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食烟火斋

专题拍记征稿:燕京八景[含8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4 0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和黑龙都上燕京八景的好片子了.都收藏了.谢谢二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4-4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发表于 2009-4-5 0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傅作义时期的卢沟桥,看得出来冬天的冰有多高...

: X) K6 t/ [# j


发表于 2009-4-4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8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不错
发表于 2009-4-8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收藏了!
发表于 2009-5-28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把此贴给顶上来,最好版主给置顶.燕京八景每一景都值得拍,值得欣赏.
发表于 2009-6-1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09-4-2 23:10:00的发言:
4 ~! L6 ]* D4 q. `- g3 `

 

# R' s1 b5 k: e1 H, ]1 a! e/ J

回禀俺的老师:俺只拍胡同!

% ]+ ^6 V; K5 W/ P# n7 ^

要扩充和拓宽拍摄思路和主题.

发表于 2009-6-1 2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纸扇轻摇在2009-5-30 22:56:00的发言:
8 J; w- K6 ]! A" h: {$ _1 {) q6 S

可以拍滑雪场冒充,嘿嘿!

- h1 N6 ?$ n* m7 D7 z0 B. L3 D

 

" `! J% Z: o" g* P" W, s0 d4 _" S

可以组织网上的摄影爱好者定期或不定期到八景拍照,费用可以AA制。

" q7 [" G, f) L! ~6 O; T/ Z% b

完全同意.

发表于 2009-5-30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4-1 0:34:00的发言:
近年北京很少下雪,西山晴雪难寻觅.
1 Y. j1 F1 N, p, k# V7 O. D

可以拍滑雪场冒充,嘿嘿!

0 ^( i& e1 v4 W% q+ u q2 V

 

9 u1 F- Z8 [8 ?8 q$ Z

可以组织网上的摄影爱好者定期或不定期到八景拍照,费用可以AA制。

发表于 2009-11-4 1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楼的照片头一次见到,谢谢!

9 s5 I3 k& n! ~$ w6 j5 I2 d

据记载,石台上左侧还有一座“上谕碑”,但照片上不见,“黑龙”发的那幅老照片上也没见,可能早已被毁?

发表于 2009-11-4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拍到了西山晴雪

4 k) Q) s8 [- ?0 P: l* M' Y2 ~ V

 

, e8 K# n z5 \! X0 A


" K/ B/ J8 B& c- @8 X& U0 `) y

原图高达1.33mb,打开此帖,每到此处都会受阻,所以压缩以后重新贴出。以后再遇见不肯尊重别人的大图,干脆删除之。

发表于 2009-11-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
没有研究过这西山晴雪的具体观察点,但是从字面来看,是西山、要晴天、有雪。这个基本满足了。这张是接片,比人的正常视角要宽,也就是相当于转着脑袋看的。
发表于 2009-11-6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是身在此山中;不但转着圈看,还低头抬头地看。 * z3 c- [9 m( V# A( n7 A& Q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这种隐约朦胧的感觉应该是光照不强或是半逆光时的感觉;峰头对帝京,要是面西背东而站,说远处的西山峰头对着自己身后的北京城,似乎不大合适;最可能冲东站,1.是前头的峰头对着更远的北京城;2.冲南或是北站,看到峰头接着半侧脸看到远处的北京城而有感而发也可能。如果身在京城,那么远处的西山峰头对着眼前的京城也是可以,但是,如果远眺的话,大体给人的感觉会是整个山型,而不是那么远的单单的峰头。而且下面的近景无法解释。

% {& g5 N, z/ \# O! i. b1 F* m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显然与第一句的景致感觉不一样,这时已经是光照较强了,侧光或是顺光都可以见到。

2 `" j, v/ ~0 f" H+ `$ L

《寒凝涧口泉犹冻》这是近景,很可能是低头看山泉,要是远眺西山泉水,那估计要用望远镜,而且怎么保证山泉不被树木山峦遮挡呢?

; i6 g: E" T0 y: y3 m$ l( ^

《冷逼枝头鸟不鸣》也是近景,很可能是抬头看,也不排除站在山上看下头的树梢;不然的话,即使是老鹰站在枝头在城里也需望远镜相助;

* J8 g2 l( p. o+ o& Q3 }4 F0 p8 e* v

而且读到此处很明显的看到乾隆同学作诗的明确思路:环顾四周、低头看泉,抬头望鸟。是不是想起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是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全和啊!实际还是不够全,然后呢?当然了,描绘完自然风光就该来点儿人文了。往下看:

4 L- A* `. S3 l) @9 W' A+ h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碗伴高清》也该是身在寺中,或是至少不远,不然大老远就惦记着人家的热茶,就不大合适了吧?

; B5 [ e0 d% _3 W

还有种可能,身在玉泉山,这样可以远眺西山看泉望鸟惦记人家的茶,但是这是写的西山晴雪,把自己身边挨不着的描写一大通似乎不是乾隆同学的文风。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6: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预报:本周日11月8日还有降雪降温,西山晴雪又要来啦。
发表于 2009-11-5 0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张不错,可貌似不是西山晴雪吧,应该由东往西照才可称西山晴雪,个人拙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欣赏“西山晴雪”,不妨参阅乾隆题诗

欣赏西山晴雪,是身在西山之间,还是身在东方,遥望西山?网友们提出了不同看法。虽然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但是呢,燕京八景始于金朝金章宗皇帝,题诗立碑于清高宗乾隆皇帝,看看乾隆皇帝的题诗,总会有助于理解吧?

+ K7 D5 b( g4 h b

 

$ |1 Y1 K+ `2 l5 ^7 B

乾隆皇帝《西山晴雪》诗:

0 t1 v* x/ i X4 y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 P0 ~: B* ^# Q, S- f8 J0 `2 {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 ^) M v+ Z3 [/ G: R8 P o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 F T( A! l8 B2 \

只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碗伴高清。

[' D/ c8 b9 h$ I7 O

 

% v4 _- l0 Y0 E" S# V+ Y

1,乾隆皇帝为燕京八景立的八座石碑,都是位于景点之处。如果说,应该人在东方向西遥望西山晴雪,那么此碑又应该立在东方的何处呢?

$ B" p0 Q- H r9 O1 G

2,金章宗命名西山晴雪,(旧称西山积雪、西山霁雪),并没有说是“香山晴雪”,但是在金朝,香山是皇家园林,有皇家的大永安寺,还有双清梦感泉。乾隆皇帝将西山晴雪碑立于香山静宜园,香山是北京西山的一部分,人在香山,也可以环顾西山。

+ Y, `8 { @ \0 `. n* J

3,乾隆诗篇的“郎朗峰头对帝京”,是不是人在香山峰头遥望北京城呢?“万壑晶光迎晓日”,晓日自然是在东方了,是自西向东迎呢?还是自东向西迎呢?值得玩味。

9 J3 q4 N; E- z

4,我认为,此图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遥望了北京城,视角没有局限于香山,符合乾隆“郎朗峰头对帝京”这句的诗意。请注意,燕京八景,是北京的八景,不是孤立的八景,此图能够将远处的北京城与香山雪景融入一图,实属难能可贵,拍摄其它七景时,可能很难做到吧。以前我说过,拍摄燕京八景,画面里边可以有碑,但是燕京八景不等于“燕京八碑”。此图拍摄做到了这一点。

& ~; g& N/ g x: g I- j

5,此图近景标志性的红叶,点题告诉读者这是香山。云外的蓝天,告诉读者这是“晴”。虽然美丽的红云可能不是朝霞,而是落日余辉,但是差强人意,如果视为朝霞,则恰好符合乾隆诗意“迎晓日”这句了。

( T B, J9 x$ n/ j8 t1 v/ w2 G

6,我的祖先陆游老先生传授作诗要诀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摄影人也常说:取景构图在于镜头后边的那个眼睛和头脑。摄影拍摄的是文化。是吧?

* z) Z$ \9 y( V9 |/ ]$ ]

7,摄影我不内行,不能提供更多评论,但是接片可以做到天衣无缝,也属赏心悦目啦。

: j* T0 f2 q5 ?0 ~$ v+ ~! Q

8,所以我认为此图是参加活动的首张佳作,作品入围,并且加精。欢迎行家和爱好者继续参与活动,惠赐佳作,感谢。

! T& G! T$ I6 u5 r7 \9 Q; l

 

& s. ?% c7 s& y9 ^/ h6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n; ~8 @- ^0 p% M# }& S1 H

 

发表于 2009-12-2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实名副其实的“西山晴雪”。

% |; \- h9 X! F! @2 x x) a

今年初冬的这场雪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最终是把握机会的人,创作出了好的作品。欣赏了。

发表于 2009-12-1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晴雪碑

  在此栏中既享受了美景又学到很多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再去投身美景中去享受快乐。
发表于 2009-11-17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7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7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雪都看不见了,支持陆老师:
发表于 2009-11-17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权当“玉泉垂虹”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看见了三道玉泉垂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8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颐和吴老:我喜欢玉泉山宝塔高出山体轮廓线的样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1-1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雪了,可以去拍西山晴雪了.
发表于 2009-11-7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1-6 16:29:00的发言:
天气预报:本周日11月8日还有降雪降温,西山晴雪又要来啦。
' _. J& Y4 p% v& E: w. X b

期待。

发表于 2009-12-30 16: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2-26 19:45:00的发言:
感谢蓟门烟树图片的参与。但是惜乎意境不符。请思考“烟树”应是什么样子?提示:此景旧称“蓟门飞雨”。谢谢您。
+ G4 s& D4 e9 o& r% z

景已非原地,时已过千年,原来的意境已无法再现了。

# Z W# W, P" L w

当年若能留下一幅照片该多好!哈~~

发表于 2009-12-25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6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蓟门烟树图片的参与。但是惜乎意境不符。请思考“烟树”应是什么样子?提示:此景旧称“蓟门飞雨”。谢谢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1 00:36 , Processed in 1.21066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