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误会了,我是将柱径作为最初参照起点而不是女墙。 ; \; P* M; a/ q1 Z1 M3 j" j
1 }0 a t3 M+ s2 w6 F- b3 Q5 A, s8 R- j- Q
柱子就是最直观的参照物。无论宋制还是清制均以用材或是柱高来定台明尺度。在这个照片里台明仅现一角(34楼图中即是),而且园林建筑对此还要灵活自由些。
5 \! \9 b2 e" c# Q + V6 i9 K4 z* A: `$ ]. ^' z
我反对用台阶做为数据参照的原因在前面的回帖里已经有所阐释,因为这个高台并不是标准的建筑台明,而是观景高台,尺度相对自由。再者高台踏跺会因时间而沉降变形,而柱子既有规制又不会因时间而膨胀或是缩小。这也是我用柱径作为参照的原因之一。
7 C0 Q' s1 p7 x! \& W: K 8 |4 y/ t4 S$ I( @) u. d. c |
由柱径对比砖块,推测砖块尺度,由砖块尺度推测围栏(或说女儿墙)尺度,再由此推测高台尺度,因为柱径与砖料都是有一定规定的,可以相互印证。且照片中的图像信息直观。在清制中对踏跺尺寸规定也仅仅寥寥数语,况且若按3-4寸为准,对比柱子直径,那这个亭子的柱子会不会太细了?既然柱子还在又何必舍柱求台呢。这里只是就照片本身能体现的数据在猜测的基础上做做分析而已,我只是提出我的观察和分析角度,其实只需要到现场测量遗迹即可有答案了。 : S9 M1 `2 X4 F. ?$ X3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