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c7 A! {& k5 X# U3 @& m
我后三天在清东陵的实际行程是: , M( l" O @* M3 L" }2 j$ L0 [# d
1 ]4 F+ o0 O: y* g; |0 ^
) [& f( n, R5 f& K, ~3 a9 S
09-25. 宝华峪道光帝陵遗址——许家峪公主园寝——惠陵——惠陵妃园寝。
9 k4 |& I4 Q6 e& I , W; j4 Q. [7 K/ ^2 F# E. z' d
09-26. 定陵——定陵妃园寝——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裕陵妃园寝——裕陵(陵园部分)。 5 Q4 i% B7 S: R
D' [( {' h' w. F8 m S; {09-27. 拍孝陵石像生——裕陵(神道部分)。 5 I' D& }* s# w" u8 B; s. P; _
$ j7 a' N1 D- R( H# D+ G* K6 a
6 E4 Q3 q7 C; O3 L+ | : Z2 B9 ]$ ]! c1 A7 b9 j& l
2 d+ S# @9 m7 K; N0 P% m我依照个人习惯,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想法,陆续上图。 3 P5 D- [ q6 j& k9 i3 d
; Q/ M2 O, ]4 E R8 x- V
/ `* Z5 c5 K# P& p8 o6 Q
' J( ^$ V$ j8 e
续前文。
; b2 d1 r! K( Q
: e- r* a" n8 }# } ) e4 w5 | U2 n/ M: O
4 Y% d2 q1 x9 }' J4 h+ O 定东两陵的神厨库院西侧,紧邻的神道上建有慈禧陵神道小碑亭。 ' R2 n. _, g3 n
3 c* f0 [7 K& v2 u% B' s6 G 慈禧陵神道小碑亭对游人开放。 2 A/ ^/ r3 f; B$ A
# B9 d( C4 X& @: I& [
) J; J" Z% a4 `; W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5 F9 {# P1 N. a2 |2 o
% u) b$ @$ e, m4 s - F" ^' |2 x) s) C" W; ~# E: _3 r3 p
* K; S! Y( S: x. z图137. 中,赑屃头部长发飘飘......
! Z9 T) K6 [4 F9 M4 {+ B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 v) h* p1 E# R3 @% n" d# N
- s+ D, l/ o! Y5 J 3 v6 h1 \: N# q I1 z8 H4 L2 \( L4 y
0 U; W& O ]. N [转帖]: 《慈安、慈禧的定东陵》 作者 岳南
* q3 g% n5 ]# [+ P- @# B ( |( _: H# j: B# I" B
慈禧用了皇帝的谥号
% ]7 q' l' V0 r1 n
+ A# b5 {7 B) `: S- e' `- `清朝的谥法制度是,皇帝死后,第一次由儿皇帝上谥号20个字。第二次由孙辈皇帝上2个字,至此已满22个字的足额,不再增加。
/ {* P8 {" u% H# \* W% j
q, V/ J# A7 Y- o; @皇后的谥号,如果皇后死于皇帝之前,则第一次上2个字。第二次由儿子辈的皇帝上10个字。 + P9 _3 _9 U$ w# y; j! b
* F/ T2 C+ V& H5 R3 k第三次由孙子辈皇帝上2个字。第四次由曾孙辈皇帝上2个字,至此已满16个字足额。不再增加。
! m- t J2 c% b$ a/ i! K
- L% u* M3 w! P: v如果是皇太后,则省去第一次。第一次由儿子辈的皇帝上12个字。第二次由孙子辈皇帝上2个字。第三次由曾孙辈上2个字,至此加齐,达到了16个字。
6 Y$ T+ s) _- `
& o# Y, g) U% ?按这个规定,慈禧第一次应上12个字(尽管第一次是由孙子辈的宣统帝上的,但也应上12个字。)毓字辈的皇帝上2个字。 1 _+ O( t& j" S( @0 _! J
3 f) k4 M, C& M7 x% N ?! p恒字辈的皇帝再上2个字,到这时才加齐16个字。 ' g* g4 u5 ?- {, x C
8 V9 a9 y0 X( b$ x
7 I' i+ }+ U/ Z h0 F9 w可是慈禧的谥号并没有这样办,而是一次就上了22个字,达到了皇帝谥号的足额数。 $ j8 o( O, k* e' P
: u; d7 B$ y5 ?% N
! k& c; Y& [4 D. t( R9 \她的谥号是:
; T- W) H' |* L ! y8 ?; N$ T; C; W2 _% L" S& J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 " l& y! D! v# }6 O
2 P- ^( x+ U2 C, b其中的“显”字是咸丰皇帝的庙谥,不在22个字之内。
, j* Y' `$ l% C0 |/ b- t( r" Z% p$ C: P # Z- t& x' K- x' U
7 d8 l7 H% R6 P! s0 Q* p$ V所以说慈禧的谥号在清代皇后中是最特殊的。她的谥号有下面4个特点。 " [5 E, r6 \' }8 Q0 W: b! X
7 Y. k- M9 _& N) O1 c
一、谥号为22个字,与皇帝的最终谥号字数相同。 + M0 d* e4 h9 D
) N- v7 n+ J( x& I: ]' N
二、22个字不是分两次加上,而是一次上齐。
' M+ |3 q7 V' v# L# \$ ]$ j
: t* w- o+ l5 ^, H5 |$ U: F7 ^$ \6 Y& G三、谥号中有2个“钦”字,重复。谥号中最忌讳重复字。
3 p8 g- k( r( D
% l4 }5 j+ v2 Z2 ~+ g* o5 E四、按规定,谥号中只能留用生前徽号中的几个字,而慈禧的生前徽号的16个字全部留用。
: N8 Y) B0 J3 Y; H; y + b" N9 x* P# H1 r6 N( \' g) F0 B7 n
3 o+ T5 ^8 H4 l2 R' J0 u& v # K- {, q- e0 i" E" q# Z
当时朝廷中懂得谥法的大臣很多。为什么要为慈禧上这样不符合规定的多有毛病的谥号呢? j- L5 D- r" p3 ?$ x4 p2 u
% L! b0 [' J7 ]. T3 m' r7 r
其原因有二个。 # q, e) l- t5 @0 m$ Q& U9 N1 M
4 {. u; I* z. N+ |1 D一是慈禧死后,当时朝廷颁发了二条谕旨,公开让大臣在为慈禧制定丧仪时要“格外优隆”,要从皇帝的谥号字中选用。
) u; V" c. ?9 c7 ~ B) ], I# {# ], ? 5 {6 v2 y* c& ^' u# ]
二是礼臣们的失误。
4 h1 o$ a2 C0 `% |! \! d1 q 8 ^! L2 X, F- R
$ r- e- Z2 i9 u# J) q7 b
9 r% z9 p5 N. B" E+ q' \3 m/ ~% \
对于这种违背祖制为慈禧上谥号的做法,遭到了一部分正直大臣的强烈反对。
2 |0 m1 u& H2 S$ c
4 ^) e7 |+ U( q; B4 w
5 m' v t, J) O8 _6 t + V' H+ L, ]# N1 A
正在国外考察宪政的吏部侍郎于式枚反对尤为强烈。 & a% P$ ]. U8 y: k- [4 c3 x0 C
0 I G1 D- r, O" _他在国外就给朝廷写奏折,慷慨陈词,强烈要求朝廷追减慈禧的谥号。
% l! y+ v3 m7 y
7 [& ^* k& T ]5 p1 V; s
6 J: I: J1 D6 G3 k+ A. d/ e
1 h! P Q% ^7 w( @) I2 K' h5 Y当时清王朝已处于气息奄奄,风雨飘摇之中。国家命运尚且难保,还哪里顾得上追减慈禧的谥号呢? 2 {/ _% B, ^4 k1 T; z4 H9 `
6 F+ H9 G2 [; v, w & r% d5 f) |* s N
% w9 N' t v$ {: D; X
如今慈禧的22个字的谥号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已刻在慈禧陵神道碑上快100年了。 5 N8 b7 K' }7 W; L6 w* p
' |4 g9 F1 M7 m3 \; H6 t) t4 w
已经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 + G3 m# q. X1 D$ x1 g' j
/ b5 }4 c5 j9 i, v) l6 `0 m对也好,错也好,任人评说。 0 |! W2 M/ k; U
...... % o6 g& g: x+ D! }7 w2 W" D
' m, \/ ^& Z2 W9 N8 N2 A. U
V2 n6 D& G5 z
! u0 `9 T7 N3 v$ @- q
( h' s& X$ t' z% k( {7 T# k
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于1909年奉安普陀峪定东陵。
( \1 I/ }# K* I* D$ z8 R9 N 时年,嗣皇帝宣统帝4岁。 : U8 f6 P; s" y. F, |! p
谥号碑的碑文我不知是何人所写。
5 r) Z' u! X- s% l : o A- ~! b$ n% P/ K
- y4 y: `6 \3 u1 v2 L; _ M
* ^( x* J5 ]9 `7 B; H
谥号碑的碑身刻有宣统帝的尊亲之宝。 1 Q* p* d6 F( U1 u3 g
& y8 [7 J$ Q5 P# e
三游清东陵[44]
: _9 x7 E% X; V6 E. `* F
" ~, @- B/ ~* {+ X, |, U/ r7 \ 谥号碑下是精美的水盘。
( u, x, L8 {6 W, w ; m/ p1 [% \8 b) {/ }% w, `) d# R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三游清东陵[44]
- e! s1 j$ _1 R' J4 r. x# U' {
8 i' R/ Q% s1 z3 P$ e
7 i5 s, s+ c z- @% L0 r. C
/ K1 u( ^" ~" z 7 F* }9 u( N% A2 o3 U7 ^: s8 c
神道小碑亭之北为一路三孔石拱桥,三孔石拱桥两侧对称地增建了三孔石平桥。 $ \% t; \% k2 C2 g: {2 j
4 H! F& C3 d8 U0 b6 J% P2 | 9 L2 G* x9 L& c* U6 z4 S0 Q0 [
- a2 r C/ X8 E* f( v
+ V) t- N8 U5 A& f# e
! Y5 l( g" y! P) V7 x; K 8 f3 a$ {3 O* |3 N( O
待续。
' J! `2 t9 Q4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