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0|回复: 4

[原创]北京小吃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8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n% j: o- r6 c. H

  有个朋友说,北京小吃说到底就是两个字,穷人。

1 M: i! b' ?8 w/ V( H# y, E

  北京小吃的主要原料一般为杂粮豆果和肉类副产品,费的主要是人工,原料不值几个钱,全是小本生意 。豆汁儿是粉坊漏粉,制作粉丝过程中的副产品;羊霜肠是宰羊时的鲜血灌入羊肠子里凝固成的;半空儿是花生筛选后剔出来的小瘪花生;现在火爆京城的莜面卷,早年间由于价格便宜又能搪时候主要卖给“扛大个儿”的;煎灌肠更不用说,绿豆粉芡和红曲蒸熟切片,用汤油一煎,佐以大蒜盐汁,基本上就是一以假乱真,满足了吃不起肉的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

# k3 [ ~" S, l0 e9 I$ j

  但北京小吃绝没有自暴自弃的粗俗,却有着皇城根下特有的自尊大气和小家碧玉般的精致,好像一个体面的老北京人,虽然家里可能揭不开锅,但却干净平实礼数周到。

o% U# o0 |% d' @2 R+ {) b. `

  翟鸿起先生在《老北京的街头巷尾》中回忆道:“我幼时居住的街巷,一年四季从上午到午夜,卖小吃的小贩来往不断。一般的时间还是很准确的,而且井然有序。春夏之交,有小枣切糕、豌豆黄,节令食品有樱桃、桑葚、粽子,平时每天上午必来生熟豆汁车子,烂蚕豆、炒铁蚕豆。秋季有江米藕、老鸡头、老菱角、肥卤鸡、煎灌肠。冬季有冰糖葫芦、心里美萝卜、蒸煮烤白薯。秋冬季晚间有羊霜肠、羊头肉、炸面筋、馄饨挑子、硬面饽饽、半空儿。街巷来往行人多的地方有固定摊位,扒糕、凉粉、炸糕、莜面卷、压饸饹、糖炒栗子。腊月、正月有辣菜、白菜和鲜货挑儿。另外最吸引孩子们的芸豆饼、芸豆糕、糖画、吹糖人、棉花糖。还有每天下午过来的'打铜碗儿的',北京人叫他'冰盏儿'”。有此等口福的老北京,实在羡杀后人。

* R; f% G$ T& y5 ?8 M# [ I3 w

  想象中,正宗的北京小吃就该是这个样子吧,架着鸟笼的老爷子从东四赶到西琉璃厂火神庙门口去喝一碗豆汁张的豆汁,配辣椒油拌老咸水芥细丝,再来两个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在老掌柜和熟客的“好走”声中心满意足地离去;或者穿着长衫的老先生在琉璃厂买了一领熟宣,然后到信远斋喝一碗酸梅汤;亦或是夏日午后胡同里的小贩手里打着两只铜冰盏,引来孩子们争相购买以坚冰镇着的冰凉酸甜的果子干儿。

" K" K* e# R* M8 H0 s& {

  北京的小吃是和北京的胡同鸟笼老槐树在一起的,有老北京人怀念北京的小吃,我相信他们是在怀念缓缓流淌的日子,不然那炒豆腐渣又有什么趣儿呢。不知道他们在有电梯和旋转门的饭店里喝一口豆汁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几分钱可以买一碗豆汁的只能站着喝的小摊子,而超市里包着塑料纸的老高太太糖葫芦想必也远远不及西城吴宅的公子哥儿吴大少和听差一起挑着挑子上街卖的由他亲手做的红果盈寸的大糖葫芦。

6 F. i( H2 u) G$ y: C: ^5 p

  与其说北京小吃是种艺术,不如说是智慧,一种讨生活的智慧和享受生活的智慧,这便是小吃的精神。在袅袅的香气中,流传了几百年的小吃哲学,和古老的北京一起,温暖地逝去了。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09-6-8 17:13:00的发言:
0 n' r8 o! ^2 w; O( @+ n k# L

视点独到,文笔轻舒俊朗,我感觉有点发散不足,或者楼主只是为了表述一种情绪,没特别注意行文,真不错,真不错,楼主加油!!

; ]2 \1 ~. U" Q5 F

--------------------

* ~& O9 h- E S% @* U0 h! x' U

白璧微瑕。

! j7 s! d& E' L( U

有一处输入错误:用‘汤油’一煎,是不是本意要写‘肠油’。

5 x3 `1 Z9 O! f/ e

有一处概念错误:羊双肠 大约应该这样写,理由是,该吃食,是由羊血加羊脑灌制而成(见齐如山先生《回忆录》),然后沸汤煮过销售,干这个行当的人都是回民,但,回民本身并不吃这个东西,源于教规。那些把双肠用‘霜’字者,都是觉着那种吃食挂起来表面起一层白霜,其实,这东西售量有限,一般都现煮现卖现吃,留存待售根本不可能。

$ G; N! E/ |- j- D3 ^! n

有一处量词应用值得商榷:一领熟宣  无论用‘领’还是‘令’这都是外来词音译的结果,表示五百张。国产手工纸一般都用‘张’‘刀’。

$ o' n( A; {, ? i

--------------------

4 ~9 y- x% O* G

有点儿吹毛求疵了我,您多担待!!

* S/ I* Y9 X$ B p4 J) Y; s

握手,一笑,期待您更多好文字。

7 ~8 H; I, {% N! b

 

$ j: z& d8 h- H4 _0 p% E! e! U

 

/ C3 q* {4 E7 M

呵呵,谢谢您提醒。这几处确实是我道听途说来的,名字真是不确切。因了我是回民,对一些北京小吃的理解仅限于老回回可以接受的吃食,对于其它虽然有耳闻,却只属于没吃过×肉而只见过×跑的片面认识而已。但感觉只写回回小吃,则少了老北京吃食里很经典的东西,只能是依样画葫芦般的记叙一番。看来,这文字必须来源于生活,脱离了切身体味,还真就少了那种切肤的情怀。呵呵。

; p3 M4 P: c4 E4 k* c# R' x

 

- h1 d% L# O6 K: D! l

谢谢鹰兄!

发表于 2009-6-9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小吃就是给穷人吃的,没错,过去拉洋车的或其它买苦力社会最底层的穷人到了晚上又累又饿,临回家前到地摊儿来碗卤煮火烧填铇肚子。再回家.
发表于 2009-6-8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视点独到,文笔轻舒俊朗,我感觉有点发散不足,或者楼主只是为了表述一种情绪,没特别注意行文,真不错,真不错,楼主加油!!

0 n S4 e: S6 }8 z& t& g$ f

--------------------

( p7 o6 p X. x- x

白璧微瑕。

6 U+ J d/ V6 X) Y+ a5 ^- p4 U

有一处输入错误:用‘汤油’一煎,是不是本意要写‘肠油’。

9 b4 x3 w6 x8 B$ r7 c" {' i+ c1 J+ ?

有一处概念错误:羊双肠 大约应该这样写,理由是,该吃食,是由羊血加羊脑灌制而成(见齐如山先生《回忆录》),然后沸汤煮过销售,干这个行当的人都是回民,但,回民本身并不吃这个东西,源于教规。那些把双肠用‘霜’字者,都是觉着那种吃食挂起来表面起一层白霜,其实,这东西售量有限,一般都现煮现卖现吃,留存待售根本不可能。

8 T8 D2 g9 F$ |" T$ K+ ~+ H# ]) G

有一处量词应用值得商榷:一领熟宣  无论用‘领’还是‘令’这都是外来词音译的结果,表示五百张。国产手工纸一般都用‘张’‘刀’。

8 R9 j. y* a% ]7 Z' z% Y

--------------------

) O% G9 h! x4 M' Q1 D& l! {3 q

有点儿吹毛求疵了我,您多担待!!

" n+ c( x$ r% K6 z4 a& }& T

握手,一笑,期待您更多好文字。

发表于 2009-6-8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多小吃只能在梦中回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6 05:18 , Processed in 1.151361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