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国的航空工业大事记:
& w4 i' Q8 T9 R' u) O周恩来总理在谈到航空产品质量时尖锐指出:有些人要把一切制度砸烂,这是极左思潮,合理的规章制度应该保留,一概取消是不尊重科学的,应当下命令立即恢复检验规章制度。
4 K9 s/ d$ a. V' H( u7 `$ Y* } $ a/ ^3 P) W0 s
2月9日至21日周恩来总理连续听取国防工业工作汇报,详细询问歼8、强5以及轰炸机、运输机的生产、科研和基本建设情况,并提出了要求。 3 B, K% B- X2 ^! x; a! Q
3月5日三机部部机关第一批干部从北京出发,下放陕西汉中“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有办公厅、政治部、供应局、教育司、标准化所、档案馆等单位200多名干部。第二批于4月18日从北京出发,有生产局、计划司、基建局、国防工业出版社等单位的200多名干部。下放劳动的干部有副部长吴融锋、段子俊、王振乾;司局长金生、徐昌裕、油江、陈少中等;技术干部有国家一级工程师孙振先、二级工程师王玉京、沈祖显等。
5 P8 U) Z+ w( ?; n% V5 C; q! R3月19日三机部系统的11所中专学校和4所技工学校开始逐步改为工厂。 3 |8 c8 V3 s* P$ _) W
3月20日新乡航空工业技术学校改建为烽火机械厂(后改名豫北机械厂),生产航空油泵。
& Z" \0 S7 u) w d3月25日沈阳飞机厂改型的歼6Ⅱ飞机试飞。该型机是应空军要求把歼6飞机的静升限在歼6Ⅰ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而研制的。改型工作自1968年5月开始,后由于机尾罩温度超高等原因,没有最终设计定型。 % z+ @3 ^ p! L8 I: Z; s0 K2 ~. @
3月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开始研制中国第一套飞机用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
. [6 K% Q2 C" G- i! a4月12日周恩来总理召集会议,研究解决航空产品的严重质量问题。
9 F* k: `9 Y1 ^% n4月南昌飞机厂陆续下放2800余名职工到江西省各地方企业,其中包括大量技术熟练工人。 ^$ J5 F7 F& X: V. }' i1 |1 M" D* p
5月30日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飞机综合修理所竣工。中阿双方签订《中国无偿援助阿尔巴尼亚将现有飞机中修所扩建为飞机大修厂的议定书》。 / w v' O6 a1 Y/ }# K
6月10日北京航空工业学校改建为长空机械厂,生产航空发动机油泵。
3 L+ _, j& z! I' g7月5日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歼8飞机在沈阳飞机厂首飞成功,试飞员尹玉焕。该机设计工作于1965年9月全面展开,1968年6月试制出第一架飞机。 * S0 Q9 ^# N2 p1 J4 l( j1 t, `& B. v
7月13日航空研究院由国防科委移交空军领导。
. M4 s# k2 X) e8月5日沈阳飞机厂改型设计的歼6Ⅲ飞机首飞成功。该机是适合大机群作战且性能优于歼6的中空大速度飞机。2月,沈阳飞机厂以歼6为原准机开始改型设计,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空军一所和空军部队参与设计。 4 h6 J1 A+ J" t; I% ~1 b% X
8月16日至24日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在北京召开水轰5、运8、直6飞机配套协作定点会议。 " l& B4 S8 Z9 P" M: E: j7 |% G
8月31日为促进生产、科研、使用三结合,由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和空军联合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组长吴法宪,第一副组长曹里怀,副组长常乾坤、陈华堂;成员有周洪波、范英、赵绍昌、彭尚友、郝抗、余启龙。 + v! t$ V+ P$ p# @6 E, n
10月6日三机部通知:沈阳飞机厂歼7飞机工艺装备拆除并移交成都飞机厂、贵州航空工业基地和有关工厂,以便集中力量生产改进后的歼6。
) e6 Q2 I3 L& p3 k/ p11月5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确定:在江西景德镇瓷厂和乐平县的两个山洞内,安排建造一套直升机厂。
+ ?6 I8 ^5 `* _3 ?4 n8 q/ q6 G11月24日毛泽东主席批准空军党委《关于将汉中歼击机基地改为大型运输机基地的报告》。 0 C) A4 c. B) Q& H/ F0 F$ J" n
11月28日晚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接见出席国防工业系统专业会议全体代表。周总理讲到国防工业生产领域的问题:一、现在是备战,国防工业的生产应放在第一位;二、三线第一;三、布置工业生产,一定要从配套着手。 & o- W5 G1 k+ L8 h" t8 H
12月10日哈尔滨飞机厂试制的第一架涡轴直升机直6首飞成功,试飞员王培民。该机于1966年开始研制,在直5基础上改型设计,是中国向涡轴化探索自行研制直升机的一次尝试。12月15日,直6直升机做升空表演。 ) C+ f$ b' {) m
12月15日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在江西景德镇成立。该所由南昌原602所、哈尔滨604所合并组成。 7 O# X+ ~! D$ J# X3 E! l( P9 _
12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超声速强击机强5被批准进行批生产。 / ]7 `: o9 r+ Y: |) O
本年度年底,部属企业111个,事业单位33个。职工人数275805人;全年交付飞机634架,发动机2193台,导弹520发。仅3所大学被保留下来,但并未招生,也没有上课。进行毕业分配的有8124人,其中大学本科生569人、研究生130人、中专生5425人,中专生绝大多数随校改厂留厂当工人。
/ U% C) j7 A8 _6 X, [) u9 @源于《中国航空工业60年大事记》 : u, Q4 `* l2 T# B& Z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0 19:43:4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