n* O

“清宫御业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 j e) o" @5 Q$ N% }

 

: L6 m0 y6 o; }4 u5 p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接上回,说说千叟宴:

! K& [5 q! N( m. B1 f. T

 

0 g; q) u& }$ A

/ |9 {& `; n6 T2 L

御膳当中最隆重的要数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千叟宴了。

2 W. ?$ E* l/ A4 D0 P* t0 g

这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

$ Z6 H2 H* j/ S

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

- @; ?+ P# v4 q% I7 n' N

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在畅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2417人。

- n4 V6 d1 \7 J) J$ ?

后来雍正、乾隆两朝都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3 e* i! g9 F# C3 X& h; C; ^5 n

 

/ }- H3 c/ F7 J3 J; X6 Z- H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

: V: l& H' J# A M

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

, `+ I. I) F: E9 ~0 h% Y( y" e

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

1 {/ D& E( A. F; C+ A

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

3 J% A! j' r$ h. N6 [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

% Z( v: }; \2 B( G& }( u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

+ M- _4 Y2 o! o* U7 A9 Y

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也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 Q0 o! C' m Q

 

W! M& W8 Q+ D& E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还有所有皇家贡品酒水。

- q" s6 ?& B% ]7 i* h0 z

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

1 N# H; B4 h2 _: a0 v2 q0 H

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

" H7 Q, ~2 u, p6 q+ ~

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 N- a4 v+ l$ q- X; m3 n3 U
 
5 b& m3 o9 X6 h- y2 X2 s/ z0 \4 }
 
: m% I9 \! E7 ]7 v( _- x3 r7 H
乾隆爱吃南方菜:
* { W! y5 S+ U& j' z; k; o2 Q0 z- D
  9 t$ E, o' o2 L/ R( C

乾隆特别喜爱吃南方菜,曾下旨编制苏杭菜谱。

- Z. Q, Z+ Z% u! U1 ]! N. r

可见苏州菜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一位名叫张东官的苏州人,原为苏州知府的官厨。

$ j1 o$ |; c! N: o8 j( S$ E0 g

一次乾隆南巡吃了他做的冬笋炒鸡,赞不绝口,当场赏赐了他,还把他带入宫中当了御厨,荣及九族。

( e, }0 A1 q: M& _/ z! u7 \; s

张东官曾任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长事。

( l. N6 l, S. Z2 y

先后掌勺20年,一直到70多岁手脚已经不那么利索了,乾隆才把他送回苏州老家养老。 

* n2 G' N& R+ O! e( l5 b. S/ k, v

杨州某古寺有一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种豆腐素肴,特别是他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汤,

2 V1 j7 `% G4 W m# ~! l1 S* v* F# U

味道鲜美,受到乾隆赞美,遂把“文思豆腐”列入宫廷膳单之中。

$ w& t/ N7 j: e+ T; j8 h3 i

 

- C& L7 {: S- _) R) l% S

传说乾隆在镇江吃到一农妇为他做的菠菜烧豆腐,名为“金镶白玉饭,红嘴绿鹦哥”。

& e0 o9 O b6 W% J

乾隆日进山珍肥馔,忽尝此农家风味,顿觉口齿留香,便封农妇为“皇姑”,此菜也称为“皇姑菜”。

8 {! Q2 `0 k `- _6 O5 G$ u: L

其实这么吃,今天说容易得结石。

6 y9 g1 L0 f0 G0 X/ J& |

 

5 |; e7 c9 u3 v/ h. v1 E4 D

扬州名菜“扬州干丝”的成名,据说也与乾隆南巡有关。

8 i' w2 w% h p+ s4 D

乾隆吃到用豆腐干、火腿、鸡肉等九种美味切成细丝,再用鸡汤煨煮,

. p( x" U* A$ `3 G/ H" N

让各种鲜味都吸入豆腐干丝之中的“九丝汤”,大加赞赏。

& N8 F+ n" X6 L

以后几次南巡都来扬州点食此菜,从此“九丝汤”改名“扬州干丝”,闻名全国。  

H B9 ~2 {+ S7 e$ j# U

 

& \5 r& T% ~6 @4 N6 U/ e

传说故事:

4 d( Y- o* g3 m/ F

 

: L% l# z9 q- M

. d; H. \1 D! t2 v

 

O4 L% g( {7 c8 _

虽说乾隆很少吃河鲜鱼类,但有几种鱼却是因乾隆而享誉全国。

% ^' u; i6 T" b* I# C: [: B

松江四鳃鲈鱼是历史上的名菜。乾隆南巡时曾先后两次到松江府亲尝鲈鱼美味,赞不绝口,

& C6 y0 T. W1 J" D: r* E: m

下令此后松江每年须向朝廷进贡四鳃鲈。

" e1 q: s) L1 B }

他在无锡某小店吃到锅巴上浇虾仁、熟鸡丝、鸡汤熬制的浓汁而发出吱吱响声,很感兴趣,称赞说:

* ^! G/ e. w, B% q& v

“此菜可称天下第一。”从此,这道菜身价百倍,并被称为“天下第一菜”。

# a* x4 F; z) Q0 x- `& K4 D

苏州松鹤楼的“松鼠鱼”也因乾隆而名杨四海。

# }& j( k" p: w: m8 c. W) A

一块巴掌大的香干,可切出薄如蝉丝的片块,又可搓成卷筒,还能折叠如纸,这就是驰名南国的永丰五味香干。

$ l) Y4 Z' N- D+ b

乾隆下江南,来到了永丰镇,永丰酒店店主受宠若惊,忙问乾隆想吃什么,

4 h( t& \+ F3 d. {

乾隆吃惯了山珍海味,不想再吃,只问店主有什么土货?

- W% X' T5 R7 d5 Z. a

店主忙献上自家制的香干。乾隆夹了一块簿如蝉翼的香干送到嘴里,咸、辣、香、甜、鲜五味俱全。

, m) l o$ U% G6 _9 }% E4 x. C( w. B

乾隆赞不绝口,并嘱咐多带些回京城。

) c( m2 _" E# r% m- M' z

自此以后,“永丰五味香干”不仅成了平民百姓家的桌上佳肴和馈赠珍品,还成了贡品。

& l! B# d8 R7 r6 F9 \1 C

 

9 K/ ^& u& }: ~ N N% F" n' x* S

3 s4 n$ O- r) M

乾隆品味“叫化鸡”兴来题书“翠云楼”

8 D' w# r1 }) u+ L# [

 

5 O8 G/ p) q' I7 h

乾隆在位时,每年都要到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并喜欢微服出巡。

" e+ g8 {, K- o) K

当时承德有家“翠云楼”,一日乾隆来此,见生意兴隆,菜品一应俱全,他对其中一款“叫化鸡”颇感新奇,

% a7 O2 k; [* C- c4 y6 s3 p

便决定品尝。当伙计端上一盘大泥蛋时,乾隆尤为诧异。不想破开之后,里面露出香味四溢的美味肥鸡。

0 u: a e0 T0 C) g

问后才知,原来当年有一叫化子,偶得一鸡,却苦无炊具,无奈之中,便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带毛涂上泥巴,

$ _% _4 t# H# L; u' z0 }. w

取枯枝树叶堆成火堆,将鸡放入火中煨烤,待泥干成熟,敲去泥壳,鸡毛随壳而脱,香气四溢。

9 F0 Q& ~# G$ \! h l9 N1 j0 H; r8 R

以后,这种做法被菜馆中的人学去,对其制法亦精益求精,并增添了多种调味辅料,

$ |" r2 Q- N7 v+ {0 w

因此赢得了众多食者的赞赏,名声远扬。

6 {( |9 ?4 q5 t/ L; f/ p

乾隆食罢大喜,却苦于未带银两,兴来便要为店家题写对联一幅,并言可值千钱。

- ^; |8 z1 a2 ~* W( [9 T* K

掌柜料定来人不俗,取来纸笔。乾隆一挥而就:“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 K: F- f8 u5 p+ `8 `. N+ T

掌柜知是圣上驾临,率人跪拜,乾隆一笑离去。

1 A& i8 @) R2 }0 t8 s5 f# `1 z

 

# A. j9 t4 c$ ~0 u8 n) C0 X5 h9 Q

4 T) G9 J, O# @) o$ f! i6 ]0 ~

乾隆御制诗:

/ \( D. e$ `. m# [8 C9 M$ D

fficeffice" /> 

# q9 [. ]( D h4 V% B

黄瓜  ·乾隆

: ~: y$ {; U& W' x$ Z

 

C* b% Q: X S8 ?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 S1 L/ o: }/ X3 {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0 P" h2 ]: \# @7 \* g. d

 

. _% J( Z @" `1 _, Y

菜花  ·乾隆

6 s; R1 N9 Q5 h

 

: [5 n! U0 W; X9 F- Z+ G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 |5 n0 x4 m* f+ j: H2 j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 l* u- O5 n! Q8 h6 h6 l% B0 y

 

; K0 X) @4 G) s# w8 \% n

# H1 j3 n1 I) [* {. X ~: {! A$ V

 

5 ~* q; Z3 I/ j" I8 V9 w. F% |4 ~

未完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接上回:

1 g! F2 a- h8 B- d# N8 D/ ]: p

 

h& [. u+ q' e% R

" f# L4 ]: {( y9 J3 l

御膳相关名署:

, Z; H1 s0 Z+ G1 o# a2 C2 p: U

 

' A8 {( b. t K" r0 ?5 i0 E. z

- r! e% U1 i, y6 M

首先,御膳的菜品单位、量词名称为“品”,而有别于今天常用的“例”

' F* ?5 r" p% _* T* }$ ?

例如《节次照常膳底档》(乾隆元年——三年)乾隆养心殿进早膳记载:

. [1 T# e8 W2 T

“早膳用大银盘摆南小菜一品、熏肉一品、米面小点心一品(倶银碟)。巳时伺候。

* n5 P' d3 V) t# r9 u8 _) O% I

冬笋炝鸭子、火熏白菜(此二品白里紫龙碗)、野鸡爪、南小菜(此二品四号银盘)、

" m; K# ]9 l1 e% d8 O" [

攒肉盘一品、米面点心一品(此二品四号银盘),进粥,膳毕。总管谢诚、王太平亲奉。”

9 |' M# i4 M# g5 _. m

3 ?3 |' t6 @& |1 @! n

膳单菜品选例:

* \+ k" }8 a% r) X U

 

. X" i* i0 L3 p3 L: ^5 o6 c

5 S7 l2 `: D, s. V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膳食底档录出:

" o$ N+ T" A9 t t$ y, r

《节次照常膳底档》(乾隆元年——三年,乾隆四十四年,乾隆四十八年)、

0 g( Y6 V1 y& z1 M3 m

《苏造底档》(乾隆二十一年)、《四季供底档》(乾隆二十九年——三十五年)、

# b8 L3 ?( F+ w4 p4 ^

《江南节次照常膳底档》(乾隆三十年)、《进小菜底档》(乾隆三十九年——四十三年)、

% \$ B7 K4 ]( K! c5 H

《哨陆节次照常膳底档》(乾隆四十四年)……

5 j+ B5 p2 n/ d; I

以及《山东节次照常膳底档》、 《五台山节次照常膳底档》、 《皇帝外出围猎膳档》……

" m. G6 T6 {, }3 ~3 f$ k1 T% g

 

' K. s/ J4 z7 \' d# c0 B

: T, F d' W9 t9 o

燕窝鸭子热锅  冰糖炖燕窝  燕窝鸭丝  燕窝拌白菜丝   燕窝葱椒鸭子热窝  燕窝挂炉鸭子 

: Q3 y* q3 \4 o, M7 r. l4 I+ s

燕窝肥鸡丝  燕窝酒炖鸭子  奶油酥野鸭子  野鸡热锅  烩野鸡丸子  鹿筋万字肉  烧鹿肋条 

# C1 \, m' b& b! d

鹿尾烧鹿肉  烧鹿肉  烧狍肉  莲子八宝鸭子热锅  糯米鸭子  托汤鸭子  糟干笋锅烧鸭子 

' ]( t0 y# g4 p! a3 }

莲子卤煮鸭子  肉丝清蒸关东鸭子  酒炖八宝鸭子  冬笋烩鸭子  百果鸭子  八宝鸭子 

: Z$ a1 Z) h( A) Z; `( @3 E5 L

葱椒鸭子  八宝鸭羹  如意鸭羹  熘鸭腰  清笋爆炒鸡  清笋糟鸡  麻酥鸡  冬笋大炒鸡 

" ]3 G( G/ i, Q% {0 }

台蘑爆炒鸡  炸八件鸡  炒鸡肉片  熘鸡片  摊鸡蛋  鸡蛋糕  水晶丸子  万年青炖肉 

1 H5 G$ C3 F2 @. R$ W& ]( m2 d

口蘑盐煎肉  糖醋樱桃肉  祭神肉丝汤  吹筒肉  百果肘子  大炒肉丸子  火熏猪肉  五香羊肉 

$ |8 k. y O, c. q# r

葱椒羊肉  羊肉炖冬瓜 

+ H- H0 X4 I% U, v ~

 

: i/ z: t0 J0 X0 w1 O- B

# @# G8 x0 e- [6 T6 ` K3 g/ @9 r

虾米拌海蜇  蒸螃蟹羹  酱汁石花鱼镟子  白鱼镟子  鸡油煸白菜  厢子豆腐  糖醋藕豆角 

- K& Y8 d/ L: m& F) S% H- ]+ e9 H

烩水笋丝  江米酿藕  紫菜豆腐汤  豆豉炒豆腐  盐水豆腐  菠菜炒粉皮  紫菜粉汤  火熏猪肚 

8 Z4 n T- |/ a; ~% l9 X

炸肝汤  东坡蹄镟子  酸辣羊肚  什锦豆腐  虾米火熏白菜  虾米炒菠菜  芽韭炒肉 

G# k# G( `+ q! _7 `, U6 b3 u

滑炒野鸡烩锅烧肉  山药葱椒鸭羹  肉丝莲子酒炖鸭子  木樨藕豆角   肉丝水笋丝  烧杂碎 

# J }: x" D6 x) r" _) ]' B

黄焖鸡肉炖面筋  罗汉面筋  八吉祥热锅  肥鸡云片豆腐  荤素大杂烩  肥鸡热闹白菜 

0 i' |+ v P2 Y. y C

王瓜拌五香鸡    祭神肉炖白菜  清笋香菇炖肉  鸭丁炒豆腐  鸭子东坡肉  鲜蘑菇炒肉  

7 Q. {1 d0 {; c# \5 s' ?! T8 f

鹿筋烧口蘑  干鲜杂烩  莲子肉丁酿鸭子  肉片汆酸菜  鹿筋冬笋三鲜鸡热锅       

+ s) t, q, F3 c; W

 

  . X" T' m4 \% F* e/ \2 T% @

乾隆御膳米面食品:

$ X8 y% J: b# T/ \+ S7 H

 

# \/ `9 L. x# i8 r

猪肉馅侉包子   荤素馅包子  猪肉馅提摺包子    豌豆包子  鸭子馅包子  素包子

5 L& A+ S e, `9 Y) g

羊乌义   鸡肉馅烫面饺子  烫面饺子  猪肉馅柳叶饺子  猪肉馒首  象眼棋饼小馒首

+ z8 D% ?; V( _$ Y: H- t; v) @

竹节卷小馒首  抢面馒首  千层糕  粘花糕  八珍糕  油糕  甑儿糕  蒸花糕 

$ `) `# u3 F/ p, n- V

匙子饽饽红糕  小月饼  荷叶饼  家常饼  肉丝烫饭  鸡丝面片  野鸡馄饨  肉丝挂面

* S( X& c3 ~0 f" p

果子粥  豌豆粥  炸油果 

1 [2 h" T% c% N F. H- L# R& l

 

& a/ f1 \' F3 h6 S* V. y

御膳宴饮说明: 

" i' X4 P8 v. h

 

% \) z2 Y: I u- [) V8 { @

大宴、万寿宴:元旦、万寿节太和殿举行;元旦次日、太后寿辰慈宁宫举行

7 Z5 ]: i0 |3 D$ D5 Z2 ]

千叟宴:当朝皇帝年届六十之后举行

5 n4 x7 E' A* l

除夕宴:每年除夕保和殿或乾清宫举行,规模虽不大,但最为讲究

9 }/ B+ q+ h& y4 [1 O K# B

茶    宴:始于乾隆,元旦后三日重华宫举行,饮茶、看戏、联句

! Z. G5 Z! g* t& }$ \4 k

宗室宴:元旦、正月15上元日于乾清宫或圆明园奉三无私殿举行的皇子家宴,赋诗、饮酒

S4 @* N! g J. j) S8 w; O k

廷臣宴:每年上元日后一日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举行,亲点臣属参与 

. {. i, q1 e5 a: O$ N+ o- i

外藩、亲藩宴:巡游地或在中南海紫光阁、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等地举行的招待蒙古王公贵族宴会

$ a, v% E8 P0 x/ f a

 

0 A' i0 B- p# R% s& q: H/ |2 }

就到这里吧

0 T: W' Q3 p* {- S

2 d; T2 s J/ P, C0 V( O6 E$ A

 



发表于 2009-3-31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3-31 10:50:00的发言:
5 T. q8 n* d$ I, @0 p: e! \; N

 

8 _6 G$ i$ [$ ~

那就打死你吧!我现在好几本书正想找人帮忙校对呢!

7 r% S) Q w7 [4 y. g* s

给你当校对得少活好多年,比校别的书工作量至少大三倍

发表于 2009-3-31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吓煞人香是康熙皇帝给改的名字吧?

发表于 2009-3-31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那个晕,斑马我打死也不给你当校对
发表于 2009-3-31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堂行者在2009-3-31 10:45:00的发言:
我就那个晕,斑马我打死也不给你当校对
0 |0 W3 q/ R' T# M/ h& t9 \4 U& P

 

6 a5 v+ n7 ?- z. O

那就打死你吧!我现在好几本书正想找人帮忙校对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堂行者在2009-3-31 10:24:00的发言:
" G: m. I z& z) L

吓煞人香是康熙皇帝给改的名字吧?

+ @' P( [5 z l! @( _

关于各种野史故事  说法各有不同罢了 或许有之 无可查考 不必细究 听来一乐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刚才的话题:

$ w( D9 }/ i0 S; B* M4 n7 D- b


ffice:powerpoint" />   

- D1 @7 R7 F! y6 n
$ z: k, L' y1 R8 b/ d* K3 L
  ' c/ U" A$ E9 y* \' J

所谓无酒不成席

5 I, r( [8 J+ U7 t/ f5 l4 d

没有好酒就不成好宴,酒对宴馔是尤为重要的

# @* s8 I: z6 y2 ~

下面来了解一下清廷御酒制造和饮酒习俗的故事

* ^8 I2 k( Y% ]7 i. v

乾隆平生并不酗酒,但小酌浅饮却是常有的,他平素十分注意保健酒的服饮,

4 q) c. S! j9 b- _/ G0 i% w- N

因此身体状况一直良好,现存清宫的《节次照常膳底档》等档案都有记载

% g1 m! c1 f8 F, [- c- f

清廷专门制造有诸多用于延年祛病的御酒,供皇室饮用

7 ^4 M: E; J" k- H1 g8 [

 

2 ^" F) {+ Z1 s1 @6 M% ?- |

% ?' ^7 v. _5 s0 Q9 _

清代造酒业十分发达,许多名酒闻名遐迩。

9 N z' j M' e0 ]( d

但是,清康熙皇帝鉴于历朝历代酒误政事,特地写了一篇《酒戒》和戒酒御制诗,

- H! I2 I7 v# B3 w3 b

并刻写于元宫遗留下来的黑玉酒瓮上。从此以后,终清一代,没有一位嗜酒的皇帝。

2 }% B8 r# g9 S. W8 L* F

乾隆皇帝不嗜酒,他饮酒并不是为了贪杯,他饮的是长寿酒。

. F! z1 M5 R6 U' l

乾隆认为,酒是百药之长,医食同源,酒食同源,视酒药同用。

% i2 P6 P. v) Y* h* m% M8 @

乾隆每日坚持服用御医特别为他配制的补肾键脾、益气活血、既壮先天、又壮后天、

2 s1 q. ~7 w4 L* x2 R ^

既补先天、又壮后天、既补元气又补中气的“松岭太平春酒 ”、“ 椿龄益寿酒” 等。

# `% V9 Q" t4 V5 c I" J

清廷酿酒事宜由光禄寺负责。光禄寺下设良酝署,专司酒醴之事。

$ Z. i& t) F( K& B. P# t

 

& R* I3 O9 x+ ^# t" v

玉泉山之水被乾隆钦定为天下第一泉后,皇宫用水取于玉泉山,

: C% m, O" J. A1 e- a6 n/ z. `3 @2 U5 z

其宫中御酒也是由这第一泉所酿造的。

- x$ ^5 k* w7 c

玉泉酒问世以后,成了皇帝的常用酒。宫中御膳房做菜,也常用玉泉酒调料。玉泉酒还用于祭礼,

" m4 i( C0 b7 j2 N& f

每年正月祭谷坛、二月祭社稷坛、夏至日祭方泽坛、冬至日祭圜丘坛,

# ?! B1 c+ A0 w7 \

岁暮祭太庙,玉泉酒都是作为福酒供祭。

( g; M! h" U4 ]9 `7 @

每年新春佳节帝后要饮用屠苏酒,用以屠绝鬼气,苏醒人魂,除瘟避疫。

5 H* F# }7 h! x. D

每逢端午,皇帝、后妃还都要饮用雄黄酒,以解蛇虮诸毒。

( }, h0 ]; n% x9 N

宫内还有不少药酒,由御药房配制,用以健身袪痰。 

) V- ~5 w* f4 F- J


说说乾隆爷御酒的故事:

, e. r' k9 m9 g/ X: M0 v* q. g" ~

 

W4 S7 F; G* q

乾隆皇帝,风流潇洒,多次游历江南,在绍兴不仅祭禹、游兰亭,

% {! V+ R% a$ X

还多处题诗作文,留下了许多佳话传说。其一就是赐题金爵的故事。

' i, k- H: S6 X5 M$ K7 R& J! p

据说一次品赏东浦孝贞酒坊的竹叶青酒,一杯在手,清香四溢,口味醇和,芳洌沁心,

* D! f" G- Z% ]% |5 B7 S

于是赞不绝口,还御赐酒樽金爵。

% X6 c s2 H g0 s; \; o

孝贞酒坊荣膺皇帝褒奖御赐酒樽金爵,实属难得的殊荣,

: y% H3 [, i' a6 g$ Z$ f; E

从此这御赐金爵成了过去绍兴酒的一种商标和广告,风行海内,驰誉中外。

u/ E+ M& W4 {3 ]

 

, L" E' B+ _6 s# _3 I

乾隆下江南,多从京杭运河乘船南下,且必歇息京杭运河畔的名酒重镇洋河,

7 \& f( s8 G, e% Q

其住息的行宫自今还作为历史遗迹保留着。在酒乡洋河也留下不少乾隆与酒有关的故事。

w7 q( c5 W* ~1 z8 \

最知名的是乾隆帝在品尝洋河大曲后,为其优良的品质所倾倒,

6 v# ^6 S3 Z) {5 D2 k- ?$ y

题下了“洋河大曲酒味香醇,真佳酿也。”的褒奖赠言。

, w- F& [9 R8 l$ d

皇帝对洋河酒的评价,是酒乡洋河人自今一直津津乐道的。

5 f& {: x" |6 z1 j, B

 

7 n: @ L/ Z" d, Q& G' W) C9 ~

乾隆南巡,路过陈州,州官李德茂以兆丰酒奉献,深得赞赏,御笔亲提《兆丰恒》金匾,

& s. _9 @( w+ ?/ U

并定为贡品,兆丰酒也因此而得名。

. h5 X \" c/ k; o

 

9 e! k+ F7 F1 D

微服巧过板城镇  君臣戏对品酒联

( g8 b* `3 _9 n. L

 

A) h& p0 n0 t; Z; G

乾隆三十八年(1773)秋日的一天,乾隆、纪晓岚君臣二人微服至现在的承德当年的板城镇。

2 b: \9 T, \, [: r5 {$ h3 Y; m0 V) q

一家叫“庆元亨”的酒店里飘散出的酒香勾起了两人的馋虫。

% ~! K, ^; z2 o2 m+ C# O8 j" c) B

于是,两位就在这民间山野之店,品尝开了“板城镇的烧锅酒”。

- {2 d; x/ C# [+ x# K

品惯了琼浆玉液的君臣居然感觉很好。借着酒兴,乾隆开始用对联难为自己的宠臣。

: C6 Y5 m5 ?1 B9 }

他先说:“品字三个口,水酉便成酒。口口口,口口贪饮壶中酒”。

+ d) E6 I6 K- i4 m( z

尽管这上联出得实在有些刁,却难不倒乾隆19年的进士纪晓岚,随口对出下联:

9 X9 K8 m2 i) p% M+ s

“磊字三块石,言寺便成诗。石石石,石石镌刻咏酒诗。”

7 N4 P( Y o; }9 j& r

乾隆又说:“金木水火土,请对下联。”这位来自河北献县的才子再逞捷才,

6 \( c' |& ]( _, z

对道:“板城烧锅酒。”这下联不但点出地名、酒名,且将上联作为偏旁巧妙嵌入下联。

1 d$ ^9 B+ P8 E6 M1 `

而且,上下联又体现出五行相克又相生的关系。应该说,这副对联贴切、巧妙,余味无穷

% P& Z, |) o0 c8 m# q/ \" p% X

(其实我觉得不怎么样,根本就不工整)。

( c: u# E% d" H( S- o# r

此后,“板城烧锅酒”每年进贡避暑山庄行宫,更成就了“御酒传说”的迷人故事。

" w& z7 r9 U5 v: p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9-3-31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上你正经的文,该御酒了
发表于 2009-3-31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老师学问太深了,我好好学习中
发表于 2009-4-1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也就看看,不可能实现!其实御膳并不好吃,只不过原料珍贵罢了,那食单里的炖烧菜过多,炒菜很少,这都是排场样子需要,炒菜少的原因是摆台传膳时间长,炖烧菜可以用锅子,炒菜不好操作。因此,这一桌其实等皇帝吃上的时候,嫩的也老了,脆的也皮了。看后来溥仪提及御膳时的感受,多是说炖菜炖得过烂。也主要就是这个问题造成的。不过此贴所提资料不错,要是有影印本或者校勘完善的排印本出来。倒是很有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vanish在2009-4-1 10:15:00的发言:
/ `1 M% H5 U' W X

请教~~~据说为了保证皇上饮食安全 即使一道菜 皇上爱吃也不能吃超过3口~否则下次次菜一定会被取消

' {$ B8 X1 Z( p4 k6 N# Z

不知是杜撰还是确有其事?

# V& p7 U& O. b/ d- ~: j

的确是这么说的

+ C+ f" t) G9 e8 m9 d6 Y- J1 u

主要见诸于溥仪的描述

+ n+ }( y9 h) G, E! K. b

目的是不能让下面掌握皇上的口味喜好  否则就会有对此菜下毒的危险

9 e4 ^. R1 h. F' p; X8 o2 d

叫人摸不找头脑

2 l' S0 A; f% k- X9 l! W* ?; }8 l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7 L; r/ ~0 X, c

主要看皇帝的控制力

1 \2 l* ]4 E7 O6 Q

比如乾隆,他有专门的御厨张东官,对乾隆口味了如指掌

9 [' ]( [& |2 w/ y% l

经常烧乾隆爱吃的菜品,比如豆芽、豆腐之类,乾隆晚年用量很勤,餐餐必备

" @* x" I* U8 r* P4 c; a

在里面下毒,肯定成功,哈哈

3 X2 U: T6 {) ]

 

6 |7 V: q: i% t2 v+ I7 z7 p* E9 S

但倒了溥仪,他算什么,已经没落了

& R5 D9 _4 S% O6 D+ o% j

乾隆什么朝呀,国库充盈,天下富足,谁敢给乾隆摆发臭的菜

. x- r/ M+ b3 Q! E% h5 g; ~+ S9 j) O. u9 @

所以真正好的溥仪根本就没见过

: ?9 ?! K3 H( V) e% c

他的时代,不能代替前朝的辉煌

/ W* M+ l4 y3 w- Y+ L

 

- V4 k( P4 c: \* m

所以,我们不论听任何人讲话,都要经过自己的分析是不是

: _% _: F& U' N' K& B0 a* P! H

供您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小的我在2009-3-31 20:59:00的发言:
董老师学问太深了,我好好学习中
: j- A2 o3 o3 Y* R: g

千万别这么说

* A( e- E& f1 b$ r" M5 b; _

那不过是我的学习笔记

! i' a- X1 m& m: {1 t$ o) i

我们一起学习

; m; ^3 h9 T* {0 m

我贡献出来,是为了给大家省事的

0 d S5 ~3 ~4 C& C; E$ S

我的毛病就是,对什么都感兴趣

/ `; f, {0 H- g% v" W

工作性质又造成什么都必须接触

8 q% G. K M+ {+ M* ?1 ]/ w

如此,学习的机会就多

3 | R/ D# ~) k- ^. ?

到对自己很有好处

& e6 ~( S$ x' Y& I$ x! U

 

9 [( \4 Q' w3 d6 t; \

 

发表于 2009-4-1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据说为了保证皇上饮食安全 即使一道菜 皇上爱吃也不能吃超过3口~否则下次次菜一定会被取消

, @2 f6 ?% | v' t! B, o

不知是杜撰还是确有其事?

发表于 2009-4-1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端个脸盆看..............................

! b2 S& \+ j% B0 j" w

皇上一说吃饭~估计头三天就得开做了吧?八成面食都是头两天蒸得 当天回笼.......

- Y& |, ^5 o' s3 r

还是急火快炒得东西营养保存的好一些...

/ d! h* ^; t" v9 w6 \8 C

 

W- H* }0 o4 C! R4 p# W0 G

豆腐菠菜 据说先拿水焯一下菠菜就行了 不过还是最喜欢锅塌豆腐....和肉炖一块儿得也喜欢

+ m7 T- q' F! Q; z. r+ F5 \

豆芽~还是卷饼里最香............

 楼主| 发表于 2009-4-1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4-1 0:59:00的发言:
( q8 {2 P. o7 J8 X, m

这玩意也就看看,不可能实现!其实御膳并不好吃,只不过原料珍贵罢了,那食单里的炖烧菜过多,炒菜很少,这都是排场样子需要,炒菜少的原因是摆台传膳时间长,炖烧菜可以用锅子,炒菜不好操作。因此,这一桌其实等皇帝吃上的时候,嫩的也老了,脆的也皮了。看后来溥仪提及御膳时的感受,多是说炖菜炖得过烂。也主要就是这个问题造成的。不过此贴所提资料不错,要是有影印本或者校勘完善的排印本出来。倒是很有用。

/ y q5 T0 t+ b8 r

盘兄所言甚是

: e$ Z! N- J5 B

 

2 _& ], z7 b$ M- ]% K

其实皇上吃到的并不一定就是好东西,何况满族的食俗习惯问题

: v- X8 `' {% k5 F- c' P. j) y

这些文字呢本是受朋友所托,给人家做的一套营销方案里面的有御膳关文化的一些内容,人家是花了钱的

' O1 Y& Z' q" {/ P- |; C2 ]+ z

为此我跑了很多地方,除了那些人家要求的无聊的故事以外,均是来自于清宫膳食档案的内容

/ d, {( r# k$ p0 P( K: d

并搜集了大量有关清宫御膳的资料,自己也算对御膳有了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

+ p7 _: s2 E& ~+ P+ Y

我删除了商业策划的内容,呈上给盘总过眼

+ L% s; D/ ]1 d9 _# m* ?" W

 

9 t4 i9 S: Z3 E X

当然这里表现得仅是很小一部分,因为那些膳食底档是非常枯燥无聊的

. z. ?9 p& n6 G9 }9 Q" J" `

发出来的菜谱我也做了大量删减

: U* I+ X# {( @. B$ Y( D, F7 J

但原文读起来很有意思的

9 E7 L" b$ x. X' g' ~6 I% d0 G6 D. W9 @+ Q7 j

什么菜谁做得,用什么食器,哪个太监当班,都记载非常详细

; u Y) e c$ r1 l4 X% G

 

$ _& j, u4 V3 x+ i

要从里面整理出来以上文字,并对御膳进行分析阐述,费了一些时日

* p* f; }9 r4 w0 R' W, C( ]1 h

其实,花时间弄得我感兴趣的东西,别人并不见得感兴趣,反而对那些无聊的故事关注

& ~! ^3 {- l E% S' O

文化差别,哈哈

* L, d* ~ r* j&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1 04:48 , Processed in 1.25520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