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08|回复: 19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6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寿宫建筑群,位于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以东,称外东路,是内廷最东侧的一组皇家御用建筑群。其南墙基本与外庭保和殿卡墙看齐、北墙即内廷御花园北墙东延,是一个南北长395米、东西宽120米,四周由高大红墙围合的狭长独立院落。

3 F6 y( h) w/ @; a; W& X1 d

 

% B, U% t3 \7 k- K1 Z3 `

现宁寿宫群的前朝区,明代是外东裕库、仁寿殿;宁寿宫群后寝区,为明哕鸾宫、喈凤宫旧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将这里改建为宁寿宫,是做为皇太后(顺治孝惠皇后)颐养天年之所。此时的宁寿宫,已大体具备了乾隆朝宁寿宫建筑群的规模,它包括前部宁寿宫,后部东路景福宫、西路花园两路建筑。清乾隆帝为其晚年归政做太上皇宫的需要,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年间,耗费白银130万两,再次对宁寿宫区进行大规模改建,建成包括前部皇极殿和宁寿宫,后部中路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东路畅音阁、阅是楼、寻沿书屋、景福宫、梵花华、佛日楼,西路宁寿宫花园共计三路、庞大而恢弘的建筑群。随后的清嘉庆七年(1805年)、光绪十年(1884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有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葺(光绪朝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将部分建筑的金龙和玺彩画改为枋心苏式彩画,1979年重修时,恢复为乾隆时期风格)。宁寿宫建筑,是完全摆脱明代规划及建筑旧制,采用清代营造法式的建筑群,在清早期的宫廷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6 A- N7 x7 u! W- c8 T1 j% }


宁寿宫前区,包括皇极门及前广场(西锡庆门、东敛禧门、南九龙壁、北皇极门)、宁寿门、皇极殿、宁寿宫,是宁寿宫建筑群的前朝部分。

6 K) a; E/ w. a

 

9 ^+ ?' U! h( H( y7 [2 [1 A

宁寿宫前区三维鸟瞰图(北京三维地图网截图)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0 a9 f6 g' |+ I5 b, N5 K9 f1 F

 

% I# M7 S) V, N; u

 

- |! J1 ]* F, y4 m/ m

锡庆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 p: R$ g9 d" y# N7 ^

乾隆改建宁寿宫,将宫门外移60米建红墙一道,中间开三间七楼垂花门式牌楼门,称皇极门。门前东西狭长的小广场即皇极门前广场,四面红墙围合,西开锡庆门、东开敛禧门,广场南墙与皇极门相对处建五色琉璃九龙壁一座,为依墙式单面琉璃影壁。

6 [ Q' V3 F- l; J3 Z( `% Z

 

1 e4 {4 s; {4 X1 }3 r7 b

 

9 J$ ~4 R; N& t4 J: S

皇极门及细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1 ]7 U" |% O8 ]& E& c# s, w# d

 

5 s+ N( [ Q: J$ B0 j$ P+ L6 y

九龙壁建于乾隆三十六年,通高3.50米、面宽29.40米、厚0.45米,下为汉白玉须弥座。中间琉璃壁由二百七十块琉璃块拼接而成,地饰蓝绿两色山崖海水纹,壁面九条戏珠巨龙,黄龙居中,左右各四龙依蓝、白、紫、黄排列,形体有正龙、升龙、降龙,翻腾自如,神态各异。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顶,正脊饰九条龙。九龙壁设计与装饰,无处不在地突出象征皇权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数:九龙壁的主体有九条龙、庑殿顶设有五条脊、斗拱之间采用五九四十五块龙纹垫拱板、整个壁面用的塑块二百七十块亦为九五倍数。为了突出龙的形象,采取浮雕技术塑造烧制,立体感动感十足;采用亮丽的黄、蓝、白、紫等颜色,色彩甚为华美。

) n3 n2 n8 ?) j

 

5 H6 h0 a) m+ J4 h& A1 h, l" R

 

+ l( p; Z7 ]# Q+ e& n

九龙壁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4 X" V2 _2 X( a$ W7 ]7 y/ o

 

* Q& j* d( d+ [: ^1 t

皇极门内回望九龙壁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1 a! M! m8 b# n7 Z i* L

 

' J; c0 c9 C1 Z* g, A$ @. ]2 _5 W: I

 

5 _, }5 L1 A2 w1 S7 o+ R1 }

进入皇极门,迎面是宁寿门,两门间是一个5000平米的庭院,东西有群房。宁寿门为屋宇式建筑,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5间,进深3间,前檐正中3间建为敞厅,两梢间下砌槛墙,上置三交六椀菱花槛窗各4扇,中安方格风窗,两侧山墙接八字影壁。后檐以金柱为界,明间和左、右次间设门,两梢间以墙封堵,墙为素面饰砂绿边。门建于汉白玉石台基上,中设丹陛,三出阶,左右置鎏金铜狮各一(史料记载:仅仅铜狮鎏金一项,就用了黄金三百三十四两)。门内设高台甬路与皇极殿相连,周饰栏板。

! t0 b$ v+ U% {8 q. J& C

 

* n: C1 K' |+ }) \/ U

 

0 M, x7 a `' y0 Z' \

宁寿门、匾额、丹陛石、鎏金铜狮及八字影壁一边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4 B2 \' @; r: u! g" e

 

9 G' ?- o1 Y5 V! H6 ?; k

宁寿门前西望奉先殿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2 X3 R6 p4 A, U. i. U+ O9 p8 I1 H

 

5 Z9 }6 i# {8 `

 

) x0 Y5 i$ W6 F' L% n$ K7 a3 E

皇极殿,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始建时名宁寿宫(即明时仁寿宫),乾隆将原宁寿宫改称皇极殿,作为宁寿宫区正殿,以为乾隆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其造型仿外朝保和殿。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设殿门,余各次间下砌槛墙。后檐明、次间辟为殿后门,可达宁寿宫,余各间砌墙。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大自鸣钟,制作考究。殿建于青白石须弥座上,前出月台。御路与甬道相接,直贯宁寿门,四周通饰汉白玉石栏板。月台左右及甬道两侧各设台阶。殿两侧为垂花门、看墙,分别与东、西庑房相接,将院落隔为前后两进。东西庑中开门,东为凝祺门,西为昌泽门。

H' o% ~7 Q& G3 R2 @- `. T4 E

 

" |4 n! ?/ E$ r t: }

 

& T5 `9 i8 R& o, D9 U. @

皇极殿及细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 c: O: t# Y0 S K" C b* ]4 @9 Q

 

- a5 a1 Q1 Z8 }2 x+ C. `4 S' d

皇极殿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置重檐六角亭,亭身每面镌篆体寿字各三。石座中心有铸铁胆,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日,则改立灯杆于其中,是古代多用途基座实例,今仅存其座。另外,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曾成造并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今皆不存。  

0 j( Q$ @# W, |, u: {

 

) b& l1 R# B0 x3 ?9 R, S

 

3 z" M. S2 O+ M0 ~$ D: ]

皇极殿西垂花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0 ^7 a5 F" l# h. ?( w( G* Y

昌泽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1 I% o0 x% h! p) |( u* ~3 w2 g; o/ F

 

+ E# I3 Q& z0 Z7 l! Z+ N V

 

: S0 l* e, v' Z" C2 D% A

凝祺门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q4 Z7 X _5 Y/ k

 

* C; W& b1 \# T, V

皇极殿后沿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4 I0 N z, f @2 q/ B2 Q ` [" u2 L+ j* @

 

3 d$ t$ r, Q7 Z" @

 

Y* [; G. t2 ]" M. N1 j+ _0 @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极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直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于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宁寿宫现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 t! o* f. q( q& Y1 }3 j

 

@7 n& b# C% y) f L

 

# n' l( b: b- M, ?' I; q+ u7 |

宁寿宫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5 e% b( M. Z* o* [8 G w; j' |+ Y


宁寿宫建成后,乾隆帝却一天也没有住过,真正享受过这里奢华的,是慈禧太后。

S; r4 E: U. D8 p, m- q2 E

 

; T7 m: c' B) F: u* z3 }2 u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传位授宝大典后,八十六岁高龄的乾隆,正式成为太上皇帝,他在皇极殿举行了第二次千叟宴,宴请六十岁以上的官员。据记载:当时有一百零六岁老人熊国沛和一百岁老人邱成龙参加,乾隆称他们为"百岁寿民",并赏予六品顶戴;同时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赏予七品顶戴;此外还赏赐老人们如意、寿杖、朝珠、貂皮等。这次千叟宴的参加者多达人员三千零五十六名,共赋诗三千四百九十七首。但乾隆作了太上皇以后,却仍然住在养心殿而非宁寿宫,实际上,不是他有意改变了主意,而是自己推迟了入住宁寿宫的计划。乾隆皇帝在85岁退位为太上皇以后,身体很健康,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他觉得自己身体依旧很硬朗,国家还需要他继续在养心殿中主持朝政,他说:寿跻八十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理?仍当躬亲指教。这意思是说,归政跟不归政,都是一样的。廷朝的大臣们都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立即明白了太上皇的真实意图,于是乎,大臣们纷纷联名上奏请愿,请求皇帝,一定要等到百岁之时,再正式归政于新皇帝。乾隆皇帝想:等到自己接近一百岁的时候,再完全从政务中脱身出来,过悠闲的生活。到那个时候,再搬进养老之所的宁寿宫,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他在养心殿去世。

f }" y+ T$ G# J! b

 

. w/ |' \$ {0 M9 e1 D$ @ G) r1 P7 K

乾隆皇帝谢世以后的一百年间,宁寿宫一直无人入住,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座修缮一新的福寿宫殿,是宫中专门为太上皇准备的。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理所当然地认为,大清王朝会延续千百年。乾隆皇帝特地在谕旨中说:若为大清亿万斯年,我子孙仰膺天眷,亦能如朕之享图日久,寿届期颐,则宁寿宫仍作太上皇之居。乾隆皇帝喜爱宁寿宫,特地为将来的宁寿宫主人,设立了很高的门槛,试想想,这样的门槛,有谁敢入住?又有谁能够入住?从乾隆皇帝之后的百年间,没有哪一位皇帝能获得这种资格,也没有哪一个皇帝敢于入住这里。

" P7 t) g1 J. B7 |

 

: O: d- I+ F0 X, y+ r; L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慈禧归政,本应移居慈宁宫养老,可她偏偏选中了这令皇帝们高山仰止的宁寿宫。步入晚年,其在宫内的住所,就是这宁静祥和的宁寿宫内的乐寿堂,偶尔还会住在紫禁城西边的西苑和称为皇帝夏宫的御园颐和园。西太后居住在宁寿宫时,他最宠爱的大总管太监李莲英住在皇极殿西庑、二总管崔玉贵住在东庑。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农历十月十日,这里举行了持续近十天的慈禧太后的60岁万寿庆典;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前后,在此分别接见奥、美等9国使臣。

/ G# ~9 J7 b; \1 ?; e! m

 

+ R3 `; ] B# T1 l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74岁的慈禧太后撒手四十八年的帝国统治、崩于西苑仪銮殿,停灵于皇极殿并在此治丧,后归葬东陵菩陀峪的定东陵。接下来,大清帝国,也行将走到历史的尽头。

2 s: J6 G3 I7 i& D9 t" K

 

' I% o- J" X { Q8 w- P. g: P5 L

 

: ^/ t3 D9 e& G, F+ b( k% s, r+ c

宁寿宫后,即为宁寿宫建筑群后庭部分(待续)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7 1:50:00的发言:
皇极殿的彩画和油漆才修了二十年不到 就退色剥落成如此样子 当初修缮的人都是吃什么的?
4 N# q5 G3 i# m: U: P" T

 

& } M3 g. W2 t2 u7 Z

回贝勒爷:

& D$ Q, D4 I% B; S" Q

 

- B6 Z2 j0 H$ G. h, q- \

以前皇家工程是不惜工本的,现在不行了,除了材料、手艺外,最重要的就是预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北京大脚在2010-11-27 9:33:00的发言:
; d* ?& d0 a+ A4 f

三维地图还是不能准确反映故宫内部院落格局,本想从这三维图上好好看看乾隆花园的结构和格局,但是看了图上这点局部,相信没有截到的图片部分,也不会有更多的准确信息。

# M. o+ G( a1 z( g. N) S; j

遗憾中。

4 `- o; t7 i6 }- K

另:

1 ?+ d0 w' }0 g7 L: Q; x

楼主,我去了你截图的三维地图网,可是看不到如此的立体三维图呀?

3 S3 f1 W9 u5 u8 _- B8 K4 ]- X

 

3 [" e6 d+ t$ q4 d, K. p

大脚兄:

6 d2 Y+ Q! e! K% E" d+ I

 

# p e% W. A1 V! v4 I

乾隆花园三维图在下帖贴出!

5 V' Y8 k! l& I0 Y" o! }/ A4 O4 A

 

3 O0 v6 D& n: {

那个三维图只是个示意,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那可是三环内所有建筑的三维(不仅故宫),给你个网址自己欣赏吧:

5 a4 W- w$ ~% y7 Y1 J0 N5 w: P

 

. t1 y7 k2 k6 }1 y% H" n

http://bj.o.cn/

& f- H! ?' s0 a# a4 |# c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逝去的光阴在2010-11-27 9:52:00的发言:
    楼主有倦勤斋的内景图吗?
- g' x7 \8 k/ w4 M }* M1 ]" S

 

# f+ F5 ^" U# F3 F' R' b

感谢光阴兄关注!

0 c/ r: _' B" W+ g

 

* G. B/ D3 w0 b( ]

未开放的区域我肯定没有,呵呵

. A1 I7 m+ [( L, G& u) P4 H% w

 

4 P4 `$ }2 E5 h# [; F* q8 ?( C8 N

抱歉!

发表于 2010-11-27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7 1:50:00的发言:
皇极殿的彩画和油漆才修了二十年不到 就退色剥落成如此样子 当初修缮的人都是吃什么的?
3 j$ J" W! J. v- |7 O

   我觉得和大环境的恶化有一定关系吧。

发表于 2010-11-27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7 1:50:00的发言:
皇极殿的彩画和油漆才修了二十年不到 就退色剥落成如此样子 当初修缮的人都是吃什么的?
5 Z* A) Z* `) d4 j& D6 f5 l

仔细看过皇极殿的彩画和油漆,其实,就是一层层的把彩画或者漆刷上去的感觉,所有动人精彩的凹凸立体细节都惨不忍睹。

发表于 2010-11-27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倦勤斋的内景图吗?
发表于 2010-11-27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维地图还是不能准确反映故宫内部院落格局,本想从这三维图上好好看看乾隆花园的结构和格局,但是看了图上这点局部,相信没有截到的图片部分,也不会有更多的准确信息。

3 K7 N9 T7 ^/ J

遗憾中。

3 Q, D$ y% Z3 J

另:

+ J* L3 r4 i# \8 j# V

楼主,我去了你截图的三维地图网,可是看不到如此的立体三维图呀?

发表于 2010-11-26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0-11-27 0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极殿的彩画和油漆才修了二十年不到 就退色剥落成如此样子 当初修缮的人都是吃什么的?
发表于 2010-11-29 1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W, [' B( N& b. l

再回大贝勒

* a* m. ~$ g, j

一、现状彩画小析

) a* s0 P( g' B5 E

首先,要肯定,这个彩画确实做得不好,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 E# c7 e1 [9 D4 ~

二、原因

3 \* T: ?1 m; F% B& Y& i

1、彩画行业的研究并未有多少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也是较为混乱,80年代人们对的彩画的知识、能力更为贫乏,彩画施工资金、工艺、颜料等并未有统一的、严格的规范,所以那个年代更不可能有精彩的工程。

8 I3 J- l& X' t6 l' s- M

2、80年代是属于刚刚经历文化浩劫的年代,全国各个行业都还未完全恢复过来,还处于大萧条时期的阴影之中,这样的时代背景,不太可能出现好的工程,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只在故宫的,如下面这个彩画,其实也是80年代做的。

5 r6 H3 P( p$ z3 R d0 P6 j: f; u7 o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原创]重温故宫——宁寿宫(一)

. _$ y) N* ^3 ~7 v5 L+ H

3、主要的原因是上面两个,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气候等因素对彩画的影响,是远远不及前两个因素的。

v @8 W, c* }2 O+ d" h+ y% c

三、后言

% W+ N$ I- l/ T% u

即使到目前为止,彩画专业的研究空白依然很多,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作者都会不断的努力去研究去探索,随着古建筑修缮越发的红红火火,这个领域的研究就越发的困难,只能说,路还很长。

5 |2 q7 h' X/ `' ~ T/ t

四、题外话

- i& \ i' u$ A$ H; ~1 a

多说一句题外话,贝勒先生的研究还是要搞的,但是如果研究中过多的受个人情绪影响,且过于偏激,对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

9 }: d4 X9 o {( ~; @% n- Y2 J

遇到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的是以后尽量避免造成同样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是对建筑的热爱才关心古建筑、古代文化的,而不应光一味的抱怨与批评,这才是我们爱护古建筑的根本目标所在。

发表于 2010-11-29 2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贝-勒NO20在2010-11-29 21:53:00的发言:
! ^8 Q2 f2 g7 P) o

嗯 那就慢慢锻炼水平吧 我留个预言在本坛 二十年后的太和殿好不到哪里去 看看武英殿就知道了 似乎已经有点退色了哈

3 u+ o1 i3 B j K

这是肯定的,尤其是太和殿这种贴金多的彩画,而且四周空旷、北方季风、日晒,外檐彩画一般寿命30年

: ~; q$ b* H5 i3 L- h/ x

现在保和殿的彩画是50年代画的,已经快没样子了

发表于 2010-11-29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那就慢慢锻炼水平吧 我留个预言在本坛 二十年后的太和殿好不到哪里去 看看武英殿就知道了 似乎已经有点退色了哈

发表于 2010-11-29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寿宫现为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室。

+ x5 d1 }3 q& l" x8 m$ W

---------------------

0 a: _" p. V: s

关闭了好几年了吧,现在里面堆着没用的空展柜,皇极殿也一直关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11-29 19:24:00的发言:
 
& p. N8 ?. K/ G

再回大贝勒

7 L' r# S/ S! z$ x3 J+ Y$ s

一、现状彩画小析

) v# K, R9 H& \9 O8 u. p8 v- d

首先,要肯定,这个彩画确实做得不好,这点是可以肯定的。

5 H' R: c( D3 C

二、原因

9 e4 f' q1 J( k% T' w

1、彩画行业的研究并未有多少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也是较为混乱,80年代人们对的彩画的知识、能力更为贫乏,彩画施工资金、工艺、颜料等并未有统一的、严格的规范,所以那个年代更不可能有精彩的工程。

: K+ |/ Q* {/ o

2、80年代是属于刚刚经历文化浩劫的年代,全国各个行业都还未完全恢复过来,还处于大萧条时期的阴影之中,这样的时代背景,不太可能出现好的工程,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只在故宫的,如下面这个彩画,其实也是80年代做的。

7 v- e* m& ?, Y' `5 d%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hg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s& j0 u) B0 w/ f) P' I) j) B1 l

3、主要的原因是上面两个,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气候等因素对彩画的影响,是远远不及前两个因素的。

# o' ~' }$ O& h' |. L: s" n

三、后言

- V* I9 @& h& h1 F3 {; M; `

即使到目前为止,彩画专业的研究空白依然很多,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工作者都会不断的努力去研究去探索,随着古建筑修缮越发的红红火火,这个领域的研究就越发的困难,只能说,路还很长。

1 ^( }1 e) P9 e0 J6 A$ x0 u# \1 g

四、题外话

9 W `. _) w' ?% r& ^

多说一句题外话,贝勒先生的研究还是要搞的,但是如果研究中过多的受个人情绪影响,且过于偏激,对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利的。

( ~, |0 o, m+ a

遇到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的是以后尽量避免造成同样的结果,因为大家都是对建筑的热爱才关心古建筑、古代文化的,而不应光一味的抱怨与批评,这才是我们爱护古建筑的根本目标所在。

. u5 c+ | _+ z9 F. W6 R& t' X

 

" }& M# t; n; X6 U5 D9 O: v( ^

河豚兄的学问、治学态度、对待古建的态度,值得我等好好学习!

- G7 \7 i" I3 A! L

 

H h; l ^% G* e1 `6 o2 P

受教了!

发表于 2010-11-30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我只是喜欢就事说事而已,我们这个行业让人们不满意的地方确实太多了,有很多原因,不过这两年稍微好些了

% Q: S ?# ~! [. |; K+ M+ P3 G

故宫内的彩画工程有一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有很负责任的老师督导着设计和施工,故宫内的彩画设计,承担起了设计和监理的双重责任,每一步工序都要经过设计确认才能进行下一步。有的谱子不对的要重新改、沥粉纹饰不对的要砍了重新做等等,每天都要在工地上学习和指导,老师还是很辛苦很负责的,这要是在宫外,设计是不管施工和监理的,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和不如意的地方。另一部分没亲自接触过,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无权做不负责任的评论,其中就包括太和殿。

- b! d- t, ]& M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河豚毒在2010-11-30 11:40:00的发言:
- A- [2 H3 S; J5 `% N

没,我只是喜欢就事说事而已,我们这个行业让人们不满意的地方确实太多了,有很多原因,不过这两年稍微好些了

/ X2 ]* \$ n; L0 Z& F2 g8 M6 K

故宫内的彩画工程有一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有很负责任的老师督导着设计和施工,故宫内的彩画设计,承担起了设计和监理的双重责任,每一步工序都要经过设计确认才能进行下一步。有的谱子不对的要重新改、沥粉纹饰不对的要砍了重新做等等,每天都要在工地上学习和指导,老师还是很辛苦很负责的,这要是在宫外,设计是不管施工和监理的,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和不如意的地方。另一部分没亲自接触过,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无权做不负责任的评论,其中就包括太和殿。

4 i$ s% \) ~' H: ~, x

 

: p! ]( ^- J, z0 F

 

3 }# X/ F( U0 o6 |# B0 i

哪天河豚兄开贴说说古建修复的事!

" L5 P4 z i: u9 R$ d: P" c7 b# P

 

6 Z# e4 d3 N. t5 o

关于古建入门的书,也请推荐一下。

发表于 2010-12-5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貌似对故宫感情很深啊,发了这么多关于故宫的帖
 楼主| 发表于 2010-12-7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嘀嗒在2010-12-5 21:04:00的发言:
楼主貌似对故宫感情很深啊,发了这么多关于故宫的帖
! P3 W$ t0 {+ A

 

2 P/ S. s# y( o; k, b

只是喜欢古建筑,故宫应该是古建集大成者,感谢顶帖!

发表于 2010-12-8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片子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0 06:13 , Processed in 1.21548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