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的热情和古老的艺术吸引世界的眼球。中国古老的民居、交通、商贸建筑艺术不仅是传统的文化精髓,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能挽救并发扬光大?
举报
希望大家喜欢陈永祥先生画的《北京老街》这本书
2006年01月24日
涵芬楼书店
Tag:北京老街 空城 日志
今天下午去书店买书,足足在涵芬楼里呆了有2个小时。北京我最喜欢的书店就是涵芬楼,虽然05年深秋了才知道它的位置。我是个爱逛书店又怕逛书店的人。可能是有一点贫血的原因,每次在大书店的大架子前仰头找书,总觉得那架子在微微颤动,这时候我的头就会眩晕得立即要闭上眼睛。北京我最不爱去的书店就是西单图书大厦,只去过两次。王府井书店以前还觉得好点,现在也快赶上西图了。黑压压的人和满地坐着的学生们让人寸步难移。还有我不明白为什么书店一定就要卖那么多旅游纪念工艺品呢?还是涵芬楼好,面积虽然才1000多尺但是小而温馨。关键是我在这里总能买到书。在小小的书店走一圈几乎看不到任何譬如“我在***树下等你”“天使爱上坏魔鬼”啊诸如此类的畅销书,眼前干净,心里选着书也舒服。涵芬楼那么小一个书店你要是站累了却总能找到可以坐着看书的地方,这个我喜欢。今天下午最终买了德龄的一本文集和陈永祥老先生的《北京老街》。照说象介绍老北京的旧照片图集这种书各个书店起码千百本,加上每次逛书店我必看这些,也翻得要腻了。但《北京老街》给我以意外惊喜。小桢小桢的图全是细腻的铅笔淡彩画集。关键是——我并没有深究陈老先生画这些画的时候是依照什么来的?旧照片?亲眼所见的风景写真还是其它?那些小幅图片里明明都标注这是什么什么城门那里是什么什么街,而这些街道城门现在依然存在,也都近乎完全与图里景物吻合,但铅笔图传达的信息和照片却感觉完全不同。这就象是被幻化了的旧日世界。我竟然翻看它是并不觉得是本记录老北京风貌的图册,而是画家自己眼里加臆想里的旧城。回家来细看才知道为什么会给我这种感觉。因为画册里所有的景象里都没有人。我们平时多见的图册也好照片也好只要是反映旧志风景绝对少不了街上叫卖的贩子和来往行人。可这本书里的城是空城。所以那种意境感如此之强。画家在每幅图的主题背后都很干脆地用留白而没有再细腻地刻画作为背景的远处街景。感觉画里的城真的是故去了的城市。因为那时的人已不在,景亦荒凉。安安静静的那些建筑,依然在画里的日光下静穆着,投下影子。那些古楼前的槐树柳树依然能从叶子投下班驳的光阴,甚至有些图明明一人也见不着门口空有等候的马车。也许其实画家这样做绝非是创作时的主要意图,只是为了突显主题罢了,但我看上去如此空寂的一个旧城,心里却惊了一下。平装的本仍然是贵,但还是买了来珍藏。要我是这本书的出版商,定劝陈老先生改其书名为《空城记》。 4 d, v' X, W5 g- `4 W. y
agnesplanet 发表于 4 I; q9 f. X4 u* f% y7 l 23:38| 阅读全文 | 评论 (3) | 引用 (0) | 编辑
分页: + i' l2 D$ \9 @1 }; C& }$ h) ^$ [
涵芬楼书店在哪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6 04:10 , Processed in 0.132991 second(s), 1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