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建筑几乎没有什么中国风格,就是个石质外墙的外国建筑;正面一层无门,两侧楼梯直通二楼,楼梯用条石台阶石质栏板, ) J6 M6 z5 }2 f$ X* A c/ Q
' K$ T. |. V \. D. T$ B底部的条石和栏板都呈弧形,可惜下面部分台阶和栏板都破坏严重;破坏的石构建都散落在周围,也有些胡乱的拼成简单的 3 E f: `6 ?6 c
$ V# l" }* R4 d) w9 x7 T8 Y) Y台阶状,有些作为台阶的石料居然有题刻,一看就是废料二次利用的结果。二楼正面呈罗马神殿的造型,前出单间小廊,
, p9 {7 [9 V' U- V5 y3 E( b & z- q1 r( g" Y' @9 Y% s
类似中式建筑的抱厦;门额上有外文的“陆氏家族”字样在正面顶部有一半圆的采光透气的小窗;两侧有窗;
+ T- k2 X4 ]" v! {0 H$ V) n , d7 \3 b/ e8 {
判断二层是高起祭坛,有天主教风格,作用应该类似中国的享殿。 * m6 m p4 H! i8 T& O
# j2 _8 n% \) h3 y& I; k) L一层有一倒座门,似乎是半地下结构;木门很有特点,异常宽大,并有很多弧形装饰,小配件折角铁,泡钉都是古朴的欧式风格;
. M$ J5 Z' x# M. a* E4 D3 r - o' o6 h" P7 e' Q+ p- X& W9 I
风格造型有着深厚的欧洲味道,完全不是现代作坊仿制欧洲的那种粗糙蹩脚的感觉。估计当年这些建筑辅料都是从欧洲直接进口的;
v K2 T7 v( p. B
, y# h+ I1 ]4 p8 u" k' ^3 z从形制看这里就是墓室,但不清楚当年是把棺木葬在一层地下;还是类似欧洲教堂习惯,把棺木直接裸露存放在这小室里, % C8 r4 A) R5 y/ r! r- B# P
# s9 V i- z+ U! i( X' g5 _; o
这里体量虽小,但看出设计者所受的教育,生活的习惯非常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