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98|回复: 15

[原创]三百五十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20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_5 X6 q& \: ~2 A& W, L/ D% D

                                 “三百五十六”

* C; g4 G$ O h- f' V

 

1 x7 d* m/ `2 y6 V; E

       记得有段时间,京城里也时兴西装革履。有点儿“模样儿” 的人,都拿黑色的皮手包、大哥大、见面一握手,随即从兜里拿出名片------;那些人的样子,让人觉得都是一样的,好像连长相儿都一样,脸上总有那么一种“笑”,这好像是一种象征、一种等级的象征;京城的大小旅馆、饭店,上点档次的商店、一些重要的场所门口都立着一个牌子:衣衫不整者谢绝入内。衣衫在那时也绝对是等级的象征,每月只有块二八毛收入的平民百姓,能买的起什么能进到高级宾馆的衣衫呢?让人最看不上的是那些站在牌子旁边的呵斥、驱赶人的人,见到百姓,气声儿粗的比驴还响;------。

2 {) n; }; }2 s1 Y1 e$ h

       是的,“有权人”和“有钱人”和一般老百姓是不能等同的------。

- y u3 T* K: X! L- e. z

       三六九等,好像什么时候都有它表现的机会。

. D4 |9 k+ s: ]& \6 v {9 d9 o

       想说的是那时一个老实人的遭遇,看一场内部电影,却因为模样儿“不配”,被------。

# u! Q( P* A. {) j7 C% m+ ~

     

3 a* d. o) D2 A! Y7 s4 T- H

       原先借壁儿住的是麻子一家。说麻子有点儿不恭敬,女主人是个麻子,习惯了,大家都这么叫她。人家有事儿从来就找女主人说,不提男主人,因为这家男主人老实巴交。什么事儿,他自个儿常认点儿倒霉,出出进进从来就不吭气儿,人家说两句就说两句了。倒是这麻子昂头挺胸、风风火火,好像从来不论天上地下。一嗓门儿,从胡同口儿,男主人就得小跑着进来。

; i- {: |' @* x

       麻子是个临时工,隔三岔五的给人家干点活儿,这两天给一个剧场装修刷油漆呢。早上去了,中午回来,吃了中午饭,下午再去。麻子说,这样能省点儿钱。男主人是固定工,好像在哪个厂烧锅炉,他只知道干活儿、挣钱、过日子,每天早出晚归挺正点儿 。男主人下班回家买菜、做饭,不用麻子吩咐,听听儿的就做好了,开着话匣子,等麻子回来。丑夫丑妻一对儿。在麻子眼里,男主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儿。就算平日里对男主人不免粗声恶气,但男主人总能从话音儿里揣摩出妻子对自己的疼爱。确实也是,麻子就看不得别人欺负自家男主人,常挂嘴边的一句话,“怎么,老实就得受欺负啊?”!

* @& {! m1 k' Y3 b

        那时京城正上演着几部日本片,什么“山本五十六”、“啊,海军”,等等,都是内部放映的,一般搞不到票。能看上的都有点儿门子。看过的就炫耀,讲给别人听。被勾起瘾的人,四处寻摸着去找票。哪有那么多门路儿啊,一个内部,就得隔好几层呢。

& \ ? G8 ]: s- W* [

        这些片子,开始正好就在这个剧场演。麻子在剧场给人家刷油漆,怎么就和里面的人关系搞得熟熟的,不费力气就拿到了一张票。回到家里往桌上一放,冲男主人说,“本事大吧?!晚上你看去吧!”,男主人说,“就一张啊?”,“一张还不够?这是你们爷们儿看的,你去吧!”。男主人不再说了,悄悄地把话匣子的音量调小了些,他想听麻子再说些有趣的事儿,因为麻子每天都有新鲜事儿告诉他。

9 j. h2 f& j. M( ~$ r; i

       麻子吃完饭,和男主人说,“换件儿衣服,也干净干净,看内部片儿的都有点脸面儿。”就上张婶儿家串门儿去了,她也想和张婶儿显摆显摆自自个儿的能耐。

9 B, y4 C ^2 N0 r' V) T' S9 a

       男主人一点儿没把麻子的话放在心上,吃了最后一口炸酱面,抹了抹嘴,看看时间差不多了,穿上工作服就走了。不就看个电影吗?!

) P# O% N8 P- m% Q" Z

       家离剧场不远,边走边打了几个响嗝儿,远远就看到剧场门口儿拥拥挤挤,也看不清是不是排着队在入场,周围还有一些在等退票的游动人群。男主人紧走了几步,跟在了入场人群的后头。

8 i1 X3 ~, p' u% d% I, c" T

        他不觉得挤,因为他没有注意到他身旁的那些人和他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人家也没说什么。

. H: @# T2 \: x: z7 C/ W

        男主人跟着到了门口儿检票。他递上了票,就往里走。他知道,就撕一下副券就行。

! p# Z' O% P, D( b- X' v

      “慢着、慢着!”检票的拿着票,打量着男主人,拦住了他。男主人这才疑惑的看了看检票的。

6 j* A/ _$ [' P+ n

      “你哪儿弄的票?!”检票的问。

# ?+ X' A) ~8 N8 ~8 z

      “我老婆给我的。”男主人一点儿没撒谎。是啊,是老婆给的。

0 A. @. X' i0 `. U3 i/ o

      “你老婆是干嘛的?”检票的的诡笑着,脸上的横肉开始有了动静儿。

* z# E _2 b/ V0 ~/ a4 h

      “就是给你们这刷漆的呗。”男主人根本没感觉到会有什么事儿。

4 A7 q7 L& g/ [4 l

      “知道什么电影吗?”检票的开始往台阶下推他了。

- r4 K: C) @ D" t o5 N( y

      “内部片儿,日本的。”他觉着了,扭了扭肩膀,躲开了检票的手。

! j; r7 k$ c( F- k: Q# q! y* ?

      “叫什么名儿?!”检票的瞪起了眼睛,两手插在了腰间。

: c, N" Y! [ \7 E3 k

       他开始慌了,什么名儿呢,老婆也没说啊,就知道是日本内部片儿。

4 k+ w2 \' ]- _. X& m1 b2 t4 Z, ~

       老实人就是老实人,他只知道是人家在问他 ,自个儿不知道了。他想都没想到是怎么一回事儿。

1 C/ t6 `: {5 X# X( h# W4 z2 E

       旁边的人开始起哄了,有挤着要进去的、有让检票的“算了吧”、也有同情男主人的,大声告诉他“山本五十六”------。

$ `- S9 Z+ J5 Y/ r/ {; I

       也许,人在慌神的时候,脑子是空白的。男主人这时只觉得,前前后后人拥人挤,耳边哄哄的一片混乱。似乎听到了一点音儿,男主人脑子里平时听到的印象居然活动起来,对!

- z/ a ~; B1 v% e- a2 _

      “三百五十六!”男主人大声的、一点不含糊的冲着检票的吼了一声。

% a( |8 H! m" k* P! c) a2 J

       突然安静了一下,接着就象是炸了锅似的,油点儿水珠儿四处乱溅,人们哄成了一片。围在男主人四周笑着、喊着、起着哄,那两个时髦的姑娘笑的抱成了一团,蹲在了地上。

4 p4 V/ _" k* g; L- s' E4 s

       男主人痴住了,茫然的看着四围的人群,他知道自己肯定说错了,可他不知道,到底电影叫什么名字。

+ @$ N* Y8 n) k) T3 e

       这时检票的收起脸上的笑,就往一边推男主人,“去、去、去,看你那样儿就不像是看电影的!内部片儿是你这样儿的人看的吗?你看人家都什么样儿?!去!”那口气就像是在轰一条狗!

b3 F. r* P g$ O6 D( k

       男主人挣扎着往剧场里冲,他知道他有票,他要看电影!周围的人笑着从他身边挤过,他被检票的拽着,他急了,回过身来死死的卡住检票的脖子,这时候才能看到男主人的眼睛有多大。检票的伸出手一巴掌朝男主人打去,围观的混混儿们开始抬儿哄了,当然都是把力给了男主人。

' r8 M9 {* G3 \. j+ Z2 P; Y

       一场混战,在剧场门口进行着。该进去的已经都进去了,入场的门已经关闭了,“山本五十六”开演了,检票的不知什么时候早就撤退了,男主人被一伙人推过来搡过去,这时周围的一切他根本就不知道了------。

8 ^4 o9 j. u6 C3 o6 S' U9 Y6 U

      ------。

: I+ t, q1 ^- Q7 y! q6 ^3 I) R, H& F

       剧场门口的广场早已空旷,灯光淡淡的照着男主人坐在地上的影子,破旧的工作服已被撕破,嘴角血迹还未干。男主人远远的望着自己家的方向,他知道,麻子这会儿在张婶那儿正高兴得显摆自己怎样弄到的票,他也知道麻子这时仿佛看到,男主人正在剧场里看着内部片,他还知道麻子会想,男主人散场回家肯定会高兴地看着她,会给她倒洗脚水,边洗边给她讲“山本五十六”------。

2 t1 l" |$ B3 l+ v9 ? t

       男主人脱下褴褛的工作服,扔在了广场上,头也没回地走了,回家去了。

7 |( ^0 o3 v/ ~1 R2 K

       剧场里电影的声音隐隐约约的在广场上动荡着。

2 Y4 Z8 D3 T# E0 H& d8 g+ l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4: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D% r& K9 e# W( \

 

$ a# R# D' S/ K% e% W

    路丁先生的市井百态小篇《三百五十六》,看后让人感到一种酸楚。

# v- s* }/ f6 W! n) }* p

 

; E3 d$ R! k- |: ^1 H

当初那个时期演的内部片是有级别一说的,那时由于文化生活极其缺少,且日本那几部片子确实极具震撼力,都是想办法搞到票去看的,有时看一遍还不过瘾,连看才行。)

' R4 p. [! @- I+ x! A8 K: @/ V

 

, q% Y. e" l6 h2 p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在权势面前,狗眼看人低的现象比比皆是,像赵本山那样的不差钱的主,也照样遭白眼,何况麻子夫妻了。

发表于 2009-11-20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 v' ~( c w/ ?! }4 c

路丁先生:我是刚来的新人,拜读了您的几篇散文式的小说,感觉您挺有才气,善于把生活细节、日常小事写得活灵活现,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您的长安街系列,惆怅的回忆中透着无奈的苦涩,唉!同是北京人,你心即我心啊!


5 v) N5 T5 \6 ~

   仅对您的《三百五十六》谈点儿我个人感到的不足之处及感想,完全是随意写来,不当之处请原谅!

" L) s5 l8 O7 V

  1 .时间。西装革履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名片则出现在八十年代初。而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啊 海军》内部放映是在1971年。作为小说,时间不是问题,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并不影响故事的主题。只是作为过来人,看到明显的时间错位,便想在此多嘴一句。

* @9 @; F6 i* J9 c5 N/ k9 K

  2 检票员。作为检票员,应当是认票不认人,除非他另兼有甄别“内部人”的任务。记得那时看内部电影,的确有不少票是所谓“走后门”来的,除了单位发的之外,引车卖浆者流也有可能弄到票,更何况麻子为剧院刷油漆,理所应当可以拿到票,简直不属于“走后门”,男主人是工人,文革中响当当的阶级,起码令无数下乡青年羡慕不已。我感觉检票人的行为是随意化的,就像北京有许多不懂敬业为何物,不懂礼貌教养为何物的下层劳动者中的一些人,他与男主人实为同样没钱没势没地位的同阶层人,但这类人但凡手中有点芝麻粒小权,就开始整治人,底层人身上的人性之恶,有时比虚伪骄横的上层人表现出的人性恶更丑陋也更令人生厌。检票员的行为由于不甚具典型性,或者说没有写出典型性,因而让人感觉不够真实,不够深刻。

' Q. ]+ N3 H1 L! m% V7 A

  3 .我理解作者是想说明社会上那种狗眼看人低,衣帽取人的不良风气,但让我这个读者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男主人过于不谙世事过于自我封闭的缺陷。当然以往的作品中此类人多为知识分子,这篇小说让我看到其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同样可能有这种特点。实际上没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如果生活面狭窄,接触人有限,消息闭塞,相对于文化人更易造成性格偏执,思维僵滞,想想义和团就知道了。好在男主人心地善良,还不致伤害人。

- W. M) x" H$ r' A3 P% U# [2 v

  4 我觉得小说写得最成功的,是塑造了一对恩爱的贫贱夫妻,他们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传递出人生的温暖,不论什么时代都是世界的一抹亮色。只可惜,小说似乎还缺少一个点睛之笔的结尾。

& u6 [( X% j L1 D% A' q9 ?" F

   散文式的小说难写,平淡之美是高层次的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自己写不出,却在苛求路丁先生,请先生见谅了!

发表于 2009-11-20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可以让人回味的文章,故事的内容是那个“特定年代”真实的写照,人物处境是苦涩的,故事的内容折射了那个年代人的本性,衣帽年势利眼。故事的侧面还反映了当时文化娱乐的匮乏与禁锢,在一切行为准则上纲上线的年代能够看到一场“内部电影”实属不易,这种享受就如同今天你中了头彩一样难得。故事里的男主人就连这样的享受也被无情的剥得了,这也是人一生中最大遗憾的其中之一吧。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了然客在2009-11-20 23:08:00的发言:
这是一篇可以让人回味的文章,故事的内容是那个“特定年代”真实的写照,人物处境是苦涩的,故事的内容折射了那个年代人的本性,衣帽年势利眼。故事的侧面还反映了当时文化娱乐的匮乏与禁锢,在一切行为准则上纲上线的年代能够看到一场“内部电影”实属不易,这种享受就如同今天你中了头彩一样难得。故事里的男主人就连这样的享受也被无情的剥得了,这也是人一生中最大遗憾的其中之一吧。
6 E4 u4 Z6 q. o0 a

了然客先生,您好!

1 l$ X" i0 L7 s4 z" M& W' T

衣貌取人也是一种时代思想的反映,势利眼什么时候都有!

8 R; Q: q" U" _; @/ Q( V+ a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男主人的心理伤害肯定远远的超过了皮肉的损伤。

8 x+ @5 m) i. G9 o' Z

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飞跃,我只是觉的我们每一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一个做人的准则,有权有势和无权无势一样,都是生存在社会的人。

3 P. G u: @* O

麻子的话了,“怎么,老实就得受欺负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1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岁月留金在2009-11-20 14:11:00的发言:
% Z5 o' U$ G% L2 |5 A! I

 

# @! ]+ w6 P' |6 Q$ v

 

- {$ m$ e6 [4 W/ K6 l1 g

    路丁先生的市井百态小篇《三百五十六》,看后让人感到一种酸楚。

( h- Z/ O, Y F( W" q

 

" {5 l8 N7 E' Q" i

当初那个时期演的内部片是有级别一说的,那时由于文化生活极其缺少,且日本那几部片子确实极具震撼力,都是想办法搞到票去看的,有时看一遍还不过瘾,连看才行。)

) O3 r, d7 z8 t' t; [

 

5 e0 i8 P" \+ F- Y- |/ b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在权势面前,狗眼看人低的现象比比皆是,像赵本山那样的不差钱的主,也照样遭白眼,何况麻子夫妻了。

r& u2 C. H- w

留金先生好!恐怕在什么社会这样的现象都会存在,只要权势存在,就有“用”和“被用”的关系存在。我记得原来有一句人们常说的玩笑话: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权有大小,势有强弱,,在现实社会里,这也就是一种社会心态,会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的。令人心冷的是在一些强欺弱的事实中,还有那么多冷漠的面孔,在报道中常看到一些事件中的冷漠围观者------。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到家。

: r2 B5 L. h5 ^7 ~5 G

看了草长版主的意见,首先,感谢您对一些字词误写的指正,以后注意斟确。

U/ ~6 g2 Z- F/ Q+ T

喜欢和大家在各方面讨论,求得写作的提高。试尝在写人,人与社会的千姿百态。

0 X2 Z8 D7 I) F6 l7 [8 H, n$ M: q

的确,多种写作方法,更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以问题尽好地反映,也是自己当努力的。

* K" R+ N6 Y0 i7 f. R

同意您的第三点意见,即思想与文字的有机结合,这里有江苏先生说的深度,这是个实质。

& }7 P+ {$ w" h; Y6 p

既是交流就没那么多顾虑,直言更能得真言不是:)。

& e- [0 p n( ^6 d' M0 \. I

谢谢您!

1 z9 M L1 m2 \$ ~; S: u P

 

. n+ p4 E: d4 O' ]$ H

 

发表于 2009-11-29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丁先生您好!

& n! ^. p0 b/ B% e5 V/ P& Y

 

! b; [, [( |6 `% W. o2 {( d

拜读了您的这篇文章,感觉文章寓意很深!您在文章中用了较多的文字,描写了社会中人的本性---以衣帽取人、势利小人的通病和弱势群体所受到应有权力的被剥夺.(麻子的丈夫并非是很强壮的工人阶级)

5 B* H1 X+ x9 E0 ^

 

5 N0 A+ |; ?; P* V4 U* f

我认为上面这二点实在很有现时意义!2楼岁月留金先生说:《三百五十六》看后让人感到一种酸楚.知所以酸楚,是因为弱势群体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4 R% u. b I2 ^9 `1 f8 u8 ]

 

0 b* V% Y8 q2 _" Z

弱势群体在哪个时代都存在,只不过名称和弱势群体应有权力的被剥夺之程度有所不同而已!记得3楼了然客先生在他的 京城往事-----文革中的符号“成分” 一文中提到:“狗崽子”、“黑五类”,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弱势群体!

8 N( [- F- s' l5 g

在了然客先生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成份”已成为了历史,成为今天老人们对孩子们茶余饭后讲古论今的一段回忆.

8 ]" H6 |$ g+ ?" S8 T- Q

 

' b* _9 x) V+ @* S, R6 P

其实并不像了然客先生所说,这仅仅是一段回忆!在现时生活中,原来有自己私人房地产的后来被无情地被"供_产"的就是现代版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只不过被夺走私房的人,自己还没有察觉到!当然,如今诸如下岗的群体也是弱势群体!

1 A9 c- l( a P% j) D. N. J; z

 

6 }: M4 ^$ P. p$ m. w

了然客先生在《当年崇外拆迁至今留给我们的痛》文章中讲到:......像我们原来在崇外拆迁前有私宅的住户来到这边就成了租房户真是天大的笑话!

5 g Q6 r3 D0 R- [* s+ }

 

; q8 @7 [# M+ L/ Z

的确,这真是天大的笑话!然而,作为弱势群体,能到哪儿去告状呢???

% K6 j& |1 C+ I( A8 N

 

2 v' t, W l5 O0 Q

---------------------------------------------------------------------------------------------

( \7 O7 g6 G# J* V% ], }4 s [* R

 

- @; k" S) _" H* i5 r7 t% O8 z

补充一句

/ g7 p' h. _8 I+ A. \

 

+ s& }0 {9 }; q

您说的:原先借壁儿住的......
借壁儿---可能您写错了,应改写为:界壁儿(老北京有这个词儿)   
界壁儿住的=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 d& i# q$ C9 d' ~7 F1 R& W7 Q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先生(我就这样称呼您了):您好!

2 z4 |' r! @5 P9 p2 e9 }( B

      我这段日子都不在北京,寻机回帖就急急忙忙了,抱歉哦!

3 }& k% u, ~4 p8 a% H3 r& U

      很感谢您能认真的关注!

L% l. m& m2 C

      我总感到我自己的出发是想把事写出来,通过人物的活动,点破出世态所存,以求得一个问题的本质。

$ w7 I0 j: u# Y6 t# K- \

      夏天光膀子上街的不一定都是老实人的事儿,什么人都有,总称:不文明的人!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相扰,咱另作探讨,您说好吗?

p) b b( B$ p7 W1 T

     但事态中男主人的老实,招谁惹谁了?!就因穿了工作服,没有等上人的光彩?!这在无等级干扰的事态中一定不会影响了别人的心情,而在能按等级取票的的人群中就会招致一些人的白眼。

# [* r, V' ^ h$ ]. d8 \! q

      以衣衫看人的社会就是这样。那时我见过一篇报道:一个有点”名堂”的人物,一天换了两身衣服,同进一个饭店,遭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接待”,写下了自己的随感。这其实也是社会的一种弊端,过去有,现在有,以后也会有。它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着自己的普偶、深浅和形式。只要有,我还是觉得大小谁都有可能遇到,不光是这个老实人。

4 E8 q+ |8 i7 R& N( K8 G4 \/ L

      试探着写社会,深浅耐思踌。同意您的话,小人物不必美化,大人物不必丑化,世态真解,各有各味。

1 L# j: k6 I! N6 C4 O% E

      同感,能把复杂的人写透的文章是具有魅力的好文章。

6 o& B l/ ~! \5 w

      练笔,得您真言,很感谢!并期盼在写作上继续得以指点。

8 \0 `+ L" b0 J2 p0 @$ g

      我比较直言,有不到之处,海涵!

+ t x# x5 [+ ] C* h* n1 b

 

% A L/ C1 t, O* M6 f, A' W

 

/ ^ h- D) Y, I/ e' f U1 D0 q& C

 

3 k1 d$ q/ [& F( U a: I* f# s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1 1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江苏会馆在2009-11-20 23:21:00的发言:
  & ]8 S. c0 g4 g% l! j

路丁先生:我是刚来的新人,拜读了您的几篇散文式的小说,感觉您挺有才气,善于把生活细节、日常小事写得活灵活现,让人犹如身临其境。您的长安街系列,惆怅的回忆中透着无奈的苦涩,唉!同是北京人,你心即我心啊!


6 D; s( W$ x+ I; E3 ?

   仅对您的《三百五十六》谈点儿我个人感到的不足之处及感想,完全是随意写来,不当之处请原谅!

9 J0 V" E, G1 `8 ?2 e4 W

  1 .时间。西装革履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名片则出现在八十年代初。而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啊 海军》内部放映是在1971年。作为小说,时间不是问题,只是一个背景而已,并不影响故事的主题。只是作为过来人,看到明显的时间错位,便想在此多嘴一句。

2 @9 a I" s# X

  2 检票员。作为检票员,应当是认票不认人,除非他另兼有甄别“内部人”的任务。记得那时看内部电影,的确有不少票是所谓“走后门”来的,除了单位发的之外,引车卖浆者流也有可能弄到票,更何况麻子为剧院刷油漆,理所应当可以拿到票,简直不属于“走后门”,男主人是工人,文革中响当当的阶级,起码令无数下乡青年羡慕不已。我感觉检票人的行为是随意化的,就像北京有许多不懂敬业为何物,不懂礼貌教养为何物的下层劳动者中的一些人,他与男主人实为同样没钱没势没地位的同阶层人,但这类人但凡手中有点芝麻粒小权,就开始整治人,底层人身上的人性之恶,有时比虚伪骄横的上层人表现出的人性恶更丑陋也更令人生厌。检票员的行为由于不甚具典型性,或者说没有写出典型性,因而让人感觉不够真实,不够深刻。

8 {, C4 ]# R* x8 y W; h

  3 .我理解作者是想说明社会上那种狗眼看人低,衣帽取人的不良风气,但让我这个读者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男主人过于不谙世事过于自我封闭的缺陷。当然以往的作品中此类人多为知识分子,这篇小说让我看到其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也同样可能有这种特点。实际上没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如果生活面狭窄,接触人有限,消息闭塞,相对于文化人更易造成性格偏执,思维僵滞,想想义和团就知道了。好在男主人心地善良,还不致伤害人。

; T1 L) R) J, ~! I, V

  4 我觉得小说写得最成功的,是塑造了一对恩爱的贫贱夫妻,他们普通平凡的家庭生活传递出人生的温暖,不论什么时代都是世界的一抹亮色。只可惜,小说似乎还缺少一个点睛之笔的结尾。

' V5 o/ \8 A% J( u) a0 _, Y& z% E

   散文式的小说难写,平淡之美是高层次的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自己写不出,却在苛求路丁先生,请先生见谅了!

% Q) v8 V. Q- j% c" V

谢谢您!江苏先生(不知这样称呼合适不合适),很感谢您的讨论,仅就您的四个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 q9 H& G0 n1 e+ U7 I/ T( e( J; u

1 时间是一个背景,我赞同。我的第一自然段的几种现象表现仅想说明在一些时代里等级概念的明显显示,以提出“三六九等在什么时候都有其表现的机会”,与故事的真实时间不产生明确的牵连。

& N& F8 j# m, Q# h% q6 G! h8 w

2   我们“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在一些势利的眼光中是不正常的。这里“势利”并不是显赫有权有势有钱的人的专用名词,在百态世间,这是一种心态。检票员虽只是检票,心态却不能只以他的工作而论。随意化也体现了一种思想化。这是一件真事,不做小说虚构。

5 |) b Z. c. r8 N- G

      工人和那时说的工人阶级,我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况且事情发生在文革已过的年代了,并非和文革有什么关系,就是现在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种事情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 a& O1 y; l+ B% A, L

3 生活在不同地位和不同环境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享受追求,我不太同意您对男主人的文化生活的理解。文化是一个含义深广的词汇,它涵括了各个领域,单一一个人不可能涵盖各个领域。这不是性格偏执和思维僵滞,他有他的生活领域。恕我直言!

2 P+ ~9 I" ]6 J7 `& o3 x3 {

4 人生的温暖在家庭中、在社会中都应该存在,不是唱”让世界充满爱”吗?文章的中心是反映一个老实的凡人在势利中遭受的不公,反映社会的丑恶存在,结尾男主人想着温暖的家走去,在那里可能会抹去势利不公给以的欺辱。也许是我写的不到了。

7 T0 w7 I" k# U! |$ `" E

      很高兴能得到您的意见,对我也是启发和引悟,我把自己的一些见解写在了上面,有不妥之处,谅请再商讨。

( T& F6 F2 M+ w. T% R

      我写,只是想把真实的问题升华到我们的思维,给与自己反思,或许对别人也有些用。常常是自己所见所闻的随笔,愿意得到大家在思想上和写作上的指导,以待提高。

5 H9 v$ `% E9 p- q; z

     欢迎继续。

发表于 2009-11-21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D8 P. m- f2 u) G" o1 P1 w

  路丁先生:您回帖之前我已又写了一帖,没有及时发,现发上。

# |9 o/ f6 o! C

 

# b; s1 U+ Q+ H) Z1 a2 ?( A8 ^, h

 

& _9 ~ e0 ^: x. `% w2 c

路丁先生:我上帖的意思可能没表述清楚,我总的感觉是小说写得很好,但不能打动人,主要原因是开掘人的内心不够。小说最大的魅力是写出“人”来,人是最复杂的,古今中外无数人写人却至今没写完没写透,读者也没看足没看够。

5 e6 W A1 q! T( h0 ?

   您的几篇小说都是人物白描,写得很好。但恕我直言,我觉得“浅”了,就因没写出“人”来。比如这篇,老实人确实不该受欺负,但老实人自己有没有毛病?每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考虑到他人,就像夏天光膀子上街乘凉的老实人,确实没招别人,可真让人觉得不文明,影响了别人的心情了,这就得改了才好。

; V7 R- n @' K

   我不是抬杠,您这篇小说如果没有“权势”,没有“老实人”这个您想先行的主题,反而更像小说,小人物不必美化,大人物不必丑化,写出复杂的他们,可能更有启迪意义呢!

发表于 2009-11-22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F$ n7 D; `

 

8 e9 \3 |" Y) `) N" q

    

( d# q% @ t5 q: S8 H1 I% b2 b

路丁先生:

# U# a( _$ H1 k4 I) _

   看到回帖,您不但文字好,修养也好。向您致意!

5 t: q" {4 P0 |# h8 {

   我刚到此网,看了一些帖子,觉得小众之间互说好话甚至互相吹捧的多,缺的是直言不讳的批评。我若有失言失礼,不合此网规矩之处,还真要请您谅解,包涵!

+ \* K' u% X! L8 v# C0 z

   您的文字真的很好,但是几篇小说让人觉得平淡,欠缺深度,这深度不是主题、背景决定的,归根到底您必须要思考得有深度。比如您这篇《三百五十六》小文,还真不用配以什么隆重的时代背景,不用反映什么阶层歧视的深邃主题(说实话,它还真承受不了这重任呢!)。您首先要用一双慧眼洞察人间百态,您站得高才能引领读者走进不凡境界,若此,您白描这件事这几个人,读者自会读出新鲜东西来。要知道读者聪明着呢,也净是我这类眼高手低的主儿呢。您若自己都没思考出新东西,那么就用“实录”的体裁,将您认为最值得写的写下来,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也最有历史价值。胡适认为人人该写回忆录就是此意。

1 w1 l- I7 d# a* y

   我上帖说的光膀子老实人,意思是您可换个角度看您笔下的老实人,不是在议论文明和生活方式。怪我前两帖没有说清自己意思。

1 W- T! ^% S' q6 f, y

   我说得太多了,不再发言了。特别特别希望看到您更多的好文章!

发表于 2009-11-25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先生们这么说话,好生羡慕!!

P8 A, v R; x

---------

3 m, h: x6 X7 A1 b1 a4 M0 x

说说我的观点。

7 A4 [) a0 m% d v: U

1:读路丁先生文字不少了,总体感觉很是敬佩,一颗慈爱之心被文字包裹。在如今网络文字垃圾成堆浮躁泛滥之时,保持一种警醒与平静,很难得。

+ V7 i; M, y$ n6 c9 d# Y; O( D, v

2:我对“白描”手法的理解很肤浅,就是搜寻一切细节,做有效过滤,在此基础上用文字呈现某种场景。不羼杂任何作者评论与思想,让场景、人物说话,让读者自己判断得出结论。高明的作者大约是导演,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调动笔下的演员完成而自己隐身在幕后,或者更自然一些,就是平白叙述整个人物事件,不去做任何加工处理。

0 i5 k. ^- Q5 z C7 u

    就这篇文字来谈这篇文字,我觉着路丁先生可能太想让人物事件丰满了(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因而用力太过,留白不够,所以倘若从更高的要求来看,或者有点儿“板”的感觉。

0 Q9 V4 R" d& K5 X

    不能不说,以前很多文字程式化的阅读与接触,留给我们很多硬伤,想脱下这个结疤,真的不大容易。

' C7 N P. |3 G" o" A+ j

    留白,很重要。说句大话,倘若让在下来写这个事件,我倒倾向于江苏会馆先生的审美判断,男主人公持票被拦遭殴或许就一笔带过,把叙述的重点放到贫贱夫妻的日常生活上尽力铺陈,一个大的背景下,一件“窝囊事”的发生所造成的波澜对大背景的一种冲击、被冲击者的愤懑、无奈或者麻木。

" z7 x) U. A! J: d# G

    我想过这个话题如果让老舍来处理,或许人家会用淡淡幽默笔调提炼某种反差、冲突,渲染笑容下面的眼泪。

3 ?# I0 O1 y. G

    人物不好写,写立体了很难,这需要写者不停地变换角度、方式(尽大可能的运用文学手段诸如反讽、类比诸法),甚至调整背景光来不停地尝试,画一个石膏像圆润了都不是件易事,甭说活生生的人了。

o( L2 q$ ]' j2 E7 ~

3:现而今好像不太争论了,可一个问题一直摆在写字者的面前:天赋、阅历与思想如何借用文字有机的融合。

5 s, Q4 A1 ^* S( u1 r) U F4 z! |

    思想是不断成长的,阅历的增加会促成思想的成熟,表达方式也不应一成不变。绘画大家“几十变法”的精神是可以作为借鉴的。

3 D3 b/ v5 g% P# S* `0 h% [

    泼墨与泼彩都是泼,感觉大约不会一样,其中奥妙需实践者自己动手N次之后方能得出。

7 T2 l! `& z0 v% O/ `/ `, x1 \

4:天生懒惰的缘故,我一直不大喜欢写人,这股子畏难情绪一直存在,所以我的说法很幼稚,路丁先生海涵。

6 K* \+ Y" ^3 {" z& D

---------------

3 G) g9 n4 j$ b6 e. s% @

看到几处瑕疵,一并罗列一下。

3 F& J3 H; d2 m/ v! P, K

 

8 G; D. c8 E/ ^5 A

每月只有块二八毛收入----块儿八毛

; ^# l# s, T& z# g) j* [8 e

原先借壁儿住的----------隔壁儿

! F9 t; n5 o' M: w

听听儿的就做好了--------停停儿的(?)

( t8 O6 ~# H/ T N, G. W a1 \

四处寻摸着去找票--------踅摸

/ K) r- w7 b7 r3 f

围观的混混儿们开始抬儿哄了-----奤儿哄

, M2 D- g$ w5 _ i

 

+ v' t1 K4 b. W# `" k- y& M

-----------------

) `* f; P$ `( u6 T$ U" _/ c7 T' {! L

既然是交流,我说话没把门儿的,路丁先生海涵!

1 [- D5 d: L2 s# B' E% \

一会儿凑热闹我也贴一个人物,最近写的。

7 m. @6 ^) I: {

 

+ R/ W6 z) P7 b

 

0 P e# [2 l4 k" F/ h

 

0 q. Z! B' D( M. y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先生:您好!

9 @. h" U" j7 e4 M/ F( T- T: e

过奖,凡人一个,很高兴能与您继续交流!

( e/ l; `: ~* w7 q3 ^2 g# \

的确,有直言不韪的批评,广众得以点拨,许是进步的先行,也是难得。真心交流,随其自然。

% f5 Y1 O( D; `" h

会意并理解您的发言,也应自己继续努力。我同意您的实质意见。

; `+ V; Z8 h- ~/ \( r

各种不同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下去看,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脱离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能这就是世态之源,也是使我们清醒的生活在社会里所求得境界之源?

- L% i. p2 W( q4 w1 ~0 E1 C9 ?

继续看人间。谢谢您!

l8 K7 v. d. g2 `

 

7 f5 O6 W9 a6 V8 O/ Q0 v3 I

 

发表于 2009-12-3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社会通病现象,如果太有深度是会被删除的!在"盛世空前"的环境下,楼主能这样写已属非常不易!

, p8 [. ?, `: A

 

! Z: x5 U* b( m' i

 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就是大学教授也得提着"精神"!这不,近来打开电视(CCTV4国际台),二位大学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先后在讲"唐僧西天取经、梁山泊与祝英台".这类题材越有深度越好,只是大学生们要是选错了专业可就"毁"了!

2 k1 p" i2 W( u4 a" ^

 

) R0 u6 r3 w( F, [% [# T1 i1 b4 K

楼主的不少文章是很值得回味和思考的.这在目前环境下,是非常难能可贵!

4 \! T+ P# u" l1 k5 _7 @) L

 

- F, T( F- ~/ j5 G# C9 K5 B) T6 B

谢谢 路丁先生的辛勤写作!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彼得森朋友!

2 g" g3 T$ i2 p, |/ o

没能及时给您回帖,见谅!

, D5 Z0 w6 ~3 }* M- b* H

您提到的弱势群体的公平待遇,是应关注的问题。虽是一个个人的不同境遇,但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 [* V; q* f% m' `0 Z. f3 q& Y

势利通病可能在一些层上比较明显,但在社会普遍或多或少的存在现象也并不少见。

# q* n: @* z+ X) L. C

写社会通病现象,只是想反映并促使净化,对己也对社会。

0 F8 C9 z: N' i+ y

谈何容易。

# d7 `, {# j' U e

谢谢您的字误纠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5 05:01 , Processed in 1.1871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