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6|回复: 12

古徽州之呈坎[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3 14: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古徽州之呈坎

[原创]古徽州之呈坎

: }; i; e6 Y n

 

. I/ E8 N# J# E1 ^

  呈坎,这个偏徽州大地一隅的小山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张力吸引得人们接踵而至?她蕴含了多大多深的谜团,让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为何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成为前人探索发现生命玄奥,感悟先哲圣言的神秘地带?

/ U; S! J- f5 Q+ W/ O) E


    呈坎原名龙溪,使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 P1 H) f8 t, H- v( F9 G


[原创]古徽州之呈坎

[原创]古徽州之呈坎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P+ u+ p/ h+ Y1 L+ d) u, M* [

 

7 s8 k& O7 ]1 |5 \

 

7 Q: k7 j- ] ?: O; a

    在呈坎村前街的南面,迄今还保留有一处罕见的古代社屋,这就是——长春社古代社和社屋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人们把安置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建筑统称为社屋。它和徽州的其他宗祠一样,都属于封建社会里的上层建筑。与宗祠所不同的是,宗祠对异性者具有排它性,而社是以地域为单位,在一定的范围内,容纳各姓,也就是说,社屋里的菩萨是公众之神,宗祠内的祖宗牌位则是私人家的神。

发表于 2010-3-3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Y f: Z3 x$ `

 

. A, D+ V7 g4 |2 w* z

 

% p9 e+ G" s6 t

    呈坎是全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存着宋、元、明等朝代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为古徽之最。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S$ T: M5 f" f

鳌鱼吐水

$ j, [7 I& Y/ `6 b, Q. i

 

' i$ y% v! V$ ^( e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导致修建祠堂这样的大事停了下来呢?据罗氏35世孙罗来平推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后寝9个开间的彩绘用了超规格的黄色,另一个是把“鳌鱼吐水”雀替上的鱼头雕成了龙头的形状,这都是朝廷所不允许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资金短缺,直到70年后,隆庆进士、大理寺卿、罗氏22世祖罗应鹤荣归故里,续建祠堂的工作才由他担当了下来。由于后寝的高度不及享堂,与整个东舒祠的宏大气派相比极不协调,罗应鹤在后寝大殿的顶上加盖了一层4.7米的楼阁,同时外加两个楼梯间,使后寝的开间也由原来的9个扩大到11个。

; T: c% C7 Y& \+ ~ ? D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社

" J5 s1 L: ~, o0 ]" I

, } z! X7 P0 U4 O' S

 

2 t: T& O a( b2 \% m, p

     呈坎“长春社”始建于宋代,原建在村西南,后于宋代迁于现址,今主体建筑大部分为明代建造,后寝在清代时有所改建,门屋为新做。社屋座西朝东,门前设有一条长方形青石路面,路面两边则以青砖铺面,整洁有序。栅栏门上方悬挂 “长春大社”的蓝底金字直匾。在阳光的折射下,透出深邃的色彩。给人以神秘之感。大门的屋顶为五凤楼式。整个建筑宏伟壮观,面积有近1千平方米。从平面布局上看,社屋共分为门屋、正堂、后寝三个部分。门屋正面是木栅栏,内是中门与边门。北面有1997年新立的“重修长春社记”。过回廊、天井就是正堂。屋柱油饰成黑色。月梁、梭柱用料硕大,梁上有驼蜂斗拱和莲花盘斗。两边有碑,右为明代的“重修长春社记”,左碑为捐资者名录。过正堂照壁便是后寝,它有三处石级相通。后寝高出明堂地面4米,数十根木柱均饰成朱色。梁上多处施以彩绘。后壁栅栏门内有石坛两处,原是安放社公菩萨和土地菩萨的。旧时石级前放有大香炉。供祭祀时使用。

2 S" Z6 ~& s& r$ Y+ {4 K



) T2 B. x' u/ u1 M+ D0 D

 

/ y1 |' \7 Z3 d! Z$ |: o9 z

     村里每年正月初七、正月十四、十五等日均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其中有办灯会、庆寿诞、游神像等,凡村内男女老少,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兴高采烈,乐声回荡。社内、社外充满着节日气氛。

5 S9 {8 S! Q& Y1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第一名祠“罗东舒祠”

7 h: t) R6 R* L

 

. K) a; w# i2 @5 A6 F


; F( u0 R, K6 n- s' V

   

) c c# I" e1 B, r4 N0 L

 

! ]; u7 f; R+ J% A! i e* t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P" M% H6 g5 u2 ]

享堂正中照壁上方,垂挂有明代著名书法大师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型匾额。

: v- ^2 V- ]8 ]5 C1 H+ {5 u


 

1 l: V: K% C1 M' k6 J- N0 I/ n6 f

    “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

     “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位居江南第一

5 w& X7 X0 b0 W8 e( @9 [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D7 I# D) e6 i3 A4 U. A. Y! E$ O8 K# J

 

) J8 ?1 _9 a% `" K


     后寝既然是安放男性祖先牌位的神圣殿堂,为什么要在其上加盖一层楼阁呢?《祖东舒翁祠堂记》碑刻不仅为我们揭开了谜底,而且它也明确记载了整座祠堂从初建到完工近百年的坎坷历程。“东舒祠”于明代嘉靖初年首创,到了嘉靖十九年(1542年),后寝大殿快要完工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工程被迫停了下来,过了70年以后,才又开始重建,并在后寝之上加盖了一层楼阁。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D# R6 s, D L% Z4 S

     后寝大殿

3 M: h7 P: x' K* C( N9 e

 

0 f# d4 N/ G5 E6 n

     享堂的后面是“东舒祠”的第四进院落。它是由享堂、后寝大殿、南北围墙合围而成的。这里天井狭窄而高深,与第三进院落的宽敞明亮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一种凝重森严的感觉。后寝大殿是安放男性祖宗牌位的地方,也是整座“东舒祠”最神圣、最精美的地方。殿前有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甬道通向大殿,沿廊有10根巨型石柱,殿内有木柱46根,前沿的26块黑色大理石栏板浅浮雕有姿态各异的避邪等鸟兽图案,雕工细腻,圆雕的狮子神态生动,活灵活现。寝殿中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木质构件,或为云浪花朵;或状如花瓶;或形同花丛,图案精美,典雅秀丽。尤其是透雕的“鳌鱼吐水”雀替更是玲珑剔透,精彩绝伦。梁架上布满了极具个性的民间包袱式彩绘图案,色彩明快迷人,构图大方典雅,被誉为“国内罕见的民间彩绘珍品”。

+ ` d, J) b% H3 _- E9 ]7 T

 

* \9 z) J. p! G# M

 

: B1 s4 n' ?7 w! G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v6 e2 U4 s: j v; y' q/ B

 

5 n6 a$ G# Y9 L$ B

      从“寝因前人草创,益之以阁,用藏历代恩纶”这段话可以看出,罗应鹤之所以要盖此阁的原因,是为了珍藏与皇恩有关的圣旨、御赐、官诰、皇榜等东西,故取名为“宝纶阁”,以体现“君在上,民在下”的建筑理念。实际上,当初建造楼阁只是为了建筑上的需要,也就是为了使后寝的高度超过享堂,以使整个祠堂建筑保持一种一进高过一进的视觉感。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F; b0 n4 J: @; {" q) Y8 n

女祠

" u) C+ `% G8 T+ e

 

0 Z2 y, \ p6 r: b; f* @ A

     紧靠享堂南山墙,建有“女祠”,名曰“则内”,也就是内侧之意,是用来安放罗氏家族女性祖先牌位的地方。它坐东朝西,没有正门,面积不及男祠的十分之一,高度也只有主体建筑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罗氏家族在对女性尊重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

8 K, o+ c- {% v4 `( b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I1 I/ N3 b& O( W% q/ H3 b

 

, H) j: X A% o R2 R+ @; q& V* Y( w

     上世纪60年代,文物部门在对“东舒祠”作鉴定时,看到后寝大殿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彩绘和精美的木雕,极具文物价值,就把后寝大殿单独上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在登记时,认为“宝纶阁”的名称指的是包括大殿和楼阁上下两层的整个建筑,于是省保名单的目录上就阴差阳错地出现了“宝纶阁”。直到199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四批国保单位时才给“罗东舒祠”正了名分。

9 \; X) m0 O5 l0 S3 `

 

/ S% D0 i- i2 W/ Q

(完)

* M- o8 y$ G3 `/ ^ 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6 08:18 , Processed in 1.14251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