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81|回复: 28

今天是北京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赵书老师的发言很雷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19 2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书老师在发言中提到了北京的最近几年的拆迁问题,说的很尖锐很透彻,而且不是发牢骚或愤青那种,真正的把拆迁带来的弊端和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阐述,先鼓掌一下。但赵老最后的那句更是名言:

' E7 F' A1 l" r) n* T, T

 

5 y$ U8 m V/ x5 W6 F9 `9 Z- X8 C! [. r

像花市这样的地方,楼上到二层就见不到北京人了。连我们这些专业研究北京的队伍里,年轻一批里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北京人了,今后北京的研究尤其是涉及老北京生活及底蕴的研究怎么办?现在北京是二环内住高干,三环四环住贪污犯,五环六环住大款,六环以外是穷光蛋!”

( c' o. K! o+ u3 S) }

 

1 z! M! Y2 e" k2 C1 o/ X* P

今天北京史研究的行内资深专家及学者基本都到场了,领域覆盖北京各大博物馆、各大档案馆、大学北京史学术带头人、北京社科院、北京史志办、北京社科联等部门。基本上每人都有发言,我总结了一下,最好的几个学者的观点如下:

: ~! E o' ]* [& O6 F/ v2 D2 _

 

0 L( r7 Q1 t& H$ u. l0 N

1、建立北京史原始档案系统,结合考古和新发现继续完善和补充新的北京史资料。

' d1 D7 a. P! p2 D3 |+ c

 

0 y+ X7 c% Z/ X

2、编纂北京断代史

4 L3 R2 D1 i6 B' N2 B* E

 

Z& L4 T/ Q- _+ h4 N8 d* @

3、出版更很多的北京分类史,尤其是北京的自然灾难史(地震、火灾、洪水等)、北京的工业史(轻、重)、北京的粮油史等急需编纂。

, w' S; h) _5 l7 x, Y

 

+ Z5 J: \+ U- }" Y

4、北京现在的地名极其混乱,建议今后和地名办多加强交流,把北京老的地名恢复,不能以某高档小区或某某建材城定名!

& }+ N5 o+ z, s% m k: ^. Y

 

& s$ h1 w, j8 T. v! L7 |

5、多加强交流,相互沟通,尤其是年轻人和老一辈学者的交流

5 M, o. `; F2 t, ^2 a, R/ A

 

' K9 t: M8 F- ]% w& z- Z' N5 G

6、鼓励年轻人或各个领域的学者多发表北京史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抵制靠前人文章加工润色或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搜索篡文章的风气,学术需要向前,而不是原地踏步或嚼别人嚼过的膜。

! Y2 S, U# h( L2 g4 t% [% u) w

 

! b& V" {. L/ ]: v

北京社科院院长王岗老师、首都图书馆馆长韩朴老师、北京地方文献部主任李诚老师、首都博物馆副馆长姚安馆长、颐和园高工高大伟、北京地方志编篡委员会谭烈飞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郗志群教授及北京石刻博物馆吴梦璘老师、刘卫东老师和北京文研所、北京古建所等单位的领导及学术骨干数十人参会。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9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郗老师治学也非常的严谨。
发表于 2010-11-19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身为郗老师的研究生,希望不会辜负恩师的教导,还要努力啊,呵呵~
发表于 2010-11-19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9 V o7 V. F/ \4 N

赵书老师不愧是外三营的后代,耿直、敢说。

. t# u; Y/ K4 J# ~# J5 A9 R0 s4 [- D p

 

# t. `7 i* W- N$ e

拆迁闹的,北京孩子都四散了。

+ V& U6 o( Y' \' i! I0 r) g

 

& _; R0 Y8 Q3 f2 d9 J

我也上过郗老师的课,印象深刻,并且想继续在他名下深造,可惜无门。

发表于 2010-11-19 2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Y1 \' h$ x9 V# L. F% E

 

L0 X3 r! Z2 n& x# b

观点犀利……

% v+ o0 H- X0 R2 h' U

 

* o9 a# j) ~7 D

 

发表于 2010-11-19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的话说的很好,现在还有多少北京人啊……寥寥无几,同意他的那几个观点。

( N, z3 p7 X2 y

不过斑马,别把郗老师的姓打错了啊,呵呵,“郗”非“希”也。

. [% }$ X3 ?0 j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改过来了,郗老师这些年培养出不少好学生,有几位北京籍的学生已经北京史研究的新生力量了。

发表于 2010-11-19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郗老师乃全国正经专业研究北京史方面的第一位博导。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21: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弘德皇帝在2010-11-19 21:35:00的发言:
郗老师乃全国正经专业研究北京史方面的第一位博导。
8 Q5 o2 p6 [" d% X$ ~- L

 

+ d( V: `8 r, m

郗老师为人谦和,他和谭烈飞老师还是我进北京史研究会的介绍人呢。

发表于 2010-11-20 0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时代的北京要配备新时代的北京人

0 y1 ^2 X3 k* \; T

西安人如今还是胡汉大杂烩万邦来朝的那帮人吗?

7 f3 ^+ n% W# \* j6 R

记录北京旧影可都是外国人

* C7 S$ w5 x4 ?8 A) c% H) q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 J6 M) o! e' R1 t: I

文化的未来在不断创新 不是吃祖宗饭

发表于 2010-11-20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0 0:54:00的发言:
3 A/ ]2 ~" c. M6 a U/ u: P2 J

新时代的北京要配备新时代的北京人

, q; e M: ^4 t2 N5 @$ v) r; V

西安人如今还是胡汉大杂烩万邦来朝的那帮人吗?

3 Z( ^3 w$ ?$ D, p4 s9 z3 e" i0 b

记录北京旧影可都是外国人

0 P. y4 U. H2 _

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 p1 L( R1 f( g- k

文化的未来在不断创新 不是吃祖宗饭

: ?3 |0 N/ B7 y8 p! u: k

 

3 S+ A c3 a/ N( y$ b

你的观点不成立。

2 M+ e: n, a, }! W

 

1 l" x, D) ^ {5 i

如今这社会,外地的都是为了留在北京、为了工作、为了文化身份才干这个,心里面对北京没感情。

+ O: B3 m/ R* }* ~/ ?' a7 W

 

$ k" d5 M! g! p S- p

北京的氛围能是保守吗?我们要是保守,北京能变成如此这般人山人海吗。

% e* z& D3 C9 O# e9 ]: L* y; j

 

/ a+ w: Z- b0 Y5 ^9 q/ z% G" [

当今的外地人,什么时候能够付出真心真情感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们一声,多晚都不怕,“家祭毋忘告乃翁”!

发表于 2010-11-20 0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环以外是空光蛋

/ p1 d) P/ ?$ I# O' M8 @! H

 

p; B% u6 k( g; T( g$ D

“空光蛋”是什么东东

% D7 s* x2 g. m# c

 

0 `7 l' p" i2 `! m, O, T+ m

哈哈  我就是抄袭专业户呀

* Q& S$ n1 g5 a! f" s

有人敢保证搞研究不“抄”前人的东西  很是佩服

D# H% L% o6 c6 C7 s# O$ @

据我所知,目前这样的人还没有诞生出来

8 V7 P6 l- F {! Z

 

( N1 \4 U" C7 `, b9 O; Z

当然人家是合理引用,我是在抄袭,有本质区别

0 I. a9 ~. S2 {3 }! Q, e+ d

 

; U2 ]; ]$ _+ b' `4 y

哈哈

发表于 2010-11-20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10-11-20 7:44:00的发言:
. D" T# k% E) q) M3 Z- \

六环以外是空光蛋

) d5 a' ]+ u% ?

 

* U0 w% E: H% a2 N W! e8 I

“空光蛋”是什么东东

) Q/ h! V4 x5 c. Y2 x

 

+ s \% X" U% p1 E- t

哈哈  我就是抄袭专业户呀

1 z% B+ F0 e8 q0 c: q: j

有人敢保证搞研究不“抄”前人的东西  很是佩服

O7 p8 U3 w# b% Z `) I7 i7 D) Z- p

据我所知,目前这样的人还没有诞生出来

4 A9 t; N+ t* H, i1 @

 

: N+ ~' U9 G- ^* Y: R7 D

当然人家是合理引用,我是在抄袭,有本质区别

. n6 P: p& H% f; T- }1 {7 v

 

0 |9 w7 U! a% B

哈哈

% ~& _" w7 F4 w- N) `

 

) O1 P, Y6 D' ~; i3 y

 

; |: r7 U0 B0 T9 d8 }6 e

:)……

, h; H" f+ Y' o/ G5 w+ d h0 b

 

' b$ i o* I+ m1 _9 T5 F7 E( p, F

换个词语,“集大成”,张艺谋爱用的词。

' k/ {$ @; x, L8 g( t1 y. o& W. b( u

 

. q3 j0 E. X/ j' z& S' h$ V0 F

 

& I, S" S/ z# U8 i; b# l. k

 

5 N1 D+ l% u% M% \

 

: C, M: O: g/ v$ _3 F

 

. a `8 v" g( {

 

) r, t2 C) f, d9 W% ]# d# [+ m

 

, e9 ^8 \) Q: t

 

* J) n: x7 R9 d9 p2 ?; ^

 

0 N9 S4 ]5 c0 S7 ^0 w* N

 

& K; D# `# _9 h0 L3 X$ g$ j6 a9 W: O: v

 

发表于 2010-11-20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断代史,这个很有必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0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10-11-20 7:44:00的发言:
; h4 ]2 k, I' Q1 m" B( e

六环以外是空光蛋

; F6 \% s! t( k

 

4 a! p) U( D* e. u$ E

“空光蛋”是什么东东

0 E- q M+ S! t/ a; h) c

 

6 x+ F% [0 u- ]. x5 l9 k W

哈哈  我就是抄袭专业户呀

& [0 ^ M' x* b3 @" V* g

有人敢保证搞研究不“抄”前人的东西  很是佩服

& c4 U# k$ g2 ?: r0 |) a

据我所知,目前这样的人还没有诞生出来

) K" j+ c" e" ?( C E+ i

 

1 ^- F, e+ o. d$ r" t

当然人家是合理引用,我是在抄袭,有本质区别

: F/ r* |: d& H8 E3 ]: y4 m

 

8 T, Z' `- d) n9 K# P

哈哈

/ N, G9 }2 l) H5 y

 

$ W) {; {* } J8 |7 @# T

多谢提醒,已经修改过来.

发表于 2010-11-21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10-11-20 7:32:00的发言:
+ g. B6 i, r$ X

 

- O6 q# C7 U8 L6 b. D

你的观点不成立。

" B$ s" o7 l P& b

 

: ~! y+ w1 U4 U6 B

如今这社会,外地的都是为了留在北京、为了工作、为了文化身份才干这个,心里面对北京没感情。

0 ] s6 E5 R, H1 F+ c; i4 e9 P

 

0 W1 _$ N# R- ?. a: F

北京的氛围能是保守吗?我们要是保守,北京能变成如此这般人山人海吗。

/ Q4 u1 G' z, b9 J3 O+ ^+ y

 

/ m- T- o4 @- S X8 y; \

当今的外地人,什么时候能够付出真心真情感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们一声,多晚都不怕,“家祭毋忘告乃翁”!

, m# R! z- Q; K* o- k# F

你这是静止思维 北京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的 北京人的组成也是不断变化的

( Y9 I2 S: a" {8 f0 d! C6 L1 {) a& p

户籍制度早晚要消亡 那种以户口本上注明为北京人的自豪将成为历史 只有护照 没有户口

5 L( h/ u2 n1 R) A" M5 K, o) o

北京的人 生一批死一批 文化也会不断更新换代 不断出去 不断进入

{9 {4 l4 k, c+ f0 B- m3 `# t

这是不可阻挡的

发表于 2010-11-21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住二环以里的都能投资移民去美国
发表于 2010-11-21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1 1:59:00的发言:
+ d# ?9 X0 W) W* _0 J: Q5 u! _

你这是静止思维 北京的发展是一日千里的 北京人的组成也是不断变化的

. Y0 H: o3 ?. R/ Y+ W7 h1 s5 r

户籍制度早晚要消亡 那种以户口本上注明为北京人的自豪将成为历史 只有护照 没有户口

5 }7 J8 s9 h* U) q

北京的人 生一批死一批 文化也会不断更新换代 不断出去 不断进入

$ l1 D: N6 M' r I; t, J! ]5 F& I) I

这是不可阻挡的

; o! m0 m6 |2 H

 

+ f* s9 I! N$ |5 G a" _$ [

人可以换,对北京的情感要延续,可他们有吗?这是北京有史以来最没水平的一次人口迁移。

: c- n! J% M" \7 t4 s U

 

' v" b; F2 ]% y/ o

文化可以更新换代,可现在有文化吗?还是在吃北京的文化老本儿,而且还不知道爱惜。

' ?+ J* v8 q9 X9 ?' u2 o

 

2 P# @5 ?* e4 r2 {9 {* T% B

人海战术,确实挡不住,多不代表强。绿豆蝇多,什么东西弄好了不会,弄变质了可快着呢。

% R$ i; ]/ W' }6 U" P6 s% v

 

3 |! I& [2 B( U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历史文化很多基础研究必须要北京生活底蕴的,这点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体会!打个比方,也许我能把成都和上海的历史及建筑研究的很好,但我永远不能理解大清早不上班喝茶看报纸侃山和深更半夜里结婚的习俗。更不理解很多地方话的含义及背后的故事。像故宫、圆明园这样的单位到是不明显,本地和外地人都能研究,而且不分你我,只要下功夫,都会很不错!但涉及到北京的民俗和历史文化则就完全不同了,很多是需要理解和体会的,没几十年的居住体验是很难理解的。各地皆如此。
发表于 2010-11-22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老师说得有道理 我这个外地人对北京的喜爱真很狭窄

6 m% l5 |2 |) ?% h! P! i9 K: g

就是些宫廷建筑和保存比较好的四合院

! f+ J! P. m* [% r5 |

对一般的大杂院 没什么兴趣和感情

9 U# }( f& A+ j5 d

对北京的寺庙也兴趣不大

发表于 2010-11-22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二世在2010-11-21 23:20:00的发言:
北京历史文化很多基础研究必须要北京生活底蕴的,这点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体会!打个比方,也许我能把成都和上海的历史及建筑研究的很好,但我永远不能理解大清早不上班喝茶看报纸侃山和深更半夜里结婚的习俗。更不理解很多地方话的含义及背后的故事。像故宫、圆明园这样的单位到是不明显,本地和外地人都能研究,而且不分你我,只要下功夫,都会很不错!但涉及到北京的民俗和历史文化则就完全不同了,很多是需要理解和体会的,没几十年的居住体验是很难理解的。各地皆如此。
- N+ O5 }& i/ E8 o3 n. c

斑马说的有道理,如果没有生于斯长于斯,是无法说出这座城市的真正内涵的,对它的欣赏往往只是浮光掠影。我的一个北京老哥,对我说起小时候的那条胡同时,眼睛是湿润的,他说自己的一个表姐,每次回到东单那已经消失了的胡同地界时,都忍不住会哭,说实话,作为爱老北京的外地人,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拥有这样赤诚和原初的情感。北京在失去了她的建筑之后,还将失去她的百姓,最后剩下的,将是空壳和赝品。

发表于 2010-11-22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北京?

3 i; J @3 w: a3 e4 a0 m1 P) o

走在城墙上看着轧钢厂外一垛垛的盘条;骄阳下西直门地铁工地大坑、尘土、丰田、新马路、怒吼的193、颤动的房子、板桥的呼唤、12店、56、98、110、155;包裹得严丝合缝的天安门、西四委托店的抄家货、阜城门外的澡堂、城门口的酒馆、胜利红楼地质部、立交桥、展览路的柿子树;鼓楼的胡同穿来绕去、赛过西单菜市场的地富、国子监里的图书馆、正在修的二环路;西单的钟声、宣武门的大兴和、教堂永远不开启的门、看电话的胖哥哥、烤肉宛的后人们;永久的海淀镇、三角地、军机处、书店商场、还有那院子里永远不再有的学三食堂;红色甘家口、有牌楼的西郊商场、背后的建工学校;苏联大使馆、水厂、说起来很吓人的十字坡。。。。。。。。。。。。。。。。北京,梦里寻她,杨花柳絮随风飘去。。。。。。。。

发表于 2010-11-23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北京人了,怎么研究老北京?
发表于 2011-3-22 0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仁之老先生是哪里人呢?
发表于 2011-3-22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就结了,有哪个老北京人,做到侯仁之老先生的成就和对北京的贡献呢,成天就知道排外窝里斗。就这点出息。
发表于 2011-3-22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些工夫说这些,不如大家尽力把老北京文化传承并发扬,不管是哪的。现在就是北京出生的80,90后的孩子有几个知道老北京啊,都是吃大M,KFC长大的小孩。
发表于 2011-3-22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劲松晨曦在2011-3-22 2:34:00的发言:
侯仁之老先生是哪里人呢?
7 c* }. q+ L, ^3 E& q5 N8 ]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枣墙县.

发表于 2011-3-25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趣

( ~& s/ V9 U/ C( h7 P

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发表于 2011-3-25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烤鸭是北京人发明的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3 15:32 , Processed in 1.2285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