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87|回复: 38

请教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29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能帮忙解答十分感谢!

! f3 E1 D$ C3 S+ O. n+ y/ O


1、体顺堂前的石墩子上原来是什么呢??
2、孝贤皇后为什么住在长春宫呢?
3、太和殿的金丝楠木龙椅是原件吗?这把据说是明代流传下来的龙椅为什么不像定陵里的放神牌的龙椅那样背后有一条龙扒在椅子上呢??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东筒子路两侧墙壁的拱门为什么被填上了,还有那墙上还有些许的木桩,是做什么用的呢?

发表于 2009-4-29 20: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贝-勒NO20东筒子墙壁的木桩

请您给指点一下,木桩在哪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回答的没有

发表于 2009-4-29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洞”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营建、修缮墙内建筑,运送建筑木料、石料方便而专门开凿的

! ^; I& r' O( A( a# l/ |

貌似墙上没有木构件

6 G* p( w: {6 H0 @# |. |

至于太和殿的宝座,请参看这个讨论帖子,很详细

6 C; P8 ?/ }! S0 J: H

http://www.ming-yiguan.com/viewthread.php?tid=11773&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09-4-29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9-4-29 14:12:00的发言:
# z; z! r' H" k1 W' h

还有 东筒子路两侧墙壁的拱门为什么被填上了,还有那墙上还有些许的木桩,是做什么用的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tdez7qj5a3mqnot3rnnpa==_n5gynllxvii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0 y/ t) Z5 o% q( w7 a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当年)卫兵用来容身的掩体。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河豚毒的热心帮助
发表于 2009-5-1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两代宫墙高大,一道道门特多,如果都从正门绕很多进院落搬运建筑材料会非常麻烦,而且不冒犯很多内宫的规矩

/ Z ]; z$ n& P O* Y' o) E C

比如图中右墙内乾隆花园这样山石众多的园林区域,开墙造洞,运送建筑材料,是明清宫廷的聪明之举

. l2 x, m0 c# a; s7 E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2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麻烦您 请教个疑问

- g9 t& }2 G# H9 F o

 

$ K# E! u; x" F0 w6 v/ b- a/ U

我看老照片 发现坤宁宫和宁寿宫,还有乐寿堂窗户外面都用白帘子遮盖着 其他宫殿则不这样

3 e; z% W+ }/ \, V* j

 

6 O% l( l: S* p T- }$ z( T

请问是否跟它们萨满教祭祀的功用有关?

7 U O# l' t& u4 w$ t. j9 R

 

, _! \& ^+ k0 }6 s+ |

 

! g# b) Y) ^1 K0 W: i) _

 

y6 \; ~ Y5 n# i# g5 u4 P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么简单 谢谢上面几位师傅

发表于 2009-5-4 2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玩意现在不也常用吗?下午在必胜客喝下午茶,太晒了就叫服务员把着东西放下来。

发表于 2009-5-4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9-5-1 22:37:00的发言:
2 Y; y8 z6 P- f' N" E/ k& c

 

" g9 \" R8 k/ T1 }

 

9 c) g# m* k, m% C# A; @

我看老照片 发现坤宁宫和宁寿宫,还有乐寿堂窗户外面都用白帘子遮盖着 其他宫殿则不这样

; G9 |8 ?5 D7 t

 

, g, A9 |! _9 {

请问是否跟它们萨满教祭祀的功用有关?

9 {0 V3 Q* e: Y7 z& E! H

 

! o# R+ Y4 |4 L, |

 

" x' O7 S4 C- D+ T

 

3 r6 c6 G& l) Q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tdez7qj5a3mqnot3rnnpa==_n5gynllxviib.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3f141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45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S4 t' I# c) G) ^

不神秘,避暑气用的。

发表于 2009-5-4 2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帘子没有参与过建筑的修缮以及档案,不好意思,我不了解,可以帮着问一下

发表于 2009-5-4 2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09-4-29 22:31:00的发言:
& ~: L+ M, k. z- ?& Y5 n. s7 g

那个“洞”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营建、修缮墙内建筑,运送建筑木料、石料方便而专门开凿的

. O) M9 Z0 _/ K$ _3 ~

猜的吧?吼吼!

发表于 2009-5-8 2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贝勒,河豚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1,(不是)个人认为主要功能是运料的作用多一些,不是猜的,基本上也是属于公认的原因之一

3 p" t) ^4 |2 [, n5 p" M

2,(也不是)另一种公认为,那个“洞”也叫“堆拨、避风洞”,是军士轮值的避风处所

+ j3 ]% n5 _" K w" c4 }

3,(同意您)不过,东筒子这张不好说了,首先因为墙体并不是很厚,空间小,站不下多少人来避风

3 P6 z; I x }# W4 n: ]

4,(清朝堵塞,正确)其次,洞内填充物,不是解放后填的,很可能在清代某个时期就填上了,里面有一些建筑旧料。说明可能至少清代晚期,不用它的时候还是处在不能用作避风功能的状态的。

9 H: {6 V- u. d5 i+ p% L

5,是券洞,不是拱门。外西路的寿安宫的西墙外侧也有很多这种券洞。其作用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每个人每天都会发生的那件事。说出来不会有人相信,还是不说为妙吧。

发表于 2009-5-8 2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贝勒:这个不是白帘子

这个不是白帘子,而是典型的“窗户纸糊在外”。一来依托后面的窗棂,抗风,二来防止横向的窗棂积雪,雪化时会打湿窗户纸,就会破损。

- m3 b" X" v- M$ @( a

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正寝,崇祯皇帝的周皇后,就是在皇帝正寝乾清宫领旨,回到坤宁宫上吊的。

8 z3 v/ T( F% j

清朝,坤宁宫改为祭神场所,按照关外惯例,名义上由皇后主祭,女主人祭于寝,所以皇后不再居住坤宁宫。一般说,皇后住在东六宫之首的钟粹宫,或者西六宫之首的储秀宫。

4 _% b% ]# t; ]9 K4 x ], _

坤宁宫依照关外布置,两层窗户,外窗可以向上吊起,窗户纸,糊在外。

3 @ t1 R1 A2 `# e- x- n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5-8 22: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回忆,记得宫内某处墙上几乎从头到尾布满这种券洞,似乎太多了些,运送建筑材料说不过去。

" Q) h( e! x8 B$ B* Y7 Y

若说是“五谷轮回之所”,那宫里可要臭气熏天了。宫内无厕所是有记载的。

4 n6 k' `3 j; }, D) Z

其实,了解它的用途很简单,只需要到这券洞的背面看看有没有相同的结构就知道了;若有,就可以认定是可以通过的洞门,不然就是避风洞。

4 u# w) D8 h& A( x) r$ k

 

发表于 2009-5-8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主要功能是运料的作用多一些,不是猜的,基本上也是属于公认的原因之一

( q3 z' W4 F% U) `4 f

另一种公认为,那个“洞”也叫“堆拨、避风洞”,是军士轮值的避风处所

& K, y) _+ P$ ~2 z# p

不过,东筒子这张不好说了,首先因为墙体并不是很厚,空间小,站不下多少人来避风

; T: c: B( @5 y, T

其次,洞内填充物,不是解放后填的,很可能在清代某个时期就填上了,里面有一些建筑旧料。说明可能至少清代晚期,不用它的时候还是处在不能用作避风功能的状态的。

s$ V6 ?6 Q. g4 O% B' H3 t( j' M. g

假设封堵之后重新开通这些洞,我们假设分析开通的原因。为修建筑,运料而打通它,似乎比为了值班更合乎理解。

* Y3 W O& y9 L# F

其实在历史上值班、运料这两个功能很可能是同时存在的,并不冲突

' N+ _6 ^1 M4 \. C* [

到了后来堵住以后,很可能就不用来值班了

6 w4 U. E( l" G, m

 

发表于 2009-5-8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大贝勒:这个也不是白帘子

宁寿宫是坤宁宫的翻版,也有祭神用具布置。因此也是窗户纸,糊在外。这不是帘子。

" E# @; w' D) _, n0 F E& i

真正的帘子,仔细看,在头顶上边卷着呢。

% N/ L# ?2 `+ q, a3 b6 E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5-9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一本书,书里持避风洞说。重要的是书里附有一张避风洞未被堵上时的照片,洞不是通的。

4 x, B9 X# ?1 O+ M B5 E6 Q1 T: l5 t

 

1 r9 M2 r2 b% }6 R8 o- J& X

那些个洞是落地的,不是半截窗户,那半截下碱是为美观后做上的。

% |" {4 Y) G1 t( r; d9 U! z

 

8 `; @7 {& Q' I( A$ i

宫人方便均用马桶,其意义在于卫生。粪缸之说可有实物证据?很感兴趣。

+ |0 X J5 L, L9 {) `% P' X

 

; E$ n x5 i& @% T% ~

   感谢陆先生写的文章和资料。

发表于 2009-5-8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轴线:您猜对了

“若说是“五谷轮回之所”,那宫里可要臭气熏天了。宫内无厕所是有记载的。”

; W/ M2 U2 [/ X

猜对了。虽然不是“轮回之所”,却是那些玩艺的下处。

, H- y# r5 j; o7 d

你们总说那是什么“门”,却都没有注意那个洞,它不落地,反而像是窗户。有悬空半截的门吗?

, a, v+ T/ | T/ y% }- X' A/ l

应该算是一种窗口。注意过食堂、饭铺往外传递食物的窗口吗?想想为什么要从窗口传递?为什么不进去直接拿取?

; f- T9 X1 X$ k0 g/ \( t, |

想好了再说。

# ^* s$ |: D( L. U m4 |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 t# F4 F" v" [7 W! h
多谢食烟火斋
发表于 2009-5-9 0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信是那种用途

* f% x# [$ ?7 p5 I+ a

 

4 a! Q8 Q5 ^6 l a

“西路”那排洞确实是通着的,而且墙体非常厚,是落地的,不是窗,但高度不是很高。

0 r- l( G) `* x& N* B3 K; {0 c

如果是窗的话,那个宽度不可能能够递过去

& ^# J k$ r6 R

 

- S+ B3 N$ K2 ^

“东路”没有打开过,不好说,东路的高而且墙体薄

, W5 c# P" f2 E

东路那个圈下面的墙体有可能是为了统一美观而后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信 晕 恶心死了
发表于 2009-5-9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河豚毒、大贝勒:我就知道不会相信。趁您二位都在,发个帖子看看,请稍候。
( @! T- z, S1 j+ b

“我不信是那种用途”

0 L2 o. r3 E4 ~# ?/ P

 

' z) Y" H% K- g

“西路”那排洞确实是通着的,而且墙体非常厚,是落地的,不是窗,但高度不是很高。

4 Z+ l# P3 X" E$ ?0 |

如果是窗的话,那个宽度不可能能够递过去

0 s- u% F2 a0 k [( l. y5 X5 Z4 B8 [3 h

 

( N$ {: a1 ], K! c6 _/ q0 A( [

“东路”没有打开过,不好说,东路的高而且墙体薄

8 J* V4 u' u& ]3 O* ^5 I* m3 g

东路那个圈下面的墙体有可能是为了统一美观而后加的

, [ k5 y. W" M: q# R

发表于 2009-5-9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再看吧,眼睛都睁不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这还是个待解之谜啊

发表于 2009-5-9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墙券洞原是宫廷出粪口


$ D5 ~! h7 F ]! v8 Z: h

 

0 d$ w# a" ?: P/ H2 v. Y

红墙券洞原是宫廷出粪口

; u5 V8 ?7 Z( {5 T* `7 w4 M! L

陆元

' n1 |+ ?: W3 f e: a

在故宫外东路的宁寿宫西墙外,有一条夹在高墙之间的长长的通道,旧称苍震门前直街,俗称“东筒子”。在东筒子两侧的红墙上,开有许多半圆形的券洞,如今洞口已被封闭,并刷上红色涂料,但还保留着“两券两伏”(即两排立砖、两排卧砖)砌成的青砖拱圈。原来,这些开在红墙上的券洞,是明代遗存的宫廷出粪口。

: B/ g' V& f/ d) T, l; c

  在明代,皇宫里的人员除皇帝家庭成员,还有大量太监、宫女。清代《国朝宫史》记述康熙皇帝得自明末老太监的说法,明代有太监10万人,宫女9千人,虽然不是全部住在宫里,但是数量仍很可观。宫里人员在“方便”时,均使用马桶。明末太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说,“乾清宫门围墙之内、左右廊房之朝南半间者,曰东夹墙、西夹墙;又慈宁宫西第等处,皆宫眷、内官便溺之所”。“过慈宁宫,再南曰司礼监管掌处,即两班四拨写字所居也,亦有茅房木桶,为便溺之所”。宫中众多人员的排泄量相当可观,因此设有由低级太监组成的宫廷清洁队,称为“净军”,负责定期清运排泄物和垃圾。在明代,犯错误或受排挤打击的太监,往往被罚为“净军”。

5 X5 c# o( M, i# }! G4 r4 r X

  在皇宫高大的紫禁城之内,有着许多由红墙分隔的独立宫院,里边住着皇帝或后妃。“净军”的粪车可以进入紫禁城,但不能进入红墙里面的皇宫内院,因此就要在红墙上开设券洞,以沟通内外。红墙里面无人居住的偏院中摆放着许多覆有盖板的粪缸,以供倾倒马桶。红墙券洞下部安装着石槽,(俗称“溜子”,读音是“六子”)石槽里侧开有入口,外侧开有泄污孔。清淘粪缸时,污物被倾入红墙内侧的石槽入口,就会顺着探出墙外的泄污孔,流入停放在墙外的粪车中。如今在北京安定门内大街,有一个车辇店胡同。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明代部分,在车辇店胡同标注有“净车厂”,那就是明代“净军”停放粪车的地方。那里靠近安定门,便于将污物运往城外,并且在城外洗刷车辆。

$ E5 A$ c; `2 y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说,“净军”由负责供应宫廷柴炭的惜薪司(原址在北京西安门大街惜薪司胡同)兼管,“每月初四、十四、廿四日,开玄武门(皇宫北门,清代改称“神武门”)放夫匠及打扫净军,抬运堆积粪壤”。东筒子的北口,在明代有一座“后小门”,每逢出粪日,此门就会开启,让净军和粪车进来。《酌中志》还说,每逢出粪日,从东安门内至玄武门外及北海一带,都会开设集市,以便宫内大批太监、宫女趁开启玄武门之际出来购物,称为“大市”。明天启元年(1621年),因山海关外的努尔哈赤攻陷了沈阳,京城闻讯加强戒备,皇帝下旨将大市迁往东安门外开办。为此,还引发了民间一个流言,说是“大势去矣”(以“大市”谐音“大势”)。

/ q3 H# c+ d/ _4 [

如今在故宫,不仅是东筒子红墙上有出粪券洞,在尚未对游人开放的外西路寿安宫和寿康宫的红墙上,也遗存有不少这种砖砌的券洞。

5 n% _6 N# r6 [( ~& L


 

) _: I. w8 @# r9 A5 o

图片说明:

[! r6 `/ Q5 t, j% m

东筒子两侧红墙上遗留的出粪券洞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倒 运大粪的啊???
发表于 2009-5-9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09-5-9 1:01:00的发言:
我倒 运大粪的啊???
( n/ H' o' t* j5 I

意料之外吧?先说您,信不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22:01 , Processed in 1.20729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