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 斋月第二十天 会京师 " ~2 G* l9 E2 m9 v4 F
3 x8 g+ G( i U7 u" o: M
北京到处都是人,车站、广场、步行街人头攒动着,直到夜深。可在人流中拥挤着,心却如在旷野,疏离、不安、茫然,不是因为互不相识,而是因为流行的冷漠。可牛街不同,南下坡也不同,所有的清真寺里都不同,那里或四方来会,或仅几许老者,却都心灵相通,温暖流转。 6 a! i8 x5 U! }- V5 ?: @3 s% W6 n
L! x7 F: `! m/ ~/ g- i( I6 G$ a昨天的开斋时分,是牛街入斋月以来,最热闹的时刻。一进寺,便在夹道遇见了身穿哈吉(朝觐归来者)服饰的西北老人,很是“白勒凯提”(吉庆),赶紧奉上色兰,郑重地“拿手”(握手)。进了院子,才发现满眼都是西北来的哈吉,原来是宁夏组织的副朝团(正式朝觐时间之外的朝觐),有83人之多。大多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游廊里、长凳上、台阶前,到处都坐满了人,色兰声不断,殿前月台上摆满了开斋食品和瓜枣饮料。我独自立在人群中,静静感受这吉庆的午后光阴,如同做着一个怡然的梦。
0 V% n1 x& q# p# `+ d# D 9 ]9 d; M- B& F5 ^- R
梦中光影倏然有些错落,循声看去,呼啦啦进来一群东南亚穆斯林,阿訇陪着一位很有风度的中年人,乍一看还以为是印尼总统,一问才知,是马来西亚驻华大使一行二十余人,专程到牛街寺里来看望穆斯林同胞。原本就热闹的氛围,更加浓烈了,孩子们还专门过去给大使道了色兰。西安大寺的马阿訇恰巧也在寺里,人们自动给长衣美髯的学者让开一条路,大使和阿訇彼此拥抱,亲切中含着恭敬。开斋的时刻到了,马来兄弟们、宁夏哈吉们、北京和各地的乡老们,一起捧起了手,主啊,我们为你而封斋,也凭着你的给养而开斋,求你慈悯我们,恕饶我们吧。人们也为世界另一端身处苦难的同胞们祈求着,体验困苦、培养同情的斋月,让人们更深切地体味着利比亚、索马里、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等处的苦难,虽相隔万里,心却拥在一起,他们的苦痛,揪着我们的心肠,他们的死亡,也是我们的死亡。
$ Q% e2 L, n, ?; L4 c
q( e2 G. p! a5 k那一刻,整座古寺突然安静下来,除了祈盼的心跳声,你听不到声音;除了承接恩惠的手心,你看不到其他;光阴似乎凝滞了,连飞虫儿也忘记了翅膀的翕动,蚂蚁也放慢了脚步。手心的纹路突然无比清晰了,我似乎看到温暖的心波顺掌纹蔓延开去,传递到遥远的地方------ . _( L. M% B s4 a
4 d F2 o) I# f% a( g
随后便是甜美的时刻,恩惠无声充盈。每到这时候,总有中外非穆斯林朋友或未封斋的回回,来感受这特殊的时刻,他们是寺里的客人。总有人友好地给他们递上最好吃的土耳其椰枣和点心,他们则不断地把这美好的光影摄入镜头,也收入自己的心中。在很多人彼此并不相识的此间,你却如一尾快乐的鱼,在阵阵暖流中舒畅地穿行。 % |$ ]; e4 g) E& \
2 i% a5 {) C( h; D
寺里在后院,摆了20多桌开斋饭,款待今天所有到寺开斋的人们。身旁胖胖的杨三伯(bai 一声)显然被这场面感动了:今年好些个寺里都这样,人多,乜帖也多,这是为主的大能!托靠主,会越来越好的。
% P) g+ Z* I4 N3 I8 G
! k/ e* {' \/ Z- O: s4 I$ f是啊,会越来越好的,毕竟,人离开信仰太久了。 & J9 w, t7 \2 I7 v
% O' V, U) Q3 W3 @/ X晚间,大殿被汇集而来的人们跪满了,阿訇念诵了那章令人感慨良深的古兰:当真主的援助和胜利降临,而你看见众人成群结队地崇奉真主的宗教时,你应当赞颂你的主超绝万物,并且向他求饶,他确是至宥的。 , O2 c3 L" M9 |5 R4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0 23:12:42编辑过] |