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14|回复: 2

又看到没文化的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7-29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artxun.com/xieyi-1554-7766862.shtml

* o' I* F2 l; i* o Z6 C1 G, l

 

- O0 O& v3 [& i; \* L

 

! `# |! v: E. O. D6 Y* f1 }

老看到这种没文化的,基本历史知识没弄清楚,搞啥艺术创作啊

, H3 V8 `/ U2 N1 Q8 w- Y- x

 

2 N; ]0 z; y5 N

 

a, H- h% ?) X) \. o

 

0 L6 U( u% L: O3 z& O1 ?0 d! F

 

: ?; N; h$ T7 `- m. @) M

 

- Y. B" B* y- p/ W; Y7 o

 

7 X9 w& W6 r' q+ E W; `# k J2 W2 l; Y

 

# x' e* U, l5 w5 ` [& [

 

$ ~8 z0 \4 I$ U2 x; c

 

/ k& y- d! g/ g. w$ Z. n

傅文俊《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上海开展

% V% O5 F* y) m$ f

 

0 G5 x, x& }: f0 k
http://news.artxun.com 2010-07-28 10:03:32 来源: 华龙网
4 z+ k9 K6 @1 z. M) a; V) H' n& e$ R' L) n) m; `
& G3 q' h6 c8 @5 y8 f j5 Z

  著名艺术家傅文俊先生的当作艺术作品《走过场》继7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成功展示后,又将于8月4日在上海“非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这个展览将持续到8月29日。


# u; @' w; d) Q. w* I$ f* ^4 T" t

  被称之为《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的系列作品将展示傅文俊先生近两年来创作的历史观念摄影新作,以及他专为这个以学术性为主旨的展览空间“非艺术中心”制作的影像与装置作品。在上海的个展将区别于在北京的《走过场I》。


; K. m- d1 a5 W: E

  通过《十二生肖》(12张)、《万国园记》(8张),傅文俊先生运用造影的手法,将历史和当代的冲突挤压到一个平面上,突显了“一切历史都是走过场”的历史观念。展览将于2010年8月4日晚6点在“非艺术中心”开幕。


' Z0 V5 Z- R) d, Q' y

  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


- w" n5 [# @ T$ Y- M/ \8 n# r

  在此个展中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是个展中的亮点,将以圆明园为取材,材料运自北京圆明园本土,目前这一艺术方案正在紧张实施之中,将在开幕时呈现在观众面前。届时,该作品可能将命名为《圆明园南移1400公里》。这也是首次以圆明园材料作为作品素材进行创作,同时也是圆明园的材料第一次远离本土来到其它城市。据艺术家透露,这些材料可能是圆明园就地取材的泥土或石头,也可能是有代表性的其它符号,但不会是来自于圆明园受保护和限制的文物。它们全部征得圆明园管理机构的许可。


: B* p! `6 d3 T. h5 j7 Z

  届时,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主题作品将来沪,与万国园“世博园”对垒。这也是艺术家要传达的意味。上海观众可从这个展览中领略到当代艺术的另类表达魅力。


! H) S+ _. O( D4 S- ]2 O* C- c

  从八国联军中找到灵感


2 }1 Z- R& z8 ^4 @7 i( D! V

  《万国园记》与《十二生肖》在形式上具有一贯性:建筑背景、电脑道具、以及电脑中的图像,但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的更换:《万国园记》把《十二生肖》的圆明园废墟更换成了2010上海世博中的英、法、德、意、奥、美、俄、日等国家馆的身影,而电脑中的图像置换成了圆明园废墟。电脑之中的图像和外在的空间图像构成了联动关系。外景与内景形成了时间的对比、对峙。


- i L' w% h2 l7 P0 U" H' l! Q8 ]

  这些摄影作品彰显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从圆明园的劫掠和烧毁到世博会的举办,正好一个半世纪。一个半世纪前,八国联军焚毁了圆明园,一个半世纪后,八个国家馆在世博园相继设立。曾经被清场的国家,重又主场,曾经入侵的国家,如今入朝。傅文俊先生用古今对照的反差手法,强调了历史的场域观念和他的家国感慨、历史情怀。


7 F) Z4 z* K0 o& B' b n- X# _

  运用历史资源反思当代


7 W8 U D/ v0 v- ~$ U

  傅文俊是坚持用摄影镜头来陈述自己艺术观念的艺术家。他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是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成员,曾多次担任各类艺术摄影比赛评委。现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动与“摄影-造影”理念的实践。是“大印图片”与“独立映像”两家艺术机构的创办者。


( G0 T- y% s* C

  傅文俊大胆运用拼贴和挪用,将造影造物放在美学技术之前。对于当代艺术来说,视觉意识和问题意识,艺术家对当代的反思,信心和困惑,已经远远超过了技术的操作层面。这种造影的摄影观,对历史和现实既控制又挑逗,这种摄影观已经转变了艺术家和摄影对象的关系。摄影作为一种行为,已经从被动到主动,从写实到写意


8 U$ a- @0 `% a$ Y$ o

  当代的影像创作在今天中国、包括世界范围,都出现了这种自觉地运用电脑技术、摄影技术,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方式。它们为今天的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可能性,也意味着更加的主观和主动。对傅文俊而言,这样的技术和手段成为他艺术媒介的一部分,可以使他自由地实现观念。这是一种艺术的文化表达的潮流和趋势,傅文俊用具体的实践来表达一种姿态,也是进一步推动传统摄影和当代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不仅仅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当代的文化、社会、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表达的结合。


5 D& ^' K) m2 j1 r5 A4 r& F

  《走过场II》由非艺术中心李消非担任艺术总监,《新周刊》主笔、中国当代重要诗人、艺术评论人胡赳赳担任策展人,由《新周刊》、华亚艺术基金会协办。在艺术观念,艺术语言的运用上,别开生面,另辟佳境。《走过场II》在上海展出完毕后,将返回北京圆明园,接受邀请参加圆明园被毁150周年的纪念展出。


9 }3 E+ v& q; u# u, x% ~

  从北京而来的艺术家金锋、原弓、左小诅咒以及评论家汪民安、王春辰、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和上海文艺界的陈村、龚彦、孙甘露、吴亮等人将受邀出席开幕酒会。


4 H! r; q! W% p/ }3 Y; w

  名家点评


! k# F+ e1 `: P

  唐克扬(2010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3 M; H( g/ N- `5 i/ U' s

  这件作品的意涵看上去似乎再清楚不过:屏幕下方的小图索引着上方变化万端的画面,并未真正出场的“八国联军”,仿佛强力磁铁扭曲了“意义在建筑空间中飞行”的方向。


/ f0 M. m3 t9 P8 r$ a0 O& g

  可是仔细看来,我们却又有某种隐隐约约的疑问,使得这幅作品的解读成了件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说,那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铜兽首是如此自然地翻新了圆明园怀古的意绪,那么,这多少有点不应景的西洋楼旧墟风景,是如何将它承载的沉重意义让渡给21世纪的新页呢?艺术家没有给出确凿的答案,他似乎也不是要做一个清晰的判断,反倒是承载那索引画面的笔记本和网络世界的牵连,欲遮还掩地暗示着作者真正想说的话。


, K$ [" `4 c7 _; s( W& z

  张颐武(著名评论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P6 o$ ?! H D2 M, b; H, R

  历史是否是“走过场”,建筑是否是“走过场”,人是否是“走过场”?


0 t; o" G, _0 j4 d7 E6 @9 V0 w

  这是追问,也是拼贴和接合。在一个个过场的展示中,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记忆都展现了其丰富、微妙和复杂。


5 e6 n5 f3 i; T7 V' }3 ^* a* B+ {5 a) v

  这些照片既是历史的“过场”,也何尝不是艺术的“过场”?没有“过场”,其实艺术也就没有自己的空间,正是对于诸多过场的追寻,让艺术本身成为一个新的过场在这里展现。这正是摄影的价值所在。它就是“过场”的“过场”,聊供我们在这里通过看展览再走一次“过场”。


% Q# Y1 J: R3 ?% Q

  汪民安(艺术评论家)


/ y( J6 D* p# @# @' q. j

  《走过场》中,其明显特征是强烈的“历史意识”。从圆明园的劫掠和烧毁到世博会的举办,正好一个半世纪,这一个半世纪,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恰好是中国同西方的关系紧密相关的。


V! {# M; u( n3 P8 L2 k

  这是没落的象征,也是被西方羞辱的记号。照片中的遗迹在诉说这个国家多年前的痛苦和羞愧--这种痛苦和羞愧既来自自身的夜郎自大,也来自西方的野蛮蹂躏。然而,150年后的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则言说着完全不同的语言:西方人先前将圆明园这个巨型建筑烧毁了,现在,他们又来到了这个国度,构造自己的建筑。


$ P1 }5 g, B2 M* k

  先前,他们是要毁掉这里,现在,他们是要在这里推销自己和展示自己;先前,他们以武力的方式强行来到这里,现在,他们以贸易和和平的方式被邀请来到这里;先前,他们遭到这里的人民的怨恨,现在,他们遭到这里的人们的欢迎。


6 V: k" r0 s5 O' O

  王春辰(艺术评论家)


# H& M; H+ X& b1 \6 B' q1 o8 Y

  这里,对圆明园象征下的中国近代历史进行再思考,关键在于要做到什么立场,是否提出当代看问题的新的文化眼光。所以,以这样一个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词语“八国联军”来命名作品,会在中国人心中引起对历史的回忆。实际上,作者试图以一个具有历史含义的词来和当代社会、当代中国包括当代全球化进行对话。


3 y& u( ~6 @* r/ w- O! S

  显然,艺术家是在追求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视野或新的角度去看中国的社会文化,借以希望今天的中国具有开放的看世界的态度。“八国联军”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今已经G8、G20、甚至环亚太地区国家,这个概念已经被拓展开。八国联军的概念被扩展即意味着抛弃历史的阴影,也意味着对沉重的文化心理的释放,这恰恰是在与新的世界景观接触后的一种新的国与国的文化态度,表明一个民族心理、民族自信的态度。只有走出历史的不自信,才能走向更开放、更自觉的文化广域。所以,傅文俊的画面传递的信息或视觉的感受,是积极的,而不是悲壮的,或消极的。弹指间,一个新的世界开始了。

" Z4 n8 M9 r7 g( s( i4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9 2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历史上的这两次事件确实容易混淆

& P- h7 ]% |! j/ }4 E' Y, A& j

 

6 Q+ e" y6 v$ h3 |5 W0 @$ \

都是联军,都从天津塘沽攻入杀到北京

发表于 2010-7-29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辙,冤枉他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22:10 , Processed in 1.16385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