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啊,在老北京,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要吃过水麻酱面,明朝的规矩。今天中午我们都吃了。
Y/ d0 V8 l; Y5 q证据之一:
0 `* k, J4 o/ @6 I; g2 P ; N3 [7 e0 V! d% q8 `
六、“女儿节”和“五月之花” / K8 t; o2 ]" u
《帝京景物略》记述明代北京风俗说,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家家都会为女孩梳妆,给女孩头上插戴石榴花,称为“女儿节”。清代的北京大兴县人潘荣陛也在《帝京岁时纪胜》书里写道,已经出嫁的女子,都要在女儿节期间回娘家团聚。 q: X! f: ~, k F
唐代的杜牧曾在《山行》诗里吟咏枫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那么老北京的“五月之花”就是石榴花。明代书画家徐渭的诗篇《燕京五月歌》写道:“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讲述香菱在大观园和女孩们玩斗草游戏时,就穿着石榴裙。不仅石榴花可以染红裙,《帝京岁时纪胜》记述,端午节期间盛开的凤仙花,还可以染指甲,因此凤仙花又名“指甲草”。端午节期间应时的鲜花还有娇艳的虞美人和五色芬芳的江西腊。 0 T, j( p+ O+ Y b1 u% u8 k1 o
% [ s5 {. k& t) R七、老北京“冷淘面”天下无比
; J0 ], \* ~. n; T5 {2 }讲述明清时期老北京民俗的古籍都说,人们在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喜欢吃“冷淘面”,也就是现在依然流行的过水面,而且还要加上大蒜。潘荣陛写道,他问过各省来京友人,都说“京师之冷淘面爽口适宜,天下无比”。人们还将尚未成熟的青麦粒碾压成薄片,用于煮粥,称为“碾转”,还用初生的小嫩玉米做羹,称为“珍珠笋”。 . m, S6 ]: P1 i2 {# M! w ~
老北京在端午节还有各种竞技活动。明代皇家在西苑三海举行龙舟竞赛,在万岁山(清代改称景山)举行御马监勇士的马术表演。清代龙舟竞赛则在通州张家湾的运粮河里举行。人们中午家宴之后,会结伴到天坛围墙外边举行“射柳”的游戏,就是用弓箭射击挂在柳树上的鸽笼,射中时笼门就会开启,鸽子就会飞出,还要环绕着天坛围墙赛马。最为热闹的活动,要属各路花会在庙会上的表演,称为“过会”,技艺。表演项目有秧歌、高跷、中幡、耍狮子、耍坛子、五虎棍等等民间 , P5 ~6 {1 m* U: Z( `. t
老北京端午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是继新年之后的又一次盛事,因此在老年间,端午节和正月的元宵节、八月的中秋节并称为“三大节”,是一次倾城欢乐的重大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