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20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宫门口在2009-11-20 10:38:00的发言:
/ T7 G' y" ~- y! \8 K& N

这个证书很珍贵,看来王**确实是个有心之人!

) m3 g$ [: ]& ]; y% `

过奖,其实当初已流放山东,根本就无心思保存这个东东,后来翻出来,兴奋的很,注意保存了下来。我估计有很多同学现在都存有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1-20 8:45:00的发言:
  ) r; T4 c8 Q; Q3 f* m

  1965年夏,准备考高中了。学校发的招生简章上,“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排在了中等专业学校第一页第一名:国防工业学校,,全国分配,,,当时可没有认为“北京户口”有多么珍贵,还想象着将来分配到外地保密工厂,过年过节时,坐着火车,拎着两瓶酒或其他特产回家给爸妈,,(没出过远门,特想坐火车),或许还可能去军队,穿上军装,,,据说毕业后还可以再考大学。。。

, F( r. [$ t) O; }! J1 H

  又放不下很喜欢的英语,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填上了“外国语学校”,老师见到我的报名表:“你把航校报第二志愿,这个学校最难考了”,于是我又改了过来,第一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0 ?4 d7 x3 t3 D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作为曾经的航校一员,我们心中都有一种自豪。

; j0 u% L2 q0 f, V% f1 {: N

 

; q' g/ M @- K! _( @! `& }

 

9 w$ S+ E. e1 f+ B7 V& [( I

  到底航校,航校的学生有哪些特别,,,?

" m' Q+ J$ J& I$ u/ H1 N2 T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几个字太诱人了,以至于我们都放弃了原来的志向。

, w% ?) j9 X8 w) y

我记得那时国家着重于发展国防事业,很强化这方面的教育,也重视人才培养,比如开展国防体育项目,我上中学时就参加过无线电收发报的训练和比赛。还有舰模、滑翔机等项目,还曾访问过吴运铎(那个搞兵工厂,多次被炸伤仍执着工作的革命先辈)。小学时学旗语、练刺杀;每逢国庆参加游行、天安门观礼;参加全运会团体操,这些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根深蒂固了,所以有召唤,我们就没犹豫。

% u4 }6 C$ S9 d0 b) S' u5 T

到了学校,几位校领导都是革命前辈(他们的级别都很高),是我们崇拜和引以为骄傲的革命者,学校的校歌鼓舞着“我们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在社会上我们的专业被人尊敬,那时戴着校徽很自豪。这些都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了,以至于我们至今不能释怀。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你和同影差不多的情况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1-20 8:45:00的发言:
  1 o. R( \3 w2 O3 b1 J( W

  1965年夏,准备考高中了。学校发的招生简章上,“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排在了中等专业学校第一页第一名:国防工业学校,,全国分配,,,当时可没有认为“北京户口”有多么珍贵,还想象着将来分配到外地保密工厂,过年过节时,坐着火车,拎着两瓶酒或其他特产回家给爸妈,,(没出过远门,特想坐火车),或许还可能去军队,穿上军装,,,据说毕业后还可以再考大学。。。

! m, `& {& q; y. e2 |0 }

  又放不下很喜欢的英语,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填上了“外国语学校”,老师见到我的报名表:“你把航校报第二志愿,这个学校最难考了”,于是我又改了过来,第一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8 U) _% c8 h+ `) W& K. g9 v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作为曾经的航校一员,我们心中都有一种自豪。

+ Y5 G7 J# P& P, t

 

" c5 j% ~& o1 g2 z6 b

 

! g* I& y" F3 @: R

  到底航校,航校的学生有哪些特别,,,?

( V$ T( q, e! o" F2 S+ q6 L1 S6 C7 E

我当年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男二中”,第二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下面都是高中。老师看后说:要考“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必须报第一志愿,就改了,心想:未必能考上,还上高中。结果一发榜,居然考上了。心里挺美。

发表于 2009-11-20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副其实

我也是冲着航空的头牌报考的,记得我的第二志愿是北京电信学校,如果考上北京电信,或许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回首看看考上航校的人生道路,我发现,诸位校友都是无怨无悔的哦!
发表于 2009-11-20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uanwu在2009-11-19 21:05:00的发言:
5 F/ H7 Y, E9 ~( W% r, r) o

         谢谢!看照片我觉得应该是右边的那位,接近我印象中的人;但是几十年了人的变化和记忆都衰老了,不知是否准确?我们只记得他的外号,名字只是同音字写出可能有误。

7 }4 G+ d# r" T2 u. g. Z0 T/ {

   我是在二大队35的,应该是邻居,同在一个厂房里,31,32你们那边铆钉响得厉害。但我没待多久就离开上学去了。

1 Z# Z' g5 I. @

  请代我向他问好!腿的骨折处没有留下后遗症吧?

: f; d2 o- E! O2 i. `

  另金晓文是65年前毕业的同学,有老一些高年级毕业同学的消息吗?

9 O u4 M. J( @: @1 X

你判断正确,他的膝盖好像做手术了,ju了一块钢板,我们常有聚会,看样子没什么影响。有机会我转达你的问候。

/ F9 u" z) F9 P8 k. ~, }6 Y

我在31车间机翼总装做过端铆枪的铆工,后来上车间工艺室,又调到工厂装配科,搞工艺路线协调设计,没多久我也调走了,(我至今觉得愧对培养帮助我的师傅们)35我常去,有协调工作方面的,也有找同学和师傅去聊天的。

" N# Y1 X; ^2 j+ F: }8 M: }0 H- j

32楼上是设计室,我那时也常去,前面讲到去看望老大姐,就是设计室的,图描的相当漂亮,和现在电脑打出来的图不相上下。设计室有很多我们老校友,是大专班的,这次我特意问了老大姐,他也说不上名字,我只记得有位学姐姓孟,好像叫孟淑媛,64年我入校她毕业。金晓文没听说,现在北京还有很多哈飞的,希望大家一起想想。

发表于 2009-11-20 17: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宫门口在2009-11-20 17:10:00的发言:
我也是冲着航空的头牌报考的,记得我的第二志愿是北京电信学校,如果考上北京电信,或许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回首看看考上航校的人生道路,我发现,诸位校友都是无怨无悔的哦!
' ^7 e. u* a' `# v

嗯,我们还是热爱着我们的专业。

4 J( ^) E5 X! S9 R4 K4 w" s

我那时保送师范没去,想考“师大女附中”,不知怎的报了航校。

发表于 2009-11-20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航空家园在2009-11-20 0:02:00的发言:
0 T$ j/ t! h6 B2 u
+ H4 N: m- {( F/ C& N/ d

   看到航校学子发言的字里行间,能够想象得到,航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全国各地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而且多才多艺,虽说大部分已退休,但一生为航空事业,为地方企业的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应该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就此,闲谈几句。

                           中等专业人才的优势fficeffice" />

7 t. K- c- W8 m4 Z0 Y

( J, N3 K: }& i" F7 f8 C7 [: P" i

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现状 

6 q' V3 ~' _1 i4 t+ q1 _" H3 U

    现教育体制有极大的弊端, 理想的人才培养应该是金字塔的人才结构,即高级人才在塔顶,这部分人才是少数的,而中级人才是底座,应该是大多数。国家及现阶段的教育导向,一味的轻视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倡都去上大学这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势必造成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分和泡沫,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政府有限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了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和升学。然而国家和企业急需有知识而动手能力强的中等专业人才不足及困乏,造成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大中专生却成了被边缘化群体。而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有的招农民工培训几个月就当技术工人使用,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尤其在军工企业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

' E3 h5 u$ J* `1 N: i$ l

中等专业人才独特的优势

5 ?/ @, t$ Z$ |' |3 N

首先,中专生比本科生提早进入企业及社会,熟知就业形势,能较快的融入企业生产中,没有挑三拣四态度。

, Z3 ^( I/ V( u9 Y) M' E6 Y4 O; S: T

其次,中专生能吃苦肯干,深知自身学历的不足,努力在实践中去提高弥补。

7 z9 a. a9 |) Q/ |1 L3 b

第三,中专生的教育以技能为主,没有本科生的那么多非专业课程,更加懂得技能的重要性,动手能力强

$ b! u* L1 C5 k; F) a

    第四,中专毕业生可塑性大,涉世不深,敬业精神较强,能对所学专业随时应用于实践。 

8 Z2 X" Y: Q2 C, i, |

    为适合科学发展观,我们的教育部门及有识之士,应该扭转人才培养不合理的状况,加大中等专业学校的恢复及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知识,动手能力强的中等专业人才。

<!--EndFragment-->
* ?, D' a* h) f

航空家园有见地,我看再把《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搞起来,不是不可行。

7 z5 ]. E9 s t! W

现在政策灵活了,可以走社会力量办学的道路。

发表于 2009-11-2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航空家园在2009-11-20 0:02:00的发言:
1 T9 a, s5 D( B, d" U
- X) f* P7 s2 P5 k+ x$ D

   
 。。。。。。有的招农民工培训几个月就当技术工人使用,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尤其在军工企业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的,fficeffice" />

1 T/ D' m/ X( |3 d

 

* N$ w7 A7 M# M4 c- |

 

$ f* L2 g( |4 a: c8 N K

太对了,我们当年到工厂看到工人师傅们素质都很高,看图纸搞革新都不在话下,航空产品可比不得民品,质量就是生命。

发表于 2009-11-21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1-20 18:22:00的发言:
7 l. K! @* b6 r8 E5 s) A+ [

太对了,我们当年到工厂看到工人师傅们素质都很高,看图纸搞革新都不在话下,航空产品可比不得民品,质量就是生命。

! T3 c, M' `: x4 X

   确实如此。当年车间的师傅都会看图纸,编一些工艺。有很多师傅是各地航校,航技校毕业。我刚当工艺员时,对有些师傅还有点儿“怕”,怕他们给自己出难题(自己没经验,还不如这些师傅).

$ T0 r1 ~# F o& A# j6 `! O

   后来再回工厂,情况真让人担心:航校,技校没有了,工人从农村招,国防工厂的工人不再感到荣耀,“挣钱还不如对面商场的售货员。。。”现在人们想的(或放在第一位的)是”钱“,当然人们不得不这样考虑。。。

发表于 2009-11-21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1-20 17:07:00的发言:
! _0 O9 x* T9 h- {

我当年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男二中”,第二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下面都是高中。老师看后说:要考“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必须报第一志愿,就改了,心想:未必能考上,还上高中。结果一发榜,居然考上了。心里挺美。

* u% K# @- l2 g5 Q

   我也是只报了一个中专,后面全是高中。(爸妈希望我们上高中,考大学,不支持报中专。)

# i( X) U5 R* e0 M0 r

   听中学的师弟讲老师向他们提到:“我们学校的某某考上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以此作为鼓励他们增加信心,努力学习的事例。可如今,中专甚至大专都被人瞧不起了,不得已,才去报考,。

L3 T1 z7 u4 F

 

发表于 2009-11-21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1-20 16:59:00的发言:
; G! j6 a) [" B [' k

我记得那时国家着重于发展国防事业,很强化这方面的教育,也重视人才培养,比如开展国防体育项目,我上中学时就参加过无线电收发报的训练和比赛。还有舰模、滑翔机等项目,还曾访问过吴运铎(那个搞兵工厂,多次被炸伤仍执着工作的革命先辈)。小学时学旗语、练刺杀;每逢国庆参加游行、天安门观礼;参加全运会团体操,这些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和我们对祖国的热爱是根深蒂固了,所以有召唤,我们就没犹豫。

' r% B( ^' [: g: q4 W5 R M

   我们那会儿上学时还带着两面卷起来的小旗子(矩形,正方形?以对角线分为两种颜色:一半红,一半黄),大家对学旗语,很感兴趣。我也参加过“五一”“十一”的游行,晚会。十年大庆时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观礼,我们手里拿的花儿都是自己用皱纹纸做的。初二放寒假时,我还参加过跳伞训练(伞塔跳伞,跳过两次牵引,一次脱钩)。。。说话有点儿没条理了。总之我很赞成你的话。

发表于 2009-11-21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1-21 11:20:00的发言:
2 f8 U9 q' N ^/ w

   我们那会儿上学时还带着两面卷起来的小旗子(矩形,正方形?以对角线分为两种颜色:一半红,一半黄),大家对学旗语,很感兴趣。我也参加过“五一”“十一”的游行,晚会。十年大庆时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观礼,我们手里拿的花儿都是自己用皱纹纸做的。初二放寒假时,我还参加过跳伞训练(伞塔跳伞,跳过两次牵引,一次脱钩)。。。说话有点儿没条理了。总之我很赞成你的话。

0 H! G6 \, N7 P$ e0 h4 S

我们是热情、积极、向上的一代。

发表于 2009-11-21 2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1-20 17:27:00的发言:
; y2 J9 |' ^9 B" L$ J% R8 X# A5 |$ x, r

你判断正确,他的膝盖好像做手术了,ju了一块钢板,我们常有聚会,看样子没什么影响。有机会我转达你的问候。

- k( w% d; e2 }3 Q; D1 f- i

我在31车间机翼总装做过端铆枪的铆工,后来上车间工艺室,又调到工厂装配科,搞工艺路线协调设计,没多久我也调走了,(我至今觉得愧对培养帮助我的师傅们)35我常去,有协调工作方面的,也有找同学和师傅去聊天的。

% |! z8 p5 f& m" S8 J# w

32楼上是设计室,我那时也常去,前面讲到去看望老大姐,就是设计室的,图描的相当漂亮,和现在电脑打出来的图不相上下。设计室有很多我们老校友,是大专班的,这次我特意问了老大姐,他也说不上名字,我只记得有位学姐姓孟,好像叫孟淑媛,64年我入校她毕业。金晓文没听说,现在北京还有很多哈飞的,希望大家一起想想。

3 k' F2 Z/ Y; v% @! s

     我说的是他在70年代中期受过的腿伤,很庆幸没有看错,当时在哈飞从北京去的就是那么些人,经常大家玩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些各地去的大学生在车间劳动,后来听说有一位王大学,成了哈飞的头头。

" K8 C, k. N% p) k& N- A

    你铆装的机翼,在我这儿组装好出厂的,相信我接到过你的产品。记得有援外任务的,你干过吗?

. M( I6 }, y ?8 Z: w+ _

    金晓文名字我说的有误,姓没错,但名不对!非常对不起大家。她和我大姐有过来往,后失去了联系,我想帮着找找看,不巧弄砸了。现在我姐的班级,连自己也不好确定,变化太多可能是8科变到6科吧。在当年内部拍摄的科研资料影片中,我还曾看见大姐在机场草坪上,大家围坐成一圈,讨论发言的特写镜头,为了国产飞机的科研发展而努力奋斗,真是感到自豪!

发表于 2009-11-22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3346,去长空厂复制资料了吗?把不涉密的内容贴上来,是很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呀!
发表于 2009-11-22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xuanwu在2009-11-21 20:15:00的发言:
. d9 h* a2 k8 g/ k' U( o7 S

     我说的是他在70年代中期受过的腿伤,很庆幸没有看错,当时在哈飞从北京去的就是那么些人,经常大家玩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些各地去的大学生在车间劳动,后来听说有一位王大学,成了哈飞的头头。

* `: H" m. m% g7 D( Z

    你铆装的机翼,在我这儿组装好出厂的,相信我接到过你的产品。记得有援外任务的,你干过吗?

; Y. I) O4 x6 a

    金晓文名字我说的有误,姓没错,但名不对!非常对不起大家。她和我大姐有过来往,后失去了联系,我想帮着找找看,不巧弄砸了。现在我姐的班级,连自己也不好确定,变化太多可能是8科变到6科吧。在当年内部拍摄的科研资料影片中,我还曾看见大姐在机场草坪上,大家围坐成一圈,讨论发言的特写镜头,为了国产飞机的科研发展而努力奋斗,真是感到自豪!

& D, p: z, G2 P3 q' |

当时毕业分配到哈飞的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真不少,而且他们都很优秀。

& b/ N U* p ?( @' O1 F

我们机翼总装推到35对接时经常在某处有问题,那时,站在飞机上处理问题时还真有指点江山的感觉呢,可惜那时不认识你。(说不定还认识呢,只是你现在隐身),不过我们有几位同学也在35,说说看你认识吗,李智明,孙玉宝。。。有个叫吴英的师傅我们至今还有联系。

. [. J0 P0 B: g- F* O

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说二大队35呢,是试飞大队吗?军代表?向你姐姐问好!他现在还在哈尔滨吗,还是也回北京了。

发表于 2009-11-22 2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飞同学合影

这些同学都是在哈飞工作过的,现在都已退休,大部分又回到北京度晚年。
发表于 2009-11-22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D& K. O8 Q6 M/ \; @4 y

这两天北京航校的网上泠泠清清,仔细一想可能是周末放假同学們都与儿孙辈去忙周末享受天伦之乐了。此时的忙不是苦而是乐。人的一生真是短暂的很,同学们网上的回忆好象就是眼前的事,可是回到现实大家差不多都已经头发花白儿孙满堂了。你们不会都是在家忙着包饺子吧?fficeffice" />

5 e; |, _- p0 B# b( S6 H

过去小时候在北京最爱吃的就是饺子,但是自从毕业离开北京后便很少吃饺子了,有时候心血来潮买来皮子和馅自己包饺子,但吃不出北京饺子的味道。说到吃绞子,有两次记忆犹新,都是在航校读书时。一年过春节很多同学都没有回家,当时读航校的同学有两大特点,学习要好自不必说,另一特点是家庭都比较困难,所以放假后很多同学都不回家,在学校吃饭是不要钱的。过春节食堂给我们吃饺子。办法是食堂将合好的面和饺子馅按人发下来,大家自己做,包好后以班级为单位到食堂去蒸。其结果不言而喻真正是百花齐放,形状是各不相同且大小也是各自发挥,最大的把面拉一拉摊在碗里再把馅子倒进,上面捏一捏一只大饺子就算完成了。比较标准的也有,大部分都是包了4-5只。于是大家等着去蒸吃了这顿春节饺子。忙了半天大家很开心也忘了想家,在航校吃的唯一一顿饺子也便记了一辈子。毕业前已经开始了三年災害,一天口试先出来的同学商量好去外面改善生活,于是我们7-8个同学去了西郊公园对面,当时那里是一片草席搭的饭店。我们进去以后一看有三鲜馅饺子,于是没作任何考虑便要了每人壹斤,并且还共同要了一个两面黄炒面。我们吃是都吃了下去,但是却吐不出来了。走在马路上我们胃涨的受不了,不能弯腰也不能去乘公共汽车,我们只得慢慢走回学校,这顿饺子叫我们晚饭也没吃,也记了一辈子。

( q' Z" K6 H, R6 O2 ~ r* g6 p

  这两天清静,我不大会写诗,把这些在航校生活的乱七八糟的回忆写了出来,叫同学們见笑了!

% E$ ]; ~8 m7 u- V/ ]

  另外航校入校时每人发一个小矮凳做开会和看电影用,毕业时收回。每年八月半每人发象砖头一样硬的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各四只和苹果生梨各一只,大家一起吃起来很高兴。

9 T* h+ ~( k0 l' S

  今天讲的全是吃,人到老了是很谗的。想什么写什么,再会!祝同学们好,祝山东去的同学好!

+ C% ~- N0 M s( p

 

发表于 2009-11-23 0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一生真的是太短暂了,应该珍惜。我总想趁现在还不算太老,到处走走,看看;北京,外地,城里城外,,,有谁去过改成一些“画室”,“画廊”的昔日的国防工厂798吗?

发表于 2009-11-23 0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09-11-22 20:21:00的发言:
这些同学都是在哈飞工作过的,现在都已退休,大部分又回到北京度晚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283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q1 r9 \ \ {, x

黑龙江的水土确实是好,把我们这些哈尔滨的同学都养的白白嫰嫩的,真漂亮,一点儿也看不出老态来。头发也不白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东北吃了很多的蚁力神。

发表于 2009-11-23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星期天确实是我们最忙的日子,忙着给他们做好吃的,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昨天晚上看了国足的电视转播,太差了,足球要想立足亚洲遥远无期呀!

发表于 2009-11-23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1-20 17:07:00的发言:
4 p7 _4 v, o0 P s) h4 u

我当年第一志愿报考“北京男二中”,第二志愿:“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下面都是高中。老师看后说:要考“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必须报第一志愿,就改了,心想:未必能考上,还上高中。结果一发榜,居然考上了。心里挺美。

4 T" N1 ]9 j7 n

说起报考航校。我和我舅舅家的表弟(比我小一个月)小学同在海淀一中心小学,但不在一个班,初中他考上了101中学,我上了清华附中,毕业了由于家庭困难我们同时报了“北京航空工业学校”,结果都被录取了。他分到了10班,我分到了11班。68年他去了绵阳基地,我流放到山东。后来他转业我对调又都回到了北京工作,几经周折,退休的时候又是同一个单位退休的。我们表兄弟俩真是挺有意思的。他一直没上网到我们这个坛子里来,我一定跟他说说,10班同学也动员动员。

发表于 2009-11-23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1-23 8:44:00的发言:
星期天确实是我们最忙的日子,忙着给他们做好吃的,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 |: W6 H' e3 [4 W' b. D

pd:我给你发的邮件你收到了吗?关于117聚会的名单。

# x: J2 L1 v9 q9 A, d

 

1 |# ^( W, s; F# I7 m4 U' [

你居然还看国足比赛,不怕血压升高,心脏病又犯了?

发表于 2009-11-23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1-23 8:44:00
3 p. ~& q# {3 e& H3 U* l, D! g/ g
QUOTE:
昨天晚上看了国足的电视转播,太差了,足球要想立足亚洲遥远无期呀!
# p/ I: R( m C. ^9 L5 N! m

你在山东,没听山东人说“球员下岗,球场种菜,五十年后,重新再来”嘛?跟我学,别看了。折寿。

发表于 2009-11-23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1-23 8:57:00的发言:
1 u9 u' J& t' W, y' \( ^

pd:我给你发的邮件你收到了吗?

" q. G7 J6 l: X0 K

邮件已收到,已给你邮箱回复了。我初中在育才学校上学,由于家庭困难就考航校了。

1 e, J1 U. u3 J5 E, @

 

! i9 _$ B) p% E" ]- u

 

发表于 2009-11-23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1-21 11:20:00的发言:
+ o; v. N, q3 \ U: ?( M- ~% y6 \

   我们那会儿上学时还带着两面卷起来的小旗子(矩形,正方形?以对角线分为两种颜色:一半红,一半黄),大家对学旗语,很感兴趣。我也参加过“五一”“十一”的游行,晚会。十年大庆时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观礼,我们手里拿的花儿都是自己用皱纹纸做的。初二放寒假时,我还参加过跳伞训练(伞塔跳伞,跳过两次牵引,一次脱钩)。。。说话有点儿没条理了。总之我很赞成你的话。

0 G* G) N5 J+ o% s8 J1 g

谢谢“都雁”让我想起了学旗语。想起来我特高兴自豪,一是大家都知道咱们上小学时学的拼音(ㄅㄉㄓㄚㄞㄢㄦㄆㄊㄍㄐㄔㄗㄧㄛㄟㄣㄇㄋㄎㄑㄕㄘㄨㄜㄠㄤㄈㄏㄒㄖㄙㄩㄝㄡㄥ)不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我是通过学旗语才从小学就学会了汉语拼音,直到现在受益匪浅。二是我们的手旗小组在景山参加比赛是得了第一,高兴啊!

发表于 2009-11-23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1-23 9:09:00的发言: * L- _: y& |( g) A1 N @, |

你在山东,没听山东人说“球员下岗,球场种菜,五十年后,重新再来”嘛?跟我学,别看了。折寿。

/ _* F" ~; E! x, Q, J/ t

没办法对足球情有独钟,54年就在先农坛看对印尼的比赛,张宏根的进球记忆犹新;现在只看国外的比赛,我最爱的球星是:巴蒂斯图塔。


发表于 2009-11-23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1-23 9:37:00的发言:
+ J3 ]: z/ |8 D6 O K. J

没办法对足球情有独钟,54年就在先农坛看对印尼的比赛,张宏根的进球记忆犹新;现在只看国外的比赛,我最爱的球星是:巴蒂斯图塔。

( X6 `9 k: I, j6 Q8 r4 \8 `" {

张宏根一代足球国手就是棒!张宏根、年维泗、王克斌、任斌、丛者余、张俊秀、黄兆文......各个都身怀绝技。也只有那一代应该是达到了国际水平。只是那时中国在国际上没地位,人家不带玩,否则保证进世界杯,名次还不会太低。时过境迁,中国足球让一些家伙给毁了。我上次说过,中国足球体制什么东东?谢亚龙什么西西?媒体又是什么玩意儿?他若卖菜的话,我宁肯没的吃,也不买他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3: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看过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09-11-23 6:59:00的发言:
- z; Q- k/ W$ l* }4 R& p

  人的一生真的是太短暂了,应该珍惜。我总想趁现在还不算太老,到处走走,看看;北京,外地,城里城外,,,有谁去过改成一些“画室”,“画廊”的昔日的国防工厂798吗?

9 ?0 M; k- l- n* Z" v( n: U

我今年去过,很大,如果想全部都看,一天看下来差不多,有兴趣就不觉得累。但是你不可能兴致勃勃地看每一个地方,这是我的体会。还有通州的宋庄,更大。现在人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1-23 13:29:00的发言:
3 A8 N2 N" P9 w: W+ o

张宏根一代足球国手就是棒!张宏根、年维泗、王克斌、任斌、张俊秀、黄兆文......各个都身怀绝技。也只有那一代应该是达到了国际水平。只是那时中国在国际上没地位,人家不带玩,否则保证进世界杯,名次还不会太低。时过境迁,中国足球让一些家伙给毁了。我上次说过,中国足球体制什么东东?谢亚龙什么西西?媒体又是什么玩意儿?他若卖菜的话,我宁肯没的吃,也不买他的。

* c0 ]6 z: b) @. r8 m% ]

我对足球没有兴趣,哪个队、什么球员我都搞不懂,也不想知道,结果昨天主人请我们看AC米兰队和谁的比赛,我就看热闹,光看球迷们起哄欢呼了。AC米兰赢了4:3。

发表于 2009-11-2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09-11-22 21:39:00的发言:
  包好后以班级为单位到食堂去蒸。......上面捏一捏一只大饺子就算完成了。比较标准的也有,大部分都是包了4-5只。......每年八月半每人发象砖头一样硬的自来红自来白月饼各四只和苹果生梨各一只,大家一起吃起来很高兴。fficeffice" /> 6 L* J" `4 C1 l8 G# x2 l+ [

  ......再会!祝同学们好,祝山东去的同学好!

/ Y3 w. n" h( ?5 H9 m. m" u

 

+ ~' S1 b; F f- I4 y9 E' p

哈哈!我一直在想,学长一口气在上海就是近50年,难道就没本地化?今天我看出来了。上海人讲话量词简单,很多都用“只”(发音类似“匝”);离别时讲“再会”,一般不讲“再见”。入乡随俗,更何况50年的熏陶呀。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一点不假。学长年近古稀,在北京20年,但对北京的情感我在前面的帖子里有所领悟。年老了,到论坛和校友们聊聊,何等的惬意!

L9 q: [8 b; _+ A" K% G0 P3 p

录李白几句诗,送给学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
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9 02:13 , Processed in 1.236133 second(s), 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