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水车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2-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2-4 18:21:00的发言:
2 Z( j* i& S7 l: ]- i

“不几天就少吃一顿饭”是否有什么根据?

/ ^1 I" D3 T7 x4 l

好象有的,我记得有文章介绍说:每周一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对减肥、降压都有好处!反正年龄大了一定要控制饮食,好象还有“七十以后基本不吃饭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2-4 18:52:00的发言:
: d$ {: i1 z. J q3 h3 z

等回家再说不迟。

$ S9 X- R6 A% X# R$ M

同意.还有半年呢,现在就讨论早了点!

发表于 2009-12-4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4 19:03:00的发言:
2 p" } x4 f1 B/ ]9 S' I4 i( L. f

会是马尾沟参加冬泳吗?估计不是。马尾沟虽在潍坊,动用的是我们班的,是和马尾沟一个厂的,分配时也不是一个厂,是后来合并的。

+ ]3 g9 h% u/ X2 H) X, `' a; M

那他在那里?我记得好象也上过这里。我冬泳七年了。

发表于 2009-12-4 1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2-4 19:12:00的发言:
; F# Q( h1 J0 a) G

同意.还有半年呢,现在就讨论早了点!

: d# o5 e5 J' k: k

pd好样的,立竿见影!字体马上就大了。谢谢!

3 } W4 [1 g% U# N; O& ?( u

早准备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征得大部分人的意见,最终尽量搞得大家满意。

发表于 2009-12-4 1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09-12-4 19:15:00的发言:
0 r7 h, l& M4 Z/ C! e

那他在那里?我记得好象也上过这里。我冬泳七年了。

) i6 z0 R9 [# V8 w% N8 c# m

我们班冬泳者不上网,没手机,基本不和同学联系,包括在潍坊的同学。他自我介绍,他是潍坊冬泳协会副主席。开始他在潍坊拖拉机配件厂,后合并潍坊发动机厂,又和潍柴合并了。

发表于 2009-12-4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给了我一个特好的心肺功能。在航校我是田径队跑中长跑的,所以现在心肺功能特别好。

* x( Z; b; ?2 @* G/ m1 m0 n& f' j

到了山东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喝酒,回想起来真是害怕呀,亏的退休了,不然非得喝死。

, E% }: e- P. Y- m

山东大汉的酒风太厉害了,不喝醉酒不叫朋友。

发表于 2009-12-4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zyldk在2009-11-26 14:01:00的发言:
5 T7 c8 X+ f) V

看了“同影”们的发言,着实让我们这些被流放的同学好羡慕啊。遥想我们当年,考上航校了。满以为能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子孙,能够看到自己亲手参与制造的飞机飞上祖国的蓝天,能够在亲朋好友面前骄傲的说一声我能“坐”飞机也能“做”飞机......但罪恶的四人帮让我们的梦想破灭了

5 ?5 X4 }( S5 Z

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分到山东后,一次到上海出差,见到大爷家的妹妹高中毕业后在家玩。对了,那是1971年。我可是在北京航校学了6年后才毕业的。1994年我才知道,我那个妹妹在美国已经是飞机设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了。我无言以对。

发表于 2009-12-4 1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d在2009-12-4 19:26:00的发言:
+ W% c- w( k4 V0 {( p9 A2 w- C

航校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给了我一个特好的心肺功能。在航校我是田径队跑中长跑的,所以现在心肺滚功能特别好。

1 m; R1 z: G8 L1 [' l8 @

到了山东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喝酒,回想起来真是害怕呀,亏的退休了,不然非得喝死。

2 [4 ^+ G K2 i0 f

山东大汉的酒风太厉害了,不喝醉酒不交朋友。

% m0 {) {9 A1 l; {. g7 h

喝酒适量不会损坏身体,千万别酗酒。吸烟再少也不好,必须禁烟。这是我的体会。

发表于 2009-12-4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六铺炕黄寺在2009-12-3 23:47:00的发言:
( W9 F0 _) }, B( e( K+ z

再发一张航校老照片长征串联时在重庆参观红岩村时的合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mg_00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m, w- ]! ?1 ?, [! ^, i% ?0 G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是人最全的,我也参加了这次‘长征’,但我怎么没有这张照片呐?当时19人参加了这个“北京航校遵义战斗队”,比半个班的人都多呀!我们走了2500里?!我没有算过,反正跟着走。我只记得从成都走龙泉驿、简阳、乐至、安岳、铜梁、青木关,然后翻过歌乐山,进入重庆市。休整后从重庆走綦江、桐梓、翻过娄山关,到达遵义义。太伟大了,以后讲给我的孙子听听!哈哈。

发表于 2009-12-4 2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笑话三则

第一则     减=捡

0 g( b& o- {; c! W& r

儿子很聪明,所以很小就教他数学,当我问他1-1=?,他说=2,我拿出实物,耐心地讲:有一个苹果拿掉一个苹果就没有了,所以等于0,他点点头,然后我又问他1-1=?他却理直气壮地说:1捡1等于2,连讲了几遍都是这样,我很无奈,后来才明白他一直把减认为是捡。

+ X& X6 X+ o4 i- ^' |

 

- \9 b& T6 _! c

 第二则    睡的真香

% Q: G8 ~( f7 ^6 w

丈夫为了让儿子好好睡午觉,答应他睡觉起来去公园玩。儿子很听话,一觉醒来,揉揉眼睛,看到爸爸在一旁睡着了,就推推爸爸,爸爸不醒,儿子就说:“妈妈、妈妈、我爸爸睡得真香啊,我都闻着了”。。。

9 |- W+ e1 m& w; i' l( f9 U# t5 u

 

) r4 y/ ^( w" J0 K& ~* P: {! Q

第三则     水箱为什么会有水

5 d* S5 T2 x5 T( l9 o

刚出电视那时并没有什么节目,只有电视讲课,讲物理等基础课程。四岁的儿子经常坐在那里像模像样的看着,有一次他看着看着,突然站起来,跑到厕所里指着那些管子一本正经地说;“对,就是从这里走到这里,水箱为什么会有水呢?就因为往里尿尿了”。

发表于 2009-12-4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1-18 8:10:00的发言:
3 J' p& G8 b2 q) Q7 Q9 x) t" Q6 r

当年那包子确实好吃的很,我在论坛说过一次,我相信现在拿出来保证有的校友不吃,动物油太多。再加上生活水平变了,口味变了,肚中有货了。如果聚会时吃那种包子,简直就是朱元璋请文武大臣喝珍珠翡翠白玉汤。但可以肯定地说,包子比那个汤好,因为它是净米净面好肉好菜做的。人的需求变了,时代变了,航校那种情节没变。回忆当年是多么美好呀!

6 M C4 u# G6 `2 y/ ?5 r. C

航校包子好吃,自有公论,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文革中,几个【无革派】嘴里淡出鸟来。他们吃完包子之后,突发妙想,把汤倒在食堂的地上。包子和汤的香味招来了学校旁边农村里的狗,哈哈,多肥的狗啊。几个英勇无畏的无革派,举起了垒球棒,闭上眼睛向着狗头砸去。狗终于倒下了,他们吃了一顿美美的狗肉。我因为什么肉都不吃,就在外面放哨,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事我要不说,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发表于 2009-12-4 2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过客shu在2009-12-4 19:43:00的发言:
5 b+ z# Y0 u: m6 A7 N+ [1 v+ G

这张照片太珍贵了是人最全的,我也参加了这次‘长征’,但我怎么没有这张照片呐?当时19人参加了这个“北京航校遵义战斗队”,比半个班的人都多呀!我们走了2500里?!我没有算过,反正跟着走。我只记得从成都走龙泉驿、简阳、乐至、安岳、铜梁、青木关,然后翻过歌乐山,进入重庆市。休整后从重庆走綦江、桐梓、翻过娄山关,到达遵义义。太伟大了,以后讲给我的孙子听听!哈哈。

9 Y# g) J+ X, [ S' d4 N8 Z) [) E

      走过的地名你记得还真清楚。我记得我们在四川沱江还开了个沱江会议。解决长征中队里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想起来还真有意思。一路上我们请老红军讲故事、参观刘文采庄园、祭扫邱少云烈士墓(在铜梁)、参观白宫馆、渣滓洞、红岩村。我们还翻过了娄山关,娄山关的景致真是太壮观了,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有个同学还作了一首小诗。原来我一直保存着,可惜后来老搬家找不着了。一路上走过田间地头还给当地老百姓唱革命歌曲、读毛主席语录。向他们发毛主席相片和毛主席语录小卡片。沱江会议后我们还搞了一次夜行军,一天走了120里路。我穿了一双新球鞋,脚上打起了好几个水泡。当时是冬天我们背着被子、大衣还有两书包宣传品每天不停的走,只有晚上到接待站休息第二天接着走,现在想起来真有毅力。我们徒步走了二十多天走了2500多里路,受到了很大锻炼,确实是受益非浅。

发表于 2009-12-4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成府路在2009-12-4 16:13:00的发言:
2 ]" }# S/ {/ J; Z6 A: G: G+ h

  仔细看宫门口和六铺炕的两张照片,时间都是1966年12月(距现在43年),地点和角度也都一样,也许真是同一个人拍摄的,真是巧啊,恭喜宫门口和六铺炕,你们怎么当初怎么不在重庆联系一下啊!

! {4 c7 g6 L3 {

 

" `5 G' U: W! \3 A( n; U+ P5 ]

  如果当初有本帖,那就方便了啊!

4 H( E2 h9 s: h

 

* v) q9 f, B- X

  建议斑竹给这两张照片的提供者予以加分的奖励!

$ n/ @3 k) K, Q

     确实是太巧了。当时大家都是穷学生没人带相机,是纪念馆专门摄影的人照的。

发表于 2009-12-4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09-12-4 19:19:00的发言:
L9 ~' z9 S2 V7 _; m3 r! K

我们班冬泳者不上网,没手机,基本不和同学联系,包括在潍坊的同学。他自我介绍,他是潍坊冬泳协会副主席。开始他在潍坊拖拉机配件厂,后合并潍坊发动机厂,又和潍柴合并了。

; c0 [, U2 k! M/ {; r& r

哦!我搞错了。

发表于 2009-12-4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尾沟在2009-12-4 20:16:00的发言:
4 T' Y7 P+ E7 [' F0 h& O5 s

航校的包子好吃,自有公论,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说的是,文革中,几个【无革派】嘴里淡出鸟来。他们吃完包子之后,突发妙想,把汤倒在食堂的地上。包子和汤的香味招来了学校旁边农村里的狗,哈哈,多肥的狗啊。几个英勇无畏的无革派,举起了垒球棒,闭上眼睛向着狗头砸去。狗终于倒下了,他们吃了一顿美美的狗肉。我因为什么肉都不吃,就在外面放哨,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事我要不说,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 { K% v/ U8 k6 N4 d& _

    你参加那次打狗了吗?我怎么不记得有你,打完狗是让王贵的爸爸做的(好象是因为他爸爸是那个使馆的橱师),有一个同学吃了以后,上吐下泻,打完狗都说:狗急了,人也急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2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东人099在2009-12-4 21:22:00的发言:
& `2 y+ O( J& v/ F

哦!我搞错了。

9 J L \- a3 w- e/ X7 z. n# x

马尾沟不是马万里,虽然都是马字开头。马万里不上网。

发表于 2009-12-4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发一张航校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这张照片是在送一个应征入伍的同学时的合影。当时我记得这次招的是空军地勤兵,我们学校这次有两名同学应征入伍。有一个是李桃义还有一个是8科的范振华。不知他们现在如何?

$ ~9 D% a5 R! }1 i9 \- ^0 |( L! t


 


发表于 2009-12-4 2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1-26 18:37:00的发言:
( L8 h3 l5 v9 ]" u- I" X$ [1 E

“明”字好像有讲,不是日+月,而是田+月、目+月等。到底是什么,还是你们比我明白。

- B, O- m4 h' \3 w/ [

0 d: _6 m% O9 S

济南《大明湖》有一石碑,碑刻“大明湖”三字,但其中“明”字不是 “日”+“月”而是“目”+“月”,济南《趵突泉》也有一石碑,碑刻“趵突泉”三字,但其中“突”字宝盖上少了一点,现将照片传上,供一阅;fficeffice" />

% W6 j9 I- y5 ~) t# N2 t

 

' X5 ]7 Z5 y# `. ?8 X

有关传说是这样的:

/ C. B2 O# D" ^8 ^% O4 D

 

c" K8 T) {9 W8 `* S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 Q+ z p& y# _2 E

 

' l0 P7 @/ |+ ?6 c# W. s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而趵突泉的泉水流到了大明湖,因而大明湖的“明”多了一点,而成“目”+“月”。

$ h/ T/ L2 \7 w, f2 @

  

0 f) m' @4 j6 J1 J* |3 F/ i

 




发表于 2009-12-4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传一张:

- G( e# x% C( j! i

 



发表于 2009-12-4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打狗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尾沟在2009-12-4 20:16:00的发言:
2 a% O, V' |0 d" z* c# t* H 1 x/ L' W0 z* d0 f) p 7 h8 a4 H/ _6 h$ }0 n

......几个英勇无畏的无革派,举起了垒球棒,闭上眼睛向着狗头砸去。狗终于倒下了,他们吃了一顿美美的狗肉。......

( |5 T6 z# N/ X2 b$ R* t/ g ; ?& \7 i P. B) m b# \

呵呵,我也知道打狗的事。 学校周边农村里的狗闻到食堂里的香味后来到餐厅,这时“打狗者”(暂且如此称呼)先将所有门窗关好,然后在地上洒水,因是水磨石地面,狗爪子在地上打滑,狗就动弹不得了,“打狗者”就很容易将狗打死,然后将狗挂在食堂外树上剥皮,在教工食堂旁边支地锅炖狗肉了。(当然这些都是在星期天晚上才办的)记得有一次肉还没完全炖熟,有人迫不及待的就吃了些,结果搞得拉肚子,上吐下泻。吃完狗肉就回宿舍拱猪去了。这些事都是在文革中无所事事才能办出来的事。
发表于 2009-12-4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忆几位老师:

. t' M, _1 l: }5 x9 L

 

7 |# z) B: l! Z! V8 D# K6 f/ O# U

1、小学音乐金老师;2、航校工程制图商老师;3、航校俄语萧老师;4、航校体育老师;5、航校语文李老师6、航校钳工王振声师傅

5 Z0 K1 C; B, E# e: p( c$ l$ n6 _

   1、小学音乐老师:

/ j7 V4 {' @ C2 j; Z4 y5 W( m% _

  小学时音乐老师姓金,是个非常漂亮的女老师,是她把我带进了少年宫足球班,她经常带我们参加北京市的各种活动,象少年宫的红领巾合唱团、“六一”时的景山冓火晚会、曙假期间的音乐夏令营等等。她带我们参加了少年宫的红领巾合唱团,而且我还是领唱,(因小时嗓子较好)但我对唱歌一点儿都不感兴趣,每当休息时,我便跑去足球班看人家踢球,有一次耽误了唱歌,金老师很生气。但她看我很喜欢足球,她便把我介绍到了足球班,从此唱歌、踢球两不误,后来金老师考上了北京一家文工团,离开了我们,再也没有见到她,但我没有忘记她。

, i3 l0 U; D* a9 p* Z+ e5 T. h

(后续)

. \$ Z$ ~4 h% z) C' X) h0 x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0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2-4 21:48:00的发言:
+ D; W/ m* V# ]" g) q( u

) @# L& o& O% c+ B

fficeffice" />

8 \: S( O- n; j5 x' o( G

, @8 z1 f9 z5 l7 D5 w6 [

5 ^; Q# ?( I- o! x, C! C6 A

# c9 G% r& b5 w: u& i/ _0 }

S% O3 j, T' G# H. ?

, l6 z) ]+ N( g' A" f8 ?

6 W1 H, M$ [3 Y, j

' g3 u* g8 W9 X7 D- h2 q9 q


% d: x7 f% T! a

是不是济南人都知道这个“典故”?山东人未必都都知道了吧?我原来在山东待了6年,不知道,后来1996年因公出差到济南,才刚刚知道。

发表于 2009-12-5 0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531129laowu在2009-12-4 21:38:00的发言:
+ i3 D" B: r9 W

    你参加那次打狗了吗?我怎么不记得有你,打完狗是让王贵的爸爸做的(好象是因为他爸爸是那个使馆的橱师),有一个同学吃了以后,上吐下泻,打完狗都说:狗急了,人也急了.

) \' S- T5 I e) H

王贵还是乔闯?我记得是在乔闯家做的。吃得最多的是干儿狼,我一直找他,不知他现在何方?ganerlang应是姓汪,谁知道他在哪儿

发表于 2009-12-5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old81在2009-12-4 22:36:00的发言:
3 A$ S6 E8 h! a

呵呵,我也知道打狗的事。 学校周边农村里的狗闻到食堂里的香味后来到餐厅,这时“打狗者”(暂且如此称呼)先将所有门窗关好,然后在地上洒水,因是水磨石地面,狗爪子在地上打滑,狗就动弹不得了,“打狗者”就很容易将狗打死,然后将狗挂在食堂外树上剥皮,在教工食堂旁边支地锅炖狗肉了。(当然这些都是在星期天晚上才办的)记得有一次肉还没完全炖熟,有人迫不及待的就吃了些,结果搞得拉肚子,上吐下泻。吃完狗肉就回宿舍拱猪去了。这些事都是在文革中无所事事才能办出来的事。
9 x5 `2 g8 f, u+ _2 R$ c% w( I) J& D

我怎么忘了你老兄了。你当然知道,叙述得也更详细。不过,剥皮和炖肉不应该是在食堂旁边干的。另有其地,我记得很清楚。而且,你也没吃肉吧?好了,再说一件更馋人的回忆吧。记得上学时,每年三夏都要到农村帮助拔麦子,累得要命。可是,有一个同学苦中求乐,抓了一只刺猬。带回来后,用泥裹好,架起火来烤。烤熟以后,剥去黄泥,连刺带皮都剥开了。白白的,好香的肉啊。全是蒜瓣肉,别提多馋人了。这是1964年还是1965年的事,我可记不清了。

发表于 2009-12-5 08: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趣闻趣事--8

                                                        上夜班睡大觉

# r' \2 E( g1 w1 d9 j+ v

齿轮厂二车间有个车工姓安。这位安车工在厂里捣乱算是出了名,但是技术确实在同龄人中是出类拔萃的。

$ A# t+ x- t8 w" l _ k% D

一天安车工上夜班,车间主任点完名就找不到他了。这位主任是磨刀室、工具库、机修组,包括我们电工组一通转,怎么也找不着。一直到天麻麻亮,差不多快六点了,车间主任发现安车工用大绳把自己捆在车间门口的大树的树杈上睡觉呢。主任那个气就别提了,把他叫醒后气吭吭的回了办公室,心想今天班后会有的说了,狠狠地批他一顿,以解一夜辛苦之恨。八点集合开班后会,车间主任气不打一处来,往队前一站,就要发火了。班长把生产表递给车间主任,主任一看,怎么回事,安车工任务完的全车间最好。结果批评会变成了表扬会。

$ }/ u4 V3 V z( T7 b

原来安车工下得树来,一通猛干,不到两个小时超额完成了全班儿的定额。

发表于 2009-12-5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习惯--4

                                                           血压低治好了

& Q, T1 m6 S" w/ k" f

    1974年夏天,一连几天头晕。我以为血压高了,就去医务室量了量。结果是55/85,血压低。人家介绍我一个偏方,还真的好了。后来我又介绍给几个人,也都好了。

) g' D W0 T$ Z6 n: B4 O

    100-200克当归,泡在一瓶夜光杯牌红葡萄酒里。泡半个月后,每晚临睡觉前喝一点,少则三钱五钱,能喝酒的多一点也行。一般两瓶,多则三瓶就好了。

8 q: o& n& s3 X+ [& g4 _- x

 

发表于 2009-12-5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马尾沟在2009-12-5 7:08:00的发言:
$ |. p: l% w7 O: W1 L

    可是,有一个同学苦中求乐,抓了一只刺猬。带回来后,用泥裹好,架起火来烤。烤熟以后,剥去黄泥,连刺带皮都剥开了。白白的,好香的肉啊。全是蒜瓣肉,别提多馋人了。这是1964年还是1965年的事,我可记不清了。

* u. J% F; x. a% `" X

    刺猬肉确实好吃,我们班下乡劳动时也吃过,不过刺猥放屁太难闻,刺猬的叫声象小孩的哭声,太难听了,吃过一次后,再遇到刺猬就放生了.

3 ^8 M7 p: A( X' W$ f; L! F4 Y0 F* _* }

 

发表于 2009-12-5 0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09-12-5 0:36:00的发言:
: W b* V( L& K

是不是济南人都知道这个“典故”?山东人未必都都知道了吧?我原来在山东待了6年,不知道,后来1996年因公出差到济南,才刚刚知道。

0 e8 o6 E( g( |$ k

    你的推断是正确的,许多济南人都不知道这个“典故",别说更多的山东人了,我是对文字有特殊的偏爱,碰到生僻字就非搞明白不可,查了很多书,都没找到答案,后来偶尔翻到一本济南故事,才有这个“典故",叫得来全不费功夫吧.

Q3 w, h" w" f9 m6 q

   何时回来,外国的饭未必好吃,尤其是不能喝到热茶,太难受了,回来后第一件事让大可代我请你喝茶.

发表于 2009-12-5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做饭的一些感受

看了同学们关于狗和刺猬的趣事,也引起了我的一些关于吃的思绪。

; A F4 R1 Y' F. e

自2002年退二线后,成天在家做饭。上班时,成天不在家,就更谈不上做饭了。为了弥补对家的歉疚,现在便把做饭的事情包下来了。

# u. y" w0 t+ p! Y- F- p. e, A

到青岛几年来也学会了不少海鲜的做法,以后慢慢的和各位交流,先说说“鲅鱼饺子”的作法:

/ ^2 J( D& ~' O5 ~6 w

把鲅鱼去皮去刺后,剁烂,注意鱼身侧面发红的血条要去掉,免得发腥;

1 |* E& [$ s0 e* R3 w v2 v ?

按3:7的比例,把肥一点得猪肉和鲅鱼馅和在一起,放料酒、葱姜末、少许盐,煨上一两个小时;

" Z" w/ ?4 B# d& W' u

把蒜薹切碎,和煨好的肉馅和在一起就行了;

/ `( \" _' \ K2 p/ Y3 g

注意:煨肉时盐不要放多,否则肉会发老;不要放香油、橄榄油之类的东西,那样会没有鱼的鲜味了。

发表于 2009-12-5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前我把辫子剪成短发,文革开始了,更多的女生剪掉了辫子。头发长了,极少去理发馆,都是女生之间互相剪发。

) O- _$ `/ I1 {' H6 i' @

   一次晚上,在宿舍里,一位同学主动热情地要给我剪发,我在窗前站好:“行,剪吧。”她站在我身后,只一剪子下去,“哎呦!”我的右耳垂疼痛钻心,被剪了一个小口,血滴了下来(当然不是很严重,只一滴。),我一边叫着,苦笑着,她一边“对不起”回着,同宿舍的人也笑着闹着,看着我俩,直到剪完。其实那时也不讲发型,剪齐就行。(不爱红妆,爱武装嘛。)

& w$ t6 S% ^( p8 o

   还有一次,也是晚上,另一位同学帮我剪发。从右边剪到左边,她感觉左边有点长,剪掉点儿,“哎?右边又长了”再把右边剪掉点儿,反复了几次,头发越剪越短,忽然外边的高音喇叭响了起来,我们马上停下(也不管剪成啥样了,反正都晚上十点多了,谁也看不清谁。),下楼跑到校门口集合,坐上卡车出去,记不得是什么事了。回来后又稍微找补了几下。

5 V- |, y" w5 B

     第二天去学校游泳池游泳(几乎天天去一两次),刚走到池边,背后传来一串稚嫩的声音“妈妈,这人是男的女的呀?” 真尴尬,,,

- ^: [3 p2 e% C; L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1 08:10 , Processed in 1.20183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