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45|回复: 9

关于立即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4-6 0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按语:看来关心此事的人不少,也有行家在思考。请大家认真学习与体会——老老北京

关于立即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改建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杨联康(国土资源部* 研究员)

3月25日贴出“紧急呼吁:立即停止北京德胜门内大街扩宽工程, 改取建设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思路 ”一文后,昨日见多家网站转贴出题为“泰晤士报:北京正在埋葬着它自己的历史”的文章。两文观点相同,而且恰和近日所闻首都博物馆众多观众意见一致。由此可见,北京内城的拆迁恐怕早离人心甚远,亟需北京政府和中央政府重新考虑。

我的“紧急呼吁”一文与《泰晤士报》文章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讲的是北京,我讲的是北京的一条大街。我之这样做倒不是不关心北京,而是因为前门大街、新街口大街……拆完,呼吁也已无补于事,而德胜门内大街只是在紧锣密鼓筹备,尚未实施拆迁,还有抢救余地。加之价值重大,所以,我愿意以讲道理的方法分析一下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改建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方案的可行性,供有关方面考虑和国民公议。

一,关于保护古都北京应有的认识高度: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之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连续、人口众多的伟大国家。历史上的北京城市建筑为人类古代城市建筑巅峰。
因此,古都北京不仅属于北京,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人类文化瑰宝。这应该是人类共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其它国家、民族所没有的和难有的)骄傲!
但现在古都北京遗留建筑不足10%,所以更需抢救!

二,两个纯属无稽之谈的拓宽道路的所谓“理由”
1,所谓“缓解交通拥堵” 纯属无稽之谈:
我在3月的“紧急呼吁”中曾经写道:只要稍微在北京东、西、南、北,三环、四环、五环、六环行走,看看到处林立的高层建筑,看看到处摆放的无库汽车,恐怕谁都不难得出结论:拓宽内城街道(甚至扒掉故宫,推平中南海),根本不能解决北京内城交通拥堵问题!
文章贴出后,恰见《科学新生活》上一篇文章讲道95年来机动车年增长速度15%,道路建设增长速度年4%,早上菜户营附近的车出门晚了,上二环主路都难,正好证实我所写拓宽道路,特别是拓宽德胜门内大街这样仅容对开公交车辆的内城道路以“缓解交通拥堵” 纯属无稽之谈。
因此,真正值得北京交通部门注意的不是向着极限阔宽道路,而是首先调查现有多少车辆行经德胜门内大街与何以必经这一大街问题,从而提出严格限制交通(与外城有别……)、彻底解决拥堵方案。
2,所谓拓宽道路以“迎奥运”更属无稽之谈:
奥运会是世界上最具规模的国际活动。“迎奥运”固然应该要求“客随主便”,但主人似乎更要考虑客人喜好、需求。
现在,明明“许到过北京的西方记者和旅游者更钟情于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北京胡同的日渐减少;对蕴含着温馨和谐理念的北京四合院的日益消失,感到不解和惋惜”而我们却一定要拿当今随便哪个不发达国家都不难见到的“混凝土和玻璃”去迎接客人呢?
因此,我们的规划者是否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设身处地想一想客人需要!。
我到过雅典、汉城、莫斯科、柏林、墨西哥、多伦多……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那些城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非当今世界处处可见的“混凝土和玻璃”,而是那里保留的独具特色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基于这些理念,我愿为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建设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方案做正面可行性分析如下。

三、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改建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方案之可行性分析:
1,将北京德胜门内大街建设为元、明、清风格步行街与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在开发价值上的天壤之别——

德胜门是北京城偏西的北门,因元、明、清各代,国家军队出征获胜,凯旋而归,由此入城得名。上一世纪五十年代每学期北京大学开学,必请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院士讲《北京的历史变迁》,侯仁之先生常以浓墨重彩介绍德胜门,而北大学子最津津乐道者也莫过于重述侯先生绘声绘色所讲马队“哒、哒、哒、哒……”自德胜门入,过积水潭——后海间德胜桥,沿德胜门内大街行进的景象……,我做为学生则终生难忘!

北京古都的灵气在于六海(自西北向东南一线相连的积水潭、后海、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现北海、中海、南海为古都保护区。积水潭、后海、什刹海元代统称积水潭,为京杭大运河终点、忽必烈命名通惠河处。德胜门内大街长约1.5公里,其东有清恭王府、摄政王府,其西有元郭守敬祠、明郑和居住过的三宝老爹胡同与《红楼梦》中的花枝巷等,大街两面,宋庆龄等近现代名人居所更是不计其数。因此,这里的旅游不仅犹如日行中天,火暴异常,而且开发前景广阔。

其中,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开创的元帝国,是人类古代最为庞大的帝国与真正意义上沟通地球上最大一块大陆——欧亚大陆的帝国。意大利的马可. 波罗亲自来过大都,看过包括宽度等于今德胜门内大街街道宽度的北京街道。因此,不仅保护这一街道十分重要,而且利用这一街道大有可为。我到过前苏联广大地区,西至滨波罗的海的彼得堡以东,南抵里海之滨的阿斯特拉旱,到处保存有蒙古人的遗物。我们如果保留德胜门内大街街道宽度就是保留700多年来历史基本面貌,拓宽德胜门内大街则是破坏历史原貌,使其毫无历史价值可言!
郑和是早于哥伦布70多年的人类古代社会最伟大的航海家,他所领导的庞大船队曾远航非洲。对于他所居住过的与德胜门内大街直交的三不老胡同一道按原规模保护,并恢复明代用名三宝老爹胡同,显然同样有益加强我国与直至非洲的“西洋”众多国家的友好往来……

1. 5公里道路长度,实在微不足道。但在我国和世界,有哪一条1.5公里道路能够见证影响中国和人类历史如此众多事件呢?所以,我们极应对其进行保护,并予开发,而不是破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如前所述,简单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不仅对人类重大历史文化遗迹造成彻底损毁,而且由于仅仅向西移出两车道宽度,也完全不可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两相比较,使用价值不是确有天壤之别吗?

2,建设德胜门内元、明、清风格步行街存在的问题。
当前,首善之区的北京,由于一味追求“混凝土和玻璃”的平庸建设风貌和交通“畅通”,所以在建筑上不仅难称首善,甚至乏善可陈。
例如,黄金地段的、每平方米住房可值万元以上的德胜门内大街沿街,至今却仍然以入城乡镇店铺为主。经济上所获不过微利,甚至入不敷出,与首善之区极不相称。即使进行拓宽,增加两车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仍然令人堪忧,看不出前途。
故出路唯有继承800多年来北京成功建设的宝贵经验:利用优势地位,集国家与人类历史文化之大成,成为真正的首善之区,吸引国内外来访!

具体而言,最近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国内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可在德胜门内元、明、清风格步行街大显身手。
国家博物馆展览的国内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乃至人类文化瑰宝、无亏首善,应无争议。问题在于开发。当前,这一大批国宝在开发上确实方法不多,以至许多国宝面临失传危险。或者大部头著作记录在案,束之高阁。即使勉强维持,也是艺人难,政府难。例如,为联合国官员演出受到热烈欢迎的福建晋江木偶主要演员月收入仅1000多元,其它门类大师收入也并不高。这里的关键问题便在于没有找到知音与有消费力的市场。而北京恰恰具备识货和有国内外消费力两大条件。而迄今为止利用极差的德胜门内大街又恰恰可以辟为进行这一活动的最佳地段。

核心问题在于北京市和文化部(中宣部)真正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组织协调。

3,建设德胜门内元、明、清风格步行街的具体设想。
(1)
1. 5公里道路,可以按照国内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的34个省、市、区分段,或按遗产类别分段。如按省、市、区分段,每省、市、区所占街长不过50米左右,在50米左右街长拿出本省、市、区极品恐怕不仅不能算长,而是太短。
北京内城1,5公里道路集全国34个省、市、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品,方不愧首善,2008奥运会方无愧向世界展示!
(2)国内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各种形式兼容:如苏绣、蜀锦、景德瓷、安徽文房四宝、杨柳清、潍坊、朱仙镇年画,宝鸡剪纸、北京漆器、玉器、牙雕、景泰蓝……
如泉州木偶(纳西古乐票价:80元)、昆曲、环县皮影、东北二人转,京(梅兰芳故居)、评、曲艺、蒙元疆界为背景的蒙古长调、12木卡木……
如少林武术
如藏生育过程图
……
全部产品应以精、小,吸引游客,弘扬遗产,内藏巨价瑰宝……为主。改变我国旅游产品挡次不高弊端。

(3)三不老胡同可绘郑和下西洋图,德胜桥可绘京杭运河图……并对船支改装——世界很了解大运河,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便和我交换过意见,送过我苏伊士运河图集。
(4)步行街可仿耶鲁撒冷例,每日表演婚典营娶,部队凯旋,民族行进、宗教行进……并应鼓励承接海内外乘轿婚礼(收费可与豪华车队相当)……
(5)同一档次餐饮
(6)鼓励各省、市、区围绕店铺向周围胡同发展,保护胡同、四合院
最终形成德胜门以南,新街口大街以东、平安大街以北,后门桥大街甚至更东大街以西的古都保护区。
此步行街性质应与前门、王府井的商业大街有别,也与琉璃厂文化街、中关村电子街有别,有点像老北京庙会、厂甸庙会,地坛庙会,但档次更高,更经常,且以集中34省市区极品为特色……

如此步行街,显然无愧中国,无愧世界。
在经营上,至少不会次于当前的入城乡镇店铺或扩宽后而不能指望有何作为的“混凝土和玻璃”的平庸政绩建设。

我见过雅典、莫斯科、柏林、墨西哥……繁华的步行旅游、商业街,那里都是世界游人最喜前往的地方,我以为如此建设的德胜门内元、明、清风格步行街应该同样获得世界游人喜爱,为其留下深刻印象!为弘扬东方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说明:由于时间关系,各省极品举例今后只能力争写出了。该文原名: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当前主要问题应该由政府停止德胜门内大街扩宽筹备工作,听取各方意见,保护古都,选择最佳利用方案。

下贴目录:
1, 2003开县井喷、2005九江地震、2006开县井喷与三峡诱发地震。
2, 中、美民间交往万古长存——纪念中、美长江上游漂流探险20周年(20th anniversary
of Expedition on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附1:“紧急呼吁:立即停止北京德胜门内大街扩宽工程, 改取建设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思路 ”节录

8,要对中国有信心,有自豪感……德胜门内大街利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过去:王府周边,通衢大道
(2)现在:入城乡镇店铺,微利,甚至入不敷出。与黄金地段极不相称。政府头疼。
(3)未来
1‘ 世界不入流的、随处可见的汽车、洋楼或仿古建筑,毫无价值。
2‘以站在人类历史巅峰和大国国都的眼光,设计人类文化遗产大道。
显然2‘与1’有天壤之别。关键:不要迷信世界不入流的汽车、洋房,要对中国有信心,有自豪感……
9,当前要务------停三个月论证、论争,证后、争后,再行动。

附2, 泰晤士报:北京正在埋葬着它自己的历史

新华网 2006 年4 月3 日

许多到过北京的西方记者和旅游者,似乎比中国人更钟情于那里的胡同和四合院。他们常常在海外媒体发表文章和游记,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北京胡同的日渐减少;对蕴含着温馨和谐理念的北京四合院的日益消失,感到不解和惋惜。英国媒体的一位驻京记者尖锐指出,开发商对“混凝土和玻璃”的热情和城市规划者的左右摇摆,正在埋葬着城市的历史,使北京失去“京味”。
日前,《泰晤士报》刊登一篇题为《在对“混凝土和玻璃”的热情中 城市埋葬着它自己的历史》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位失去故居的京城市民怀着无奈和沉重的心情,在旧居原址寻觅着昔日的回忆…… 其中有这样一番描写:老王在成堆的碎石瓦砾中小心翼翼地走着。他说:“这里是我的家,是我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我真不敢相信。”他开始痛哭流涕。
在这条胡同的另一边,在一座正被拆毁的院子里,一位妇女正用脸盆从屋外的水龙头下接水。“开发商要我们离开这里,因为他们想拆除这座院子。”说完,她急忙转身回了家—— 一间单坡屋顶的砖房里,这里曾是北京有钱人家的优美院子。
文章说,现在几乎没剩下几座院子。北京的城市规划机构总是在保留还是拆除旧建筑物之 间摇摆不定。开发商想用玻璃和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取代日渐破败的四合院。城市规划者决心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将北京建成一座时髦的新城市。
文章援引一位胡同研究者张先生的话报道:在北京的近4000条胡同中,只有不到500条保留了下来。 在62平方公里老城区中,有1/3以上已被拆除,每年拆毁的旧房数量则多达1万间。
这位记者认为,没有哪座城市像北京这样进行着如此迅速而巨大的变革。对于拆除旧城,一直有反对的声音。其中一人便是世界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他 说:“他们应该保留老墙和老城,而在城外修建摩天大厦,就像巴黎那样。”
而这正是中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的计划。他主张在北京城墙以西地带 建造新北京,但他的主张遭到了拒绝。一些中国专家说:“这个错误已经无法弥补。”
胡同研究者张先生认为,希望还是有的。他说:“如果我们现在停止拆除四合院,北京也许还能成功保 留她的一些古都韵味。”
文章批评城市规划者的短视现象说:大多数城市规划者都对胡同的吸引力视而不见:在这里,老人们坐在太阳底下打 牌,女人们在树荫下聊天,孩子们则满头大汗地踢球。城市规划者看到的只是角落里腐烂的垃圾和设备简陋的公厕。
一位北京男士曾对采访他的德国之声记者谈到了他对北京变化的感受:2002年夏天,我在北京接待过一对德国夫妇,女的是画家,男的是老嬉皮士。 他们一到高楼林立的北京,就嚷着要去一个很“中国”的地方。我领他们去了什刹海。那里有一片湖水,和中南海的湖连成一片,边上是风格特殊的老房子,沿街盖起了酒吧和咖啡馆。群山环绕,湖光滟滟,老嬉皮士感觉非常受用,不禁脱口而出:“太美 了,简直就是日本!”虽然明知他并无恶意,但我还是忍不住反驳:“明明是要找中国,怎么找到了又变成了日本?”
德国之声网站日前以《历史变脸和再造记忆》为题,发表了这篇采访记。其中写道:时隔几年,再度回想,这位男士发现,那位老嬉皮士的感叹其实并非全无道理,因为 他对于那片风景的最初的印象可能是来自于日本。所谓的“中国味”其实也是一种异国情调,它让西方人感到好像来到了东方,让中国人感到好像回到了过去,但是这种记忆究竟是真是假?全球化对异国情调的需要、对保护地方文化的需要,带来了对一 片风景的投资,人们就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了某种记忆,全然不顾,金钱已经扭曲了真实的记忆画面。
文章批评说,人们一方面投资修建虚假的过去,一方面又任由真正的古建筑面临即将报废的悲 惨命运。这位男士介绍说,北京有一座双帝庙,是文化价值很高的古建筑,但是现在居然成了无家可归者的落脚点。
与此同时,某商厦旁边的庙宇倒是得到了改建,因为这是地方部 门给开发商下达的捆绑式合约计划:要投资商厦就必须修庙。迫于无奈,开发商只好整修寺庙,可是修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像庙,实际上是茶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4-6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历史文物破坏得已相当严重,老北京的东西保存下来的已经不多了。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改、扩建方案时要精心考虑。至于“交通拥堵”问题应另辟新路,增加路网建设;不能总在老路上想办法。

G5 E1 `0 v- Y) X*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6 14:40: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4-6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支持!!!!!!!!!!!!!
发表于 2006-4-6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为数不多的一条脊梁又要没有了.
发表于 2006-4-6 2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的脊梁被掐头儿去尾了已经。
发表于 2006-4-7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老的北京在2006-4-6 2:34:01的发言:

(转贴)

按语:看来关心此事的人不少,也有行家在思考。请大家认真学习与体会——老老北京

关于立即停止扩宽北京德胜门内大街, 改建元、明、清风格步行街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杨联康(国土资源部* 研究员)

如果这个方案配上历史照片、历史资料、现状及改造后的效果图,再配上一个对北京史很熟悉的讲解人员,真的很不错!

发表于 2006-4-7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刹海已经被毁了,德内也要拆了?这些民族败类!!!我的“母亲”已经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了...[em13]
发表于 2006-4-7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减少交通压力应该想别的办法,可以往周边发展啊,干吗老盯着老城区这点地皮啊,让上班的人都往城外跑,城里自然清净了

发表于 2006-4-8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提个退一万步的建议,德内大街能否紧着一半拓宽,保留半扇古树和老房子,宽度另一边你随意,我说了啊,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要拓宽的话,能否请当局考虑一下我的建议,虽然也是个搔主意.总比两边都拆了强.
发表于 2012-2-12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会恶有恶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9-21 21:47 , Processed in 1.1650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