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市埤城镇胡桥张庄东北。
/ [; x9 }* u% K 几乎所有资料都说永安陵在胡桥狮子湾,但是狮子湾这个地名似乎已经不存在了。至少不如张庄这个地名那么准确。从后巷镇向西开车,有条岔路,向左是丹阳,向右是埤城镇。转向左,如果按照一些资料关于永安陵位置的图示,那么永安陵应该就在此附近。停车向路人询问。吸取上次的教训,开口问附近是否有石麒麟。但是老人听不懂。只好再问附近是否有个大的石狮子?老人这回明白了,告诉了我方位。按照老人的指示,向前开不远,再转左。这是一条小路,永安陵石刻就在路的左边。如果仔细看,可以在树林缝隙中看到。有一条土路,通向农家,可以到达麒麟近前。农家有狗,狂吠。我很怕狗,于是只好退回。再四处寻找其他的小路前往,找了很久,实在找不到,只好再次硬着头皮前往。土路很窄,但是依然可以让一辆车子进入。开车走到最窄处,停下车,麒麟就在前面。天实在太热,狗躲在房间避暑,于是我可以坦然前往,安全撤离。
/ V; A6 ]4 v& d % ~" H9 ~' ]0 n7 c
永安陵石刻共有两个,一为天禄,基本完整,保存比较好。另一石兽头部已经不在了,按照惯例,一定是麒麟。麒麟的头已不存在,关于无头的原因,这里要转述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报告。2008年10月底,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对南京、丹阳附近的南朝石刻进行6天的调查,写出了一个调查报告。网上的标题是《南京师范大学学子千里调研南朝石刻》。这个标题比较可笑,南京到丹阳,怎么也扯不上千里啊?调查报告就永安陵麒麟无头事件得出结论是“从断面新旧程度考察,应为近代十年内人为损毁,自然风化不会如此”。不知道学生们是询问了当地村民,还是网上搜索的,得出麒麟无头原因是“当地有位妇女路经此处,一阵狂风将农妇的衣服吹落。附近村民认为是雄麒麟好色,于是砍下麒麟的头以为惩罚”。南师大的学生可能长于考察,短于考证。同时书读的也不多。考察南朝石刻,朱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应该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朱偰的书中明确写着,“据土人言,距今五十年前,有乡妇行经其地,忽为风卷入空中,乡民迷信,以为石麒麟作祟,遂纠众毁之,以致丛残不全。”朱偰之书成于1936年,由此推算麒麟头部大约在1886年左右就没有了,距离南京师范大学调查已经122年,学生们的“近十年内人为损毁”的结论多么可笑啊。经查《丹阳县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六月初四,大风,树木拔地而起。”此次大风与朱偰所述年份相差20年,不知道是否是这次大风卷起的农妇? ; h1 u( e" g$ x0 Q6 G( s' ^

/ W" r2 z& H' r: I ! y$ ~7 r, ?, _& W$ c E$ g6 T, ]

4 |+ n& `: ]/ ~1 E; m; I 1 V. w: f# C$ n! H
 0 R' _6 n, I/ L: t; d! p
. I0 c& h4 E& ^& `
& ^5 I# R* E# A: {& b: t 由于石刻周围杂草丛生,想靠近比较困难,只能在一旁拍照,而且两个石刻的北侧都没有拍到,留下遗憾。无法靠近,也就无法测量。只好从书上摘抄一些数据。根据朱偰的测量,两石兽相距23米。由于永安陵是后改建为帝陵的,因此只能因陋就简。比如,改建地面建筑,增加石刻,望柱,石碑等,但是地宫应该不会动的。而且,帝陵前通常的水塘,可能也没有。在附近,我也没有看到水塘的遗迹。
8 ~# V, {9 @+ L1 A5 F. X. Q- Y2 T& r 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陵南向,已平。陵前仅存石兽1对。东为天禄,身长2.95米,通高2.75米,颈高1.4米,体围2.75米。西为麒麟,头已佚,身长2.9米,通高2.42米,颈高1.38米,体围2.4米。而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认为是北向,实地考察,认为文物部门的看法应该是正确的。
5 F! N1 v1 \% n* [/ N7 e 萧承之(?-447)字伯嗣,在南朝宋时因军功官至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479年,其子萧道成称帝,追封萧承之为宣皇帝,将旧墓扩建,是为永安陵。 4 P& i' C1 R4 z# S" q
《丹阳县志》:“天禄昂首挺胸,形象威武”。“双角今已残段,颌下垂须卷曲于胸际;有翼,翼面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有长翅,足4爪,右前足爪下攫1小兽”。“天禄于1979年8月向南平行移动1米,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 麒麟原来是倒伏的,什么时间扶起,书里没有记载。《中华帝陵》一书仍然说是倒在地上,多半是抄袭的缘故。只有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
% f0 w+ A: m) y& A. Z' l4 D2 Y 关于永安陵的位置,历代方志记述基本差不多。
) q9 T" A4 W4 V0 { (唐)《元和郡县图志》:南齐宣帝休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
( R a) F3 w% {8 l (宋)《嘉定镇江志》:齐宣帝休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景帝道生永安陵在县东北二十六里。高帝道成泰安陵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 p1 r8 _3 u1 \3 L; y$ p% v" X 上述二志把休安陵及永安陵弄混,是什么原因?还不清楚。
! _1 {6 e( @$ ` (元)《至顺镇江志》:齐永安陵在县北二十八里。泰安陵在县东北三十一里。
6 g7 u+ V! g" a+ p7 S (清)《大清一统志》:永安陵在丹阳县东北三十里。不知道为什么,永安陵的位置到清朝发生了变化,不过这也证明了《大清一统志》的作者们没有简单的抄书。 ; W9 c. ]$ r7 H
日本人曾布川宽认为这是齐高帝的泰安陵,详见《六朝帝陵》一书。对此我没有什么看法,立此存疑。
0 D' w8 P! @' `5 ?; @) ^# A 关于泰安陵,应该就在西侧,路的对面。但是天气过于炎热,植被茂密,没能看见,也没有去寻找。据说石刻已经不存在了,在此记录如下,留作纪念。永安陵石兽西边的赵家湾,旧有齐高帝萧道成泰安陵,现已平。陵前原有2石兽残躯,相距18.5米,毁于1968年。
* i3 [, D7 Z& B! i! Z% o 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f9 _$ M4 F/ A1 f 经纬度:N3ANG="en">2ANG="en">°04'16.30”,E1ANG="en">19ANG="en">°39'38.ANG="en">17ANG="en">” & z) X1 E J! g. S0 U
考察时间:2009年8月18日
6 Z& m$ N, l+ I) v3 \% y9 @! m 门票:无
8 z' ?2 |6 C# K3 L 寻访难度:☆☆★★★
* |; ], c6 ]0 ?0 u' M h4 G1 E 观赏指数:☆☆☆☆★
d9 c0 d7 H1 A6 m; E 文物价值:☆☆☆☆★
$ V! h" W! r0 o 访问指数:☆☆☆☆★
' K2 q' y H8 C! e另外有更多的照片,以及考察内容的更新,都请到我的网站来浏览。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