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47|回复: 14

[原创]曾经,绿汪汪的稻田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3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这里是一片绿汪汪的稻田。夏天的傍晚,蜻蜓、蝴蝶的身影,和着流水叮叮咚咚的音韵,在夜幕下闪着微光。远处隐约可见一排排、一纵纵的房屋,还有那些走在其间的人们,他们出现在水稻田中,守望着这紧邻闹市的最后一片宁静。

! g) C# a; p$ M' l% T& u; G


每到收割的季节,风吹稻浪。我们在马路这侧的楼上,望着远处的一片金黄,稻米的香气仿佛已经扑面。

& M8 T$ |# [$ L& Z; q


这里曾是北京最好的水源--玉泉山的水流经过的地方。以前是一片水乡泽国。因为有着大大小小无数的泉眼,所以依傍在这里的一条河就有了万泉河这个名字。现在,这条河已经隐去往日的激荡,不再肆意奔流,而是安静地躺在砌好的河道里,被一只水闸阻断。每当水闸放水的时候,水花飞溅,烟水迷离。总有好多的蜻蜓围绕其间。在夏天闷热的空气中,盘旋着,飞舞着,不经意中落入孩子们的网里。

5 a) w0 N0 ~- @1 z. P1 L+ s


小时候经常想这条河里会不会有鱼,放水的时候,水流很大,冲荡着周围很大一块地方,只要在这片区域内,或者被强大的水流席卷到这里,鱼儿基本都没有生存的希望。在关闸的时候,水闸下游几乎见底,鱼也是不可能游动的。只有在关闸时的上游,偶尔能看到几个人,站在河里,在夕阳下撒网捕鱼。而一网下去,多数情况却也是空空如也。或许,在这里撒网,本身就是一种陶冶。看着泛光的水面,纵然网中没有活蹦乱跳的鱼儿,也有一份等待中的闲适。

- t7 a* V0 Y( l


玉泉山的水曾冲淌这片大地,涓涓的细流像一根根脉络,注入片片稻田,滋润了土壤,浇绿了稻秧。这玉泉山水灌浴而出的都是京西的贡米,粒大饱满,米质优良。从小吃着这稻米长大,每一颗,每一粒都那么香甜。在水稻田纵横的地方,四处都洋溢稻香。所以这个地方,有了稻香园这个名字。

/ B! I9 u+ h) P/ v8 j9 b7 ]/ m


遂着万泉河往南,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辽阔的水域,到处小舟浮动在水面上,在莲花莲叶间穿行,芙蓉深处,住着人家。现在,这个仍叫芙蓉里的地方已经变成一片居民区。再也找不到荷花莲叶的踪影,看不到鱼戏莲叶间的盛况。而在小区周围,种满了芙蓉树,虽然此芙蓉非彼芙蓉,但也算是对芙蓉里这个名字的一种呼应吧。

( l. o* o+ L J4 ~: ~% r


记得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区,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只记得这小区中部有个浅浅的水池。池底全是玻璃,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在这个和我当时身高差不多的水池中游了一会儿泳。这就是我对芙蓉里最初的记忆。它的楼房很高,是绿色的,没有我原来所住的楼房的白色的气韵,但显得很年轻,很鲜艳。我以前住在17层,那时北京还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站在阳台上,视野很开阔,能看得很远,阳台上的风凉飕飕的迎面而过。一座座建筑,就像一只只小盒子,整齐地排列在下面。每到晚上,总会在汽车的轰鸣中入梦。虽然楼层很高,但是紧邻马路,丝毫没有减少穿流来往的声音。

; |8 j3 H8 I7 h7 D5 ?8 k; e# V


还记得那会经常去海淀图书城,当然不是去看书,太小了,大概都是去玩吧。那会儿没有海淀桥,没有昊海楼,只有一条热闹的街道。到处都是摊贩,到处都是推着自行车的人们。与其说是图书城,更像是一个市场,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虽然书店很多,但也不是主导。没有那么浓的书卷气和商业气,就是一个热闹的所在,一个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奔忙的人,闲适的人,都通过我孩子的眼睛记录了下来。

9 }) V* F7 E& Z% ]5 s: A. L) a


后来,看着这条街一遍遍改造,一遍遍翻新,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可能以后还会继续变下去。人们熟悉它现在的样子,我却仍记得它以前的样子,我小时候的样子。街的两侧,胡同纵横,穿过小胡同,可以一直走到黄庄。还有老虎洞的五金商店,穿过它可以到另一条街,少走很多路。还记得那个市场里水池中的鱼,还有窗口里的香喷喷的匈牙利烤鸡。还记得有一个专门卖鸡皮的窗口,每次那儿都排着长长的队,鸡皮是很受欢迎的。有一度我也曾很喜欢吃鸡皮,尤其是拌在菜里的,能提味,特别香。

; @8 F" ]' _" f/ R8 T


现在所有这些都被繁华取代了,你记得这里,却又好像不认识这里。阳光照射在高楼的玻璃墙上,带来了点点闪光,迷离中在幻化过去的模样。看着今天的街道,不禁有想起以前的那条小巷,不太起眼的小巷。站在芙蓉树下,总不免想起万泉河,想起遍布大地的泉眼,想起稻米的清香。

- Y* |4 K$ }1 {) ?+ t& D

 

2 L5 f: {: f, y r2 b/ |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今天写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dcye.html,欢迎阅读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09-4-24 10:26:00的发言:
& v; R5 O4 r6 E7 l

初中那会老去图书城的金文丰换游戏玩,那会还是一条条的胡同,胡同中还散见许多石头构件。后来全部消失掉了。

# P5 u. _- |2 j6 p, N3 K2 T! a- d9 q

是呀。那会儿那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群。没想到那么快就没了,是在2000年左右,修海淀桥的时候。随后一直到黄庄那一片大修,在后来是中关村西区。现在已经毫无所剩了。

发表于 2009-4-24 0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童年的回忆!
发表于 2009-4-24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那会老去图书城的金文丰换游戏玩,那会还是一条条的胡同,胡同中还散见许多石头构件。后来全部消失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9-4-27 19:39:00的发言:
多清秀的文笔呀,欢迎楼主多多大作!!
; B9 C% n- }0 y/ y1 j5 e

谢谢鼓励。

5 e/ y( |4 k8 e

有感而发,记忆中很多事物能引起人的触动。尤其是这种变化,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 W0 J2 E3 k1 ^- p

也算是小中见大吧

发表于 2009-4-27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清秀的文笔呀,欢迎楼主多多大作!!
发表于 2009-4-29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五在此在2009-4-24 10:26:00的发言:
' z. A' A8 D! R$ _

初中那会老去图书城的金文丰换游戏玩,那会还是一条条的胡同,胡同中还散见许多石头构件。后来全部消失掉了。

# Z/ E& @; t9 B

那會儿胡同里買賣游戲光盤的小販都跟地下黨接頭似的,只要見到抱小孩的婦女一准是賣光盤的。

+ |/ V1 A# U1 K' P6 Y

一眨眼間全變高樓大厦了,婦女已不再是那些婦女,孩子也不再是那些孩子。胡同和稻田都沒有了,但高科技的盜版事業發卻發展得更加輝煌。

发表于 2009-5-7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9-5-7 22:39:00的发言:
) A3 I ?5 n+ F

今天去了趟中关村软件园。

' c& x6 u3 S/ D2 @7 @. H" E

现在那里还有未拆完的老房子,还有粗壮的香椿树。以前那里是什么样子呢?

2 p( @& @) k! T7 \3 s6 j

好名字啊,想起了天赐,想起了牛老者带着他炫耀的在街上走着,炫耀自己有儿子了,想起了任宝贤播讲的小说

发表于 2009-5-8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93年左右那几年,俺经常和同学,骑着自行车从北航北门不拐弯,一直一条马路,穿过海淀图书城,一直往西,穿过稻田,就到了六郎庄,出了六郎庄看见河水虎皮墙,那就到了颐和园南门,经常可以溜进去,在一块堤坝的亭里听燕子们呢喃热闹如菜市场,看水里的大鲤鱼穿洞悠然,看西山艳丽的夕阳,听一位南戴河的女同学不停地讲故事.......
发表于 2009-5-7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去了趟中关村软件园。

! M& ?0 K5 W2 F! w9 }, ]% c

现在那里还有未拆完的老房子,还有粗壮的香椿树。以前那里是什么样子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4-29 11:50:00的发言:
- [* N+ H k; G- n

那會儿胡同里買賣游戲光盤的小販都跟地下黨接頭似的,只要見到抱小孩的婦女一准是賣光盤的。

4 ` E, q) J4 j c, u

一眨眼間全變高樓大厦了,婦女已不再是那些婦女,孩子也不再是那些孩子。胡同和稻田都沒有了,但高科技的盜版事業發卻發展得更加輝煌。

$ B8 L: `, F; {- {! g

是呀,那时候那儿到处都能看到卖盘的人,可能也是因为紧邻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便利,还有就是周围的小胡同好隐蔽,当时非常之猖獗,成一景了。改造以后这些都消失了。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会网上P2P并不是很普遍,现在好多东东都不用买了,直接从网上down。

发表于 2009-5-5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老海淀人,小学在洩水湖,58年59年上四五年级,李老师常带我们到六郎庄稻田去上课。记得,稻田之中有一条小径,往南,走一段路,有一小岛,人迹罕至,风景优美,我们就在那儿温书。那时的六郎庄多美呀!蓝天白云,西边一抹青山,近处溪水叮咚,稻浪翻滚,鸟儿上下翻飞,青蛙悠然游泳……。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了也陶醉了。我们班各项工作都优秀,58年被评为“杨靖宇少先队”,抚今追昔,更怀念那逝去的岁月,怀念李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军机处虫在2009-5-5 20:55:00的发言:
我是老海淀人,小学在洩水湖,58年59年上四五年级,李老师常带我们到六郎庄稻田去上课。记得,稻田之中有一条小径,往南,走一段路,有一小岛,人迹罕至,风景优美,我们就在那儿温书。那时的六郎庄多美呀!蓝天白云,西边一抹青山,近处溪水叮咚,稻浪翻滚,鸟儿上下翻飞,青蛙悠然游泳……。我们一群小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了也陶醉了。我们班各项工作都优秀,58年被评为“杨靖宇少先队”,抚今追昔,更怀念那逝去的岁月,怀念李老师!
9 P/ D$ w1 ?) n. D5 @

啊,那是更远的记忆了。我是80年代中期出生的。尽管我的记忆并不长,但在这不算太长的时间里,海淀还是变了很多。尤其是最近,越来越日新月异了。可能以前几十年的变化都赶不上最近十年的变化。

" b8 m2 Y! `; H: z4 J% S5 M

主要有了规划,有了蓝图,这一片就彻底变了。

1 V* c; l) K# E+ }& ^

原来是个清净的好处去呀,现在已经被喧嚣淹没了,再也找不着以前的影子了。可能那份恬静只存在于咱们这些在那里生活过的人记忆中吧。尽管这样,她依然美丽不可取代。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窝窝头子屋在2009-5-8 9:09:00的发言:
93年左右那几年,俺经常和同学,骑着自行车从北航北门不拐弯,一直一条马路,穿过海淀图书城,一直往西,穿过稻田,就到了六郎庄,出了六郎庄看见河水虎皮墙,那就到了颐和园南门,经常可以溜进去,在一块堤坝的亭里听燕子们呢喃热闹如菜市场,看水里的大鲤鱼穿洞悠然,看西山艳丽的夕阳,听一位南戴河的女同学不停地讲故事.......
3 S8 `4 z( i/ a, _, t4 ~5 J

我也从那条路走过,从图书城一路向西,从南门也就是新建宫门进去。一直觉得这门叫得不准确,因为更南还有一个门呢,叫南如意门(谐音难如意门呀)。

- @ V( i1 j+ N" j; `2 ]' a1 @

原来六郎庄那儿还有一个养鱼池呢,旁边全是水稻田。现在变成地铁站了,叫巴沟村站,其实有很多一部分是六郎庄,在交界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9-5-8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牛老者在2009-5-7 22:39:00的发言:
: d9 Z5 s1 X H3 u

今天去了趟中关村软件园。

) _: y9 j& M3 C0 F4 c7 p6 z

现在那里还有未拆完的老房子,还有粗壮的香椿树。以前那里是什么样子呢?

( B) T1 p- K+ C4 {9 k1 q) i

您说的上地的中关村软件园吧?我以前也没怎么去过,离中关村还挺远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6 02:02 , Processed in 1.15431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