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撰写的一万字的广播稿的一部分。虽然是以鲁迅先生的足迹为主线,但是鲁迅在北京居住14年,内容主要是说的老北京。 / y8 t! ~6 d/ Y' W- m+ L
/ i+ J* x9 k! I% U' j4 U, [' b
《跟随鲁迅先生的足迹漫游老北京》 . ?" c: w! C) ^5 V4 Y9 F. G4 _
1,导语
% G, H" A$ F4 X0 G0 u [# X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5日来北京,到1926年8月26日离开北京,在北京居住、工作了14年,其中在南城绍兴会馆居住了7年。鲁迅先生在《日记》里记下了许多衣食住行、游览、办公的有趣的事情,也在北京写作了很多作品。
- a( t2 i* a! r& k, i& q读了《鲁迅日记》,再参照相关的鲁迅著作,然后再跟随着鲁迅先生当年的足迹,漫游北京城,你会感觉到历史的气息,名人的视角,有趣的往事。而且当年鲁迅去过的地方,大部分还在,可以看得到。
- z( G' ~+ o4 P. g
# Q4 E2 z/ P3 s1 \1 s2,鲁迅在北京的第一个住处:绍兴会馆 , Z. \, f1 R' }, H% [, M. |
鲁迅先生1912年5月5日抵达北京,任职于宣武门内教育部街的教育部,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直至1919年11月21日迁入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的新居,在宣南地区生活了7年。阅读《鲁迅日记》,可以探寻到鲁迅在宣南生活期间衣食住行的诸多足迹行踪。
- g. z% N' H7 `. b/ m+ H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绍兴府任山会初级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出任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民国政府,绍兴人蔡元培任教育部总长,约请鲁迅入教育部工作。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继任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政府迁至北京,鲁迅因此也来到北京。鲁迅是从上海乘船到了天津,上午11时靠岸,下午3时半乘火车离开天津,《鲁迅日记》记述,1912年5月5日晚7时,鲁迅乘火车到达北京前门东车站,夜宿于菜市口长发店,当天晚上就去了入住南半截胡同的“山会邑馆”联系住宿。
5 f3 t( s2 k+ A2 n5月6日上午,入住南半截胡同“山会邑馆”。山会(读音“山贵”) 9 B9 @) u& y" ]1 F7 v9 B" R' _
“山会邑馆”,是“山会两邑会馆”的简称。 / [$ @' E; n o% }3 v$ L* p% A
“山会两邑”,指清代绍兴府的山阴县和会稽县(读音“贵鸡县”),鲁迅是会稽县人。“馆”,即清代举人进京会试考取进士时间住宿的会馆。
1 {& ]' D; U, Q9 m6 c山会邑馆,是清代道光六年(1826年)由浙江籍学者贺学章倡议,山阴县和会稽县的在京官员集资,在菜市口西南方的南半截胡同创建的,免费接待这两个县的进京赶考的举人。以前会馆里的敬贤堂内嵌有《科名录》石匾,刻着11位清代进士的姓名,其中有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元培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进士,而且还被选入翰林院。还有《越缦堂日记》作者李慈铭,越缦堂是李慈铭书房的堂号,他也住在宣南。
# S/ Q ]/ Y1 H2 T2 |% _鲁迅的祖父周福清也是进士,也进了翰林院,也在北京做官,但是这个《科名录》石匾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不知道有没有鲁迅祖父的名字。 & t7 W! L& j: J2 _7 z& N
民国成立以后,绍兴府撤消,山阴县和会稽县合并为绍兴县,“山会邑馆”后来被改称为“绍兴县馆”。鲁迅在山会邑馆住宿的第一个夜晚,卧床半个小时即被三、四十只臭虫咬得无法睡眠,只好躺到桌子上过了一夜。次日,鲁迅请“长班”更换了干净的床板,晚间才得以入睡。“长班”,就是过去会馆的管理员,大约是“长期值班”的意思,多数由会馆的同乡担任,并且还会祖传职务。因为会馆是京官发起,集资买房开办的,目的是方便同乡举人进京参加会试居住的招待所,让同乡担任长班,有利于熟悉同乡的生活习惯和便于语言交流。
7 A2 i) {6 A% B q R9 }+ N, Q山会会馆的大门虽然朝东,但是里边的院落却是南北排列的,中路有北院、中院、南院,西路还有跨院。山会邑馆院子里边有很多房屋,鲁迅住过其中的藤花馆和补树书屋。
, T7 c. A4 L, S* h- U 8 y. J5 [! l: p9 ~' k6 ?0 ^
1912年9月25日,是中秋节,鲁迅说:“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思念家乡了。 & @) J0 Y, G1 f' T0 j
中秋节的第二天,19时30分,发生了月食,北京人家全都敲打铜盆,抢救月亮,避免被“天狗”吃了。鲁迅感叹说,南方人看着比较聪明,但是缺少爱心,即使月亮真的被天狗吃了,也不会有人拯救。
; W+ r/ I: x, t0 P1912年10月27日,会馆举行祭祀绍兴先贤仪式,参加的只有十余人,过后大家吃了茶果。《日记》没有说祭祀的是谁,但是绍兴自古名人荟萃。“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说的就是东晋宰相谢安,在会稽的东山隐居的故事。后来谢安主持了抗击前秦百万军队进攻,取得“淝水之战”大捷,打得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还有著名的王羲之,书法名篇《兰亭集序》,就是会稽郡的长官王羲之,在三月三,到会稽城外的兰亭的水边,举行文人聚会作诗饮酒,为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大禹的陵墓。相传大禹巡视至此,召集周边的诸侯前来开会,稽查业绩,杀了竟敢迟到的“防风氏”。“开会,稽查”,就是“会稽”,但是郭沫若说应该读“贵鸡”,我只好听信郭沫若的说法。
/ r k' F- }! e9 I) i+ E还有徐锡麟,秋瑾。秋瑾号称“鉴湖女侠”,“鉴湖”也叫“镜湖”,就在绍兴府。徐锡麟也在会馆住过,鲁迅把徐锡麟写进了小说《狂人日记》,说是恶势力要吃徐西林的肉。实际上,徐锡麟刺杀了清朝的安徽省巡抚恩铭,恩铭的卫兵为了报仇,确实吃了徐锡麟的心肝。鲁迅说黑暗势力吃人,是毫不夸张的。 - h2 F7 b4 L7 }5 m# }8 R
鲁迅还把秋瑾写进了小说《药》,人物叫“夏瑜”。“夏”影射“秋”,“瑾”和“瑜”都是美玉的意思。这些人物都是鲁迅的同乡,蔡元培、徐锡麟、秋瑾、还有后边会提到的章太炎,都是孙中山“同盟会”的同盟组织之一“光复会”的成员,都是反清革命党的革命者。处在山会邑馆这样的环境里,了解到会馆的人文背景,知道了鲁迅和这些人物的关系,你就会明白鲁迅为什么会写出那些作品了。
: q; ^& B2 a. A' t/ a6 S现在人们在议论教科书减少了鲁迅著作,还有学生说读书“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年轻的学生当然难以理解鲁迅作品的深刻背景啦。但是,暂时不了解的东西,不等于没有价值。如果你要认真读过这些作品,那么“三怕”立刻解决了“两怕”:周树人你也了解啦,写作文你也会写啦。鲁迅是作文大师,文学史公认《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不是吗? 8 F$ R% ]) g. V3 V/ p2 h
绍兴名人,还有“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谁的作品?南宋陆游的《钗头凤》,作于会稽城里的沈园,遇见了前妻唐婉。陆游是绍兴人,当时叫山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