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34|回复: 0

少年曾在北京住 钟鼓楼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20 15: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曾在北京住 钟鼓楼

, {6 W( n9 M+ M7 R8 [/ K$ T( J
3 f: D" {' S8 @" y& s; p
) `2 W' B2 o H: r' T

少年住在“赵府街”,一条很安静的胡同,全长大约一点多公里,整条胡同只有南头一个副食品商店,北头一个剃头铺。南端距离钟楼属于仅仅一步之遥,抬头可以看见,走走几分钟的事。看看北京城市地图紫禁城中轴线,景山后面正对地安门大街,大街的尽北头依次为鼓楼、钟楼、娘娘庙,随后就是赵府街,相距真的不远。而胡同的北段,稍行几步就到了农村“广阔的天地”了。

- `4 y/ V& O7 Z7 B0 ~
8 u4 r1 K7 \ {6 z
2 ^6 h7 v7 ~% C6 r$ Q

 

+ k8 B9 K: r- t

资料记载: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鼓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闻钟而起、随鼓而息。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方法,于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彻底废止。

i- p; n/ y, m4 X* ~
4 y! S# k5 P3 i0 a
# B4 B* m8 O7 u3 z1 k# K$ k! t* i

 

7 L7 B; }, j" U. q/ a$ V

鼓楼是一座单体木结构古建筑,共两层,整体建筑坐落在高约3米的砖石结构台基上。 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 砖石楼体的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共二层,下部为砖石台座,底楼四面各有一座拱门,有石阶可达二层楼。钟鼓楼虽然差不多高,但在我小孩子看来,鼓楼像个“矮胖子”,横向面积很大,据说当年放有十几面超大的鼓,可惜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只剩下一面了。钟楼则像个“瘦高个”,那上面只悬挂一个大铁钟,远远向上瞭望,隐约可见的。

9 Y; ~7 T; h/ o- S: b
# p& y" w4 T6 H0 Q' W
& J3 T# K e" E

 

/ Y' n& k( l6 d1 f

当年的鼓楼,是“东城区工人文化宫”,并未享受到文物古迹的待遇,而是工人阶级工余进行文化活动或者技术交流的场所,不收门票随便进出的,印象中那里整天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由于自己还是少年儿童,所以不太有兴趣进去,但有的时候里面的露天舞台有文艺节目表演就进去瞄一瞄。要紧的地方,是鼓楼的后面、钟楼的前面一片既拥挤又简陋的平房“商业区”,小吃店、杂物店、茶馆、书场乃至土特产工场……,如果有几个零花钱,我们一帮小孩在那里逛逛,看看买买吃吃玩玩真是一桩乐事。而鼓楼的前面,是地安门大街与东、西鼓楼大街的交汇处,有很多大商店,小孩子一般不去光顾的。

4 J- A& s1 l- S% E! m% B2 i
0 N# D- \ {0 \% o. Q
% S( T6 w! N3 i! G# S

 

, z8 v7 E+ U" S( l% `5 U7 g4 c

当时的钟楼,是“东城区少年宫”,才是我们少年儿童真正的乐园。与鼓楼一样,当时也不是文物古迹的待遇,只要是少年儿童就可进入(景山公园虽收门票3分钱,因是“北京市少年宫”对少年儿童免费)。钟楼里除了学校组织安排的展览与训练活动,一般就是对少年儿童开放阅览室、出借棋牌类游戏用具。记忆中,钟楼里从来没有人声鼎沸人流如织的时候,永远是静悄悄的,偶尔有一些下棋打牌的争吵而已。

" a4 ^( U, R- p
4 d/ a* v) e& t# j. f; a( O
# b9 `" J6 P2 U% E' j( O* o

 

5 A. r, K" ?5 [. O6 z( m' p: {

在还是小学生的我的眼里,高大巍峨的钟楼总是令人既喜爱又有些害怕。爱——那里面有书籍阅读、有游戏玩耍;怕——那里如果“人烟稀少”,很是有点阴森森的。记得“阅览室和外借处”位于钟楼的后面,每一次去总是心里打鼓,在没有什么人的时候,墙壁高高、围墙长长、草坪空空、走道静静……,真有点怕哦,一路小跑才行。同样情况,靠钟楼外墙的一段路程也是长长地、窄窄的、静静的,晚上路灯相隔也远,回家路过的时候,高耸入云的钟楼“压”在头顶上,又是阵阵感害怕的感觉袭上心头……一路小跑才行。

" b9 U& I8 x' ~, X% h8 H
3 ` y: k, T( I
/ {8 v0 ]# I: H. Y6 O i

 

8 q- }' _9 l% O5 o; N/ l

靠着鼓楼后墙,一座高达二米的大铁钟默默地“风餐露宿”,常常引起我驻足观看、伸手抚摸。那上面镌刻的铭文,遭人刻划的印迹,像是述说着什么古老的故事。后来翻阅图书知道了一个当年铸造大钟的传说:钟楼造好,大钟难铸,皇上震怒,屡杀匠师。最后一个匠师终于铸成,但音色达不到要求,皇上下令重铸,限时次日天亮。当晚匠师一筹莫展,心事重重,其女儿闻知求父亲带她至炉前,纵身跃入铜水之中,父亲只及抢下女儿脚上一只绣花鞋,结果大钟铸成。

7 G ~/ V# g' [+ O; q- u9 K
" m4 v$ m! V; H- a) _: p
' N- I& Y; I+ U: P" x# ]

 

1 b3 _, v5 g* z, k* n) J/ [

如今悬挂于钟楼上的大钟即是匠女舍身救父的那一座,据说悠扬的钟声里,总让人听到“鞋、鞋……”的呼唤。眼前弃在露天的便是当年音色不合皇上圣意的那一座,而钟楼后面、赵府街头的一大片宅院被称作“娘娘庙”,就是当年为祭祀匠女而建立的庙宇。至于在旧鼓楼大街上行驶的公交车,在钟楼附近停靠的一站称作“铸钟厂”,则更是传说有力的佐证吧。

' R0 T b$ {$ b& ?( Q/ m5 G
$ w/ H4 v0 J) Y# A
/ Y& K l1 K+ @

 

: i0 n9 G- r+ L: M( ?$ L/ k

钟鼓楼,在我的少年旅程之中,留驻太多太多的足迹,回旋太多太多的牵挂;钟鼓楼,在我遥远的感觉里,充满了典雅、静谧、庄严以及亲切。虽然,许多的细节已经被岁月的流水洗尽,许多的场景已经被时代的进展改变,但更多的深情将在我的记忆中永存。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 08:27 , Processed in 1.2079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