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9 x! Q2 c% {1 `; T8 l `6 |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传奇人生
% _5 t/ A* e/ ~3 t. m(上海电视台专题片) ' I9 c7 T V P5 }1 R2 q9 U! U
(解说)他24岁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但他连教授都不敢做。他跑去找自己的老师张伯苓求教,张伯苓劝导说:“年轻人要能忍耐,回去教书。”于是他就老老实实地回到清华,老老实实做起了他的教授。没想到的是13年后,老老实实的他当上了清华的校长,他似乎无所作为,却充分发挥了教授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他把清华当作家,但这个家很民主。他说:“大学所以成为大学,不是因为它有大楼,而是因为它有大师”。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却为这所大学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了众多的大师。 # Q4 E9 t6 u& q' P* Z: R
梅贻琦——
4 L% \3 O3 P* l3 y1 D(解说)1930年初夏,北平一片和平景象,西直门外的清华园里教授授课,学生读书,也是一幅象牙塔风光。然而,这景象的背后却潜伏着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空前的危机。任期不到两年的清华校长罗家伦虽然也有不少建树,但因独断专行,极力推行“党化教育”,终于激化了和师生们的矛盾,僵持不下,罗家伦以辞职要挟,可学生们的反映颇有点揶揄的味道,他们说:“无论国府批准与否,本校无人表示挽留。”罗家伦走了,政府随即派乔万选接任校长一职。乔完选是清华校友,对接管清华踌躇满志,可当他带着武装卫兵刚进学校立即被学生拦下。学生们将乔万选一个人请进了小礼堂,等乔万选出来时,学生们已经拿到他签署的“永不任清华校长”的承诺。
7 W* A# Q9 h9 Q. p& B( G% M- G(黄延复)驱除校长几乎是师生一致的,清华的传统是民主、自由。容不得有一点专制、独裁。
* a \; Q/ m, E! G5 h( C7 e! p(刘文渊)清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1925年以后,清华改办大学,那么大批的有一批清华留美学生学成回国,回到母校任教成为一些年轻的教授。这些年轻的教授,他们接触到国外教育的先进情况,看到了国外学校民主的,受了民主这样的影响,所以对在清华那种学校行政人员那种专断作风表示很不满。 , {0 Z4 M" E$ J7 B
(解说)尽管民国政府中,觊觎校长职位的有三十多人,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连走进小礼堂的机会都没有,乔万选离开后,这所大学竟连续十一个月无人管理。大学是不能没有校长的,清华师生以期盼而又戒备的矛盾心情,等待着下一位校长的到来。 % i, e) y8 a x5 t, U
(刘文渊)三赶校长之后,清华校长的人选,当时学生会就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到清华当校长要不受外界政治干预;第二的话,知识要渊博;第三个呢,人的威望要高;第四个话,他要能够对清华的教育事业有所发展。 4 N# _/ ~8 \: s" |, i
(解说)11月下午的一天,清华大学师生接到开会通知,又来了一位新校长,他要与大家对话,这新来的校长就是本校教授叫梅贻琦。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驱除的对象呢?
( v; K u9 ]8 a6 q. K, [梅贻琦是清华学校首批庚款留美生,1915年他学成归来,回母校任教。以后还被任命为物理系首席教授兼系主任,以及清华学校的教务长。发生校长风波的时候,梅贻琦正在美国担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管理全美各地的中国留学生。1928年11月,39岁的梅贻琦接到调令,他又重回清华园。
4 U- m* ]- ]* p( i t# o(刘文渊)梅贻琦在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在就职演说当中他发表了一个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到:“一个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
. K r9 Y- t, g(刘自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梅先生那个时候,他就觉得“一个学校师资的力量,他把它提到绝对的高度。” , T$ \+ L. w) G* W
(刘文渊)他说大学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而这两者的实,现全有赖于师资,全有赖于教授。所以他提出“大师论”是很明确的。
2 |0 V6 q1 h) V3 y(解说)梅贻琦的“大师说”使清华师生对梅贻琦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其实“大师说”不是梅贻琦一夜之间想出来的,早年清华国学院成立,邀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 这四大导师,使清华成为中国国学研究的重镇,这其中就有梅贻琦的主张,那时他是清华的教务长。梅贻琦就职演说时,被他尊崇的大师们也在静静聆听。清华自建校起就有尊崇教授的传统,梅贻琦的“大师说”是将这个传统表达得更明确、更自觉了。他并不是把教授用来提高大学的声望,他是希望教授在学问和人格上对学生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而清华的教授在学问和人格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但如何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一直是清华大学争论不休的问题。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在大学教育的目的。大学教育要培养的是哪一种人才呢?这个分歧用一种比较尖锐的提法,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是培养“人”还是制造“机器”?而梅贻琦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教育学生的任务是成就学生完全的人格。
8 Y8 F" A4 N; z0 j(黄延复)大学教育当中,最主要的是要进行一种全人格的教育。像一个人要教育成这样一种人,你做研究也好,你做服务也好,你做公务员也好,你能贪污吗?你能背叛祖国吗?首先他人格完整啊! : i4 W7 }! E' ~/ }* O
(解说)梅贻琦在就职演说中,还讲了这样一个思想:他希望清华能培养博及古今、学贯中西的“通人”,而这种人只有“通才教育”才能培养出来。清华师生就是这样看到了新校长的亮相,知道了他的想法。就在梅贻琦演讲的礼堂外,有一座清华毕业生捐赠的日晷,基座上刻着这样的字句:行胜于言。清华一向崇尚实干,师生们对这位新校长的态度同样如此,说是说,做是做,清华学子拭目以待。好象是故意要让人失望,梅贻琦在发表了颇有新意的演讲之后,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他似乎是整天躲在公文的后面,他似乎表象得非常缺乏之见,他有一句口头语流传最广,叫做“我从众”。梅贻琦完全不同于那些被驱逐的校长,他没有独断专横,可是堂堂清华校长也不是这样无为而治随大流吧?是懦弱?是萎缩?是有所顾及?人们猜疑着,也从各种渠道打听着。果然有人探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梅贻琦在与夫人韩咏华结婚之前,有人告诉韩咏华梅贻琦是个及不爱讲话的人,韩咏华信口答到:“豁出去了,说多少就算多少吧!谁知结婚以后梅贻琦果然如此。 1 x* _: G. J# `4 Z+ O. B
(刘自强)梅先生在家里头呀态度总是笑咪咪的,老是很温和,可是不多说话,看见这些年轻人在一块儿玩得很高兴,他总来看看,点点头就走开。
: ?" [8 [; G+ @+ f(解说)仔细观察,人们发现,沉默寡言的确是这位校长的性格,,而并不是什么畏缩的思想作怪,人们逐渐理解和接受了梅贻琦寡言的性格。但不久后梅贻琦的作为就出乎很多人的意外。梅贻琦开始从行政上消弱自己作为校长的权利。
0 Y$ v: ]: X% W ^6 m(刘文渊)开会的话他就在旁边听,无论是教授会还是评议会,他很少首先自己发表意见。他都是听别人讲,一旦大家做出了决定,他执行的非常坚决。 - \: Y# O. n, b
(解说)二十世纪初,国内大多数知名大学都有“教授治校”的传统,全体教授、副教授组成的“教授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利机构,由教授选出来的评议员和校行政首长共同组成“评议会”作为“教授会”的常务机关,负责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在具体问题上,梅贻琦可以从众,他左边的人可以批评他,他右边的人也可以批评他,他都接受。 9 k" h; W% ] ]
(刘自强)吴有训先生就是常常不同意梅先生的好多做法,虽然梅先生没有坚持很多做法,吴有训先生就提出批评“你这样做不对”,他也接受。 : ]+ w6 g" ~+ m
(解说)但是,在大的问题上,他不遣余力地倡导鼓吹。譬如在清华他崇奉蔡元培先生的主张,把“学术自由”当做办学的原则。 8 t" b" R, u/ m K" u, c! [# `
(刘文渊)他把“学术自由”作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办学的原则,对清华的影响比较大。梅贻琦他是一个爱国的教育家,他是要求希望求得中国教育的独立,而中国教育独立很重要的就是要求得学术独立,所以他竭力主张学术自由。
0 Y; H2 y* h2 a6 P. ]( _(讲解)学术自由是梅贻琦办学的灵魂,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白色恐怖正浓时,他批准冯友兰考察苏联,回来公开宣讲苏联的种种优越制度。到了三十年代,他允许吴晗、闻一多在校园内公开进行革命宣传。他曾写道:应追索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克进学术的使命。
+ p' o& F& R! C/ `# I1 @3 L' ^, E(刘自强)他的办学就是一个叫“通才教育”另外一个就是“学术自由”,从不干涉你。所以在西南联大、在清华都是百家争鸣,谁可以矛盾,譬如闻一多先生同很多人的思想就是相左的,所以都可以融进来,这一点是梅先生学习了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蓄”的思想。 & M" N" M# Z6 F
(解说)老教授们都清楚,梅贻琦是为学术自由极大地尊崇着“教授治校”的传统,国民党取得政权以后,出于推行党化教育的需要,曾经力图摧毁“教授治校”,可是没有奏效。清华虽是国立大学,但办学资金来源于美国庚子赔款,并不依赖政府,所以能坚持“教授治校”的传统,那些要执行党国意图的校长就只好离开。梅贻琦上任后,一改几任校长的做派,他不仅尊崇这个制度,并且把它的效用发挥到极致,教授们关于校政的决议他都认真执行,对于学术蛮横干预的事情没有了,教授的作用发挥了,梅贻琦也做稳了他的校长,而他的寡言的性格也 被清华师生理解和接受。 & }+ N8 Y) [, O' N) h
1935年当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 华北的危机关头,是清华师生首先呼吁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一二、九”抗日爱国学生运动鼓舞着当时的青年,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军警到学校来抓人了,学生们与警察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场的教授们没有对策,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梅校长。怎么办?然而平时很少讲话的梅贻琦仍然没有话。
" g1 `' r. d( M7 V* F! y' \(黄延复)后来国民党来跟他要黑名单,说:“你把学生的名单给我一个,好按照那个抓人啊!”以为那个时候可能他们都掌握了情况了,好按照这个地点去抓人,哪个学生住在哪个地方。
; p9 k3 \5 s; k(解说)结果梅贻琦竟提供了一份名单。学生们不解,他们不相信梅校长会出卖学生。军警开始按照名单抓人了,后来的事实是一个学生也没有被他们带走。
6 S' z W/ z( B2 p2 u(黄延复)为什么呢?后来弄清楚了,梅校长只是把前年的学生住宿的名单给了他们一个,结果他到那儿一抓就都不对头了。梅先生你别看他不说话,他的脑袋里有主意,他在想主意呢!所以他的外号就叫“寡言君子”。
- O) E8 ?1 B% s(解说)不知不觉间,梅贻琦做清华校长已经六年了,没有人再提出要更换校长,有人问其中的奥妙,梅贻琦幽默地回答:因为我姓梅,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霉(梅)。 $ m1 c/ r o( ^5 N
时间走到了1937年,夏天清华放暑假了,然而仍旧有二百多师生留在学校。七月七日留校师生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梅贻琦在后来的回忆中写道:当七七之夜敌人进攻卢沟桥,枪炮之声校内清楚可闻。不久,北平沦陷,清华大学开始流亡。
) A3 W+ S$ l$ M+ W3 z1 N(刘文渊)在“一二、九”运动之后,清华是对战局有比较清醒认识的学校之一。梅贻琦跟教授开会讨论,就是如何应付这个(局面)。当时就果断地停建了几个大建设,就是把省下来的建设款有41万转向投入了湖南,买了一些地,所以后来战争爆发以后,长沙临时大学才有一个落脚之地。 " o. [: _, [) f# {6 x# f1 A! p
(在长沙,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三校师生齐心协力,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学期。但是,时局发生了变化,这时南京沦陷,武昌告急。1938年2月梅贻琦在日记中写到:临时大学奉命于云南省会之昆明,4月低全部到达,本校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以来,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虽然仍由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清华校长梅贻骑共同担任,但由于张伯苓和蒋梦麟两人常在重庆,并另有职务,西南联大校务工作实际上落到梅贻琦一人肩上。战时的非常状态使梅贻琦不得不改变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常常要牵头去做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清华有庚款做后盾,经济实力远胜于其他两校,用世俗的眼光来看,这种联合清华是“划不来”的。所以人们说:联大成功的奥妙就在于梅校长的“大”。他心中似乎没有清华,只有联大。
; |2 @1 A: c5 v K* q9 o. e梅贻琦生活俭朴,在西南联大的艰苦环境中,他要靠典当衣物度日。他的夫人也常常和教授夫人们一起亲手做糕点叫卖,贴补家用。还把糕点叫做“定胜糕”,意味“抗战一定会胜利”。西南联大校舍分散,梅贻琦常常步行一二十里本奔波于各院系之间,即使在日机轰炸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梅校长依然谈定从容。 3 t. c( d" S; S+ Z: i
(何兆武)每一次警报来的时候,他总是穿一身长衫,拿一根手杖,慢慢地走。而不是有的人一听警报就乱了,就非常慌乱,就乱跑,他不是,安步当车地,而且还疏导学生不要急,这个路窄。
; U! N6 y3 B9 T2 C(解说)西南联大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大师,西南边陲因为有了这样一批文化守望者而孕育着希望。西南联大使中国在战乱频仍、半壁沦陷的情况下,保存了教育的元气和一份精神力量,可以想见,这里蕴涵着梅贻琦的多少心力和贡献! % q# U- V+ V) O+ B1 A0 Y
1940年9月,清华师生在昆明举行“梅校长服务母校25周年公祝会”,会上师生和校友们用美好的词句赞扬他数十年如一日服务母校的功绩。 + Q) y# E* v: @- F
(黄延复)梅校长要答词了,不能把清华的成就算到一个人身上,譬如说我,我就打一个比方给大家听,就像京剧戏台上的那个王帽,京剧戏台上的王帽就是在戏台上唱皇帝的那个人。
3 K1 F4 y2 J) I/ S9 `(刘自强)他说:你别看他仪仗森严,他只是一个配角,而唱戏的是那些大将啊、将军什么,那些文官武将。他说,要说清华有什么成绩的话,我应该感谢就是,我刚刚搭了一个很好的班子。他就像一个唱王帽的人,只坐在那儿里摆样子的,就觉得主要的作用取决于那些大师。 9 A" U, Y$ ]( w, J* R2 @6 w5 b
(解说)时间迈过1946年的门槛,经过八年抗战,日本军队终于被赶出中国的土地,清华师生踏着满目 的国土返回清华圆。然而,学生们的课程刚刚开始安稳下来,国内情势聚变。1948年国共双方大决战,人们心里都清楚胜利的一方将会是谁。在这样的大局势下,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走和留的问题。但梅贻琦是决定要走的人。 ) t, U* n8 v1 `1 f
(黄延复)清华大学学生会啊拉着队伍到梅贻琦校长的宿舍里头挽留梅校长,喊着口号,说:,梅校长不能走!吴晗那个时候已经到解放区去了,他就在那儿通电给梅校长说:梅校长请你留下。 0 W- V. X8 Y& V, v! W) L+ W
(解说)很多人不能理解梅贻琦为什么要离开大陆,而他却有自己的考虑,他要保护好清华基金。清华大学的基金来自庚子赔款,想动用这笔校款必须要有两个人的签字才能生效,一位是教育部长,另一位就是清华的校长。
2 X6 T; F! T/ \5 D(黄延复)他说:我走哇,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出去保护清华大学的校款,我要不出去啊,要是换了别的校长,国民党随便派一个,国民党随便派一个校长,再配合那个教育部长,这两个人一签字,这款不就没有了吗?
) q2 t" B6 [0 c+ y5 E7 z) Q(解说)梅贻琦离开大陆后,先在美国呆了几年,后来又去了台湾,他利用清华基金在台湾新竹创办了“清华原子能研究所”。 _& m. b% `% N6 }- F7 J
(黄延复)别人几次建议说:咱们改名吧!不要叫研究所了,叫“清华大学”得了!他不干,他意思就是只要我活着这就是个研究所,真正的清华大学在北平,或者在北京。
4 D0 x( z# H! a/ a! Z8 M(解说)他始终不愿意将研究所改称为清华大学。
& }, O {) U+ v' g$ e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北,享年73岁。学生们心中的梅贻琦是“永远的校长”,他肯做事,忠于做做的事。在近五十年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清华,弥留之际的梅贻琦仍然不忘一直跟随着他的手提包。他去世后,人们发现里面装的竟是清华基金历年的帐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人们记得他的告戒,他说:我只希望大家能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去追求轰轰烈烈。
! v; a! L) v5 h: L$ t0 H/ x: H出品人:黎瑞刚、陈樑
4 t7 ]/ X! f9 x艺术顾问:时间 & O2 W, Y4 H) Z, z% ^
学术顾问:陈正宏
; s) h, i. v$ B. F1 f5 }. |总编导:望韧
# U3 l/ S) T _, a6 t* |: @编导:樊金辉
$ ` ]/ V7 \& f摄象:龚卫 ) w. o" V; T& L, _+ X2 g3 T8 K
灯光:纪小严
, ~& n j( r9 g* O) R录音:徐海连
( N: ]9 d( G6 d9 x; j+ j+ z剪辑:孙家颖
( g' f; X% T5 y" l/ J: U$ `录音合成:陈建强 ! x" Q* x9 \2 p, [9 }
责任编辑:徐冠群
& n0 Z* t" s- Y9 m- m+ x+ n解说:黄辉
7 W+ ]( q9 B5 j3 R1 S. e监制:应 明
8 @# A7 q8 P2 z9 C# z8 }( q8 g备注: 3 b( W7 p) E9 e" E6 x( L* k
黄延复:——清华大学校史研究专家
/ z5 p# J7 |' c; M* ^8 ^. M刘文渊:——清华大学教授 5 e9 p# O# s6 _5 }) ]9 d
刘自强:——梅贻琦儿媳,时为清华大学学生 7 f% l0 ^) ]& B4 g' t1 { Z" \7 k
何兆武:——清华大学教授 6 E T# c% z0 S. {7 I& |" D e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2007年3月23日首播。2007年7月28日重播。 / \5 a+ ?- a8 ]6 i$ E( q
, |- ?2 E, r/ S
http://tv.people.com.cn/GB/39805/6043050.html * ~; L# }3 T- ~8 M
视频节目播放时间长度27分钟,
* k/ L4 [' z2 d( Y6 X6 B
. p% K: b( U! ~2 Y2 a& ~2 h科教频道] 北京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http://www.ku6.com/show/g6bklatFYiIrehbf.html
, l) {5 M' ]2 z5 H百度视频搜索 :大师梅贻琦 0 v" x+ N# S+ g% Y, w
http://real.joy.cn/video/466780.htm ! l% p! E7 I3 r, P$ @. O i1 I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1ODQ3MDA=.html
; F& [6 k/ Y3 H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z6uX3YV0N0/isRenhe=1 3 m0 ^% P( L7 K! y: B
http://you.video.sina.com.cn/b/20914856-1518501571.html
2 A& R4 N. c3 S' n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B438QNlSMI/isRenh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