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群体,三十几年间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是一股十分活跃的力量。现在,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正逐步退出社会一线,这就是所谓的“老三届”。他们是“文革”初期被广泛动员和利用的基层力量,就是所谓的“红卫兵”与“红小兵”,其中一些人,因幼稚而狂热,做过错事甚至坏事。之后,他们与我们的国家一起历经磨难,成千上万地被当作“知青”上山下乡。当他们从狂热到冷静再到觉醒,他们又是较早反思“文革”的群体,最后,成为推动“文革”结束的强大的基层力量。
老三届具有的一个相同的特征:由于在“文革”前接受了中等或者初等的教育,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恢复高考时具有某种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国家的认知具有连贯性,可以尖锐地发现社会的种种问题,还清楚地明白国家走到今天的艰难性。他们的记忆中,既有“文革”狂热的可怕,也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的恐惧,正因为如此,他们又是若干年来,每每遇到社会动荡时,十分重要的基层的稳定力量。
“老三届”特殊的经历和锻炼,使得其中出现了一批“成功人士”,但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那仅是浮在社会表面引人注目的一小批幸运儿。更多的同龄人,由于十年动乱,永远地与高等教育绝缘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坎坷得很:在改革开放之前,他们多数上山下乡,没有基本的收入;改革开放前期,讲文凭的年代,他们缺乏优势,拿不到好岗位;到市场经济的时刻,一切讲竞争拼搏了,年龄和家庭负担,又让他们力不从心。
应该说,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中,老三届人属于相对弱势的一群,而当年届六十的他们,逐步淡出社会一线的时候,最让他们发愁的问题,恐怕是社保制度特别是医保制度的不够完善。老三届”以及他们前面的各“届”,都已经“老”了,看病吃药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实际问题。
但是,某些医保制度的设计者,总喜欢搬出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例子,说国家承担不了太大的医保负担,要个人多承担一些。他们也许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老三届”们,在30岁之前当知青,基本没收入;后面的一二十年,又是低收入;再后来,为改革转型作出牺牲,不少人提前下岗。这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员工,工作一辈子有较多的积蓄,完全无法类比。要“老三届”在退休以后,较多地承担自己看病的费用,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最后特别想说:“老三届”虽然逐步淡出社会一线,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依然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年轻而富有朝气的80后,绝大多数正是他们的子女辈。父辈们为国家的发展进步辛劳一生,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年轻一代的方向选择。各种制度的设计者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非常希望政府和社会,真正地为“老三届”的医保制度鼓与呼一下。
举报
感谢你的仗义执言!
心态问题 看您怎么想了 放我这全是反的 痛苦啊 纠结啊
这么多年,还相信政府能照顾这批人,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悲哀。
有些年轻人,全面否定老三届的经历,认为—无是处。其实上山下乡与其说是毛主席的战略决策,不如说是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不是上策,但面对千百万人的同时就业,大概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说到历练是从人生经历而言的,既然已经身处艰难的环境,那么这种经历也并非全无是处。不用说我们这些社会底层的草民,就连一些有头有脸的阶层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既使未曾上山下乡也未必—生顺当。
比如曾贵为部级官员(国家体委主任)的庄则栋,也曾面临囚禁审查和下放边区的经历。但在他那本"闯与创”的书中,他就能够正确对待这—切,用”逆境练人"的条幅做为自己的座佑铭。
其实青年人在目前和今后的生涯途程中,也不可能寄望—帆风顺,坎珂挫折,盛衰荣辱都可能充斥自己的人生,要用坚强的意志克服面临的诸多困境和魔难,吸取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才能尽快地成熟起来,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
上山下乡确实锻炼人 但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虽然父母这辈子苦辣酸甜都齐了 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本应该可以活的更好
上山下乡确实锻炼人 但失去的比得到的多 虽然父母这辈子苦辣酸甜都齐了 但我还是觉得他们本应该可以活的能好
尽管“老三届”的后代们是富有朝气的80后,但是这些80后也绝不会因为他们父辈们目前所受待遇而做出什么影响“稳定”的事情来!因为这些80后正遭遇到就业、住房、婚姻、培育后代、赡养老人等诸多问题的严重困扰、自身难安的处境!国人一般的特点是: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造-\-反!
说“知青”上山下乡是一种历练,简直是一种骗人的把戏!或许有人认为所有国人都是傻瓜和白痴?!一般说来,没有多少国家会拿几代人十多年的青春年华去用作历练人生经历的!
“青年人在今后的生涯中,也不可能寄望—帆风顺,坎珂挫折......”,这只是发生在特色天朝里!毕竟天朝这里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总是不停地发生各种各样的“折腾”事件!
作为“知青”这个弱势群体,今后恐怕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卸磨杀驴的事还少吗?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8 16:13 , Processed in 0.133118 second(s), 17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