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_1 T, u: q J/ U+ Z
黑枕黄鹂(学名:Oriolus chinensis)为中型雀类。
. J5 r) P& T4 ^, _3 S嘴与头等长,较为粗壮,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
+ f: ?' L" X V" c4 v
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0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
0 O& h4 b& `8 _0 T5 s
尾短圆,尾羽12枚。跗蹠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
" ?% l! R) u3 j, {) a+ E! W
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体色艳丽。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
C) I! I* S/ L8 |2 |( G0 ~/ i
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叫声悦耳。
4 a/ U/ w, O. G$ h, z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地。
: U& M I' e$ o) {+ Z0 d6 V! f
中文学名: 黑枕黄鹂
拉丁学名: Oriolus chinensis
别称: 黄鹂、黄莺、黄鸟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黄鹂科
属: 黄鹂属
种: 黑枕黄鹂
亚种: 20亚种
命名者及时间: Linnaeus, 1766
英文名称: Black-naped Oriole
外形特征
)(16张)雄鸟头和上下体羽大都金黄色。下背稍沾绿色、呈绿黄色,
+ P1 M2 m, Z1 W, @6 u0 G
腰和尾上覆羽柠檬黄色。额基、眼先黑色并穿过眼经耳羽向后枕延伸,
' j4 K" m. `; O1 x9 W; l6 b1 y) n3 \
两侧在后枕相连形成一条围绕头顶的黑色宽带,尤以枕部较宽。两翅黑色,
; p$ C5 U4 I. ? u* H; _翅上大覆羽外翈和羽端黄色,内翈大都黑色,小翼羽黑色,初级覆羽黑色,
: l- Z. r) A t' y: q& q( f羽端黄色,其余翅上覆羽外翈金黄色,内翈黑色。初级飞羽黑色,
7 z2 h! Z2 F# i; N" R: \9 A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初级飞羽外翈均具黄白色或黄色羽缘和尖端,
) Q1 {4 U% d. K( z8 U- _# w
次级飞羽黑色,外翈具宽的黄色羽缘,三级飞羽外翈几全为黄色。尾黑色,
! I2 |5 p% h2 Y3 M" j8 n4 e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均具宽阔的黄色端斑,且愈向外侧尾羽黄色端斑愈大。
; P! v, b5 u# r; ?9 b6 A. k+ }7 u
雌鸟和雄鸟羽色大致相近,但色彩不及雄鸟鲜亮,羽色较暗淡,
P: o; U( r1 P1 n& _& L2 Q/ P背面较绿、呈黄绿色。 幼鸟与雌鸟相似,上体黄绿色,下体淡绿黄色,
# K1 D0 O9 H4 K6 o下胸、腹中央黄白色,整个下体均具黑色羽干纹。
' R+ a5 ^" g1 n% ^9 ~
大小量度:体重♂62-106g,♀62-97g;体长♂220-266mm,
1 J4 g& a- o9 L2 \$ V) o" E C
♀222-264mm;嘴峰♂26-34mm,♀26-33mm;翅♂145-163mm,
/ Q- |+ k+ n' f# }4 V8 C2 p' _♀141-158mm;尾♂86-111mm,♀90-109mm;跗蹠♂22-31mm,
( ]# S) e2 O, {2 s♀21-31mm。 (注:♂雄性;♀雌性)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天然次生阔叶林、混交林,
! |2 }# {" U O1 M# e! q, ~" X
也出入于农田、原野、村寨附近和城市公园的树上,尤其喜欢天然栋树林和杨木林。
生活习性
黑枕黄鹂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呈3-5只的松散群。
6 O; x3 K" O o8 b主要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活动,很少下到地面。繁殖期间喜欢隐藏在树冠层枝叶丛中鸣叫,
8 R9 p6 J8 H) ?; H/ F
鸣声清脆婉转,富有弹音,并且能变换腔调和模仿其他鸟的鸣叫,清晨鸣叫最为频繁,
( p3 f: C0 d/ d. O" K
有时边飞边鸣,飞行呈波浪式。 主要食物有鞘翅目、鳞翅目、尺蠖蛾科幼虫、
8 H+ T$ R. \2 b; K7 A* s
螽斯科、蝗科、夜蛾科幼虫、枯叶蛾科幼虫、斑蛾科幼虫、
) E* Y/ _! p- ~8 S
蝶类幼虫、毛虫、蟋蟀、螳螂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果实与种子。
生长繁殖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在阔叶林内高大乔木上。
4 ], R1 ]% ~- |7 ^' g
营巢前雌雄黑枕黄鹂一前一后也在树丛间飞翔,寻找营巢地点。
4 Z6 }+ X1 } g
当巢位选定后,分别站在巢区内不同的树上对鸣,有时亦同时起飞在空中飞翔,
) T" { z U/ T1 r9 {
或同栖于一处。此时若有别的黄鹂侵入,立即飞起攻击,直到将对方赶出巢区为止,
8 b: t E) Q4 }4 \! m7 f$ ^ V领域性甚强。5月中下旬开始营巢,巢多置于阔叶树水平枝末端枝权处,
+ t8 j* m- w M9 z' z* B
呈吊篮状,主要由枯草、树皮纤维、麻等材料构成。巢距地高3-8m。
% ]3 J. o' n8 t# g) l" ]1 d9 y; p巢的大小为外径(9-13)cm ×(13-16)cm,内径(7-10)cm ×(10-11)cm,
- C) U! c0 G6 ?9 h
高9-13cm,深7-9cm。 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多为4枚,
% m7 h. Y8 {+ a9 g8 L% L偶尔有少至3枚和多至5枚的。卵粉红色,其上被有深浅两层、大小不等的红褐色或灰紫褐色斑点或条形斑纹。
: X4 a3 e2 I, [1 z5 J卵呈椭圆形,大小为21.5-22.5mm×27.5-33.0mm,
$ L7 A" w8 C6 U, F6 A% S4 m
平均20.1mm×33.5mm,重6.6-7.5g,平均6.6g。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5±1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全身肉红色,除头和腰部有少许绒羽外,
( [$ V' c6 g) c+ _5 L/ Q- [( h其他赤裸无羽。雌雄亲鸟共同育雏,7天左右雏鸟才睁眼,16天左右离巢,
; g3 l/ Q3 {9 h! p+ U) `' U0 U离巢后的最初几天亲鸟仍给喂食。雌雄鸟共同育雏。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
7 g- E0 V$ G- Q5 m) s亲鸟即开始喂食,傍晚7时半左右雌鸟归巢,不再喂食,
0 @# A; C+ Y1 K7 T! H9 \1 }) P: F
每日亲鸟喂食平均在100次左右。晚上雌鸟与雏鸟同在巢中,雄鸟则在附近的小树上歇息。
分布范围
黑枕黄鹂分布图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 I1 `- W$ c }: ^/ Y* z8 ?
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
/ h8 E$ y, E5 @( V
俄罗斯联邦,新加坡,台湾省的中国,泰国,越南。[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