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ake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帖子收藏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p c2 I0 L/ B6 u7 ?3 K- r

早请示、晚汇报

- ^3 I. m' L% @. x& z5 C

航校几个学生刚到北镇第一天吃晚饭,还像在航校一样,饭前在食堂的毛主席像面前站好进行晚汇报,之后吃晚饭。在晚汇报时,食堂里的工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几个饭前向毛主席高呼:“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新来的人。航校的学生心里想,我们的行动引起了这里的人的注意,这种对毛主席的敬重方式可能在这里还没有实行,心里挺得意、骄傲。没一会,工厂的“文攻武卫”队员押着几个戴着白底黑字“袖标”的坏分子进来,令他们一字排开站在毛主席像前面,几乎重演了一遍刚才航校学生的活动。之后才允许去吃饭。他们的袖标上是“漏网右派分子”、“流氓分子”、“地主分子的孝子贤孙”等。第二天,航校学生饭前再也不早请示、晚汇报了。

9 B5 r5 ?6 x: _( S7 g3 |$ G- N.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的历史演进第一阶fficeffice" />

, [; h9 B! J( S8 k; P8 o

    由于受到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不仅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且还于1960年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而趋于停止。

: Z8 B. ^8 S% a( X! f3 ~4 j: \- z n D

   就是说,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的1951年到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之间约3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内,我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实际上主要发生在1951-1960年,这一时期的国际化以引进苏联技术设备为主要特征。

, y2 {* ?2 v `& w. H# E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云、李富春、聂荣臻副总理直接领导和组织航空工业的技术引进。1951年,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建设航空工业的协议书。

1 u% F% P% I3 M9 a& U- p

    在1953年中苏签署的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141个项目(1955年增至156项)的协定中,以及在1956年谈判的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的援助项目中,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项目都作了安排。这一阶段,先后从苏联引进7种飞机、9种航空发动机、5种战术导弹和数百种机载设备的制造技术(如表所示)。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助建设了13个重点项目,聘请847名苏联顾问和专家到中国航空工业的机关、工厂、研究所和学校等32个单位工作,中国则派遣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共353名赴苏联有关工厂实习。技术引进的总费用约3亿新卢布。这一阶段是中国航空工业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期。

+ t9 W9 q. V9 L% j O

   中国航空工业这一阶段的国际化主要以引进成套设备为主,在引进的航空项目上从设计图纸、到加工设备、再到试验设备以及生产线都从前苏联引进。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应该包括研制、生产和服务三个主要部分,前苏联援助我国的仅是在仿制前提下的生产部分。从世界范围看,技术引进可以被划分为成套生产技术引进、关键设备引进、专有技术或专利技术引进、智力引进或技术人才引进四个层次。而航空工业这一时期的成套设备购置、尤其是直接用于生产目的飞机、发动机组装生产线的引进,为技术引进中的最低层次,还没有走出传统进口替代战略的局限。

0 k7 ~2 t3 X* n/ Z

* @. q+ c. n/ F. ~

) g. ]1 n3 ^0 Y9 C, D3 n `: `" P$ K3 S$ @3 r( s. ?! J3 V6 d+ R! K; U/ f' x. y: B1 m7 R! T5 J8 p- l0 {8 f) v: q) X/ R1 Q _+ z5 L# o* y* i2 V, O. w% y9 W' i1 x! x5 T, d+ F3 S" n# w0 I' g/ m2 A$ ?( p$ X6 [& Y" p4 i% r+ k$ e( n6 H* [1 N! j1 ?( O8 y0 H- y& A2 D" T8 ?& u* i% b$ i/ r: q: X) I$ }5 t5 v1 W8 a. ~) Z y! ]. i/ h* O; R& C; V& {3 E% O# F/ L7 C v" e$ S# b; v r8 |$ L8 B1 j' h7 M7 w+ t' s; N& n4 e/ t# y& v6 J) w. e3 g, D3 H1 A4 F/ a* r# O+ F. ^3 M) k. M( C6 F( s3 ^6 b" c8 I) g8 P3 u" C1 f `9 n5 P! w. X: p3 Y3 t) q: Z, E2 h0 y% Y9 |& Y+ [) x/ X0 T7 y" C9 q3 J* d$ V/ B1 z# \# X4 c$ F
; q/ N& g7 z, F9 ]

1951417日          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

- p" c% \- N8 I, [- m" j

19514——19528月 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5 L& h) `! s* T" a

19528——19582月 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 b5 f7 s) E& x# c9 G, [6 o

19582——19609月 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

^" `$ J4 V3 N8 G8 Y0 S% @

19609——19639月 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

/ V% z! @$ |( j: M2 Y' S

19639——19824月 第三机械工业部。

. ~8 F( F2 j9 ]8 o/ J

19824——19884月 航空工业部。

; ~$ \: Z0 m! m( f# J

19884——19936月 航空航天工业部。

2 P' ^- L+ f) C

19936——19996月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8 P; U: `1 B+ G+ j

19997——20085月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2 K" q; l3 }# m5 k9 X( _% B# |

20085——200811月,20085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划拨给了中国商飞。52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开始进行了重组整合。

$ @, b' q8 s; s8 s

2008116日  重组整合后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开始了建立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征程。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航校1955年第一期毕业,称“航校1期”......65年11期、66年12期、67年13期、68年14期、69年15期。

+ W, x! B2 u& W X5 p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共15期,毕业生7403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16 10:50 , Processed in 1.12831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