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29|回复: 14

[原创]也说德外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2-16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D- W w- G w4 \- g7 B

  安德路先生写的文章,篇篇拜读。亲切感人。我曾在德外呆过十来年,文中提到的地名商铺,也都熟。想说说我记得的一些个情形。我1960年到的德外,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战备疏散,“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到了河北省。文革前每天上下班坐14路,出德胜门,安德路、花枝胡同、关厢、北郊市场四站。上班在关厢北、市场南,路西的新风街(以前叫龙王庙)。下班有时溜达到德胜门坐五路,就逛整条街。也有时到小馆坐坐,俩地儿。关厢路西,汉民饭馆:“二合轩”,面食为主,炒饼烩饼,小碗干炸、打卤面、汆儿面,挺全;米饭炒菜,就大路货了。炒肉丝、溜肉片、软炸里脊、爆三样;熏干芹菜、素炒黄花粉;鸡蛋汤、榨菜汤。卖酒,有凉菜,花生米、煮蚕豆、拌白菜心。独酌对饮都相宜。可不能设宴摆席,几间趴趴屋,低矮阴暗。破桌子烂板凳,靠自己的腿帮着,能垫垫屁股,也坐不稳当。不是摆谱的地儿。揎饱肚子,底层百姓穷乐和,也挺美。往南,护城河桥头路东,安德路口南边,清真馆“西三元”;一早儿,卖小吃,样儿不少,也是味儿。正餐回民特色浓,它似蜜、扒肉条、松肉、巻果、全。比二合轩干净,宽敞;桌子条凳,热碱水、硬竹刷,擦洗得见白茬儿,脏裤子给人坐出印儿来。可也不应喜庆宴会。没有单间雅座。德外那会儿没大饭馆。

* C: Q* k" n/ o" V. b. j! }

  跟安德路对着,路西是个百货商场。安德路口北是一大副食商店,门前卖蔬菜。老是排着长队。往北德外派出所,挨着是一座大庙(可能叫华岩寺),新风街机械厂的“北关宿舍”。再北五路通,关厢车站,火神庙小学,第四设计院,北郊市场14路总站。

+ h% C" f: w' y9 s- F' g% W

  五路通是十字路口,南北是德外大马路;往东五路通街,人定湖公园;往西功德林。清朝那会儿是佛教行善事修功德,施舍衣食的处所,要不叫功德林呢。入民国,在这里盖监狱;叫第二模范监狱。南城自新路(后来扩到半步桥)是第一模范监狱。第二监狱的围墙高大漂亮,现在菜市口一带人行道上砌的带漏窗的粉墙,是工地的围挡;可有江南的气韵,大有益于市容观瞻。二监狱的外墙,也是青砖垛抹石灰。粉墙。但没有漏窗,又高又厚。看着干净雅气。门朝东开,大汽车可以进出;一长条院子。北边有门,是监狱的二道门。里边圆形大厅。顶上有岗楼。从大厅放射线似的修的监房,监房之间是三角形院子,放风用。一个看守坐在大厅,能看到所有监房通道的情况。据说里面和迷宫一样,没人领着走不出来。现在拆没了,盖了大楼;公安13处办公;一部分宿舍。顺南墙西去,通新街口外大街,小西天。新名叫新德街。沿东墙奔西北有条路,是鞋底子修出来的。光能走人和自行车。北头和新风街连接,往西到铁狮子坟,北京师范大学。这条路南半截路西南是二监狱北墙,路东北是新风街机械厂南厂,没围墙,三道铁丝网。中间一道带电。有岗楼设武警。和二监狱墙角上岗楼的武警隔路上下相望。机械厂是当时公安五处属下的劳改厂;和二监狱不一码事。

( g. N1 W7 e) p* c+ N; I

  这个厂子正门在新风街,分南北俩厂,门对门。三千多号人;占地也不小,南北长东西短,北墙和后来的双秀公园南墙在一条线上;南头隔条小路是二监狱北墙。东西大约得五百米。北厂是机加工、锻工;职能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厂部、管教设施(如禁闭室等);生活区宿舍、食堂、浴室、操场。南厂是暖气片铸造、加工(铣口套丝组装)。六十年代初上马了轧钢车间,出盘条、角铁。很短时间就改铸造汽车件的铸工车间了。1969年10月战备疏散,700多人去了河北。1972年迁厂到河北邢台建长征汽车制造厂。这个厂交给了北京手扶拖拉机厂。三十多年过去,当年旧事少人知了。那时周围很荒凉。1960年北厂也没有围墙,铁丝网圈着。大门是两砖垛,铁栅栏。岗亭,武警带枪站岗。厂东边二米宽的明沟,从北往南排水。路上是水泥盖板。沟外边,一片简易房,是家食品厂,临马路;做蜜饯、水果罐头、山楂糕果丹皮。上下班路过,老闻山里红味儿。南厂东边大野地,除东南角的二合轩,好像没房没人家。还有大土岗子,高低不平。这块地儿,后来有个自动化设备厂(?),是手扶拖拉机厂接管后的事了。从新风街机械厂往西有排房,住着干部家属和武警部队。再西,坟地,庄稼地,小土路,不能走车;穿过去铁狮子坟,师大。厂子北面大片的野地,没什麽房。有个小树林子,说叫“中山林”。民国时在这里办中山林场,没办起来,留下的,没人管理,也没人祸害。三环还是土马路,马路北马甸村。马路南,路东黄寺大街,一进口靠北是长途汽车站、14路总站。靠南是第四设计院。再靠里路北是北京广播器材厂,路南是北广俱乐部,常放电影。两毛钱门票,长靠背椅,不对号。便宜、近,没少去。俱乐部东边胡同通人定湖。

: l# B6 ]8 p' p/ S5 x/ S

 五路通向东不远,人定湖公园。1958年义务劳动修的。原来是窑坑,烧砖取土挖的,下雨积水,成水塘。四郊都有,“上窑坑洗澡去”,穷人的夏日休闲。每年都会有淹死的。父母总嘱咐:别上窑坑!有时回来大人检查:手指甲在你腿上一划,出现白道儿:去窑坑下水了;招一顿打。至少也数落半天。把窑坑扩大该垫的垫平的平,成人工湖。植树、栽花、种草;修小桥、盖亭子。小公园起来了。免票。人定湖公园当中是湖,湖心岛有亭子,东西有木桥连着陆地。湖南岸有三四间房卖零食、茶水。我在厂里办公室,中午休息,常跑去喝茶。自带茶叶,五分水钱,坐俩钟头。

# V% G, Q/ s6 G, L, P

  新风街机械厂五十年代初开办。这街中间北边,高土岗子上有座庙,龙王庙。庙改成了厂。庙门殿门上头抹一长条白灰,写六个大黑字:新生铁木工厂。六十年代还有。这座殿和后边院子,圈在厂区里了;殿,当了化验室;院里是茶炉烧开水,正殿配殿办公用。

* ?' r$ o$ k1 [

 厂里只有单身宿舍,结婚的,把家属接来的,都在附近租房。南到小市口,北到马甸;东边串儿窑,塔院,都有这厂的人。马甸最多。往西没有。

! ^. y$ l K* v- j( c7 ?5 g, v

 先说这些。有机会再念道。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12: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您写的东西更加翔实细致,顺着您的思路漫游,又回忆起了许多事情,您的记述简直的就像是活地图。难得!

) v! J& I* a) p( J( Y# ~

这些东西将来都属于珍贵资料了。前不久走访一些人,感觉是,了解过去的说不出来什么东西来;能说点什么的,又没没有值得记叙的经历。

. P) _3 k2 _2 R ~$ k* T

那天,走访了一个年龄比我大的街坊,没有达到预期的愿望,不是很如意。据我叔伯哥哥说还有个90来岁的老人,对德外的事情了解不少,因为当时不方便,未能如愿登门造访,只好改日再说了。

0 E$ f# [5 L1 h; I

我那天和那位老邻居说了,我写的不是德外志,无所谓谁开的哪家店,店的名字多么准确无误,我说我只想把德外这块有特色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做一力所能及的记录或是文学上的展现,留给下一代,包括我的子女。德外于我意义非同一般,因为我的根在那里,魂牵梦绕的想重现当年的画面,只为祭奠我心中老德外的消亡!

! e: ^9 T2 p9 R) K- b, s; @* c

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另外想建议您起个文字名字,好记,好称呼。好意,您别介意!

4 Y5 Y' R4 P2 I: K ~3 |0 D2 S

 

发表于 2010-12-16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老先生的回忆都亲切,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发表于 2010-12-16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pangong在2010-12-16 10:59:00的发言:
  & m; k% X. `# w/ K5 ?4 \, l4 }" J

 厂里只有单身宿舍,结婚的,把家属接来的,都在附近租房。南到小市口,北到马甸;东边串儿窑,塔院,都有这厂的人。马甸最多。往西没有。

" s i9 f1 i7 @2 d8 Z+ |

 

请教潘先生:德外东边也有塔院么?我小时住北太平庄以北(即德外以西)的塔院,不知道东边还有一个。
发表于 2010-12-16 19: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读后再现当年其境!"二合轩"后改可能叫"人民食堂",不知对否?
发表于 2010-12-16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的时候没出过二环路,甚至没出过东城。所以对这些不太了解。
发表于 2010-12-16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潘老的文必须顶,写的给力!

发表于 2010-12-17 1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倦鸟归林鄱阳湖

那时代 有武警吗?

- T, N7 e& |6 {3 h/ W

1958年叫过 武警 后撤销 1982年恢复武警 。

: J; k" F$ j- n' y

" y1 A* d+ G: |

  1949年8月,武警部队的前身中国人民公安中央纵队在北京成立,担负中共中央、中央各机关、首长和首都北京的警卫任务,并配合部队完成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警卫任务。

3 B: c8 c2 b- i- y5 _( r. a# W
) s. n! U1 ~; Q" B2 k( U6 V9 J# y

  1951年9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

9 y# W; @( J5 S+ ]9 C0 a8 r
. K4 _, A N; [0 b2 m! F

  1955年7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

1 }. V9 I) r0 U8 } I: }6 F
3 Z! y* @/ d ]8 V0 g

  1957年9月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

( n& O+ N3 f# K3 Y
1 |% ^6 `0 E+ {2 N

  1958年12月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 y* d% g! C& {% w
( g/ ]5 b% `& N$ v( L7 i1 u0 M; y

  1963年2月恢复中国人民公安部队。

& g8 H8 K% F F* F; ?' P, _# w
4 X6 q: h$ Y( L# T

  1966年7月撤销公安部队这个兵种,部队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划归各省军区领导管理。

" H3 A- B/ d$ ~- Z, Q; e
e/ Z7 A5 I `

  1973年6月将军分区县市中队划归公安部门管理。

/ h+ p- e/ N4 l) t1 m" U4 P- g
! j' v, X& c4 [* R5 A! q ~

  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

3 g- J; o( Q. {7 M" m+ F" t
& C! [7 s' q6 Y) Z# U7 K5 v6 j( J

  1983年1月25日,国务院任命了武警部队领导人,武警总部机关在北京开始办公。4月5日正式宣布成立。此时武警部队的领导体制简称为“一统二分”。即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各地公安机关分级管理、指挥,但以“两分”为主。

发表于 2010-12-1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倦鸟归林鄱阳湖

德外的事 写得很清晰 记忆力非凡

% [# Y! g% j* E% i- T- O. O

叙事能力极佳

& N( h1 N% M" A& J$ V6 w

赞!!

( x2 Z5 w" C9 a- c

我在德外关厢呆过3年 1971--1974 

) h2 b0 U5 {# O: B4 N' ^: [6 p! a' ~+ r

在厂子里干活,很少外出

% M4 ]3 j' i) P$ Z8 e( B5 k0 r$ W4 G

更不了解社会面貌

0 Z* Y l6 f) k o* ^" M

很遗憾啊

) A) H- S3 j0 y2 G* u8 z+ F2 T

我想写的话

, {- @1 I7 P) Z3 H/ ]1 C$ u4 z

就是厂子里的琐事

+ X! h4 ~0 v1 [# P

写了几千字

0 G1 P9 @$ u, }3 z! Z* c* q

感觉没有德外味道

/ l( [7 G- B* u9 Z, W- K7 i

发不发 犹豫着

发表于 2010-12-17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东便门在2010-12-17 10:22:00的发言:
$ p" O7 m( ~5 Q# e: U9 Z( c

德外的事 写得很清晰 记忆力非凡

0 m: b/ @- I/ j6 @

叙事能力极佳

, f6 {1 t; _$ |

赞!!

d- |! h7 U( l [2 D2 T9 n4 }

我在德外关厢呆过3年 1971--1974 

1 }) o$ L+ s" y) \) R

在厂子里干活,很少外出

+ H% G o0 I; P" W3 s% C ~, m

更不了解社会面貌

( j! Z+ f+ S7 f3 e: w

很遗憾啊

5 t& [2 {# g& }5 q/ S/ b

我想写的话

3 q m( d/ G0 m- n S

就是厂子里的琐事

. K, Y+ t6 D, ?. z, N

写了几千字

+ k S/ D" B4 ~! q. F, X# i

感觉没有德外味道

$ m3 z+ O+ o( w% f! {( x% t" G

发不发 犹豫着

4 u9 g- l* L& t5 y# J) S# {

发了有什么不好呢,面发了好蒸包子,麯发了好酿酒,文字发了会给大伙儿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教益——我以为!!

2 t% w3 ]& l8 f# Q; `6 y- ]8 y

 

3 h$ L/ T* I5 y7 f; N

问候您!!

发表于 2010-12-21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拖的看过了,现在除了四院其他都没了
发表于 2013-9-13 17: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德外小市口的{:soso_e113:}
发表于 2013-9-13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先生的文章我都喜欢,德外我不太熟悉,不过在您们的字里行间能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实实在在的生活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格真好!二位先生保重,问候了。
发表于 2013-9-14 1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知青 发表于 2013-9-13 17:330 y% e0 d( h- w3 y  m; `
我是德外小市口的

1 \4 N$ G# \+ }/ ?和蒜市口一样,是著名的鬼市。
发表于 2013-9-14 12: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淡逸仙 发表于 2013-9-14 12:01" p# c- `% u6 w/ [% \
和蒜市口一样,是著名的鬼市。
6 ^/ t0 o0 H* Q$ O
八零年来的德外,我的街坊都是老德外。{: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6 03:28 , Processed in 1.159806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