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99|回复: 2

【原创】京韵大鼓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9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京韵大鼓分为刘派、白派、张派、骆派、少白派、滑稽大鼓六个主要流派。

0 m, ^- }3 w! q" ~

刘派创始人:刘宝全(1869——1942)刘派特点:刘宝全的大鼓唱腔是集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他还借鉴了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刘宝全对怯大鼓进行了革新:一是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二是吸取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丰富了唱腔;三是借鉴京剧的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四是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证音调严谨自如。又在宣统三年(1911年)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合的伴奏小乐队。在文人庄荫棠等人的帮助下,他还改编、整理了一些新曲目。刘宝全把怯大鼓的唱词、音乐、表演综合为一体,使“词为根、腔为本、表演为枝叶”。此外,京韵大鼓中基本腔调中的起伏腔(包括有各种长腔、悲腔、花腔)是“刘派”唱腔的主要创造,悠扬婉转,长于抒情。

0 B# x) ~, ^3 }0 v5 S

刘派代表作:《长坂坡》、《赵云截江》、《单刀会》、《闹江州》、《华容道》、《博望坡》、《草船借箭》、《丑末寅初》、《白帝城》、《樊金定骂城》、《徐母骂曹》、《刺汤勤》、《大西厢》等。

2 l/ V- t# S; v

著名传承人:

' e7 {3 q5 b8 n3 t2 I7 h" Q7 Y

谭凤元 (1895—1966)(师从八角鼓艺人程久斋、刘宝全)

9 Y4 t4 @' r1 _

良小楼(1907—1984)(师从王洪利,又拜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

' q6 j& z9 T. a( S

林红玉(1907—1972)(师从于德魁、王祯禄)

- b5 m& q$ ?4 S; }; I

小黑姑娘(金慧君)(1910-1973)(师从韩永禄、韩德泉)

6 |3 H9 E" |% D/ t/ s# D" t

章翠凤(1913—?)(师从张瑞琴、王德纯(王文川的父亲))

9 i3 C1 I& b9 G) d

刘凤霞(1918—?)(师从葛文通、马砚芳)

9 t- h- F* u8 ^4 H; b4 Z8 r

孙书筠(1922出生)(师从王文瑞)桑红林(1923—1993)(师从王祯禄)

" I$ U5 a8 Z1 k. e, J

侯月秋(1923—1982)(师从周子宸、王祯禄)

! o+ V/ F Z' `+ h+ |; N' R

小岚云(钟俊峰)(1923—1992)(师从石岚云、王鸿利、)

: a. D2 |" F2 S( k

小映霞(张秀颖)(1927—?)(师从王文川、胡宝钧、弦师程树棠)

8 n0 N; L$ u% z/ B

陈玉华(1930—?)(师从胡宝钧、“三弦圣手”祁凤鸣)

: k7 B6 E g1 G: ]

张秋萍(1948出生)(师承林红玉,又得小映霞的精心培养)

6 Z0 I$ V/ f8 a- g& S* b

杨凤杰(1948出生)(师从桑红林、孙书筠)

4 [) s% m0 q5 }% `2 a

胡全琛(师从孙书筠)

8 V) \( a: A( w# Y$ `' c# {3 U' q5 v

马静宜(师从良小楼,得到骆玉笙的指点)

% ~1 ?& w& h: C9 n- L- w

姚士泉(师从小岚云)赵桐光(师从桑红林)

& Q1 T; H7 m. T* y1 k

马希英、刘秀英(师从侯月秋)

3 x5 b4 Y, Y/ a H! \

种玉杰(1957出生)(由京韵大鼓名家良小楼开蒙,师从孙书筠)

A$ i$ {" W8 Z2 R0 z7 y# u

杨杰(师从张秋萍)

3 B0 F: d' x+ X2 d$ ^! {: |

孔小萌(刘志光开蒙)

- `3 i' N) i/ @% B4 |

应宁、吴震、魏勇、单炜炜、夏炎、侯爵(师从杨凤杰)

) {1 L/ X) W3 @- y( o- J

唐柯、张曦文(师从种玉杰)

2 Z _8 G# j7 N+ i r+ s

 

1 B$ F4 A& L' Z

白派创始人:白云鹏(1884—1952.4.6)白派特点:以吐字清晰、韵味醇厚、行腔柔美、演唱风格朴素自然见长。“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同时长于表达书中人物内心感情的独特艺术风格。以文段居多。与善于表现三国中金戈铁马的豪迈其实不同,白派创始人白云鹏更善于抒情委婉的红楼段子。

$ A1 S% V. O! d7 |' T0 A2 q2 j

白派代表作:《黛玉焚稿》、《宝玉探病》、《宝玉娶亲》、《哭黛玉》、《宝玉出家》、《凤仪亭》、《晴雯补裘》、《晴雯撕扇》、《遣晴雯》、《探晴雯》、《祭晴雯》、《虎牢关》、《哭祖庙》、《三顾茅庐》、《博望坡》、《徐母训子》、《徐母骂曹》、《战荥阳》、《马超降汉》、《斩马谡》、《战长沙》、《白帝城》、《孟姜女》、《花木兰》、《千金全德》(分《观榜》、《投军》、《拷童》、《荣归》四段)、《霸王别姬》、《红拂传》、《窦公训女》、《樊金定骂城》、《方孝孺》、《煤山恨》、《宁武关》、《别母乱箭》、《贞娥刺虎》、《湘子讨封》、《醒世金铎》等。

6 L+ J$ I8 S& |. T

著名传承人:

4 Z# f2 A/ s3 `) _

阎秋霞(1927—1988)(师从白云鹏)

! d% e; N1 S/ ]+ `7 u8 Q

赵学义(1944—2006)(师从阎秋霞)

5 c# [* O2 ^- D: P$ a; P9 @1 z

李树盛、李世明 刘志光 韩桂芬、马慕容(师从阎秋霞)

7 ?; ]2 W; F8 X, e( |3 M9 V

王莉(1969出生)(师从李树盛)

& G( C2 |' z/ q; D

王秋霞(王莉的妹妹)

$ }! b" D; a4 X8 i

王慧(师从李树盛)

2 w; _; Q1 E d& i

付蔷、时唯

. K2 K N7 R4 `, {0 O! q

 

" a5 Y9 y! W+ v2 n0 b! P. ?

骆派创始人:骆玉笙(1914-2002)

2 b' R6 ]2 b+ k; m# |

骆派特点:骆派以刘派唱腔的为基础,熔白派、少白派京韵于一炉,并从京剧、评弹等姐妹艺术中广泛汲取营养, 结合自身嗓音条件, 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立了华丽而委婉、优美而含蓄,抒情色彩浓郁的“骆派”京韵大鼓。

8 L" [: `: ^& Z

骆派代表作:《将相和》、《子期听琴》、《伯牙摔琴》、《祭睛雯》、《剑阁闻铃》、《丑末寅初》 《红梅阁》、《击鼓骂曹》、《和氏璧》、《百山图》等。

2 ~6 D7 T' r1 q3 ^

著名传承人:

- S, K+ Z+ f# {" [& @

陆倚琴(1934出生)(师从骆玉笙、程树棠)

/ Q4 {2 s! K6 [0 g* R

刘春爱(1949出生)(师从骆玉笙)

. T" ], t- _* e# |6 x: F

汤敏(袁阔成先生启蒙、师从董湘昆、赵博、骆玉笙)

+ t6 V. t; \. K( i V

李梦熊(师从骆玉笙)

g9 f0 J0 @1 m0 Z% Z5 k

冯欣蕊(受骆玉笙亲点,随赵学义老师学习)

9 L" l! f- V+ x O8 @9 G

李响(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2 ^7 v6 r _3 o8 e/ t, s

李想(毕业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

' v$ @" B. e& n/ L8 g' Y+ _3 \

黄薇(师从陆倚琴)

8 q7 |# T* Z# v6 V

何冬梅、魏俊英、李光荣、范茹萍、周玉兰

+ Q3 a% ]" s- X3 S' T

 

5 u3 z, F: f& b* D# i

张派创始人:张筱轩(1876—1945,一作1948)

( G' v- o9 \' P8 f$ X3 b

张派特点: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3 q r$ k) k7 k# G6 J

张派代表作:《古城会》、《战长沙》、《华容道》、《氾水关》、《草船借箭》等。著名传承人:张金环、宋明元。

# x9 x3 F7 g- e$ E

传承人较少,基本已绝迹。

1 X. c* E! l% P4 h

 

' p. o; x* D% R; O* e" G) _6 M

少白派创始人:白凤鸣(1909—1980)(受长兄白凤岩和弦师韩永禄启蒙,师从刘宝全)

' u* ?7 |- j& a/ F% ]

少白派特点:     苍凉悲壮“凡字腔”见长。

. U7 e5 M" D9 Z# H' J. v( \

少白派代表作:即白凤鸣常演曲目有《单刀会》、《古城会》、《华容道》、《红梅阁》、《七星灯》、《群英会》、《大西厢》、《闹江州》、《百山图》、《活捉三郎》等。白凤鸣演唱的京韵大鼓曲目共有五十多段,其中经他与白风岩等发展、创新的传统曲目有《战岱州》、《七星灯》、《建文帝出家》、《击鼓骂曹》、《红梅阁》、《狸猫换太子》、《罗成叫关》、《怀德别女》、《方孝孺骂殿》、《氾水关》、《樊金定骂城》、《哭祖庙》、《贞娥刺虎》、《窦公训女》、《拷童荣归》等;还有自编曲目《西湖阴配》、《唐明皇游月宫》、《元旦佳话》、《上元乐事》、《劝各界》等。

% R: w W+ v+ D% V

著名传承人传承人较少,基本已绝迹。

W* B2 K- u( X5 l2 @4 P( Q

 

7 J3 @) Q* Q2 y( s

滑稽大鼓创始人:张云舫(?—1950)

* Q' G$ ]1 T9 D* L5 e- c0 R

派别特点:约于1920年前后形成。其音乐唱腔基本上与京韵大鼓相同,但曲目内容全为滑稽可笑和寓意讽刺的故事,表演上也结合各种滑稽动作表情。唱腔以一板三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滑稽大鼓如京剧中的丑行,滑稽诙谐,但不能过火,否则矫揉造作,流于粗鄙庸俗,京剧生、旦两行名家辈出,丑行有一定造诣者则不多见。滑稽大鼓亦然,数十年来驰骋曲坛者,屈指不过有四人,都是张氏弟子。

3 }& M1 k, g! v: _

他们是:老倭瓜(崔子明)、架冬瓜(叶德林)、大茄子(杜玉衡)、山药蛋(富少舫)。

) y$ {6 A9 D" {8 t

派系代表作:《丑奶出阁》、《劝五迷》、《豆蔻香》、《蓝桥会》、《刘二姐拴娃娃》等。

3 I% I' f; k% l. K- u6 k

著名传承人:老倭瓜(崔子明)、架冬瓜(叶德林)、大茄子(杜玉衡)、山药蛋(富少舫)。四人中老倭瓜、架冬瓜两位更深受观众欢迎。

0 P2 ~6 U- q+ x% p) U

老倭瓜姓崔,名子明,五十年前曾在某家堂会演唱《丑奶出阁》,描摹刻画,丑态可构,唱时更得操三弦的弦师相与配合,或挤鼻弄眼,或随声唱和,默契无间,有相得益彰之妙。  

; C) _# E4 i, i# X6 x

架冬瓜姓叶,名德林,昔年屡在杂耍园观其演出。他的功底深厚,嗓音清脆,韵味似刘宝全,所唱以反映清末民初北京的社会积弊为主,如针砭吃喝嫖赌抽的《劝五迷》,描绘旧社会家庭妇女上娘娘庙烧香拴娃娃求生贵子的《刘二姐拴娃娃》,揭露拆白党骗术的《豆蔻香》,都是旧时代的写照;也有叙述古代爱情故事的如《蓝桥会》。架冬瓜演唱时,弦师没有表情动作,与老倭瓜略有区别。叶德林的代表作品:《劝五迷》,《豆蔻香》,《蓝桥会》,《刘二姐拴娃娃》等。另外还有架冬瓜叶德林的徒弟张文顺、莫岐,如今这种表演形式也已绝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几位都作古了,新人接不上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曲艺迷在2011-3-31 11:06:00的发言:
老几位都作古了,新人接不上啊。
" M/ C8 S# X4 G+ v

╮(╯▽╰)╭听唱片吧

" f" A5 `7 Z# G7 D% V; s

http://oldrecords.xikao.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4 08:49 , Processed in 1.12917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