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63|回复: 13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2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文新作: http://guobaodangan.blog.163.com/blog/static/22814072009312732234/

1 X9 P* A% k/ F# u# x1 O

 

8 O; _, g) U" | K: F

(一) "昆明湖水军操练"册页 清中期

4 }8 P5 X u3 x

 

( x5 m5 c/ j8 p3 |) ~% h- y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d+ y2 z' J b+ n2 W! P$ O/ N; x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疏浚泉诸水,汇于西湖,并易名昆明湖.取自西汉时,汉武帝为征服云南滇池的昆明国,特于长安开凿了操练水军的"昆明池".昆明湖由此得名.
       效仿汉武帝,乾隆帝初建清漪园时,于昆明湖操练水军,成立"健锐营八旗水师",后改名为"昆明湖八旗水师".初定赶缯船8只,第二年增加24只,共计32只.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起,每年在乾隆帝移住圆明园时(从农历三月初五日起至十月底止,计八个月),以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八、十八、二十八;初十、二十、三十在昆明湖演习水战.其中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为大操期.每期用赶缯船8只,每船水军25人,八只分八旗共200人,小船不定数目,均由翼长或翼领率所属操演,各船皆用本旗颜色的三角金龙旗.
       为使兵丁们长期驻扎,乾隆帝还在清漪园南侧修建船营,位置即现在昆明湖南船营村.当时操练水军皆选自于南方的福建、广东、长江提督等,由于旧时多称南方人为"南蛮",故船营一度被人们称为"蛮子营".与香山脚下的"番子营"相呼应.

        乾隆帝修建清漪园,挂的是疏浚水系和操练水军的目的,但更多的还是满足于他对园林的喜好.就当时的圆明园和畅春园来说,都是在平地起造,受到既定格局的限制,缺乏天然山水的意境.而万寿山(原名瓮山)与昆明湖(原名西湖)形成北山南湖的地貌结构,如加以适当的改造,可以成为建造天然山水园林的基址.乾隆帝终究修成了清漪园,并于瓮山圆静思废址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作为对其母皇太后钮钴禄氏六十大寿的贺礼.
       之前作为修建此园目的的"水军操练",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便开始消减.至道光六年(1826年)仅剩下战舰2只,水手48人,水师营名存实亡.而且昆明湖的水深相对操练水军来说太浅,而更适于游玩.后来,昆明湖每逢盛夏,帝后们就常在湖上乘船纳凉,大小御舟.

& U" r% b* H" q; C* y& b9 R! l

 

/ K9 [# ~+ k/ U, M8 p, c( c/ j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6 |8 F" i3 i# y& s Y" B

 

2 q$ p5 f% ?; {$ W, J7 ~5 o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8 W1 v* X; R+ R, A/ }2 x0 w' y/ s

 

. c$ s) M% r3 N6 f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 m1 P8 [- T% Y3 A5 F* R: f" X

 

3 q0 _# _7 _: S! t6 \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1 B6 `6 _ x- i

 

0 Z+ p9 Z3 J9 l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O) u6 p' f* x8 J+ T L

 

% d, l. I6 j1 J. c6 N" N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O& h5 N, k1 ~ @; x# [

 

) s( y+ P+ n& Z- o' B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5 C1 L% o ^* d( ~" z0 m. a

 

' w9 Y, d1 l0 I% Q+ o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A& ^: Y2 c+ U: D4 L3 k8 T

 

: X% p! x/ M7 P* n5 p& N5 T0 T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G2 G2 a: k" s7 J7 P8 J. l

 

C; M1 v; t2 A& c6 j5 R1 i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w0 B: }( H; D7 J

 

" u' n' U) @- \0 y% J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3 s; ^% G+ A8 z! E8 [6 M

 

* w5 r1 d) c4 N+ Q! _+ D- N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 ?; b5 M) \) d# s

 

5 u8 ]& g% e Q8 L

今天介绍的这本册页即描绘了乾隆时期,昆明湖上水军操练实景.由于缺少纪年及作者落款等,无法确定此图绘制的具体时间.但肯定早于清漪园被焚毁前.此册题为"威远健字枪炮队健锐营马队、威远利字枪炮队外火器营马队、水军炮船合操阵图".一册十二开,每开尺寸为39x22.2厘米.清代水陆军合操图颇为少见,而在昆明湖校阅水陆军更为罕见.此图绘制了昆明湖周围诸景,如万寿山、佛香阁、铜牛、十七孔桥、西堤六桥等,黄签标注了地名及马步队水军位置,具有一定的文物与史料价值.曾见于中国嘉德2001和2002年的春季拍卖会上,在2002年的春拍中以61600人民币拍出.现可能为Charles W. Wason收藏所有.
                                                                              部分内容节选自《北京西山健锐营》 (常林 白鹤群著)

; y8 A/ z6 [) U

 

, d; U# N3 O7 o' |/ o0 n1 B

(二) 1886年慈禧重修颐和园全景设计图

7 X5 E5 H! p7 d% a' t

 

4 Y/ X( v* ?1 C" L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清漪园在内的西郊园林,由于清漪园山水景致尚存,所以在慈禧重新修建前.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来这郊游,留下了清漪园被毁后的诸多照片.考虑到1860年后,西郊的皇家园林仍受清政府管理,想要到园林去游览尚需特权才可准许.所以能进入拍摄照片的人数还是有限.况且以当时中国的摄影技术而言,尚只有西方人可以拍摄.所以在现今留存的清漪园的黑白照片中,绝大多数都是外国者拍摄,而且估计存世照片绝大部分都已出现.当然以最近新公布的照片来考量,也存在还未正式露面照片的可能性.而国内基本很难再发现了.

' s9 H' K0 `& A% R1 j/ z! V6 m+ C/ y

 

0 w+ \1 c' R7 p

作为清末统治者的慈禧,对圆明园的重建似乎一直"耿耿于怀".据说慈禧早先曾居住于圆明园的"桐荫深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慈禧凭借婉转妩媚的歌声吸引了咸丰帝其实是戏剧化的杜撰.圆明园更多的是帝王帝后们消遣享乐的场所.奢华的宫殿、满室珍宝的美好生活自然给慈禧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怀念,在多次尝试重建圆明园未果的情况下,慈禧终究还是靠着自己的权利,以"恢复昆明湖水军操练"为借口,将用于海军的经费挪用重修了清漪园,并更名为"颐和园".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八月十七日,慈禧懿旨确认"恢复京师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在昆明湖西侧建立了水操内学堂和外学堂.学堂的成立,其实并未对当时海军建设起到功效.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海军衙门于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裁撤,昆明湖水操内外学堂也一并撤销.前后存在时间只有五六年.而慈禧则顺利的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修完毕.重修的颐和园基本保持了原来清漪园的大体风格.原来"大报恩延寿寺"改为"佛香阁".此后的"颐和园"历经庚子之难、军阀混战、日军侵华等沧桑岁月,大部分主体建筑相对完整的保存下来.尽管颐和园的修建经费来源于挪用的海军经费,导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清漪园没有彻底沦为圆明园的现实状况,以颐和园存世下来,还是另人欣慰的.

9 Y1 Z" b9 Y8 M7 k+ A5 m

 

8 ?5 W7 C1 x6 ^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f( G: ^4 N# p) Y! ^9 ~

 

, C) y6 ?, n' Q: Q) d* Y

光绪时,为重修颐和园,宫廷画师庆宽奉旨设计并绘制"颐和园设计全景图",一幅总体建筑规划设计立体效果图.此图极可能为当时绘制的颐和园设计全景图.
       此作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作品时间标记为1886年,为李鸿章呈给慈禧皇太后预览的颐和园设计画样.见过与很多民间自称为"颐和园全景图"的作品,一经对照,明显辨出此图的绘制更为精细.作为最初的设计图,与最终的完成并不可能是一致的.此前拍卖场上见过的几幅,由于画面内容主体建筑与实际相符,专家多判断为为清末民初的相关仿品.

" a* U# Q& g% n7 ]

 

; M# {# s9 o+ |1 F% H

附:之前拍卖出现过的一幅"颐和园全景设计图"

& v! c# z7 a; m; d% Q" ?' `: Y" Y

 

; {, Y, r$ ` ^5 R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清漪园与颐和园两个时期的两幅画作

9 I; i3 [' F2 n8 D4 Z7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4-13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张 水操学堂

. |6 `6 h9 Z$ ~


发表于 2009-4-13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成设计图恐怕不妥,这些通景大画很有可能是用于宫廷装饰,是贴落通景画一类的东西
发表于 2009-4-12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加精鼓励.
发表于 2009-4-12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发表于 2009-4-13 0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补两张光绪年间的颐和园全图

* C9 P6 x; b9 e+ R% e8 \! _: u c4 q

 

* x1 f9 _/ P9 i& ^, C) G: E

 

4 k% j4 L& n4 V3 s I- F) A# g7 H

. ~) H" \9 S; I& `( j& S+ p! p! {

 

4 _7 s" [/ X6 `% ]! ~1 @& G: |


 


发表于 2009-4-12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开眼了!

发表于 2009-4-12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相信还会有没见过的清漪园、圆明园老照片蹦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名称我也只是参照拍卖市场对此类拍品的名称参考而来的.

发表于 2010-4-20 2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nxu在2009-4-12 21:59:00的发言:
9 ~1 }/ U# t& ^$ x) Y& w/ i

呵呵,我相信还会有没见过的清漪园、圆明园老照片蹦出来的。

! s: S1 m) @* F& f

 

. H" s0 r9 j* M

圆明园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尤其是西洋楼和绮春园部分的应该还有不少。

发表于 2010-4-20 2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还画了治镜阁和景明楼,肯定是理想状态的图,现实情况下颐和园复建的时候这些地方都废弃了。
发表于 2010-4-18 1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明湖水军操练"册页 应该画于清末 % z" O+ C1 r5 S3 `- ~; y; j6 S

& ~0 v2 i) I1 d1 t) S      慈禧性喜享乐,曾几次想重修刚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但终因花费实在太巨且在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環及李鸿章等一批王公大臣或明或暗的联手反对下不了了之。此后,“修个花园”始终是她的一个“情结”。到了1877年冬,在慈禧的几次打压下,奕訢已经失势,奕環却日渐得宠。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曾经反对重修圆明园之“过”,使自己在慈禧面前更得宠幸,奕環就想以在昆明湖边设机器局的名义为慈禧重建与圆明园一同被焚、原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但为人所阻,未得实现。不过,奕環此后却一直惦记着为太后“修园”邀宠。耿耿此心,将近十年。1886年,慈禧借口即将结束垂帘听政,想建个花园以“颐养天年”,而这时早已主持军国大计、受命总理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事务的奕環奉慈禧之命巡阅北洋海防时却心生一念,找到了为慈禧修园的最佳理由,赶忙上了《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
* V* \" P$ P2 c! p% T- U, U/ B
" ^8 F) @" {) s; U) p, m' p* v9 }      而乾隆皇帝以为母亲祝寿、兴修水利和操练水师之名,将京城西北的瓮山泊据汉武帝挖昆明湖的典故扩改为“昆明湖”,健锐营、外火器营曾在昆明湖进行水上操练。在昆明湖练水师当然是“形式”大于“内容”,颇有些皇家观赏、娱乐性质,所以此制后来便被废除。据此,奕環在奏折中提出:“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湖水操之例,后经裁撤。相应请旨仍复旧制,改隶神经营,海军衙门会同经理。”当日即奉接“依议”的慈禧懿旨。这样,一年前刚刚成立的海军衙门就负责起恢复在昆明湖“水操”“练兵”的旧制。名为“水操”,实为给太后修园,慈禧当然明白此意,所以才会当天即批同意。在昆明湖“水操”,皇上和皇太后自然要“幸临”,各种设施自然不能简陋,所以奕環另一份奏折中“顺理成章”地写道:“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圯,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因此“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牌楼酌加保护修补,以供临幸”。修园就在恢复水操旧制和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正式开始,经费自然从海军出。5 e' {2 y5 c% W$ o# V

( r2 [4 y3 v: F1 G- T/ k6 T0 _      1887年1月末,昆明湖水师学堂的开学典礼竟“不避嫌”,与专门为慈禧太后过生日受贺而建的金碧辉煌、气势宏大的排云殿上梁典礼同日举行;3月中旬,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不久水师学堂的内、外学堂先后竣工,还安装有电灯、锅炉房等“现代化”设备。(画右上角可以看到内外学堂的文字标示)
- U- v) R; O& v! _& b. M# M) T* p+ l1 `
      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三千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水兵们做各种表演,与岸上的陆军同向坐在南湖岛岚翠间的“阅兵台”上的慈禧摇旗呐喊,欢呼致敬。这次“阅兵”既显示了慈禧对海军的关心和作为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绝对权威、使其虚荣心又一次得到满足,同时又带有相当大的娱乐性、使性喜游乐的她兴奋不已,更企图以此向世人表明“修园”并非为己享乐、真的是为了大清海军的建设!可谓一箭数雕。' V; ~$ w5 n, y  D& P# F4 x& w

; ^+ N; c! t2 t1 |昆明湖水军操练"册页 当画于1889年操演之后了。
发表于 2010-4-18 1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廷建设近代海军从1875年开始,历经十余年到1886年北洋水师已规模初具。但满清政府看到海军上下数万官兵全都是汉人,为了加强对海军的控制培养满族海军人才,并为挪用海军经费兴建颐和园寻找借口,清廷决定设立一所专门培养满族海军军官的学校。1887年1月满清政府的皇家海军学校——水师内学堂正式成立,因学堂坐落在皇家禁苑昆明湖附近又称为昆明湖水师学堂。 ; n# {0 V0 k: |$ y  x: f
  昆明湖水师学堂隶属于神机营,设总办1人,提调1人,洋文教师3人,中文教师2人。因主要目的是培养海军军官所以只设驾驶一个专业,学期5年,科目包括“西法测算、天文、驾驶诸学”。学生从由八旗子弟组成的健锐营和外火器营中挑选而出,并严格禁止汉人入学,首期录取40人。学生除正常学习外,还担负着驾驶火轮船拖带御船的任务。由于昆明湖水师学堂成立较晚,仅培养出一批学生(甲午战后1895年学堂被裁撤),这唯一的一批学生毕业时中国海军经过甲午一战已支离破碎,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离了海军,其后仅有3人留在了海军第一线,这3人在清廷重建北洋水师时分别担任了海军两艘主力舰的舰长、副舰长。
发表于 2011-1-5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得也太为所欲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4 20:39 , Processed in 1.334609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