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a% u. N% L" i# @( d5 |+ A
受西水车的启发,也写一下我们的回忆。 3 J% u% n/ t( V& Z/ ]9 S) T
德州回忆
3 h' `( M( f. e% _; d; Y1 }2 [1968年11月7号23点整,北京开往青岛的39次列车,载着北京航空工业学校55名另类对待的毕业生,缓缓离开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 [' h9 F# i, }8 m. R' V; U
8号早5点17分,正点到达德州站,也是这次分配离北京最近的,第一拨下车的同学。我们被分配到德州齿轮厂的六名同学下了火车,几乎我们同行的所有其他同学纷纷下车为我们送行。我们与同学们挥泪告别,从此真正意义上的走上了社会。
9 g. C8 i, B7 x$ ?& \我们六人,在到德州一周,还没分具体工作时,一位20科、66届女同学Ms.付就不辞而别回学校了。 & G' N: y; F$ q7 e* A. v; O% X
我们另5位同学工作是这样分配的。两位66届8科的分到二车间做车工,他们是Mr.张、Mr.焦。一位67届8科的女同学Ms.李分到三车间做滚齿工。3科的我和6科的一位女同学Ms.吴分到四车间做电工。
7 ] K: A3 u3 ^1 y! p; h; P8 d当时,德州齿轮厂隶属山东省农机厅,在德州属机械局管辖。厂里专业化生产齿轮,全部供给山东农机行业。我们进厂时全厂号称480人,后来逐渐扩大,4年后成了800多人的德州大厂。我们进厂时厂里有4个车间,1车间是锻工车间,负责锻打齿轮毛胚。2车间是机加车间,负责车削加工。3车间也是机加车间,负责制齿,有滚齿、插齿;还负责齿轮的其它加工。4车间是机修车间,负责全厂的设备维修,有车、铣、刨、磨、铲齿等机加工种;有钳工、电工、木工等等。随着厂子扩大,先后又建了5车间是军工车间,生产82无后坐力炮;6车间搞电炉炼钢。 + T; Q( j5 Z; r/ Q. q m9 e& J
在我们进厂后,陆续迎来了上海航校、西安航校、西安航技校、北京工大、北京工院、吉林工大、哈工大、山东工学院、上海交大、武汉华中工学院、北京农机院以及济南、青岛的技校生共计将近70人。当时德州齿轮厂几近成为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只是厂里不知爱才,几年工夫这些人除去本省的技校生外,所剩无几。到后来只是吃香时,竟然有一位电大生当了厂长。北京航校的学生我和Ms.李调到北京;Mr.焦调到保定;Mr.张调到西昌,只剩下一位继续留守在德州。上海航校也剩了一位;上海交大全走了;华工全走了;吉林工大剩两位;北工大、北工院全走了;哈工大剩一位;山工全走了;西安航校、航技校剩一位。再后来,厂里当政的是我们进厂后的一位木工学徒。德州齿轮厂人才流失太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