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3|回复: 1

【转帖】天上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3-16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者》杂志2011年第7期

7 f1 @( C7 P6 B9 f/ Z- f6 `

 

$ I; f1 V; J: g$ M+ t

                                                   天上的那件事

/ L- G& J p; ~" S& }; B. k5 H( P

 

* D0 I" T2 ^! `( {

                                                    作者:王开岭

8 H( Q6 g v6 w3 S


    它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病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王世襄《北京鸽哨》

* w% H, e$ Z6 k/ h E3 J

    

1 N6 o2 ~2 V) o$ U% R6 ~* i D9 }

    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 o4 x) n$ ~; I, p7 b6 b( S

 

2 t( m* D( e/ J! `

  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

7 Z0 R. |3 X3 I3 E. ?* h' h. \

 

/ x; I5 ~9 p+ C9 R- K/ I

  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没有它,没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

; u) h! {9 T2 x; A/ @5 C, {

 

2 ^/ W! [/ n0 P6 O& W' Y3 A1 T: p

    如今的北京,鸽哨难觅了。

9 K# H. V0 w8 k5 a- L

 

1 g! s \; S! x

    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

, g+ A: c% S8 F; F

 

5 r# _3 W; q7 u3 X& g

  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

% q" S& E$ {& u3 ?4 d( q

 

8 B" l" n: S8 I0 R8 | v2 J

  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

! F( v4 Z# o! o7 e: F# |/ Z2 g" u

 

7 i. b( P# K% i- Z E' x

  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未了,遇上了在宋庆龄故居做义工的郑永祯。郑师傅酷爱鸽子,退休后主动来这里驯鸽,其弟则擅长配哨,可谓珠联璧合。谁知又遇上个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要择时机……

) X: ]' ^5 g6 l2 I0 G% a1 [' N

 

# _$ @4 s8 G+ e$ m

  郑师傅还做了件有意义的事,一件大事:帮王世襄养鸽子。

* X2 x7 z, I' p: n" U" p

 

. y+ |; a) F5 U7 @3 \# f- }8 b

  世襄先生是个最好介绍又最难定义的人。往复杂了说,乃文物家、史学家、民俗家、美食家、收藏家、鉴赏家;朝简单了说,就是个一辈子爱玩、懂玩、玩透了的老小孩。而所有玩习中,畜鸽听哨为至爱。他甚至编着了《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将鸽哨的源流、制式、造法、音效一一详解。

: z, [) Q* J4 x' r3 K- x

 

" \" l4 d' H8 _( w3 Z) U2 H

  先生戏称自己乃“吃剩饭,踩狗屎”之辈。何出此言呢?先生说:“过去养鸽子的人,对鸽子就像待孩子。自个儿吃饭不好好吃,扒两口剩饭就去喂鸽放鸽。他们还有个习惯,一出门不往地上看,却往天上瞅,常常踩狗屎。”

/ K* j0 k6 X9 U% W

 

* ?7 ~9 m- F/ w/ q! Z/ h6 K

  鸽哨声声的年代,老北京人都有翘首的习惯,想必那会儿,驼背的也少吧。据说,梅兰芳担心眼皮耷拉,曾专门养鸽子,或仰颈,或远眺,到晚年眼睛尚未变小。

9 L! B3 n* E. ^( s3 h

 

# C# W1 t7 y4 Q m* L" z) C' B

  王世襄回忆说:“过去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忽远忽近,琅琅不断。”养鸽;厅话多,圈内不叫养鸽,叫盘鸽。24只算一拨儿,要盘最少两拨儿,飞起来才好看。盘鸽至少早晚两次,若不勤飞,鸽身囤肉赘膘,就废了。

# {1 v) F& Z# {, U9 b6 z* u" r

 

- W* }# l5 r' `, t

  哨的制式和使用更讲究,按世襄的说法,有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星眼类……细分又有三联、五联、十三星、十一眼、双鬼连环、众星捧月……编排不同,绑式不同,音色音律各异。据传从商代起即有人畜鸽了,而对制哨名家的记载,约始于两百年前。

- Z* s5 @+ g5 t* w: `7 H) K, j$ X

 

# }0 S6 I6 {- G: o+ @: V( N

  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 A6 ?* t: e; [9 G0 [" u, ~! f

 

4 u# C7 `) T2 {5 J. r0 R. n

  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后来我才知,其实影视里的鸽哨,全部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真实的鸽哨很难采集,因为录音师在地面,噪声加上建筑的反射音,录了也没法用,只能进音棚合成。

E7 ~% p, H5 j! s z& J

 

0 U' c4 |; ]/ a1 F# @- w, b! B3 e

  世襄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

3 K2 J2 P2 }9 o" b& l/ b

 

% u3 j( W, q" R

  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

9 G2 q F9 }* c3 V; f. ~

 

$ d/ L# q3 I- G x: I

  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信鸽耐力好,适于马拉松式长途飞行,却不懂飞行技巧。而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中国民间曾孕育过400多种观赏鸽,像黑点子、紫点子、老虎帽、灰玉翅、黑玉翅、紫玉翅、铁翅鸟、铜翅鸟、斑点灰、勾眼灰……体态和鸽名一样俊美。经过“除旧”“文革”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还剩多少,无人知晓了。

- q. _+ W, H) a6 {/ R

 

5 u+ h' b' } q) T( t

  据说,世襄晚年最大的遗憾,即没地儿畜鸽。所以,他将此事托付给郑师傅和名人故居的一个旮旯,并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

* H& W: Q- N% p$ b! v5 f( E' Z

 

0 m& u) L6 }/ g4 p( _

  “它不像信鸽,一放全跑了,而是围着巢舍成群盘旋。养好了可一盘白、一盘灰、一盘紫。鸽哨传出钧天妙乐、和平之音,定能为‘人文奥运’添上最亮丽、最生动的一笔。”年已九旬的世襄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

, ~: P4 F. l, z; H

 

( Z! F5 n8 A6 \) {) s

  奥运开幕那夜,我守在电视机前,祈祷老人能如愿。终于,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开;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

% s# v/ X W4 |+ T

 

/ Y% A" g4 [+ m! J/ ]

  张艺谋不愧为导演天才,但整晚,我为一位老人黯然神伤——一位被放了鸽子的养鸽人。

7 L0 P0 w( T7 {; }) h* H

 

! K; N0 f* q, i

  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不多,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H$ R! i8 D4 K- }5 y7 ~# c

 

. Z( C; ]2 l3 A3 A2 U0 j

  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北京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4 i8 g# `" I; w; g0 t5 A

 

& ^7 @& E4 J% D; A% A+ L

  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 h& {7 d( C$ d2 S7 i8 e

 

# Q+ J6 [( X4 V& |+ T* K

  世襄的鸽友们,那些“游手好闲”者,既买不起城里的房子,更撑不开水泥的天空。
 
  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

$ p! @2 O2 x5 F. C4 s

 

! N7 n; ~, y4 I: z" b0 w, |

    没了平宅院落、辽阔天庭,没了清洁的空气、幽静的环境……也就毁弃了鸽子的宿舍和道路,剥夺了鸽哨的释放空间和路人的仰望空间。

- H" O4 p5 l" _& p% H

 

- d, X8 {) O2 O) I

    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

/ a0 t. g2 t# d( Q& T

 

3 N3 _; M4 c! h! x U1 {4 X0 x

    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

/ w h( ]5 D( m e- B

 

3 b) X6 |" \8 l f- d

  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

* f! H- J0 I8 d0 f9 Z

 

/ F; y' Y7 q; h& A) v0 `; ~

  京城又要阅兵了,激动人心的机翼将呼啸着掠过天安门。你说,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

5 {; r- j, t/ H

 

4 t% s2 Z2 k3 B: D: {% S: g2 t; a

  多物美价廉的事啊!无油耗,无污染,无惊扰。

: j( K2 _' @2 u+ A" r

 

+ k% G$ w& V1 x6 V, ?

 (文忠摘自书海出版社《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一书)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3-17 0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早上出来可能都会发现这个自己曾经熟悉的家园又变了,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没有生活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情味!曾经的老北京..............还有多少可以让他们糟蹋的东西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0 14:03 , Processed in 1.11942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