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2276|回复: 1558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3》

 关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9-1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同学:咱们的论坛自从搬家以后,近几天总是发生不能翻页的故障,询问掌柜,他建议重新建坛,然后锁帖。于是就重新建立了这个新坛,请大家不要见怪,很正常。原来16页的论坛还可以浏览,大家继续发帖。
回复 论坛版权

举报

发表于 2010-9-1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t% ~5 ~5 n/ |& b

这个坛子还是《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二)》吗?还是锁帖后再建的论坛,我已经晕头转向了。有时几个都能打开,有时几个都不能编辑,看来还要稳定稳定。在这个时候大家更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个人的情绪先放一放,齐心合力度过这段时间,网站稳定了就好了,大家稍安勿躁,春江的帖子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9-1 9:32:00的发言:
5 A. p# ~$ c a7 E6 z8 q; x( n5 h% j

这个坛子还是《北京航空工业学校(二)》吗?还是锁帖后再建的论坛,我已经晕头转向了。有时几个都能打开,有时几个都不能编辑,看来还要稳定稳定。在这个时候大家更要“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个人的情绪先放一放,齐心合力度过这段时间,网站稳定了就好了,大家稍安勿躁,春江的帖子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 @3 O( H, Z' [

这个论坛还是原来16页论坛的继续,仅仅是因为故障,不得已而为之。

9 X& N5 Y( W& `- z- h6 }$ j

寻找路径:

; ?2 z( ]* ?; u) ~0 @1 D

老北京网论坛站文化生活寻找-老街坊老校友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 F* Q) ]! d6 o9 J7 R0 V

 

发表于 2010-9-1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日照,路边拍的久违了的场景,觉得有趣。

0 q$ M l0 ^: D8 X


发表于 2010-9-1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e* z4 k l+ W3 D" h; U
转贴:揭秘中国民航客机“巧妙逃生”系统,一定要牢牢记住!(图)
0 r$ c5 ?& R( Z: v* n" @
7 Y# z' v7 B$ r. E
9 x- T- f: @; x. _4 E6 U1 V/ r" T
' L: ~) Q8 e2 M+ g# \$ L
5 Q6 n4 j0 f: ^3 M" R/ C( E

  1.为什么在民航客机上“难于逃生”

2 s- H0 M C- S' `# f$ {; e

  说到“伊春空难”,就不免使人联想到民航客机的安全和逃生系统。

6 K* R0 `" i: A- Z" M

  我们知道,现代民航客机有一个很大弱点,就是在客机上是很难逃生的。这当然不是因为“某些人”疏忽或者不负责任之类的原因造成的,因为“某些人”也要坐民航客机,是吧?这有两个客观原因:

3 ^6 b: m* y& I1 ^6 ?" E

  第一,是民航客机的飞行高度太高(一般在6000-12000米)。我们知道,许多人在西藏旅游时都有高原反应;而民航客机的飞行高度,却经常比喜玛拉雅山(8848米)还要高,在这样的高空中,大气压非常低,氧气非常稀薄,一般的人根本无法呼吸,血压会严重升高,心脏负荷会相当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逃生与把人抛入外太空差不多,因此许多民航客机都是“不带伞”的。

9 W E. p9 w+ A$ f- F% K3 `2 `+ ]

  其次,是民航客机的飞行速度太快(一般为900公里/小时)。我们知道,在驾驶摩托车时,如果速度达80公里/小时以上,路面上的空气就会吹得脸很难受,民航客机的速度是这个速度的十倍以上,在这种环境下逃生,人体的生理承受力是相当大的,与把人投入飓风旋涡中心差不多,是非常危险的。

$ u# j( s! G0 c

  然而我们中国的民航客机却在这种环境下连续安全营运2102天(这个数字很象2012)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这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

! w, O: O4 o, r# `: v6 F( k

2、揭秘中国民航客机的“巧妙逃生”系统

! ^/ |4 R A, x9 l' I7 S

  为什么中国民航客机能拥有如此骄人的良好飞行记录呢?原因是中国掌握了一些民航技术的“最高机密”。

0 F. ^8 h# r0 z8 O* d

  我们知道,上民航客机上“逃生难”是因为飞行高度太高和速度太快。但中国民航客机却不怕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民航客机的设计人员们掌握了“弹出式客舱”的逃生设计方案。

2 Q4 L+ R: f% `

  这种方案就是将乘客舱设计成可以自动弹离客机“主体机身”的结构,当遇上危险时驾驶员可以迅速启动紧急分离按钮,使乘客迅速逃离最危险的客机动力系统和燃料舱部分。当乘客舱脱离“主体机身”后,在惯性和重力作用下,乘客舱一开始会向前进作水平抛物线运动,然后再垂直往地面上坠落;此时乘客们因为没有脱离乘客舱,还在相对封闭的乘客舱内部,因此乘客们不会遇上低压环境和高速气流,因上他们仍然是安全的。

7 ^% T* r- {: A( h/ w, d

  当乘客舱在下降到安全高度时,乘客舱会自动打开,并将乘客们迅速弹出乘客舱,然后使用降落伞降落。

- J* W# S% n# b) e' e* f

  这种情况并不会造当人们降落到地面时被坠落下来的空乘客舱砸着,因为乘客是用降落伞降落的,其速度要远远慢于没有安装降落伞的乘客舱;当乘客安全降落到地面上时,乘客舱早就与地面“亲密接触”了。

3 N9 K# i! c* C0 p( ]

5 g4 c6 i- B, n; q* z6 ^/ E

3.更巧妙的还在后面

' v0 u- b1 t! m4 [/ D

  中国民航客机的“巧妙逃生”系统,更巧妙的还在后面,因为现代社会的能源很紧张,民航客机营运成本很高,设计人员又设计出了更为巧妙的“座位式降落伞”。

; h* I7 l' e4 \1 ?- Y

  这种方法就是将降落伞与座位融为一体,把降落伞“伪装”成乘客座位样子,当乘客们坐在座位上并系上安全带时,其实正好把自己固定在了降落伞上,这样乘客们就可以随时降落伞不离身,时刻处于“逃跑状态”。

, K a0 U. e6 N f; `) W- T* O* E

  这种方法既解决了乘客们的逃生“反应机制”问题,还解决了安装降落伞的成本问题。

% A [. ?7 z4 Q; [, n% t3 T

  为了保证乘客们在降落到海洋、高山峻林和沙漠等各种环境中都能很安全,设计人员们又给降落伞进行了“升级”,他们在每个降落伞上安装了一个自动开启装置,这样乘客们就不会因为不懂使用降落伞而发生特例;他们还将乘客“座位”设计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靠背”和“扶手”,主要用来安装降落伞,可以自动开启;第二部分是“座垫”,是“软着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弹性缓冲材料的座垫、一个工具箱(可以存放手机、救急药品及野外生存存工具如军用刀等)和一个食品袋(存放有压缩饼干、罐头和饮用水)。

0 H) d. m3 ?% F, R" Z+ C/ R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部分即“靠背”和“扶手”部分,又分两种结构,“靠背”部分是能自动充气的双层结构伞体,这种结构可以保证乘客降落在水中时能浮在水面上,并把它当皮划艇使用,在陆地上则可以当睡床使用;“扶手”部分则是单层结构伞体,乘客降落后可以把它当成被子、简单衣物或抱扎带使用。

' t# ~' z+ a# t |$ K. h* l. i/ v' t

  为了使乘客们在降落后便于搜救人员寻找,设计人员们还对降落伞进行了“分组联合”设计,他们把乘客座位按照不同的组别,用绳索将它们按一定的距离要求连结在一起,这样乘客们就能集中着陆,从而节约逃生设备,并能在降落后相互照顾;而对于搜寻工作来说,也更加方便。

" I* w$ v2 v5 \

  鉴于伊春空难的教训,中国民航客机的设计人员们,又想到了新的办法,即把民航客机的动力涡轮设计成可以旋转的结构,当民航客机需要降落时,通过采用将涡轮转到垂直状态向下喷气,这样就可以象直升机那样降落了,从而避免在近地面时发生意外,还能节约跑道和机场建设成本。

6 c' a+ ?; H/ f& N) F: z2 B; j9 W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楼主| 发表于 2010-9-1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9-1 9:52:00的发言:
/ W# b) L0 c5 q7 E2 _9 }

去日照,路边拍的久违了的场景,觉得有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n479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Q4 S/ P9 b" [/ T0 _$ q

用光影手美化的效果如何?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发表于 2010-9-1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1 10:37:00的发言:
. c# t: ^. Z2 D! A2 ]

用光影手美化的效果如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owimg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 h# s7 m, s* i, e

色彩很浓,也比原来清晰。可能还有很多同学不知道上这里来,怎样才能通知到呢?

发表于 2010-9-1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因找老北京资料,发现这里,太幸运了有缘分,先报到吧。
发表于 2010-9-1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夕阳红在2010-9-1 19:31:00的发言:
我因找老北京资料,发现这里,太幸运了有缘分,先报到吧。
' J9 f1 f% i5 S2 x" C$ W

您好,见到您就想起您的剪纸,再给大家发上您的作品看看吧,启发启发,我已经在新华书店见到美工刀是什么样的了,但小书店没有剪纸的书,还要抽空去王府井书店看看,一定要向您学会剪纸。

发表于 2010-9-1 2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uyan:谢谢你告诉我,我真想不到论坛在这儿又买了房子。可是其它人是否都会知道?你那个帖子还好编,你就代西水发个通知吧!

% H. j- d0 d; ]

又:老房子新房子,你跑的比我快,我过去一看,通知已写好了。 

发表于 2010-9-1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1 9:42:00的发言:
5 w- `+ w& D& O0 j6 N

这个论坛还是原来16页论坛的继续,仅仅是因为故障,不得已而为之。

# O' f+ y+ o T0 Q, C

寻找路径:

3 {' q. K( d2 \# Y

老北京网论坛站文化生活寻找-老街坊老校友 → 北京航空工业学校

# t) ]7 k: A/ Y+ i- ~; R7 M

 

# v& A& O6 @: d

我已在上午的发言里添加了新坛网址,(第16页),大家别着急。

6 B1 m5 b1 M0 O; ~7 J

同影,我给你发了邮件。

发表于 2010-9-1 2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绕了很大圈子才找到家,这几天都给人转晕了!
发表于 2010-9-1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ongying在2010-9-1 20:03:00的发言:
3 ]* K6 }+ F) F: S( f- v- H1 K

  请看邮箱。

发表于 2010-9-1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也找到新家了。这回该好了吧。

发表于 2010-9-1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接到电话“中国电信为了回报用户,请在今天拨号xxxxxx免费拨打长途一天”,我想这种手法已经骗不了我了。山东人099早在春节时就提醒了我们,很感激他。只是不知西北行后,现在又在搞些什么名堂
发表于 2010-9-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弄右弄最后我们这一座楼变成9月1号奠基。天意呀天意!

\! v- E0 q% h

  好了我们今天开学。记得小学语文课本第一课:一、开学  开学了。二、上学  我们天天上学。 三、同学 我们学校同学很多。……五十六年了……

发表于 2010-9-1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uyan在2010-9-1 20:12:00的发言:
; A) F9 D E/ M" K

我已在上午的发言里添加了新坛网址,(第16页),大家别着急。

9 @6 \, z' @$ B: u! @. Y, @* E3 j

同影,我给你发了邮件。

( j2 [; r; x( S" H

换新房子不容易啊,我无意中算是腿脚快的了,大家都到了就好了,还要再等等其他同学,相信很快就都会来了。

发表于 2010-9-1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春江花月夜”的帖子,细腻、动情,句句都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再次引用。 & x8 G4 i5 e+ ~, `4 @. M

         ......现在大家都退休了,无论曾为官,或草民,我们又都聚集在《北京航校》的大旗下,以及其平等的身份和自由宽松的心情相互真诚的问候、传授生活的经验、交流思想的感悟,分享旅游的快乐,这该是一件多麽惬意的事情啊!所以借此机会我想说,我愿意让我们的每一个航校人都在这里找回青春,找到快乐,倾吐心声,得到慰籍,联系老朋友!收获新友谊!

" a% b/ C- K; R6 R8 N% d8 J* s- x

      最近我们的论坛遇到了一点曲折,但正像《西水车》校友所说,的确不是什麽大事。究其原因,不排除有外人的干扰,但是不能不说的是,同时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话题不同、观点不一、表达不妥、言语交锋等等。其实这又有什麽关系呢?当然,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注意自己的修养,可是不能要求别人的想法、爱好都和自己一样啊。也正是因为我们有许多的不一样,才需要进行彼此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而《北京航校》论坛,就是我们互相交流,彼此学习的平台。尽量要求自己,不去计较别人才是健身养性的良方。这里我绝不是搞平衡,也没有资格给任何人上课,而仅仅是要在这里说的心里话。

* R( Q2 Z z8 S, D. \* {

      儿时——生活的拮据,少年——学习的紧张,青年——特定时期的文革,中年——工作的劳累......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人生金色的夕阳,咱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最起码吃喝不缺,儿女自立。现在我们不能给社会添乱,也不能给自己添烦,而是要设法给自己找乐呵。想当初,我们刚寻到这个家时,是多麽高兴啊,在这里遇上天南海北的校友时,是多麽兴奋啊!一年来,我们每个人都在这里辛勤地耕耘,都付出了自己的真诚,都分享了友谊的快乐。小小的曲折不足怪,重要的是我们应从中找出以前的不足,吸取教训,有容乃大。我确信,这里每一个航校人都是真诚的、善良的、渴望友谊的,那麽我们就多为对方献出自己的善良、真诚和友谊吧!我希望以前在这里的校友都快快归来吧!还没来的校友能联系上的,也都叫来吧!让我们发扬传统,汲取教训,重续友情。愿我们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败!愿我们的论坛健康长寿!愿《北京航校》的大旗在《老北京网》永远高高飘扬!

6 W6 \; g: Z6 {- e! \+ n

虽然我们都是在网上相识,交流,但我们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网友,我们还是校友,我们还有一份同学情谊在,大家有共同的学校,有共同的成长经历,让我们真诚相待,珍惜这新建的家园,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快乐。

发表于 2010-9-1 2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0-9-1 20:34:00的发言:
 绕了很大圈子才找到家,这几天都给人转晕了!
7 p, Z$ T1 p0 ~! v. _8 W

    

1 D! c9 {( L, p- l8 z/ C3 T# M- z

   今天下班后有点事,回家已是8点半,赶紧上网,一看16页的论坛又被锁帖了,心想怎么这么快啊,翻开16页看到新楼地址,立即添加收藏。没几天就盖起了第三座楼,编个号吧,好找啊。

发表于 2010-9-1 2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小学时的课桌是土木结合的,桌子是两摞土坯上担一块木板。凳子也是土坯上放一块木板。

0 c" |2 k* R) N# F

  后来学到“坐”字时,老师说:“你们看,你们两个人坐在土上,所以坐字就这样写,土上有两个人。”我在下面就喊了起来:“老师,不对。土上还有木呢!”闹得整个课堂才那叫一个哄堂大笑。

发表于 2010-9-1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论坛搬家搬好了,大家放了一天假,现在心定了。上海为了防止颱风“园规”,中小学放假一天,可是颱风绕道走了,不来了,现在心定了。
发表于 2010-9-1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xiu在2010-9-1 20:34:00的发言:
 绕了很大圈子才找到家,这几天都给人转晕了!
5 ?/ o' a$ x( r% t! @" |

  这几天真是郁闷,不是找不到,就是上不去。希望这次咱们家能安定下来!越办越好!

发表于 2010-9-1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都燕:

z8 e" M0 X+ L% s9 X& v0 R4 m

是你在二号楼的帖子帮我找到了新家。

& i! p, T8 }( f

正像三三兄说的,九月一号开学又开楼,挺好。

发表于 2010-9-1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市北新桥,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我住在东直门大街,上初中是北新桥西的22中。所以北新桥每天上学要来去经过4次。关于北新桥一直有一个古老又神密的传说。这次同学介绍我看的一段材料,比较完整,发上来给感兴趣的同学看看。

1 d% s9 R, T3 n) s$ d5 ^8 _4 y; ], G

北新桥的海眼

1 _4 o, u5 o2 H; T' M

 传说当年刘伯温督建北京城的时候在这建的桥,桥下是北京的海眼,压着一只海兽。最开始的时候,北新桥那个十字路口,确实有一座旱桥,汉白玉的.桥不大.那时候,北新桥一片儿全是胡同,路面也不象如今这么敞亮.那时候把口儿的大华算是这一片儿最大的商店了.
  那口井在最开始还没有大华的时候,井的四周有个小护栏,也是汉白玉的,在井的后上方,有一座关公的神像.为什么叫北新桥呢.是因为当时刘伯温对井中被困的龙说,什么时候这座桥旧了,你就可以重见天日了.所以此桥取名北新桥,寓意永远是新的.
  等我上学了,那口井还在呢,只不过在大华的最右边儿的位置.在商场里.商场装修的时候就把井埋在地下了.上面是间小屋子,常年锁着.
  听说日本人倒腾过铁链子,红卫兵也倒腾过.我姥姥他们看到的是红卫兵那次.铁链子拉上来两解放车,还是不见有尽头.不过这时候井里开始有很可怕的呼啸声,就象是水管子水压太高了那种可怕的声音,还有隐隐的类似雷鸣的声音.红卫兵还是往上拉链链子.井里开始有水翻腾,都喷出井口了,象是开水滚开了那样.还有腥气.可是没人敢劝别往上拉了.上岁数的人都是说做孽什么的,都很忧惧的样子.后来红卫兵也怕了,请示了上边儿.这时候水都开始往外喷了.大家全怕了.好多水.吓得红卫兵玩命的把铁链子往井里扔.全都扔下去了,井才渐渐的恢复平静了.这是千真万确的,现在这一片上了八十岁的,都知道.
  后来拓路,桥也拆了.大华也越来越不景气了.百货变成了电器专卖,再后来就不行了,修地铁就拆了.
  修地铁的时候,好多老街坊都在工地上问井的事儿.新闻也有报道,为了保护一口古井,地铁绕了好几公里。

$ X# k# g2 k: n; t

 

XWfmZgfb.jpg
x4E08NxQ.jpg
发表于 2010-9-1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1 22:14:00的发言:
8 |, c" J4 A9 e5 C6 k

北京市北新桥,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我住在东直门大街,上初中是北新桥西的22中。所以北新桥每天上学要来去经过4次。关于北新桥一直有一个古老又神密的传说。这次同学介绍我看的一段材料,比较完整,发上来给感兴趣的同学看看。

7 @6 ]$ k; S) d; L& h3 |3 p

北新桥的海眼 

$ _9 E3 `1 W9 Q* h

  后来拓路,桥也拆了.大华也越来越不景气了.百货变成了电器专卖,再后来就不行了,修地铁就拆了.
  修地铁的时候,好多老街坊都在工地上问井的事儿.新闻也有报道,为了保护一口古井,地铁绕了好几公里......

    不知现在还有这口井吗?
发表于 2010-9-2 0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8484lu在2010-9-1 22:39:00的发言:
    不知现在还有这口井吗?
4 S5 ~3 S- i! ?- T: c& W% U2 P

我60年离开北京后每次回去都是急急葱葱,这些儿时听到的就没有去关心了。至于修地铁时这口井如何处理?就更不得而知了。不过上文中提到好象被埋在了地下。说地铁绕路了嘛。实际上象这样的故事北京是太多太多,咱北京是个古老又神秘的地方。但这口井的存在,以及日本人和红卫兵的探秘应该是真实的,确有好多现象至今我们都还无法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0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ngmen4014在2010-9-2 6:43:00的发言:
# G% f' K* w* L/ s' J- h/ i" j. H7 C

实际上象这样的故事北京是太多太多,咱北京是个古老又神秘的地方。但这口井的存在,以及日本人和红卫兵的探秘应该是真实的,确有好多现象至今我们都还无法解释。

: T/ F- U% }9 U

这海眼的事情我在小学时就听说过,但是你说的后来发生事情,倒是很新鲜。

% H' x& B( X( z7 \7 N/ N! r( q

另,贴的照片我们看不见,能不能换一下,如果不行就删去吧。

发表于 2010-9-2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924_3346_3在2010-9-1 21:08:00的发言:
* P4 z1 I- ~+ y/ \, M! ?* A, U

  我上小学时的课桌是土木结合的,桌子是两摞土坯上担一块木板。凳子也是土坯上放一块木板。

2 Q+ q- P3 `2 b9 A

没想到三三领导读小学时会这么艰苦,这是在北京吗?我读小学解放前在方家胡同小学,解放后在太保街小学。太保街小学本校是雍和宫的庙产,分校是柏林寺的庙产,教室和课桌椅都还比较整齐。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每到冬天每个同学每天都由家中带些煤球和柴板,拿到学校供教室生火取暖用。那时受的教育使我们带的煤球都会超过老师的规定。我还记得班上有个同学非常困难,连早点都没有吃。于是我们同学今天这个给他带块窝头明天那个给他拿块白薯,他读到了毕业而且成绩特别好。那时没有教育改革,但一学期一元钱的学费可以免交,学校也不收什么赞助费,大概那时这一套还没有学会。

发表于 2010-9-2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水车在2010-9-1 9:18:00的发言:
各位同学:....于是就重新建立了这个新坛,请大家不要见怪,很正常。原来16页的论坛还可以浏览,大家继续发帖。
5 X* y5 i* l; e! b

昨天航校新论坛开学,没及时报到,今天补办个手续吧.希望新学年大家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0-9-2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学了,我们的3号楼也开建了。但愿我们的楼盘不再受到干扰,能顺利建到封顶再开新楼盘。建议水车校友加上楼号。现在是3号楼。2号楼是一般高楼只有16层。今后还要建4、5、6.....我们这是搞房地产呢!要把北京航校建成一个漂亮的小区。

& M9 g3 f) j6 Q. |: o3 n

      校友们努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7 07:38 , Processed in 1.205547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