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胡涂人

一机部子弟小学暨机院附小论坛(四)[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11-20 21: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0 23:35 编辑
0 u# J. o3 B4 Q$ u3 X& v0 o' D% _# I+ R0 i5 M" E" _6 k
胡涂人与虫草两位老弟优美、幽默、娴熟的文笔一挥给大家带来了美美的精神享受,给母校论坛送来阵阵清新的气息。谢谢二位。为了表示赞许,也为增添点气氛,加深印象制作两幅动画。如有不尽人意之处,请多原谅。
7 y# g8 W. ]3 M& x# |) P5 O
2 C& ?2 A9 S% e9 w+ i. [ 动画.gif
/ d/ t( u: C4 k" ^+ @9 x
7 E# D* P8 y' r; K$ s2 u6 H# {% I
哏——哏——”
      “矬子”细声细气地叫着,扭头看着我,眼中淌出一滴一滴的泪……哎幺,我心一下就软了,扔掉手中皮带,走上前搂住它的大脑袋。
  
1 \: W! U! @# v  X

点评

哈哈,胡涂老弟的头像尚且是个女生,还要计较这个牛娃是男是女吗。也可看作是个漂亮的男孩。  发表于 2013-11-21 22:25
鞠大哥终于露面啦,好可爱的水牛“憨态可掬”,但俺当年是个小伙儿啊,不是大姑娘呀?哈哈哈!  发表于 2013-11-21 08:27
感人!通人性的“矬子”!  发表于 2013-11-21 06: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2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0 21:13 编辑
5 p  r% n2 W0 c( }: P, R: C5 E3 A
: _2 r7 Z, `3 G% H& W) N6 ~7 K
动画.gif
冬虫夏草:这一天是传统的端午节,弟子在这天拜见恩师,情深意切,是不是献有“见面礼”,自然还是不得而知,因为眼见为实。众人眼见之处,是层层叠叠的人,简直里三层外三层,严严实实,密密麻麻,不由不使人联想到“超级粽子 。。。。。。

5 G. t# U( S; f+ Q" W; N! l$ a" g: _3 d) E

点评

冬虫的那文只可意会啦……  发表于 2013-11-21 08:31
细看看围观群众的面部表情便知民心民意了!不由使人联想到“超级粽子……”,真是余味无穷阿……。  发表于 2013-11-21 06:10
发表于 2013-11-20 2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1 00:58 编辑
; Q, v. @- i, Q" K. J0 y! U2 p- ^" x) P% }7 d8 p/ v/ Q
前几天在福建还去游览了著名的永定土楼。难以想像古代中原人逃避战乱到南方后能够用泥土与木头垒起四、五层高的土楼聚族而居,几百口人居于一楼既可相互帮助,又可抗拒兵匪侵扰。经过几百年,这些土楼仍然有人在里面居住,真是不可思议。让人感佩古人的智慧与毅力。
2 I2 @2 v; l; I: ?1 I
: ?3 W, n8 A! b9 b  y
DSC_0218.jpg
1 n& [. s5 A0 T5 O( K: Z7 U1 r! \' ]. r5 s! n
DSC_0268.jpg . K1 \# y3 Y7 I/ y9 F+ ?

% z3 b, x" s! h2 c: a DSC_0275.jpg
/ m4 k. h( T  Y6 [9 E$ ^7 f7 f& P& x0 q4 ]" z) T9 T

/ P: j" A+ v1 C; h0 Q7 H# u, Z  e( F* u

# d9 Z( p; }& x% S- Y7 ?( s" k. X% w( \& y! r! q/ n
DSC_0324.jpg 6 k0 W) d+ x/ u' t9 S" _
2 S# [4 E& @( r  W# Q
DSC_0302.jpg
3 ]0 V' R8 H, d0 K. _- C* r/ A6 C6 j: t5 P' P
DSC_0278.jpg 8 h; T, N2 x& D( P  @

: Y* n" n2 d9 k9 {9 E DSC_0260.jpg # e" Y* b1 `% z% n

, z- H: N* `' A5 o) `4 p DSC_0261.jpg 8 Y) l; ~* P" W+ d+ g
+ b0 ]5 T7 ]) d& V+ S
DSC_0293.jpg
5 b( M0 d% j+ H6 w1 l" p3 k- t0 _+ P最后三幅照片照的是土楼内的情景
0 w) F2 u9 O. |( M$ C1 u& y
$ ?. X. s8 O1 E; [
! e4 A1 U+ Z/ \, q6 H
, I; c% s) L2 j: |( R' G' k0 b& q( {# r' A, ?0 [

/ y) v) t4 x" W' v6 t
  u- a! x6 o" q% O
2 j3 p8 r- H& F" s+ Y. j
1 P' ^( W0 K, F- l. i

点评

鞠大哥是位生活的积极参与者。我是个消极的生活的观察者。  发表于 2013-11-22 08:43
古人、古风、古俗,硬道理!可赏!渴慕!可赞!  发表于 2013-11-21 04:51
发表于 2013-11-20 22: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0 22:34 编辑
, P7 o4 b0 e  s0 j5 U! t5 h$ d$ V0 ~- r3 m" C' B
Gui_my:山、水、树林、湿地。。。植被丰富,风景如画。有空去看看吧!
# L; i  X* B+ x" p3 e4 n
5 j8 c1 y* D, v胡世坚:这四幅秋景似四幅美景如画,太美了。人常说秋和愁相连。但是,在这四幅秋景彩照里,我看不到的丁点迹象,看到的只有秋景美之极的感叹!北京的秋景——好美呀!没有雾霾,竟然还有蓝天,这是我在国外最期盼.
9 R8 l/ Q; ^3 M! D. e/ M
- R8 i. D# v$ p& N; X: ugui_my的照片不仅会给大家带 来老师校友的友谊亲情,而且还会带来令人感到清新愉悦的风光。正如胡老师所说秋天不一定与忧愁连在一起,秋天的姿色也会给人美的享受。我前几天到福建的 武夷山去了,虽然天下着小雨,但仍然让人感到清爽与喜悦。
* U1 B+ e# g. T
0 i" ~5 C- x8 d$ K) k& n8 A DSC_0113.jpg
6 _7 g5 t" t) |- J
5 Y/ l4 E8 D9 b- Z* _! N DSC_0142.jpg
# h8 A8 ]' p+ K9 G1 F2 c9 U  R7 [5 a! U# w& j- C" Z* ?1 D% e; H
DSC_0291.jpg
( ]! r, C9 v9 y: d' E& [% _- B& ]. ]% ?6 c
DSC_0309.jpg ! k& q! k  g6 ?% `

* s) a* r5 c! P* Z% ^0 U1 T+ o DSC_0310.jpg
$ U! ]7 m) L& Y: Q9 B  U: R& f2 T
$ E8 g" ]& _! B; V. x DSC_0319.jpg
( l9 M# u$ X0 n- [. q* w  s  s) _$ g! ~$ x! o. B7 L" W, H
DSC_0347.jpg
, H! [+ M3 d/ @. f! P& f: }  X9 X- P$ s3 |; Y
9 d9 h: |" W$ }0 i# w& [

点评

清澈的九曲溪沿岸的奇峰和峭壁令人叹为观止!鞠大哥得以自在的样子,让人羡慕。  发表于 2013-11-24 18:40
好山好水好地方,可惜落在绝大多数必须服从极少数的手里。  发表于 2013-11-21 08:37
武夷山好美呀!鞠大哥的好心情,又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幽静的景色,加上鞠大嫂朴实、喜乐的面容,更让我让我沉醉于幸福的美景之中,流连忘返……。  发表于 2013-11-21 05: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08: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1 09: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世坚 于 2013-11-22 08:36 编辑
; J( m9 ]/ c$ E/ }. G+ Q! m  }" ~0 z$ Z6 x  V2 `- @
                                                                   《家事难缠》
+ ]7 W" V) P: Y5 F5 Y9 [( m5 H
, Z) c1 e" \1 ?% l4 b
            现实时兴问:“断舍离”了吗?!“断”是要断绝接受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要舍弃掉家中没有用的东西;“离”是指要离开对事物的执念。  y- T3 v3 t" N& K- p0 m% h0 @
    这正是我的软肋,是多年来我自己最难克服的缺点。家里没用的东西多得都快冒出来了,家越搬越显比原来大了,橱柜越做越多,多到壁橱相当于几个半三开柜那么大,东西的涨势更不可一世,仍然是需大于求。我自己也知道许多东西和衣物都多年不用,扔掉它——舍不得!恰似挖心割肺!看看这件;再看看那样,件件样样都是我精挑细选花钱买来的,有感情了,是一个纪念啊,就是舍不得!亲人们一再劝诫,东西太多了,装都装不下,都快冒出来了,又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都是廉价买进的过时衣物,成负担了,赶快下决心扔掉吧!家人说:从今以后,家里的物品许出不许进,话是这样说,家里人谁管得了我哟?!6 u/ x2 H: _: Z& N# A- F6 e
    几年过去了,家还是老样子,收拾起屋子来,老费劲,造成我很大的思想压力,浪费我很大的精力和时间。什么“穷家抵万金”、什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我还死守这些执念干什么?!节约是对的,是千年不变的真理,但是多而无用的东西,买回家摆在那里就是浪费!真所谓便宜吃穷人,我却醺然不知。时代变了,观念变了,我的脑筋还不变怎么行?对事务的执念,在家事中,羁绊我寸步难行!这可不是小事呀,难缠的家务事,有时会让我们变得一筹莫展!改变!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自己,不要成为儿孙的笑柄!
% s2 y0 f1 V1 @! @5 _    这次年底回国,就开始‘精简机构’,来一个彻底的断舍离!我劝诸君也行动起来,把多余的、不常用的东西、都断舍离了吧!不要让它们浪费我们宝贵的精力、地界和时间,变为我们家居的包袱和障碍!让我们在一个轻松的家境中快乐的生活吧!

5 Q. r& E0 s. A, Y; Y0 g3 M( V$ J+ J7 Z& k- s5 p& t

9 H& z- [# A  H' y) E

点评

“精兵简政”,简洁的生活比较轻松,用得着的东西才找的到。我也常与自己做斗争才处理些物品,可以送给需要的人。  发表于 2013-11-24 18:43
文如其人,胡老师“家事”,感觉您是位胡萝卜就酒嘎嘣脆的人,高声朗朗,快人快语,掷地有声啊!不过您的“需大于求”与我老妈一样……哈哈哈!  发表于 2013-11-22 08:49
发表于 2013-11-21 11: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iwei 于 2013-11-21 19:19 编辑
0 @# l- p  `# n6 N, s$ w4 [
* I9 U# @  F; s" ]* \, g# @本帖最后由 beiwei 于 2013-11-21 11:33 编辑' m: {$ H( w3 V0 J9 r+ g

3 M( x+ K& q$ D) K7 e转发一文片断,与胡涂人的“苦难文学”相仿。原文见链接。
& w0 ?. H$ j3 T& l- U6 {! B2 q+ j6 X
注意其中“一机部子弟学校校长”事,待求证* c+ D/ O6 L( ^, b) b0 a, N1 a9 p0 R
2 ]3 `9 C4 S! K* q8 ^8 R" m7 A+ [
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d/daihuang/jsys/019.htm1 T6 z1 [2 r- k" V) C: H% o3 E

0 l' P9 Y6 K+ h; A6 O19 绝望+ |& p" r1 m4 H7 O. f, g
………………. j2 g& t0 y4 M8 J$ J/ }
  这就是说,让我们这帮一阵大风就能吹倒的人,身负重荷,先从东北方向朝西南走十几里地,然后再从那儿往东走十几里地,等于让我们走一个大三角的约有30里地的两个长边,而不让我们径直去这个大三角的只有七八里地的底边,而且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这样,这一天一夜就剩不下多少休息时间了,这比高玉宝《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还要周扒皮。
+ t  q$ ^) f. P, }; P$ ~% t- r  可是,在云山畜牧场领导中的王副场长、武副书记、祝大队长和朱麻子、刘恩等人看来,这却是绝妙的领导“谋略”。不管对这群奴隶的调动如何频繁,从未因此耽误过这群奴隶“为农场多作贡献”。而结果,等于无形中让这帮瘦骨嶙峋或浮肿“发胖”的人,更快地走向黄泉路。
( w8 J6 C' j' ]$ v2 R  那天凌晨,满天乌云。我们挑着沉重的行李、日用杂物和铁锹铁铲等工具,赶到了水库大坝的最南端。
- @  c5 h$ R- [2 u  刘恩对大家说:
, u/ _' V0 Y$ [: F2 A% A, i  “大家使劲干!就这么一点儿活,坑坑洼洼的垫一垫,补一补,早干完早转移,早转移早休息……”
, I* c# [+ i  `( h6 ?  这种老套儿话,我们听过无数次了!他们每一次要我们干的活,没有一次是能够让我们“早干完早休息”的。
- u. n9 N, w4 E4 B/ W  这一次,沙石远在大坝南面的山坡上。每挑一担沙石到坝中心,来回一趟少说也得走三四里地。我们从清晨挑到中午,从中午挑到快天黑,中午吃了自带的窝头咸菜后一刻也没歇,才终于“早干完”,挑起行李工具向小云山“早转移”。 4 o  D3 q1 d  _& Z6 G
  这时,空中的乌云已越积越厚,阵阵冷风吹来,下起了小雨。冷风冷雨,溜滑泥泞的土路,大家摸着黑,饿着肚子向前撑。衣服外面是雨水,里面是汗水,全身湿了个透,可又不能歇,也不想歇。因为只有到了小云山,才有晚饭吃。直到深夜12点左右,一个个都像泥猴似的,稀稀拉拉地抵达了小云山。总共不过十几里地,滑溜了五六个小时。
! }- E' Q0 A  L  但是各班一点人数,少了两个人! % ?0 [1 I6 v) G! D7 Y0 U/ K
  一个叫佟霭成,四十来岁的河南人。宽额头,高颧骨,细长的眼睛,短小的下巴颏,脸色灰黄,说话细声慢气。
- f2 k0 a! X/ u  他原是一机部子弟学校的校长。到北大荒后不久,他的妻子就和他离了婚,给他丢下几个孩子在北京。他每月只有32块钱,根本养活不了这些孩子,他极为愧疚与哀伤。在山里剖木板时,他就曾在一座空炭窑里自尽过一次,幸亏被人及时发现。这天凌晨,离开二队山坡下的那些废窝棚时,又有人发现他不见了。据说原在中央某个机械工业部搞过共青团工作的排长盛桂林,和据说原是《中国青年报》行政工作人员的他们班的副班长孙某,奉命到山坡上的林子里去寻找。他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佟霭成,反而“找”回来两大挂包的野菜和山韭菜。 6 J/ W3 z; t% M& J* G
  几天后,二队的推土机手们在那山坡上推平场地盖房子,才发现佟霭成是用自己的裤腰带,把自己吊在一棵小树上,结束了他那悲惨的人生旅程。 * v# ]$ R$ p8 s- N) s7 }
  第二位叫赵琪,也四十来岁,原是交通部的一名干部,共产党员。他那苍白而浮肿的脸上,带有几颗浅麻子。他也是在危难之时被自己的妻子所抛弃的不幸的人。
4 U) x; B; C9 ^4 g8 m7 T7 j3 F* G  半年前,他就不能再干活了。然而班排长们说他消极混泡,反抗改造,照常逼他去“苦战”。 8 }, Q7 k$ d' Y) f6 V8 G
  ………………

点评

见北魏老弟转帖“佟主任”的命运,唉,欲哭无泪……上一代人与我们这代的苦难历程,罄竹难书……难怪猫眼论坛有位网友绝望地叹息“来世不做中国人”哀莫大于心死……  发表于 2013-11-22 09:00
发表于 2013-11-21 13: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水车 于 2013-11-21 19:33 编辑
" s7 F6 P0 J/ B' J) ]7 |- ^
beiwei 发表于 2013-11-21 11:284 I/ A+ d- D+ I  K( t8 t
转发一文片断,与胡涂人的“苦难文学”相仿。原文见链接。7 e; P# n1 [9 [0 M
* a6 {* u4 J' z6 Z- s* x
注意其中“一机部子弟学校校长”事,待求证

+ j& Q0 e4 K( z) x& [4 H: x这段短文摘自戴煌所著《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书中的佟霭成就是我们小学的教导处主任。佟主任在校的印象是个乐观的人,见学生们他总爱开玩笑,一次在全校的课间操后,他在司令台上说起个别男生对女生不尊重:“有的男生管女生不叫女同学,叫什么呢?叫‘大妞’。......”特别是他的口音,大妞成了“大扭”。下面同学都哄堂大笑。他还批评男同学擦鼻涕不用手绢而用手擦,说着就比划起来,用一只手的大拇指的手背抹一下鼻孔,然后把鼻涕再抹到裤子上,同样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8 X- @* A* ?! g8 [, y
  _/ ]" s2 _5 _, P2 q  O

点评

在我找来这段摘录前,西水车学长等老校友都没听说佟主任之结局么?  发表于 2013-12-1 21:57
反右的时候我三--四年级,记得学校贴了大字报,那时还不懂事,只知道大字报上千万不要出现教自己的老师的名字。  发表于 2013-11-24 18:53
这是五七年反右的事,那时我等还没上小学.但是深为佟主任的命运,欲肝肠寸短。有时真不知道那些“毛左”们是无知还是白痴,还“深切怀念”,唉!估计多数是无知吧!书。历史的资料和书读的太少……  发表于 2013-11-22 09:07
发表于 2013-11-21 1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1 22:55 编辑
0 L7 `; {2 h% l0 Q% {7 U4 W( R* }# K9 G. L7 [0 W
胡涂人:我不过是把自身的经历拿来聊聊供大家伙解闷。其实,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非同寻常,各位不妨娓娓道来让大家伙解闷儿。有同学可能有“顾忌”,认为自己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怕写不好。其实这是个谬误。在咱这儿,您只要写明白,说清楚就定受欢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必然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因为,大家从事各行各业,糊涂是靠卖文字为生,所以必须“能写”,否则没法在媒体圈中混了。其他人对文字不必强求,这是咱的家,聊天坎山的地界。论坛光靠一两个人在这里侃,总有山穷水尽之时,望大家积极参与,各显其能吧。文字好坏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您那段独具的人生故事,才可贵啊。
3 r) q& r4 {! s( @' C3 z( s
版主这番重要讲话,讲得好,得到胡老师的赞扬。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且贯彻落实。(哈哈,穿靴戴帽开个玩笑)引导大家消除各种顾忌轻松自如地在论坛上说说家长里短,其实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大故事、小故事,自家的故事、别人的故事,还有各类侃天侃地的话题,打打字,说说话不仅可以让论坛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充满生气,而且与老师校友加强联系,加深友谊,相互关心,还可以养神健身,防治痴呆,消除忧郁症。不少地方的人都好或到茶馆,或到公园、广场见见朋友、同事说说心里话,天南海北聊闲天不仅是交好朋友加深友情,而且也消除寂寞与忧愁。所以来论坛聊天是有益之举,值得践行。

点评

据我所知,附小的多才多艺的学子很多,就不一一点出了。我们多次呼吁请他们把闷在心里的话和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但是回应的是‘无声’,我就纳闷,到底是什么阻挡了他们洪水般的话语奔泻?!难过啊...  发表于 2013-11-22 09:40
鞠大哥说得是啊!  发表于 2013-11-22 09:09
发表于 2013-11-21 2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1 22:56 编辑 9 c5 H$ ~  w5 G' N  F

. Y% ]% a/ h/ r$ S+ ^! f几位校友所说的佟霭成我有印象,当年我在校时他是教导主任,他在学生中比较活跃,好与学生闹个笑话。那年附近成立农业合作社召开庆祝大会,咱们学校的师生都去参加,我走在队伍里,他把我叫出来。说庆祝大会要我代表小学生讲话,给我讲了讲话要讲的内容。我那时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真大着胆子上台表演了一番,在大会上的讲话得到三次鼓掌,回到班里同学都夸我讲得不错,佟主任也过来对我说讲得好,为学校增了光,让我得意了好几天。有一次教历史课的老师有事,他来代课给我们班上历史课,讲得特别生动,引得课堂上笑声不断。多年后我见到陈老师曾问起过佟主任,陈老师说他已经去世了,老人家没有对我说起是自杀。我在母校的旧照片中找到了佟主任,大家看看是不是他。为他祈福,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再也不会受到忧愁与痛苦的缠绕了,远离迫害与侮辱。
0 ^, k/ `% q* F# d5 X  v9 S( y
8 h, N# ~8 l; U$ | 佟主任.jpg
, X* G; \/ C" h7 q# s这是在建校典礼上全校师生合影中的佟主任。- Z; }/ h3 D+ j4 p) C5 K6 V7 l% j  @
0 w# H% N1 c2 E) x2 j$ E4 o

) s- v2 p% A3 [7 Z; J8 ? 佟主任1.jpg
) @  @# Z7 t- M2 G7 l* W: f这幅照片后排左起第一人是不是佟主任! ], d0 E$ ^+ i6 U7 C/ C- U
- {# g& H5 C  ]3 l( j3 a

点评

原来如此,原文确有根据!多谢老机院兄和西兄佐证! 无法无天,整人恶行,罄竹难书!  发表于 2013-11-22 12:48
佟主任虽早已不幸去世,但他老人家还活着,活在北魏、西水车、鞠大阁、我的人的心中。  发表于 2013-11-22 09:16
佟主任是好人。反右斗争时我们还小,听党的话,只要是右派都是坏人,从不怀疑。多么幼稚可悲!  发表于 2013-11-22 09: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08: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2 14: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2 15:27 编辑 9 |+ ~! j0 ~/ M5 K+ K& G

; j6 b3 T  t. h胡世坚:《家事难缠》9 y, c3 w9 |' x: l- B
          现实时兴问:“断舍离”了吗?!“断”是要断绝接受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要舍弃掉家中没有用的东西;“离”是指要离开对事物的执念。* o: q  N9 x! J! \8 v- i7 |
哈哈,胡老师为家事所缠,转发一些网上的主意供胡老师参考。

4 y  ^6 ?1 O" b3 `; ]8 s
——要是不要的可以捐出去
     追问
可是不是很不好意思嘛,旧的东西给人家。
     回答
不会啊,很多城市里都有爱心捐赠旧衣物书籍的回收点,对你来说很旧的衣物什么的对有些人来说很有用还很好的,旧一点没关系的,不是旧的别人也很少捐出,他们设点就是为了收集可以用的别人多余不要的东西来帮助他人
     追问
但是他们会不会收集后就把我的一片好心当成二手货发配到二手货市场去,我在我们这片的二手货市场看到了很多不用的东西都是拾破烂的人倒过去的,价格不菲。
     回答
不至于吧,那么麻烦,那你干脆卖破烂好了,也卖不了钱啊,扔垃圾舍不得,送人不好意思,捐了也是积德,不能说没这个可能和现象,但也有捐助出去了的,又不是很值钱的东西,心意自己做到了就是了,万一不要的东西帮到了别人呢

2 o( ~; l2 }( @/ ]——你打114,或12580都可以.问下他们哪里可以捐衣物的,他们就会告诉你.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在做这些工作的.就是    接受捐赠然后把捐赠的东西发到需要的地
——废物利用,做抹布或拖把还有别的一些生活用品或裁剪下来装饰房间也是可以的2 p5 ?6 Q4 [- b9 {! D, L, ?; s

6 j5 @9 H8 ?% B( j: ]1 R9 O  ]——旧衣服如果仅仅是过时了,但成色还不错,可以考虑捐给或者送给需要他的人;如果很旧不宜转手他人,但布料合适,     可以改成其他东西,或者卖给当地的二手市场,旧书卖废纸有点可惜,一般来说每个地方都有旧书摊,可以卖给摊主,     或者去孔夫子旧书网看看——或者到淘宝论坛里有个二手闲置区,发帖子卖掉
/ G5 F+ c1 F: U$ n) ?( v7 F# S
+ G5 ~* x; G/ ~. @4 Q0 h% ~. x* r: }7 g2 t8 s

点评

谢谢鞠大哥关注我如何解决家中多余物品的问题,你的主意可以参照办理。再次感谢!  发表于 2013-11-23 04: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0: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3 17: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冬虫夏草 于 2013-11-23 21:52 编辑 ! X+ ^9 Q  }* T' d  ~  Y
0 {7 y+ d. q! v
衷心感谢众人的厚待。感谢胡老师的点评。我把这当作对自己的鞭策,更当作奋斗的目标!
2 b5 K: k6 A& W  I/ Q
* m, ^! k/ H0 G9 a
糊涂兄近来浮出水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用语可能不妥,见谅)。连发奇文,令人享受。糊涂兄像马拉松长跑中的领跑者,南飞雁阵中的头雁,为我等顶风开道。而在我看来,更像“药引子”,引得我这副慢药药性“发作”。呵呵,又一次用词不当,糊涂兄再见谅。

# ~+ H1 B' O- Z0 Z* n
0 @2 N3 f% u9 Y' Q" B2 B
鞠大哥迟迟不语,我在等待楼上扔“第二只有靴子”,却原来鞠大哥瞻观土围子去了。鞠大哥的动漫《围观人》真形象,真到位。当时的情景就是这样。您这简直是在现场速写呀!!!

; `# b6 Q) a6 y. _: Q  {) q
( q& C! R" f: J/ l+ J
拜读了糊涂兄的《干校N记》,极为欣赏,也极为感慨。我虽不是干校学员,却某干校住过一段时间。现将其中生活片段晒一晒。
            
                           
- S% T) y7 \& a4 M
                      我是本地人,怎么没见过这位老板狼啊?

' b' f3 H- r% \% f7 n9 d3 s
/ {5 H+ ]9 C; F: g0 [
0 N* z% x4 }+ R8 J* f: v. i- b/ n" Z8 g# v! Q0 X2 T
话说那年头只有八个样板戏,来回来去就是那些唱段,听多了,耳熟能详,差不多人人都能哼上几句。就像老话说的,“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7 f3 t3 R2 E+ z/ u% Q5 }4 E& j5 F7 f4 f& K4 Q, \9 Y
虽说耳朵听得都快起茧子,但却聊胜于无,记得有段时间三天竟看了两场《白毛女》电影,弄得见谁都觉得头上都是白花花的。

8 {/ C5 j# S( @7 N; W/ J" Y
/ u) L3 c8 k1 b  R6 y3 U
那时号召勇于实践,据说实践出真知。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于是,大家就产生演样板戏的念头。一来突出政治,二来展开实践活动,三来可以活跃生活,打发无聊时光。
, n7 N3 g% J5 r3 j
( B4 D  t& I- \5 H- V) q5 D
说干就干,大家立即投入“战斗”,首先是选人选戏,看菜吃饭,——因为虽然样板戏有八个,可仔细一想,就麻烦事来了。首先,《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是芭蕾舞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童子功”,动真格的。一招一式来不得半点马虎,你老胳膊老腿的,能来个“倒踢紫金冠”吗?!所以先把这两出Pass 掉了。

( n% L* [+ `8 \3 T7 L. U  p' g' F$ Y. N( k7 F* U! l1 @. J
下面是《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武生戏,唱念做打,一应俱全,不亚于前两出芭蕾舞剧。演其中的文戏吧,身为老百姓,缺少军人气质,怕拿不下来。

" j1 o# E( `2 ]8 r# v  a! g" O: T- ~" u
《红灯记》倒是可以考虑,但听说总校一拨人马已经瞄准了她,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这儿再上就撞车了。再说,梨园行最忌讳常“对台戏”。
  ?+ @$ \+ p+ b7 _2 F
: T* C0 w- i! _6 ~) l- `
先前说要看菜吃饭,就是说因人而异,因人而宜。有多大的锅就烙多大的饼。像《龙江颂》《海港》属青衣戏——中年妇女为主角,不好选人也不好唱。想来想去就看上《沙家浜》了,——我们这儿有个伙房的大师傅,又矮又胖,京郊人,性情粗放,把头发一刮,活脱脱的土匪司令胡传魁。还有一个据说是专业剧团下来的前女演员,专工老生,这回反串老旦,演沙奶奶,另配一名B角,以防万一,不想还真出了“一万”,全靠这B角救场——这是后话了。阿庆嫂由一个擅长唱歌剧且长相不俗的人担纲。刁德一则由一个教师自告奋勇地争走,因为自觉非他莫属。

" P) A, [+ W  k& y) m" {0 A/ t( G2 L# [, Q% K. ~: S( P/ B5 }
我的初中同学,个子已经很高,如鹤立群鸡,结果被挑上扮演少女。而歪瓜裂枣,一脸流氓无赖相的刁小三,则由我们的一位老师扮演,老师要在台上耍流氓,追逐少女,不但“抢包袱,还要抢人”。排练起来,尴尬至极。老师几次撂挑子不干,自爆自己其丑无比,抬不起头,没脸见人,。结果都被“晓之以革命道理”,“动之以阶级感情”,大概无非是“狠斗私字一闪念”,“革命需要你这张丑脸,去暴露和揭开敌人的丑恶面目,”最终半劝半勒令地押回。

- f3 o& j+ K- S
没有呢子军服,这可难倒大家,踌躇万分。有人灵机一动,从库房拿来崭新的麻袋片,裁剪成衣,缀上领章,煞紧腰带,再挎上用硬纸壳糊成的枪套,像模像样,倒也威风。

8 a1 y2 H0 u4 h' Q3 Q
, Z2 W3 \/ s0 }
那年头讲究阶级斗争,尤其讲“三突出”,阿庆嫂一出场亮相,总是圆睁杏眼,咄咄逼人,上下打量敌人刁德一,口气极硬,势同水火。演刁德一的也极力往“刁”里演,阴阳怪气,神神叨叨。他有时夹杂南方口音,咬字不真,如说“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狼啊?”众人听闻,无不笑起场来。

# k+ L; }% \+ N) \5 z- m' I3 C& _6 C+ r! p
由此及彼,我们特别担心“胡传魁”口不择言,会闹出笑话。因为时有传闻说某地群众演样板戏,胡传魁一紧张,脱口而出——“阿庆嫂,日本人!”结果下了台就成了现行的胡传魁。

6 W9 t5 E' w1 w/ s) G! k7 D2 H4 M% D4 y; ~- ?
地下县委程书记和镇长赵某,有一两句台词,属于大配角,于是强拉来两个人,一个如身体看来不好,极瘦,脸色苍白,边劳动学习边养病;而另一个一口家乡方言,向阿庆嫂保证,“爸----------赖”——大家半晌反应不过来,后来才明白原台词是“把粮食藏起来!”这一次又惹得哄堂大笑起来。换人是不行了,因为一个萝卜甚至两个坑——有的一人赶两个角色。
  t9 l$ B1 f* p

) K; l( q- X2 p. N* a8 b" Y1 |8 x$ I
其实,想演戏的还大有人在。一位学兄就在乐队中,学打“单皮”,这单皮看着像鼓,可敲起来“哒哒”作响,其实可能也是鼓的一种,起码和鼓的作用相似——都是指挥乐师的。常说听鼓点儿,大概说的就是它。学兄临时上阵,学艺不精,再加上年纪轻轻,谁不想抛头露面,哪甘心敲这劳什子,“大丈夫岂能久事砚间”,当学班超投笔从戎,来个“投槌从艺”。所以心不在焉,也就时不时敲不到点子上。弄得他师傅在心里好不埋怨,又不好直说。最后,保证和导演请求在扩演场戏时,给他演个伤病员或“忠义救国军”士兵什么的,这才稍稍按住他那不安分的心。。
$ e  p8 ~: v1 d- l
: p3 l1 \$ @) K6 [
排练时,新四军女卫生员好奇地向沙奶奶追问:“您总说您有四个儿子,怎么我们只看到四龙一个人呀?”沙奶奶感叹道:“说来话长,想当年。。。七个儿有五个冻饿夭亡。。。”,演卫生员的急忙提醒纠正道,错啦,是四个儿。演沙奶奶的说,没错,老剧本上写的就是七个,白纸黑字。导演连忙过来说,原来是七个,这不是现在宣传提倡计划生育嘛,七个太多了,减了三个,就这还超了俩仨呢。敢情历史有时也要给现实让路!

- Z$ p5 B' z8 z% V
7 m2 d$ U% s+ s4 ]. U( C
演伤员小王的,是学兄。初次上阵,不知是兴奋还是紧张,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才知道,小时候学电影里的坏人学出毛病了,——说话有些口吃——就是俗称结巴。好在大家又是理解又是打气的,终于排演下去。从那以后,他虽不说口若悬河,却也能“娓娓道来”了——毛病治好了。
% H$ Y" L; h2 V  N$ t6 {. E2 Y' k

! o0 W: g, n, |+ }7 G. k' Z
演胡司令的大师傅,为人和善,尤其爱讲一些老北京的“礼儿”。我们都叫他石大叔。极诙谐,一次“彩妆彩排”,石大叔穿上特制的麻袋呢子将军服,戴上“国民党的帽徽”——其实是用硬纸片铰的,很有“强龙”的味道。导演打量来打量去,总觉得少点什么,后来叫人取来一个婴儿用的小枕头,让他绑在肚子前,原来导演认为大叔的肚子还不够级别,于是要打造一个将军肚。待固定好这将军肚后,石大叔大叫起来,让众人赶快找接生婆,受不了了。导演则哭笑不得。
! r2 c: T9 u- m& l& b5 z* o2 F

* Z" T  X/ c1 w8 d% k
石大叔虽粗放,但是性情中人。别人平时利用业余时间排戏,可这时正是他出力用命之时——为明天早餐做准备。他作为主角,不可或缺。一来二去,同行就有意见了。弄得石大叔有些郁闷,蔫头耷脑的。排起戏来总打不起精神,常常说错台词。那时讲究做思想工作,可石大叔是工人阶级一份子,你怎有资格有水平教育先进阶级呢。于是大家决定召开“斗私批修会”,检讨批判活思想,并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以求达到双重目的,正己正人。石大叔依然郁闷,开会前大概喝了几口酒,所以迟到了。会议主持者宣布开会,话音刚落,只听石大叔就不请自发言了——他也不知道有人会请他发言。他说,他来晚了很对不起大家,可同行又说闲话了,还很难听,说胡司令又泡茶馆去了,'“这回不一样了,人也多啰枪也多啰,和上回大不一样了,今非昔比,鸟枪换炮罗”。。。。。。石大叔讲到这里,叹了口气,立刻酒气冲天,熏得身旁的人都躲闪俯仰。他又忿忿地说,“。。。咱大面上要谅得过去,你干吗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你教我的面子往哪儿搁,你要干什么你!”这一回石大叔一反常态,这话脱口而出,流畅利落,一点都不打喯。众人听了差一点鼓掌叫好起来。会议主持者听了这话,先是愣怔,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后来缓过劲来,说了一大通多做批评与自我与自我批评,恨斗私字一闪念,向工人阶级学习的话语。。。。。临了他望着是大叔的方向,恳切地说:“石师傅,您说对不对”.石大叔并没有回答,却传来阵阵鼾声——他睡着了。
2 h8 h; R' J- q) F/ B3 D
/ F/ S$ e" P( m' q1 @
《智斗》是一场重头戏,是个人化的“三国演义”,里面有抽烟的戏——别看这是小事,却颇为戏中有戏,首先得有烟做道具,上演时好说,从道具费开支买一盒不就结了。关键是平时排练,两男主角都抽烟,如果空着手排演,既不真实,也不舒服,谁不想借机吞云吐雾啊。但石大叔平时大概抽烟斗烟丝,纸烟只抽最低档次——很是拿不出手,而刁参谋长演员如角色,比较讲究,烟的档次较高。平时排练自然是他来贡献香烟,一来二去反复排练,烟盒里的烟就见空了。一天上午,大概是周日,春来茶馆一场戏老是演不到位,一次次叫停,一次次重新点烟,折腾了近一上午,直到一盒烟都抽完。呛得阿庆嫂都快受不了了,一个劲儿咳嗽。
0 t0 J$ C  }- e

. {! g! f$ R9 u  ?' i9 q5 z
万事俱备,一两个月的辛苦就看今天晚上的一搏了。干校白天还给演员放了两个半天假——上半天休整,下半天化妆上戏服。偏偏这时“沙奶奶”一脸苦相走来,别人和她打招呼,她却置之不理——原来嗓子哑了,竟说不出话,发不出声。这可急坏了剧组,又是宽慰又是献偏方,鸟粪蜈蚣一起上。什么招都使上了,还是不管用。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众人无奈,多亏似有先见,安了个B角——原以为是个用不上的摆设,如今只有靠她挑大梁了——这配角可不欣喜若狂,反而有点怯场,临上轿子现扎眼,午饭都没好好吃,恶补了整整一个下午,临上台前还念念有词,指手画脚呐。不知道的还以为中了魔魇呢。

- L. [. a2 H1 y2 M4 a
9 ?4 S1 G, k. A
干校版的《沙家浜》折子戏终于公演了,演员个个“粉墨登场”,“逢场作戏”,十足投入,基本上演绎了跌宕的剧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差强人意。导演曾在演出中潜入人群,收集反应。当地老乡对京剧较为陌生,对演出还算认可。而有一群特殊观众——某铁路局铁道六处在当地办了个“学习班”,学员大都是不寻常的神秘人物,藏龙卧虎也说不定。加之他们走南闯北,多少见过些世面,其中还有一个自称来自京城昆明湖的老乡。导演不露神色,静静地听他们现场点评——刁德一脸画得太白——一定是想把他刻画成像曹操一样的大白脸奸臣;镇长一口方言忒咵。我的同学少女明珠——他们甚至记得原著中的姓名,——打扮得很入眼,就是太妖艳些,有点像。。。。。。导演说当时没听清楚——反正不是什么好话——我想这都是化妆人惹得祸,把她化妆成了小姐不小姐丫鬟不丫鬟的模样。而最要命的是他们笑谈县委程书记一脸萎靡,像个抽白面儿的——听了这话,扮演者的脸更加惨白,这可是丑化党的形象啊!

点评

好!可以直接投稿到刊物去发表了!  发表于 2013-11-26 09:46
“怎么没见过这位老板狼啊"?有意思,是口音还是口误?  发表于 2013-11-23 17: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8:5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09: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7 17: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虫夏草 发表于 2013-11-23 17:281 a! e" z4 b& X; ], {9 u  M$ ^
衷心感谢众人的厚待。感谢胡老师的点评。我把这当作对自己的鞭策,更当作奋斗的目标!
# X7 d& {7 x) ?: W% M; h3 L5 ~3 I' W' P# W. e. k$ K" }
糊涂兄近来浮出水 ...
$ f9 l( D& Z$ H( e

: R+ P6 w1 c: {- j虫草老弟把当年看样板戏,演样板戏的故事用生动诙谐的文笔描述得充满苦涩与幽默,没经过那个年代的人看着会感到很有趣。也是苦中取乐。本来样板戏也有精彩之处,但是架不住银幕、舞台、电视(那时少数的单位才有老式电视)全是这几部样板戏,组织观看享受的是让人难受的轮番视觉轰炸。那里还谈得上艺术欣赏。不过《沙家浜》智斗还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节,至今在一些文艺演出中经常看到这个节目。一些演艺界的明星们有时也拿这个节目凑凑热闹。* L3 A  L* U, @/ V7 Q8 [

, }$ ~# Z3 R5 u$ X; v! q 201356125222277.jpg 4 }4 C0 z% S1 ^6 b
发表于 2013-11-27 17: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沙家浜》的感受与那个年代看的感受就不一样了。5 B5 I+ M/ z$ h8 r; }9 t9 q% x

& o) l) J6 L8 @' g+ H

4 ^# E% w& x5 b& {$ t
# o5 ^% {1 h: k  n, g& @" H  o
发表于 2013-11-27 17: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9 17:42 编辑
! {+ S9 A. O; C
7 J# B' _( c0 j: ]9 G- Y看着虫草老弟所书那有趣让人捧腹的排演《智斗》的故事,我突然萌出一个想法,若有机会咱们师生也排演一场《沙家浜》岂不是也有意思。请胡老师演阿庆嫂,虫草老弟演胡传魁,刁德一这个角色我想了半天,还是由咱们版主担当比较合适。我预先把剧照传上来,大家看看可以不可以。
! a" r" ~4 M9 n6 X) ]" P) h- g- k% c, `0 c6 l5 j
师生同演沙家浜jjj.jpg
  B. o( U& Y2 _- u- h5 A0 g
- a4 c: U; F- R# i( Z9 V1 {9 T; J0 I$ P

点评

鞠大哥,想象力很丰富呀,这次粉墨登场恰到好处,师生同台表演,有点意思,人物个性表现各有特色,很有情趣。  发表于 2013-11-30 04:13
哎呀,实在对不住胡老师,化装两次没画好就上场,这次是第三回粉墨登场,不知可否。哈哈。  发表于 2013-11-29 17:45
我可没老刁那么足智多谋啊,哈哈哈!  发表于 2013-11-29 10:03
阿庆嫂的面部色彩较之其他二位颜色太淡了,还是初发第一张的色彩恰如其份,如何?!  发表于 2013-11-29 06:37
不好意思,原图不理想,稍作了些修正,不知可否。  发表于 2013-11-28 20:07
发表于 2013-11-27 18: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7 19:10 编辑 1 I3 v0 e! ~+ e+ |6 _0 y8 ?  R

: G( @/ n! H4 G! ]
胡涂人转发:
刘少奇从来没有用轿车接送过孩子
刘少奇家的孩子多,如果都住校,就负担不起了。为了节省开支,刘家就让丁丁转学到离中南海较近的师大附中,每日走读,至少不用花住宿费。
每逢周末回家和返校,我和丁丁仍结伴同行。我们俩除了在动物园转车时,偶尔在货摊上买包两角钱的花生米或伊拉克蜜枣(当时国家从中东进口了许多这种蜜枣),填补一下未吃饱的肚子外,从来没有往学校带过食品,可见丁丁家和我家一样,没有多余的食品,不像蒋南翔的儿子蒋延东等个别同学,经常往学校里带糖果等食品。
) j$ @7 u0 b) A8 P7 ^. |
% I9 Y- x6 j7 ]9 ^    1962年我和丁丁初中毕业,我考入人民大学附中上高中,丁丁因成绩差,没有考上高中。一Ο一中曾提出可破例留他再读一年,但是刘少奇没有同意。后来丁丁被分配到良乡农业机械学校(该校属于中专,录取部分中考落榜生)。那所学校位于房山区,离市里很远。从此我和丁丁就未再接触了。......
看到当年身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在那个饿肚子的年代过着与百姓同样的日子,孩子与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没有享受特殊的优待。这才是真正的与民同甘共苦的人民公仆,,而他在文革中却死于非命,回想起来让人痛心。如今某些党与政府领导人物现在所作所为与刘少奇对照,所讲“为人民服务”还有多少真心实践的诚意?

点评

那时干部作风还是廉洁奉公,中国官场历来上行下效,还有谚语“上梁不正下梁歪”。  发表于 2013-11-29 10:05
发表于 2013-11-27 19: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27 19:11 编辑
  R" Y9 G6 ?& I  N. O, v! g% H$ ?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1-24 09:05& `1 u, S7 v+ h; w) b
中国馆子“秘闻”         滋补汤最 ...

0 z' N$ k5 ~/ p! q" Q看到这些秘闻,谁还敢下馆子吃喝。出现这类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不作为,还有一个原因是惩罚过轻,犯罪成本过低。这些问题只要稍加检查就会发现。但是除非出了大问题引起社会巨大影响,才组织大检查,平时监管部门不能坚持正常履行职责现象比较普遍。很多食品制假售假是不难发现的,但是就是没人管。如在大路边甚至就在市场公开制售注水猪羊鸡鸭,大家都看见了,就是监管部门视而不见。  |0 j: P' S  @

点评

国人以食为天,所以多多小心了。眼下只求自保吧,否则……  发表于 2013-11-29 10:06
鞠大哥出手不凡、师生同台献艺堪称一绝。阿庆嫂扮演者洪雪飞本攻昆曲只因年青形象比原赵燕俠上镜故此上电影当然谁年青漂亮谁上了!可惜洪雪飞因车祸英年早世!  发表于 2013-11-27 19: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0:3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9 1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3-11-29 19: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若水:我专程去附小第一届毕业生王振刚学长家看望,送去我班制作的纪念扑克。王学长今年已经71岁了,但回忆起机院附小的学学习生活来还是热情洋溢,十分高兴。+ {$ T$ I3 L4 {
171513eiidvbdvv9ce3mif.jpg 171527sgeytlgjeqytf339.jpg
, h* K8 ?. U- P, J+ N% V
得知善若水前不久专程给母校第一届六一班的王振刚校友送去他们制作 的印制师生纪念照的朴克,礼轻情意重。
. Y% W  E! a+ n/ P: R, l1 {9 j- b0 x0 p9 n3 \1 o
2 p. V' a, f! j7 ^0 q# `4 {

点评

善若水看望王老哥,很感动。老哥实在不易,儿子本八中优等生,曾获西城中学乒乓球赛冠军。一次打篮球,严重跌伤,脑损伤。唉,可怜。老哥夫妇从此操碎了心。我等都是做父母的人,将心比心,唉替他难过啊,还有孩儿  发表于 2013-11-30 10:44
看到这幅画面,我心理非常感动,善若水班的学友们,竟然还想到要专程给第一届六一班的老大哥王振刚送去一副他们精心制作的精美而又有意义的附小师生纪念照扑克牌一副,真是用心良苦,情深意厚,令人感慨不已……。  发表于 2013-11-30 04:36
看来王老兄玩手风琴啊,呵呵  发表于 2013-11-29 20:36
发表于 2013-11-29 2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涂人 发表于 2013-11-29 10:12, `; M+ t8 k) y
京城四大 ...
1 ?' W3 M/ }% s9 l- k& \4 E" |
领导们知道这些吗?6 d% I3 K' z( Z* {+ S$ z
1 ?. u% o" d4 l
以下转贴自天涯网
2 \4 Z( v2 B% z; R' |, _. B…………
. c2 o9 C3 _( ^4 F$ s9 S) Whttp://bbs.tianya.cn/post-free-2535107-1.shtml
+ D9 k% v3 r# e2 n9 N
' T* F  v! @. E

1 d8 B- M( F* ?8 O0 ^$ W
2 w* x. B: f: ^8 l
0 r2 D3 M: a6 I" O
  国在山河破,
+ p0 _  G* V7 i4 O  楼高苦难深。
& }' k9 t  L2 }& h  污水苍天泪,/ R( I6 a" N, I! z6 K
  浓烟避日昏。
8 t) `* \# D9 d" t0 [5 I4 P- i" ^  清流昔日现,
. Y4 J) f2 [+ u8 r  沃野实难寻。! p6 Z3 Q5 I: }
  无水养河蟹,
  y0 _; P( b7 X1 M, m5 t  岂有为民心?
8 d4 _1 q5 X) ]) ~  B7 e, M' W! Z' a4 u; {' W5 h* O. G

0 J5 I+ A8 W8 A8 ]+ P2 [
8 V* F5 ~8 E* c) D
6 m& B- I. }& q  O3 h5 k8 q, W- W- _: t" |) `8 z* k4 i# Y6 Y, ]! {

- K+ |  O/ x$ ]' X$ ^" z) d7 r0 P6 K' ]

2 ^0 {* \& x2 ]* S2 h# n4 W* G" o
5 }! j2 C1 Y9 o+ w

点评

身处今日有一种置身唐末或清末的悲凉……  发表于 2013-11-30 10:52
让人看了无语……眼下为何有那样多国人移民和留学,不是他们不爱国,国人有故土难离一说,但是不得不以他乡为故乡……这其中有多少苦衷。  发表于 2013-11-30 10:50
北魏此诗转发得好,把百姓的心里话都写进去了,赞!  发表于 2013-11-30 04:22
发表于 2013-11-30 0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母校65届4班(即主持制作印有师生纪念照片的余唯华与善若水所在的班级)欢聚一起举行朴克发放仪式。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善若水照了一组照片。我根据照片制作了照片视频,算是对他们表示祝贺。祝他们的深情厚谊天长地久。
6 y% \, F0 C, F: \9 a* l; _
0 d9 g# r8 R8 _7 j

点评

选这个地点聚会不错!  发表于 2013-12-12 20:32
再聚一聚吧!见一次少一次了、说的好惨但相聚在一起是幸福、吉祥、快乐的!b]  发表于 2013-12-1 18:01
感谢鞠兄的精美作品!随着老头老婆们年龄一天天大了,聚会的人也一天天少了。  发表于 2013-11-30 13:09
发表于 2013-11-30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aojy 于 2013-11-30 10:17 编辑
' B, U% z9 b# b/ R0 n" {* `
# Q; F) T: V5 A! b% Ebeiwei老弟转发的诗生动活现了我国当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窘迫。如不采取断然措施,我国很可能成为大自然全面实施严酷报复的头一个大国。虽然国人不满意,但是国家还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如开展了大规模的南水北调工程,这项工程的东线已经通水,天津人可以喝到长江流域的水了。其中线工程也接近尾声。中线是将河南省南阳地区丹江水库的水引往北京。这条水龙途经郑州,我前二天随人观看了郑州段的工程,随手照了几幅照片。没想到这条人工河为我与北京的老师校友又增添了一条紧紧联在一起的新纽带。! A. t( c- b: ~, U7 T: C8 {4 L
南水北调.jpg
  B: W9 z- R( H; O DSC_0003.jpg 2 N  x  q0 ?6 A! M' l8 v9 [
黄河水量不大,大片河床暴露在外。母亲河的乳汁快被榨干了。
) M5 G# a! Z( _3 t1 {) \" {7 M" j  D' j8 a, z1 h
DSC_0036.jpg + N9 j" j* h8 f! O; y1 G

+ Q- p% y- a$ k8 x8 C* [: F* n* _0 j DSC_0060.jpg
( Y" f0 i# n( q! N. f这是穿越黄河底部的通水隧道。& x. \! [. C4 C
, {  o. {" a) {( w
DSC_0103.jpg ; w; w5 f# @5 q9 G  w. E4 g
) g' k' m: k2 X$ V- Q. a
DSC_0124.jpg
7 I" |/ r0 R8 W1 e9 ]: K6 E' V* K9 }! m/ Z. D7 F
DSC_0136.jpg   I4 s% g. J5 |1 d+ U& O

: Y2 ^- U5 o! ^, t, a% t2 x/ q4 w% l: `) N$ N9 }5 D0 Y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04:57 , Processed in 1.38138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