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的明长陵祾恩殿(河豚毒)
) V, f: w5 H+ y( p( \5 U2008年6月第一次来到十三陵的长陵,很可惜只照了8分钟就闭馆了。2009年5月28日端午节,同事在昌平举行婚礼,顺道补拍了祾恩殿内檐的彩画。
! ~% g/ o% I) t/ m$ p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埋葬着多位明代皇帝,举世闻名。不过现存较多的陵寝建筑经清代乾隆朝改动过,而非明代原建筑。十三陵中的长陵祾恩殿是所剩的明代原迹之一。景区介绍牌讲述道:“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陵寝的主体部分-陵宫,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宣德二年(1427年)竣工。明亡后,陵园建筑经过多次修葺,除左右廓庑、神厨、神库、宰牲亭、具服殿不存外,其他主要建筑均被保存下来。其中楠木结构的祾恩殿和祾恩门是明代陵寝中仅存的殿门建筑,规制宏伟,用材考究,堪称我国古建中的瑰宝。”
; z F1 _/ C6 o! @5 ^长陵祾恩殿因其为楠木大殿而举世瞩目,我们迈进大殿,粗壮的楠木构件,沉稳的木料色彩,再加上中间庞大的皇帝塑像,给参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相比之下承德避暑山庄的 “淡泊敬诚”殿、西陵慕陵隆恩殿,在气势上逊色很多。北海西天梵境的大慈真如宝殿同样也是楠木大殿,同前两个殿一样,尽显楠木本色,不施彩画,长陵祾恩殿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也是这样的,人们不会注意到它是否有颜色,就像一般人们不会注意到十三陵石牌坊是有颜色的一样。其实我们如今草草看到的现状与始建时期的效果可能相差较远,长陵祾恩殿如其他一些明代大殿那样,应该是遍施青绿贴金的明代旋子彩画的,只不过在某个历史时期绝大部分彩画被刮掉了,仅留下诸多较分散的遗迹而已。 1 Y5 |- y4 Z2 `3 q2 h q$ C' I
' b @; }* A) r4 G6 C% ~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 E) j3 l& |# r7 |* ^$ ]由于条件有限,本人只拍摄了部分彩画样本,取较为典型、纹饰颜色表现略为清楚的构件与大家从建筑彩画的角度再欣赏一次长陵祾恩殿。 9 Q( k3 b$ M$ ~) }, m5 V5 N1 h/ V
祾恩殿梁枋构件上遗留的彩画遗迹较多,纹饰颜色较为清晰,能反映出明代早期彩画的纹理、颜色和样式。其彩画类型为旋子彩画,墨线点金形式,中间的“旋眼”为三瓣的莲花座加石榴花样式,贴金,其余部位的贴金很讲究,主要是选了几个点,而不像清代的大点金形式用金量较大。青绿两种颜色也是较为规律的相间排列。
( ?1 |. `8 ~! n- I3 M5 U ( ?: K6 N4 T$ e" ]# `( W7 F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1 g6 }/ `9 L4 C, K! q( u( E1 u; R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7 U1 D) i% M) ?/ I( |" b/ k' k! b( v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 M+ p6 j9 L7 a " N; v/ @8 v( _8 U: z
祾恩殿短小构件的彩画方心形状与智化寺、钟粹宫相似,为多道弧线连成的通直样式,是明代早期特点之一。方心内作退晕效果,不绘纹饰。
X0 g: P( `5 [# F8 B6 X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 A# @% |7 m! Y4 x+ b8 P% w6 H
0 P) n& K; }; | t8 `祾恩殿梁枋的出头为绿色,清代颜色与之是相一致的。雀替的底面颜色保留的还算清晰,亦为青绿相间排列。垫栱板(灶火门)的位置太高,视力能及的范围、相机能力有限,只能拍到有颜色的大边线轮廓,具体内部纹饰不清晰。室内斗栱颜色被刮、挠的也很厉害,仅有少数斗栱能够保留着原有的彩画颜色。
! J, `' F4 u+ P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 v6 m, k1 e# t! K% u
500年前的明长陵棱恩殿(河豚毒)
- F/ F( d9 {' J0 \. \/ s9 g0 E
% [0 h$ J* z6 g3 ^6 E& y从建筑上遗存的较多明代早期彩画遗迹,给我传达着一个强烈的信息:在长陵祾恩殿建成时,它应该是像智化寺、法海寺那样,是一个以青绿颜色为主色调,其间巧妙地点缀着金箔的,色彩沉稳庄重的陵寝主殿。而非清代的一些楠木大殿,尽显楠木本色。在明代彩画的等级上,其用金量已超越同时期故宫东西六宫某些主殿,等级为东西六宫之上。由于明代初期三大殿彩画遗迹已无正可考,所以无法作为比较。故宫内有遗迹的明代早期彩画样式为浑金旋子彩画,即所有木构件的梁枋满贴金箔,天花亦为浑金做法。若以此假设明代早期三大殿,或者其一为浑金做法也有可能。相比之下,帝王陵寝建筑彩画为墨线点金、且金较多,低于三大殿而高于东西六宫的可能性也合乎规律,对我们理清明代彩画脉络有一定的帮助。
) F/ N# O% j z+ O) u祾恩殿内檐彩画是很珍贵的明代遗迹,很遗憾的是祾恩殿内檐彩画在某个时期被挠、刮、剔、砍过,留下的遗迹不多而且较分散。彩画初建时原样何时被破坏成这样的,不得而知。从天花板样式看,天花在清代晚期或者民国时期被大修过,手中资料有限,目前还不知天花之上的梁架是否会有完整的明代早期彩画遗迹,希望了解它的朋友能多赐教。
7 [+ l6 Q/ x) [, e- v* V/ O9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